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

搜索文档
中信里昂:本周电动车订单量较前一周强劲 焦点或转向海外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11:41
报告表示,蔚来-SW(09866)旗下乐道L90的订单量超市场预期;理想汽车-W(02015)i8却未能获得足够的 订单锁定,导致其在上市一周内罕见地进行了价格调整。整体而言,该行认为由于投资者正在等待市场 稳定的讯号,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仍面临需求减弱和政策不确定性的压力,因此更多焦点可能会转向海 外汽车市场。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里昂发布研报称,由于消费者对持续降价的预期有所转变,本周电动车订单量 较前一周强劲。在主流市场,尽管7月价格上涨,但比亚迪控股(01211)和吉利汽车(00175)的周订单量均 大幅增长。而对于新进入市场的汽车厂商而言,新车型的推广仍在继续。 ...
保时捷纯电卡宴内饰曝光:4块大屏加持,仅有少量实体按键;中国汽车上半年销量领跑以色列市场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7-05 18:17
中国汽车在以色列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品牌电动车在以色列共售出21252辆,占同期全国电动车总销量的81.2% [1] - 小鹏汽车中型SUV G6以3164辆销量位居以色列电动车销量榜首,比亚迪ATTO 3和奇瑞Omoda 5分列二三位 [1] - 中国品牌电动车和燃油车在以色列总销量达45439辆,位列所有出口国之首 [1] 比亚迪新车发布 - 比亚迪海洋网首款混合动力旅行车海豹06DM-i上市,官方指导价10.98万~12.98万元 [2] - 海豹06DM-i纯电续航分别为80公里和150公里,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2] - 新车采用三目摄像头作为主传感器,支持高快领航和自动泊车功能 [2] 小米汽车动态 - 小米SU7 Ultra成为中国汽车耐力锦标赛安全车 [3] - 小米此前已推出YU7作为锦标赛医疗车 [3] 保时捷纯电卡宴 - 纯电卡宴内饰采用四块大屏设计,包括仪表信息屏、中控屏、副驾驶屏和空调控制屏 [4] - 车内几乎取消所有物理按键,仅保留少量拨动式温控开关和音量旋钮 [4] - 新车起售价约9万美元(64.5万元人民币),高配Turbo版可能突破13万美元(93.2万元人民币) [2]
马斯克开除特斯拉制造高管,“心腹”阿夫沙尔成销量滑坡“替罪羊”?
36氪· 2025-06-27 14:22
高管变动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解雇公司制造与运营副总裁奥米德·阿夫沙尔 [1][5] - 阿夫沙尔是特斯拉高层核心成员之一,直接向马斯克汇报工作,并领导一个由多位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 [1] - 阿夫沙尔此前曾因参与一项秘密项目而受到内部调查,该项目与马斯克个人修建的环保豪宅项目有关 [2] - 阿夫沙尔的离职紧随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米兰·科瓦奇辞职之后 [2][5]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特斯拉在多个关键市场的电动车销量正面临同比下滑压力 [1][5] - 特斯拉今年5月在欧洲的新车销量连续第五个月下滑,市场份额受到中国电动车企的挤压 [2] - 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下跌19%,表现远逊于纳斯达克指数及其他大型科技股 [2] 品牌影响 - 马斯克本人的政治立场对特斯拉品牌造成影响,过去一年中频频因激进言论及政治捐款引发争议 [3] - 马斯克已投入近3亿美元支持特朗普的竞选连任,并推动削减联邦机构规模 [3] - 马斯克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反移民政党AfD,加剧了部分消费者的反感情绪 [3]
品牌工程指数 上周涨0.4%
中国证券报· 2025-06-09 04:52
