Workflow
阿达木单抗
icon
搜索文档
艾伯维超20亿美金买下“豪华天团”,押注体内细胞疗法
第一财经· 2025-07-01 14:11
收购交易 - 艾伯维宣布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以扩大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法产品线[1] - 自2023年修美乐专利到期后艾伯维已进行超过200亿美元的收购[1] - 通过交易艾伯维将获得Capstan的tLNP核心平台技术和体内CAR-T疗法技术[1] Capstan公司技术 - Capstan成立于2022年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顶尖团队领衔包括CAR-T先驱和mRNA技术奠基人[2] - 核心平台包括tLNP技术和体内CAR-T细胞直接改造的mRNA有效载荷技术[2] - 抗CD19体内CAR-T疗法CPTX2309已开始一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2] CAR-T疗法市场 - CAR-T疗法市场规模2024年将突破110亿美元2034年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1] - 目前FDA已批准6款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CAR-T疗法[3] - 全球有数百种CAR-T和CAR-NK细胞产品在临床试验中[3] 技术突破 - 体内CAR-T疗法无需实验室细胞制造和体外扩增可解决当前疗法工艺复杂周期长价格高昂问题[1][2] - 体内CAR-T疗法有望成为可扩展现货型无需化疗预处理的新疗法[3] - 德国研究团队首次报告CAR-T成功治疗严重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的临床案例[4] 行业竞争 - 艾伯维凭借Skyrizi和Rinvoq在自身免疫药物领域占据强势地位预计2027年两款药物总销售额超310亿美元[5] - 艾伯维正与VertexBMS等制药巨头在自身免疫药物领域展开竞争[1] - Capstan曾获辉瑞拜尔诺华礼来BMS等投资总计1.65亿美元[5] 应用前景 - 体内CAR-T疗法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比肿瘤治疗更具潜力[3] - CAR-T疗法在治疗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硬化症等显示巨大潜力[3] - 体内CAR-T疗法要走向市场仍需经历漫长验证过程[3]
君实生物H股年涨超100%却高折价“输血”,创新药企 “融资—研发—再融资”的繁华与困局|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20 20:15
融资情况 - 公司以每股25.35港元配售4100万股H股,预计募资净额约10.26亿港元,创下年内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最大折价融资纪录(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11.52%)[2] - 2021年6月公司在港股市场以每股70.18港元价格配售3654.92万股H股,净筹25.28亿港元[3] - 2022年12月公司通过A股定增募资37.77亿元人民币,发行价每股53.95元[3] - 自2021年以来累计募资额约70亿元人民币,凸显对外部资本的高度依赖[3] 财务状况 - 自2012年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超过109亿元(2013年至2024年),同期研发投入高达114.19亿元,占总营收的100.47%[4] - 2021-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达76.66亿元,占同期营收的85.95%[4] -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3.51亿元,同比增长26.89%,占营收比例高达70.03%,显著高于同行可比公司[4] - 2021-2024年间资产负债率从24.64%跃升至44.98%,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攀升至47.98%[5] -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别从2021年的2.92、2.68下滑至2025年一季度的1.40、1.20[5][6] - 货币资金从2022年末60.31亿元锐减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25.22亿元,三年间缩水超58.18%[5] 产品与营收 - 公司已拥有四款商业化药品,核心药物特瑞普利单抗2024年国内销售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66%,占当期总营收比重超77%[9]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48亿元,同比增长29.67%,归母净亏损12.81亿元,同比收窄43.90%[9] - 2025年一季度特瑞普利单抗销售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45.72%,占总营收比重跃至88%,净亏损2.35亿元[9] - 2020-2024年境外收入分别为5.04亿元、33.41亿元、4.76亿元、3.12亿元、0.93亿元,占营收比重从31.61%骤升至2021年的83.01%,随后暴跌至2024年的4.79%[10] 行业对比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行业均值为33.66%,公司为65.45%;2025年一季度行业均值25.60%,公司为70.03%[4][5] - 2025年一季度创新药板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值分别为4.06、3.34,公司为1.40、1.20[6][8] - 百济神州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3.16%,公司为70.03%[4][5]
君实生物再募10亿加码最热创新药
