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
搜索文档
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举行 彰显香港金融枢纽优势
搜狐财经· 2025-11-04 17:47
"上周我们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 资范围,丰富服务支持等方面,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峰会上提到,中国证监会将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 可预期性,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们常态化沟通,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见效。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讲话中提到,202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支持香港金管局在其常备互换协议 框架下,推出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并于10月升级扩展资金用途,为在港商业 银行提供稳定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致辞表示,金融领袖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提早规划,这正是金管局作为 香港货币及金融稳定守护者一直采取的方针,也是当日金融领袖齐聚一堂的原因,大家互相分享和学 习,借助集体智慧,在前方未知的领域中找到方向。 论坛环节,来自汇丰、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等机构的高层代表对市场投资机遇和新兴金融科技 对金融业的影响等议题展开讨论。他们认为,在推动国际金融创新以至促进普及金融等方面,香港将继 续发挥关键作用。 摩根士丹 ...
港股异动 | 敏实集团(00425)再涨超4% 日前宣布附属公司获AI服务器液冷产品订单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09:48
开源证券此前指,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外饰件和车身结构件供应商,已形成塑件、金属及饰件、铝件 和电池盒四大产品线,客户涵盖全球知名整车厂。公司传统业务增长较为稳健,电池盒业务受益于欧洲 电动车放量,有望贡献利润弹性,且公司已形成较为全面的全球产能布局,构筑产能壁垒。此外,公司 积极开拓低空、机器人、AI液冷等新赛道,有望形成第三成长曲线。 智通财经APP获悉,敏实集团(00425)再涨超4%,截至发稿,涨4.04%,报37.6港元,成交额4504.98万港 元。 消息面上,敏实集团日前公告,公司附属公司精确实业已于近期自一间台湾AI服务器厂商获得订单, 据此精确实业将按照客户规格要求进行AI服务器浸没式液冷柜的设计、开发及生产。截至公告日期, 精确实业已通过该客户针对浸没式液冷柜的技术验证。相关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11月中旬开始分批交 付。此外,截至公告日期,集团亦已通过另一间台湾AI服务器液冷系统厂商的分水器技术验证,并获 取相关订单,首批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底前进行交付。 ...
大行评级丨花旗:小米汽车全年出货量有望接近40万辆 评级“买入”
格隆汇· 2025-11-03 13:39
该行观察到近期订单已趋于稳定,目前交车周期亦缩短至28至38周。截至2025年10月底,小米拥有424 家门店,覆盖125个城市,并计划于11月新增17家门店并扩展8个新城市。花旗对其评级为"买入",目标 价65港元,短期催化剂包括:电动车交付/订单爬升、双11购物节、第三季财报/第四季展望,以及新电 动车版本更新。 花旗发表报告指,小米公布10月电动车交付量超过4万辆。该行估算小米年初至今电动车交付量可能已 突破30.8万辆,达成其2025年35万辆交付目标的88%。基于当前每周超过1万辆的交付速度,全年出货 量有望接近40万辆。 ...