市场表现 - 上周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上涨0 40%至1639 69点 [1] - 上证指数上涨1 13% 深证成指上涨1 42% 创业板指上涨2 32% 沪深300指数上涨0 88% [2] - 中际旭创上周涨幅达10 58% 兆易创新和澜起科技分别上涨9 92%和9 85% [2] - 2025年以来信立泰累计上涨54 03% 丸美生物和上海家化分别上涨43 43%和43 05% [3] 成分股表现 - 贝泰妮上周上涨7 58% 安集科技和韦尔股份涨幅超过6% [2] - 科大讯飞和广联达上周涨幅超过5% 视源股份等多家公司涨幅超过4% [2] - 中兴通讯等公司上周涨幅超过3% 紫光股份等公司涨幅超过2% [2] - 2025年以来安集科技累计涨幅超过30% 韦尔股份等公司涨幅超过20% [3] - 药明康德等公司2025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0% [3] 行业展望 - AI应用 上游资源 新消费 创新药等行业值得关注 [1] - 中国产业优势在AI 机器人 电动车等领域形成多点突破 [5] - 消费等内需环节的修复情况需要重点关注 [4] - 政策积极发力及经济平稳修复预期将带动市场表现 [4]
防务支出提振,德股企业盈利增速要超美股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6-06 19:08
德国企业盈利预期 - 德国DAX指数成分股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利润增幅预计达13%-15%,超越标普500的13.5%增速,这是德国股市近年来首次在盈利预期上领跑美国 [1] - 2026年德国企业的平均盈利增长预计超过美国,DAX指数今年飙升21%,领跑所有主要全球指数,而泛欧Stoxx 600基准指数仅上涨约9%,标普500直到最近才转为正收益 [2]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军工股是德国盈利增长的主要动力,Rheinmetall AG、空客和MTU Aero Engines AG将贡献DAX指数2025年下半年约20%的每股收益增长 [3] - 能源转型、电动车和人工智能板块股票同样被视为关键推动力,数据中心投资增加、电气化进程和新AI应用的兴起为这些领域注入动力 [3] - 德国内阁批准价值约460亿欧元(530亿美元)的企业税收减免方案,7月起新购机械设备享30%税收抵扣,2028年起联邦企业税率从15%逐年降至10%,电动车首年可按75%购置价折旧 [3] - 新任总理默茨加速国防和基础设施支出的计划可能为2026年经济增长贡献1.6个百分点,相当于为DAX公司每股收益提供6%的提振,为中盘股MDAX提供12%的提振 [3] 关税影响与企业韧性 - 德国指数可能从美国关税的冲击中受到比最初担心更轻微的打击,汽车制造商奔驰集团和宝马以及汽车芯片制造商英飞凌科技容易受到影响,但基准指数的其余部分防护更好 [4] - 软件巨头SAP和保险商安联作为服务提供商避开了商品关税,而巴斯夫和西门子等工业巨头则受到其美国生产基地的保护 [4] - 新政府领导下的德国被视为"一个做生意的绝佳地方",目标是未来10到12年内经济规模从4万亿美元增长至6万亿美元 [4] 战略与政策支持 - 德国正获得战略相关性,投资者寻求从美国政策和财政风险中实现多样化,促增长改革和工业实力提供了支持 [5] - 德国的长期国内前景正在好转,促增长政策转向和财政支出可能推动投资 [5]
智能产品拉货动能强劲…鸿海最强5月
经济日报· 2025-06-06 07:28
5月营收表现 - 5月营收6,157亿元新台币,为历年同期新高,月减3.9%,年增11.9% [1] - 前五个月累计营收2.89兆元新台币,年增21.6%,创同期新高 [1][2] - 消费智能产品拉货动能强劲,抵消汇率波动影响 [1] - 云端网路产品保持成长趋势,但处于传统淡季 [1] - 电脑终端产品和元件及其他产品表现衰退 [1] 产品分类表现 - 消费智能产品(主要为iPhone)月增显著,受益于中国大陆618购物节促销及印度制造iPhone销往美国 [1] - 云端网路产品年增强劲,AI云端产品出货增加 [1] - 元件及其他产品年增显著 [1] - 电脑终端产品年增强劲但月减 [1][2] - 消费智能产品年增持平 [2] 未来展望 - 第2季营运展望季对季和年对年将有显著成长 [1] - 电动车(EV)将成为继ICT和AI产品后的第三成长引擎 [2] - 未来三年ICT产业保持领先优势,AI产业持续成长,EV贡献度提升 [2] - 2024年AI伺服器将是业绩成长主轴 [2] - 2024年营收目标超过7兆元新台币 [2]
特斯拉终于有救了?!马斯克“分手”特朗普,恢复007工作制!