新浪财经· 2025-06-13 16:44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在H股配售募资,按每股25.35港元价格配售4100万股新H股,配售价较6月12日收市价折让约11.52%,预计募资约10.39亿港元 [1] - 配售款的70%将用于创新药研发,包括JS207、JS212、JS213等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剩余款项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1] - 此前5月底公司曾发布定增募投项目资金调整公告,拟向PD-1/VEGF双抗(JS207)投入7.67亿元 [1] 研发进展 - PD-1/VEGF双抗(JS207)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拟开展在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及其他晚期实体瘤中的关键临床试验 [1] - 公司持续加码PD-1/VEGF双抗领域开发,该领域被认为是近一年的风口 [5] 商业化表现 - 特瑞普利单抗(拓益)2024年国内市场销售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约66%,占公司营收19.48亿元的77% [4] - 其他三款主力商业化产品为君迈康、民得维和君适达,分别针对免疫系统疾病、新冠口服药和新型降脂药领域 [4] - 2024年公司亏损额较前两年大幅收窄,2024年一季度营收5亿元,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呈现营收增长、亏损收窄趋势 [4] 行业动态 - PD-1/VEGF双抗领域近期受关注,因康方生物的依沃西注射液在头对头临床试验中战胜药王K药 [5] - 该领域出现多起商业授权交易与收并购案例,涉及宜明昂科、默沙东、三生制药、拜恩泰科等公司 [6] - 创新药板块近期表现强劲,A股医药板块5月涨幅达12.72%,部分个股涨幅近乎翻倍,4月9日至6月5日区间涨幅超22% [6] - 多家药企进行再融资,如百利天恒5月底拟定增募资超35亿元 [7] 市场表现 - 6月13日公司H股和A股纷纷回调,H股一度跌超10%,而6月12日H股刚出现近两年内最高价 [2]
百奥泰董事长李胜峰:聚焦研发创新与全球化 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6-04 00:46
公司概况 - 百奥泰是一家以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为核心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体药物开发,治疗领域涵盖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3] - 公司成立于2003年,已上市药品包括格乐立、普贝希、施瑞立和贝塔宁等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整体营收从4.55亿元增长至7.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8% [3] - 2024年药品销售收入为6.66亿元,占营收比重达89.56% [3] 全球化布局 - 已有6款产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商业化合作协议,贝伐珠单抗覆盖超过92个国家和地区 [4] - 托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分别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MA上市许可,托珠单抗于2024年5月在美国上市销售 [4] - 预计2027年将有4款产品在全球上市销售 [4] - 采用"全球合作授权+本地化生产供应+灵活市场策略"应对不同市场的法规政策和文化差异挑战 [4] 研发投入与战略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16亿元、7.69亿元、7.78亿元 [6] - 研发战略聚焦"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双轨并行,持续投入新技术开发 [6] - 在肿瘤领域推进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研发,在自身免疫领域布局双特异抗体 [6] - 生物类似药方面布局肿瘤和自身免疫等核心治疗领域的潜力品种 [6] 具体研发进展 - BAT2206(乌司奴单抗)2025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2024年获中国NMPA和欧盟EMA受理,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和欧洲获批 [7] - BAT2506(戈利木单抗)已获中国NMPA和欧盟EMA受理,美国FDA申请推进中 [7] - BAT2306(司库奇尤单抗)获中国NMPA受理 [7] - BAT5906(眼科产品)首个适应症wAMD预计2025年Q2完成三期临床 [7] - BAT4406F(自身免疫产品)预计2025年底完成三期临床 [7] 技术创新 - 在药物研发、临床数据分析、营销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引入AI技术 [7] - AI应用于药物设计、多肽设计、抗体亲和力成熟、成药性分析等领域 [7] - 成立专项团队推进AI与生物医药深度融合,目标将AI打造为研发生产的基础设施 [7] 供应链与外部环境 - 原料以国内采购为主,美国进口占比很小,国际形势变化对供应链影响有限 [8] - 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未与美国团队合作,业务受影响有限 [8] - 美国对生物类似药的政策倾斜为公司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窗口期 [8]