全球最封闭的汽车市场,被撕开了一道裂缝
第一财经· 2025-11-01 11:10
日本汽车市场概况 - 日本市场是高度封闭的市场,本土汽车品牌在过去几年市占率从未低于90% [3] - 2025年上半年日本市场销量前三品牌均为本土制造,丰田、铃木、本田销量分别为72.43万、37.73万、31.97万辆 [3] - 日本对进口车实行0关税政策,但国际品牌表现不佳,奔驰以2.50万辆位列第12名 [3] 日本市场电动化进程 - 日本新能源车渗透率极低,截至2025年9月仅为2.8%,其中纯电车型仅1.7% [1] - 作为对比,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约50%,日本市场接受度明显较低 [1] - 2025年上半年日本燃油车型份额从去年42.3%小幅回升至44.7%,混动车型份额从35.6%微降至33.8% [4] - 纯电动车型市场份额从2019年0.5%升至2023年2.2%后,2025年上半年回落至1.3% [4] 国际新能源车企的机遇 - 日本电动车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为国际新能源车企提供机会 [2] - 2025年在日本销售的61款纯电车型中,仅10款为本土品牌,其余51款均来自国外 [4] - 比亚迪和特斯拉2025年9月在日销量分别达802辆和1471辆,同比增长3倍和2.8倍 [5] - 中美EV企业正在教育日本市场接受电动车,并引领日本电动化转型 [6] 中国车企的日本市场策略 - 比亚迪第二次参加东京车展,是71年历史上唯一以自家品牌正式参展的中国车企 [7][8] - 比亚迪发布针对日本市场的K-EV BYD RACCO车型,并推出"纯电+混动"双线策略 [8]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前在日本形成7-8款纯电及混动车型布局,目前已建立66家销售据点 [9] - 吉利旗下极氪汽车通过日本经销商展出纯电MPV极氪009,计划2026年开始交付 [8] 市场竞争格局 - 特斯拉是比亚迪在日主要竞争对手,客户经常在两者之间犹豫 [9]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将日本门店增至30家,2026年底前增至50家,并扩大充电网络 [9] - 比亚迪拥有更多车型选择,包括元PLUS、海豚、海豹、海狮07等多款纯电车型 [10] - 比亚迪推出特供日本市场的K-Car车型,该类车型2024年占日本新车销量36.8%,达155.7万辆 [10]
杨天真称特斯拉打不开车门,客服:系统更新中建议不要动车
新浪财经· 2025-10-29 10:26
特斯拉软件更新事件 - 公司创始人因车辆软件更新导致车门无法打开并在线求助 [1] - 特斯拉客服回应称软件安装过程中不建议移动车辆 否则可能导致模块更新失败 [3] - 客服建议系统更新时不要留在车内 空调等功能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理想安装时间约40分钟 总时长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 [3] - 系统更新前会进行下载和安装提示 需连接WiFi网络 下载完成后屏幕会出现闹钟图标供车主选择安装时间 [3] 特斯拉市场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达16.92万辆 环比增长31% 为整体业绩提供关键支撑 [3] - 特斯拉在全球每售出三辆车中至少有一辆来自中国市场 [3] - 2025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49.71万辆新车 刷新自身季度交付纪录并超越奔驰同期销量 [4] - 当季Model 3与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合计交付48.12万辆 占据总交付量绝对核心 [4] 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第三季度纯电车型销量达58.25万辆 以8.54万辆优势领先特斯拉同期销量 [6] - 比亚迪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已连续4个季度在全球纯电车型销量上超越特斯拉 [6] - 吉利 奇瑞等中国车企已能与特斯拉形成有力竞争 [6] - 与同价位中国车企产品相比 特斯拉性价比相对偏低 智能驾驶功能仍处于阉割版状态 [6]
中熔电气(301031):25Q3业绩略超预期,电动车贡献主要增量
东吴证券· 2025-10-28 20:5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熔电气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10]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营收达6亿元,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达1亿元,同比增长92%,环比增长36% [9]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49%;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102%;毛利率为40.5%,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17%,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9]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凸显,2025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0%,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 [10] 业务板块分析 - 