电动车公社· 2025-05-29 23:54
特斯拉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6%,净利润同比下降39% [7] - 汽车业务收入从2024年Q4的19,798百万美元降至2025年Q1的13,967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0% [9] - 营业利润从2024年Q1的1,171百万美元降至2025年Q1的399百万美元,同比下降66% [9] - 净利润(GAAP)从2024年Q1的1,390百万美元降至2025年Q1的409百万美元,同比下降71% [9] - 每股收益(GAAP)从2024年Q1的0.41美元降至2025年Q1的0.12美元,同比下降71% [9] 市场竞争与销售情况 -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销量大幅下滑,3月销量同比下降30%,Q1销量同比下降38% [23] - 大众汽车同期销量增长157%,宝马增长21%,奥迪增长51%,雷诺增长89% [23] - Cybertruck全球累计交付量不足5万辆,远低于预期的25-50万辆年产量目标 [26] - 平价车型Model Q/2推出计划一再延迟,可能被平价版Model Y替代 [33][34]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推出价格约2.5万美元的平价车型以扩大用户群 [30][32] - 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项目仍处于投入阶段,短期内难以贡献利润 [38] - FSD完全自动驾驶技术面临全球法规监管挑战,商业化进程受阻 [40] - 柏林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影响欧洲市场供应 [21] 管理层变动与投资者关系 - 董事会曾考虑更换CEO,接触多家猎头公司寻找替代人选 [11] - 马斯克宣布将减少政府事务投入,每周仅花1-2天处理政府工作 [14] - 马斯克表示除非他死亡,否则不会放弃CEO职位 [17] - 公司股价在3个月内暴跌40%,马斯克个人净资产缩水1,210亿美元 [9][10] 品牌形象与市场反应 - 马斯克政治立场引发争议,导致特斯拉品牌形象受损 [25] - 北美市场出现用户抵制行为,门店和车辆遭到破坏 [5] - SpaceX星舰三次试飞失败,引发公众质疑 [8] - 马斯克个人形象与特斯拉品牌深度绑定,负面影响难以剥离 [25]
汽车早餐 | 小鹏汽车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消息称捷豹品牌后续在华只推纯电车;日本对美出口4个月来首降,汽车出口下滑4.8%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2 09:11
国内消费政策 - 上海市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点落实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和本市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同时推进家电以旧换新补贴 [2] - 山西省自2025年6月1日起对氢能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实施全额补贴,政策持续至2027年5月31日 [3] 国际汽车行业动态 - 福特调整电动车计划,将肯塔基州电池厂部分产能共享给日产汽车使用,原计划投资70亿美元建设的工厂因需求不足未满负荷运转 [4] - 雷诺CEO表示愿意共享技术以降低制造成本,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5] - 特斯拉计划6月底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初期投放10辆并计划快速扩展至数千辆 [6] - 日本4月对美出口汽车下滑4.8%,整体出口额同比下降1.8%至1.7708万亿日元 [7] - 沃尔沃与谷歌深化合作,成为安卓车载系统主要开发伙伴,其车型将优先获得系统更新(如安卓15系统将率先搭载于EX90) [8] 企业财报与战略 - 小鹏汽车第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 [9][10] - 高通与小米签署多年合作协议,覆盖智能手机、汽车、AR/VR设备等多领域 [11] - 捷豹路虎调整在华战略,国产捷豹XEL/XFL/E-PACE将于9月停产,未来捷豹品牌仅推纯电车型 [12] - 北汽福田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共同构建兆瓦超充网络并推动重卡电动化 [12] - 文远知行第一季度总收入7244万元,毛利率35%,Robotaxi收入占比提升至22.3%,获Uber追加1亿美元投资 [13] - 2025款MG S5 EV在马来西亚上市,售价约19.54万-22.92万元人民币 [14] - 百度萝卜快跑第一季度自动驾驶订单超140万次,同比增长75%,累计服务量突破1100万次 [15]