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29 20:1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拥有四款商业化药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和昂戈瑞西单抗注射液 [7] - 特瑞普利单抗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公司亏损大幅缩窄,通过"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加强费用管控 [7] - 研发管线取得多项进展,特瑞普利单抗新增三个适应症获批,两个新适应症申请受理 [7] - 核心研发管线包括抗BTLA单抗、抗IL-17A单抗、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等,多个产品预计2025年启动关键注册临床 [8] - 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合计29.33亿元,资金储备充足 [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9.48亿元,同比增长29.7%;营业成本4.11亿元,同比下降24.1% [32] - 销售费用9.85亿元,同比增长16.6%;研发费用12.75亿元,同比下降34.2% [33] - 营业利润亏损13.39亿元,同比减亏11.1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81亿元,同比减亏10.03亿元 [34] - 总资产107.82亿元,较上年减少5.61亿元;流动资产42.84亿元,减少12.87亿元 [28] - 总负债48.50亿元,增加8.28亿元;其中非流动负债23.56亿元,增加7.72亿元 [30] 研发进展 - 特瑞普利单抗新增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晚期肾细胞癌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三个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 [7] - 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黑色素瘤和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新适应症申请获受理 [7] - 昂戈瑞西单抗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7] - 特瑞普利单抗已在美国、欧盟、印度、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8] - 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子项目,将资金聚焦于更具国际化潜力和差异化优势的研发管线 [44] 公司治理 - 2024年召开董事会会议13次,监事会会议多次,审议通过全部议案 [10][16] - 董事会下设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及战略四个专门委员会,有效提升决策科学性 [11] - 2024年完成董事会换届,第四届董事会由14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5名 [9] - 2025年计划新设立董事会合规委员会,提升规范化治理水平 [13] -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保持与投资者多渠道沟通 [12] 融资计划 - 拟申请不超过80亿元的金融机构融资及授信额度 [39] - 拟提供不超过55亿元的对外担保额度,支持子公司业务发展 [46] - 拟发行不超过25亿元的境内外债务融资工具,包括多种债券品种 [48][49] - 拟授权董事会增发不超过已发行股份20%的A股和/或H股股份 [53][54] - 募集资金将用于日常经营、偿还贷款、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50]
复宏汉霖盘中最高价触及44.5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5-29 17:01
股价表现 - 截至5月29日收盘,复宏汉霖报44.35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上涨1.26% [1] - 当日盘中最高价触及44.5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流入2348.941万港元,流出1338.302万港元,净流入1010.64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复宏汉霖是一家国际化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可负担的高品质生物药 [2] - 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 [2] - 已在中国上市5款产品,在国际上市2款产品,19项适应症获批 [2] - 7个上市申请分别获中国药监局、美国FDA和欧盟EMA受理 [2] 研发与生产 - 公司已建成一体化生物制药平台,贯穿研发、生产及商业运营全产业链 [2] - 建立完善高效的全球创新中心,按照国际GMP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管控 [2] - 上海徐汇基地和松江基地(一)均已获得中国和欧盟GMP认证 [2] 产品管线 - 前瞻性布局多元化、高质量的产品管线,涵盖50多个分子 [2] - 全面推进基于自有抗PD-1单抗H药汉斯状的肿瘤免疫联合疗法 [2] - 已获批产品包括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汉达远(阿达木单抗)和汉贝泰(贝伐珠单抗) [2] - 创新产品汉斯状(斯鲁利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 [2] 临床试验与市场拓展 - 就16个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30多项临床试验 [2] - 对外授权全面覆盖欧美主流生物药市场和众多新兴市场 [2]
迈威生物困局:26%产能闲置下的10亿债务悬崖,董事长被查或掐断H股“输血”通道
新浪证券· 2025-05-28 18:32