电动车熔断器是业绩主要增量,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电动车累计销量426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10%;公司在国内电动车熔断器市占率第一,预计当季车端熔断器收入增长70%以上,环比增长40% [9] - 激励熔断器渗透率不断提升,在特斯拉、理想等高端新车型推动下维持翻番以上增速 [9] - 新能源熔断器增长稳健,尽管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新增光伏装机28GW,同环比下降20%/80%,且第二季度储能装机25.5GWh,但公司新能源收入占比低于20%,总体影响有限 [3] - 数据中心熔断器成为新增长点,公司在UPS端熔断器已于2025年实现高增,产品在HVDC方案中价值量将提升1.5-2倍,并已突破台达、维谛等客户 [3] 行业前景与预测 - 国内储能市场前景乐观,预计全年装机量达140-150GWh,同比增长40%以上;强制配储取消后,内蒙、河北等地区共享储能需求旺盛,预计2026年仍可维持40%增长 [3] - 欧洲市场电动化率稳步提升,且2025年下半年新车型逐步上市,预计2026年公司海外熔断器定点开始逐步起量 [9] - 基于业务增长,报告上修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6亿元、5.0亿元、6.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2%、40%、32% [10]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显示,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分别为21.11亿元、28.20亿元、36.3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8.53%、33.63%、28.75% [1] - 对应每股收益(最新摊薄)预计分别为3.64元、5.11元、6.76元 [1][11] - 基于2026年30倍市盈率,报告给出目标价153元 [10]
瑞银:宁德时代(03750)季绩略胜预期 料市场将温和上调盈测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4:48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净利润按季上升12%至18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上升41% [1] - 首九个月净利润为490亿元人民币,达到市场全年预期670亿元人民币的73% [1] - 第四季度净利润预期为180亿元人民币 [1] 市场预期与股价 - 鉴于第四季度通常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而优于第三季度,预期市场将温和上调盈利预测 [1] - 由于公司股价已超越目标价,因此被纳入检讨,此前目标价为495港元及“买入”评级 [1] 行业需求与公司展望 - 电动车及储能系统电池需求强劲,预期势头将延续至明年 [1] - 主要需求驱动因素包括每辆车电池安装量增加、电动重型卡车销量快速增长及国内外储能项目利用率和盈利能力改善 [1] - 匈牙利工厂第一阶段已在测试设备,重申年底完成建设目标 [1]
国巨完成1000亿日元收购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1 08:51
收购交易概述 - 台湾电子零部件制造商国巨已完成对日本同行芝浦电子的要约收购,接受率达到87.3% [2] - 此次收购总金额约为1090亿日元(7.23亿美元),旨在获得芝浦电子100%的股份 [2] - 收购过程历经多次竞价,国巨最终报价为每股7130日元,超过了竞争对手美蓓亚三美提出的每股6200日元 [2][4] - 公司目标是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将芝浦电子变为全资子公司并完成退市 [2] 战略动机与行业意义 - 此次收购是外国企业通过主动收购方式收购日本大型企业的第一例,具有里程碑意义 [2] - 收购旨在扩大产品线,使国巨从核心的电容器和电阻器制造商,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电子元件制造商 [2] - 芝浦电子在NTC热敏电阻等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领域占据全球最大市场份额,能补强国巨在AI数据中心等高阶应用领域的缺口 [2][6] - 公司策略是通过提供“一站式供应”服务,满足客户对所有被动元件的需求,以支持其未来十年内年营收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 [6] 竞争过程与关键举措 - 收购战始于今年2月,国巨最初报价为每股4300日元,后遭遇美蓓亚三美以每股4500日元竞购 [4] - 国巨在4月中旬将报价提高至每股5400日元,并于5月初进一步加码至每股6200日元,最终定价为7130日元 [4][5] - 为争取日方信任,公司承诺将严格管控芝浦的AI感测技术,确保技术留在日本本土,不会外流至东京视为“不友善”的国家 [4] - 日本政府已于9月2日完成《外汇及对外贸易法》审查 [2] 协同效应与市场前景 - 双方结盟将产生协同效应,国巨可协助目前市场局限于日本的芝浦电子将业务拓展至欧美等海外市场 [6] - 公司强调此次收购并非为了削减成本,而是希望通过加法原则,提升研发与资本支出,扩展市场并壮大合作对象的实力 [6] - 随着AI与电动车发展,被动元件需求增长,例如合作伙伴辉达即将推出的GB300系统,其运算模组需使用高达6000至7000颗芯片电阻器 [6] - 目前国巨约60%产品应用于工业与车用领域,另有16%提供AI伺服器等高效能运算应用 [6]
韩国基民投资理财新趋势:偏好高杠杆ETF,对中国资产关注度提升
证券时报· 2025-10-20 12:15