宝马:将全部筹码押注于电动汽车是“死路一条”
财富FORTUNE· 2025-05-19 21:02
电动车行业发展现状 -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将电动车当前发展阶段称为"幻灭低谷",即新技术首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阶段 [1] - 宝马是最早预测电动车将经历发展阵痛的车企之一,认为消费者转向速度不会如预期迅速 [1] - 宝马坚持多元化动力系统战略,提供燃油车、混动车及2028年推出的氢燃料电池车 [1] 宝马的战略与表现 - 宝马拒绝跟风电动车浪潮,曾遭大众前CEO等竞争对手批评拖慢行业进程 [1] - 公司2013年推出的i3电动车因成本高昂的碳纤维车身架构导致财务失败 [2] - 宝马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长14%至42.65万辆,但仍放弃对纯电平台的抵触,年底将推出基于Neue Klasse架构的iX3 [7]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2020年以50万辆销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但2023年放弃2030年销售目标并出现Model Y推出后首次年度销量下滑 [3][7] - 传统车企如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专属电动车架构(如EVA2、MEB平台),但面临消费者认知误区挑战 [3] - 特斯拉成功吸引前卫技术爱好者,而传统品牌难以向怀疑型消费者阐述电动车优势 [4] 区域市场差异 - 中国作为最大电动车市场,特斯拉从2024年第三位跌至上月第八位 [7] - 美国取消7500美元联邦电动车补贴,欧洲市场分化:挪威电动车渗透率近100%,意大利仅4% [7] - 宝马CEO指出欧洲内部市场差异显著,不同市场发展步调不一致 [7] 行业调整动态 - 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等传统车企已开始调整激进的电动车销售目标 [5] - 行业面临现实挑战:电动车普及速度低于预期,技术路径争议持续 [1][7]
日媒哀叹:工厂建不动,日本国产电池被中国甩远
观察者网· 2025-05-19 19:09
日产汽车战略调整 - 日产汽车宣布放弃在日本国内建设首座动力电池工厂计划,原规划年产能5GWh,目标2028年投产并降低电池成本30% [1][2] - 公司财务状况低迷,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启动降本计划,目标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约合人民币243.9亿元),全球制造工厂从17个缩减至10个,年产能降至250万辆,裁员2万人 [4] - 北九州电池工厂暂停导致日本政府557亿日元补贴(约合人民币27.7亿元)及1万亿日元产业价值(约合人民币500亿元)预期落空 [2] 日本电池产业困境 - 日本经济产业省2030年150GWh年产能目标受日产退出威胁,当前承诺产能仅120GWh [1] - 丰田推迟福冈电池工厂建设,原计划2028年投产并供应续航1000km的纯电动车,延期因需求不足及成本高昂 [6] - 松下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下降18%至35.1GWh,市占率跌至3.9%,全球排名第六,计划与斯巴鲁投资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3亿元)建厂但面临压力 [8] 日本电动车市场表现 - 2024年丰田纯电动车全球销量仅14万辆(占总销量1.3%),较原150万辆目标大幅下调至80万辆 [9] - 日本本土2023年电动车销量不足6万辆(同比下降三分之一),渗透率低于2% [9] - 日系车企仍以燃油车和混动车型为核心,电动车产品力不足导致需求疲软 [9] 中国供应链主导地位 - 中国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领域全球份额分别达89.4%、93.5%、87.4%和85% [11] - 日本高度依赖中国氢氧化锂等原材料,中国供应链垂直整合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11]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6家为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67.1%,宁德时代装机量达339.3GWh(市占率37.9%,约为松下10倍)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