核心观点 - 迈威生物面临严重的扩张悖论,固定资产投入高达18.94亿元,但产能利用率仅26.15%,实际药品销售收入仅1.45亿元 [1] - 公司主力药品销售远低于预期,三款药品2024年总收入仅1.45亿元,不足乐观预期的十分之一 [2] - 激进扩张导致产能大量闲置,年折旧费用1.3亿元已逼近全年药品收入 [3] - 债务高企现金流告急,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余额达10.35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63.61% [4] - 董事长突遭立案调查可能严重影响H股IPO进程,公司融资生命线面临威胁 [5][6] 药品销售表现 - 君迈康2024年发货量暴跌70%至4.88万支,远低于2025年收入目标6.28亿-7.68亿元 [2] - 迈利舒2023年销售仅完成8.44万支、4208.96万元,远低于预期的30万支、1.8亿元 [2] - 迈卫健2024年3月底获批后仅发货12530支,市场准入受限 [2] 产能与财务问题 - 固定资产余额激增165.49%至16.53亿元,在建工程持续投入 [3] - 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合计18.94亿元,占总资产44.31% [3] - 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26.15%,产销率81.08%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恶化至-9.56亿元 [4] 融资与风险 - 公司计划通过H股IPO融资"回血",并寄望未上市管线未来放量 [4] - 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可能导致港股IPO进程严重延迟6-12个月或更长 [6] - 港股招股书有效期仅剩约40天,调查结果能否在关键窗口期前出炉存疑 [6]
健友股份(603707):业绩符合预期,海外制剂商业化平台加速布局
华福证券· 2025-05-26 14: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2025Q1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增长本色,看好其作为具有稀缺性的海外制剂商业化平台的表现 [3][4] - 全球化与创新转型加速中,生物类似药出海天地广阔,未来随着生物类似药在美国市场获批,有望助力海外制剂业务快速放量 [5] - 考虑到公司肝素原料药及国内制剂业务短期波动,调整公司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4.1/18.4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33%/30%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24亿元,同比减少0.20%;实现归母净利润8.26亿元,同比增加536.09%;单看Q4,实现营业收入8.36亿元,同比增加5.84%;实现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加121.42% [2][4]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5亿元,同比减少11.85%,实现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减少52.19%;原料药板块受客户采购策略调整影响,肝素原料药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1.61%,制剂业务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30%,国内制剂因部分产品续标收入阶段性承压,国际生物药大分子板块因销售团队投入增加费用上升 [2][4] 公司业务发展 - 自研方面,2025年4月公司向美国FDA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18 mg/3 mL规格)的ANDA申请获得批准 [5] - BD方面,2024年6月完成对Coherus BioSciences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的全资产收购,取得美国生物类似药市场入场券,Yusimry自2024年6月上市销售以来,销售收入突破7,000万元人民币 [5] - 近年来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先后与海南双成、通化东宝达成战略合作,取得白蛋白紫杉醇、甘精、门冬、赖脯三种胰岛素在美国市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 [5] 财务数据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3,931|3,924|4,741|6,140|7,704| |增长率|6%|0%|21%|30%|25%| |净利润(百万元)|-189|826|1,063|1,412|1,835| |增长率|-117%|536%|29%|33%|30%| |EPS(元/股)|-0.12|0.51|0.66|0.87|1.14| |市盈率(P/E)|-94.4|21.6|16.8|12.7|9.7| |市净率(P/B)|3.1|2.8|2.4|2.1|1.8|[6] 资产负债表预测(单位: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货币资金|1,024|1,422|1,842|2,311| |应收票据及账款|909|841|1,089|1,367| |预付账款|69|51|65|81| |存货|3,675|5,184|6,105|7,257| |流动资产合计|7,046|8,933|10,525|12,533| |固定资产|1,048|1,079|1,106|1,131| |资产合计|9,510|11,402|13,016|15,044| |短期借款|1,236|1,837|2,033|2,227| |应付票据及账款|496|538|689|871| |负债合计|3,022|4,021|4,417|4,852|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6,492|7,385|8,604|10,197|[9] 利润表预测(单位: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3,924|4,741|6,140|7,704| |营业成本|2,228|2,560|3,230|4,031| |销售费用|280|379|491|616| |管理费用|211|190|233|293| |研发费用|330|360|460|539| |营业利润|994|1,224|1,613|2,092| |利润总额|992|1,208|1,604|2,085| |所得税|166|145|193|250| |净利润|826|1,063|1,412|1,835|[9] 