文章核心观点 - 韩国散户投资者(“蚂蚁军团”)已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其投资行为深受高物价、低利率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1] - 韩国投资者普遍偏好高风险杠杆产品,并正将目光从本土及美国市场转向中国资产,特别是港股科技股 [1][5][11] 韩国投资者高风险偏好 - 韩国是亚洲最早推出杠杆ETF的市场(2010年),早于日本(2012年)和中国台湾(2014年)[4] - 投资者对杠杆ETF、衍生品和虚拟货币等高风险产品情有独钟,例如Direxion Daily Tesla Bull 2X ETF在曾让投资者亏损超80%后仍获大量买盘 [5] - 在2025年10月3日至9日期间,韩国投资者向全球市场投入约12亿美元,其中净买入最多的Direxion Daily Tesla Bull 2X ETF达1.51亿美元 [5] - 对本土明星企业也表现出杠杆偏好,例如SK海力士(年内涨幅168%)催生了相关杠杆产品在香港上市并受追捧 [6] - 韩国股市信用交易融资余额在10月15日达到23.83万亿韩元,创年内新高并接近2021年的历史高点25.65万亿韩元 [6] ETF市场迅猛发展 - 韩国ETF市场在散户带动下发展迅猛,上市ETF数量于2025年7月下旬首次突破1000只大关 [8] - 截至10月17日,韩国共有28家ETF管理人,1028只上市ETF,单日成交量16亿韩元,资产规模达260万亿韩元 [8] - 自2021年以来,韩国ETF市场加速发展,上市ETF数量翻番,管理规模增长超两倍,日均交易量增长五六倍 [8] - 2025年内个人投资者净买入ETF金额达21.3万亿韩元,而机构投资者呈现净流出 [8] - 资管公司为迎合需求大力创新,推出主题ETF、杠杆ETF、反向ETF、主动ETF等,例如2025年9月上市了五只主动ETF和两只杠杆ETF [9] - 个人养老金账户(如IRP和DC账户)投资限制放宽,使得大量养老金流入ETF市场 [9] 对中国资产关注度提升 - 2025年以来,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尤其是港股科技股)关注度明显提升 [11] - 以成交额计,中国以90.19亿美元的年度累计成交额成为韩国投资者第二大海外股票市场,仅次于美国 [11] - 2025年韩国投资者净买入中国资产(A股和港股)3.93亿美元,其中港股净流入趋势更明显 [11] -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净买入量三年来首次由负转正,港股托管资金从1月的18亿美元增至10月的28亿美元 [11] - 投资方向集中在科技巨头、人工智能、电动车和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成长股 [11] - 截至10月17日,韩国投资者净买入金额最高的A股包括寒武纪、药明康德等,港股包括小米集团、宁德时代等 [12]
动储产销两旺,量利双升,继续强推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17 09:37
电动车行业销量 - 国内9月主流车企销量96.7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1%,累计销量719万辆,同比增长39% [1][2] - 预计国内全年销量约1650万辆,同比增长25%-30%,其中出口预计230万辆,增长85%,商用车预计85万辆,同比增长近60% [1][2] - 欧洲市场9月主流9国电动车销量合计31.3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76%,累计销量206万辆,同比增长30%,上修欧洲全年销量预期至380-400万辆,同比增长30-37% [2] - 其他地区8月销量12.9万辆,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5%,累计销量93万辆,同比增长43%,渗透率6%,全年预计销量150万辆,增长46% [2] - 全球电动车销量预期上修,2025年预计达2128万辆,同比增长24%,2026年预计近2500万辆,增长17% [2] 储能市场 - 国内储能需求超预期,预计2025年增长51%,2026年维持36%增长 [3] - 美国市场因OBBB执行前项目抢装,装机及出货超预期,2025年预计增长62% [3] - 欧洲与新兴市场爆发,维持1-2倍增长,预计全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551GWh,同比增长70% [3] - 预计2026年全球储能需求增长40%至773GWh,总体锂电需求2025年上修至增长42%,达1977GWh [3] 产业链排产与价格 - 行业旺季加速,10月排产环比再提升5-10%,在2024年高基数下同比增长30-50%,并指引11-12月高景气度持续 [3] - 储能电芯供不应求,价格已调涨1-3分/Wh,预计2026年Q1淡季不淡,紧缺持续至2026年中,后续仍有涨价可能 [3] - 锂电材料各环节一二线厂商基本满产,散单价格已陆续小幅调涨,其中六氟磷酸锂散单涨价5000元/吨,湿法隔膜、铁锂正极已开始谈价 [3] 固态电池技术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发新电解质材料,利用聚合物分子设计解决固固界面接触问题,同时提高能量密度 [4] - 2025年Q4固态催化剂密集落地,包括工信部中期验收、头部电池企业量产线技术定型等 [4] 投资关注领域 - 强推电池板块,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等 [5] - 看好材料龙头,包括科达利、当升科技、天赐材料、湖南裕能等 [5] - 看好价格反弹的碳酸锂相关公司,包括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中矿资源等 [5] - 强推Q4催化剂密集落地的固态板块,包括厦钨新能、当升科技、上海洗霸、纳科诺尔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