现金流量表预测(单位: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1,501|-147|643|742| |投资活动现金流|-911|-135|-148|-146| |融资活动现金流|-731|680|-75|-126|[9] 主要财务比率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增长率|-0.2%|20.8%|29.5%|25.5%| |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536.1%|28.7%|32.8%|30.0%| |毛利率|43.2%|46.0%|47.4%|47.7%| |净利率|21.1%|22.4%|23.0%|23.8%| |ROE|12.7%|14.4%|16.4%|18.0%| |资产负债率|31.8%|35.3%|33.9%|32.2%| |流动比率|3.4|2.9|3.1|3.3| |速动比率|1.6|1.2|1.3|1.4| |总资产周转率|0.4|0.4|0.5|0.5|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76|66|56|57| |存货周转天数|633|623|629|597|[9]
百奥泰终止帕博利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关键研究,项目已投入逾2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5-24 10:36
百奥泰BAT3306开发策略调整 - 公司宣布终止BAT3306-002研究,未来是否继续推进该项目需审慎评估后决策 [1] - BAT3306为帕博利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原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Ⅰ/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其联合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效果 [2] - 终止原因系欧美药监政策变化:FDA技术沟通和EMA文件显示疗效比对研究已非生物类似物上市审批必要条件 [2] - 全球已有两家帕博利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开发商(德国Formycon AG和瑞士Sandoz AG)调整Ⅲ期临床策略 [2] - 公司认为现有研究对欧美上市审评已无必要,终止决定可节省开发成本 [3][4] 研发投入与市场背景 - BAT3306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达2.24亿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支出已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4] - 原研药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为默沙东核心产品,2023年全球销售额250.11亿美元,关键专利2028年到期 [4] - 该药是全球最畅销PD-1单抗,获批超30项适应症,中国市场2018年上市后年销售额增幅保持20%以上 [4]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亏损超18亿元,仅2021年因授权许可收入实现盈利0.82亿元 [5][6]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亿/8.37亿/4.56亿/7.05亿/7.43亿元,研发费用占比持续超100%(2024年达104.7%) [6] - 现有4款国内上市产品(含3款生物类似药)和3款海外上市产品,但销售收入未能覆盖研发开支 [6] 行业政策风险 - 国内生物药联盟集采政策推进中,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3款生物类似药面临集采压力 [7]
【私募调研记录】汐泰投资调研健友股份
证券之星· 2025-05-22 08:05
公司调研信息 - 健友股份近期接受汐泰投资特定对象调研 [1] - 医药行业因刚需属性及高监管门槛受政策影响有限 [1] - 公司面对20%关税挑战已开始调整受影响产品的原料药供应链 [1] - 重点布局高壁垒、高毛利产品以保持竞争优势 [1] - 美国市场仍是重要收入来源 计划向欧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区域拓展 [1] - 目标是2030年成为全球化企业 [1] - 认为产品降价行政令主要影响原研产品 对生物类似物或仿制药影响有限 [1] - 生物类似药进展顺利 利拉鲁肽预计2024年4月获FDA批准 [1] - 阿达木单抗(Yusimry)上市后销售额已突破7000万元 [1] - 与通化东宝合作的甘精/门冬/赖脯胰岛素及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双成药业)进展顺利 [1] - 生物药管线有望在2025年成为公司全球化的第二增长曲线 [1] 机构背景 - 汐泰投资是中国新兴私募基金管理人 成立于2014年7月9日 [2] - 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 [2] - 2015年3月登记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2] - 2017年10月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 [2] - 专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管理 [2] - 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 [2] - 研究团队80%为研究生学历 毕业于国内外名校 [2] - 核心投资人员具有公募基金背景和长时间组合投资管理经验 [2] - 团队具备管理大规模资产的历史和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