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稀土永磁主力资金净流入额超14亿元,稀有金属ETF(159608)盘中涨近2%
新浪财经· 2025-07-08 10:57
市场表现 -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930632)上涨1.31%,成分股银河磁体(300127)上涨5.41%,华友钴业(603799)上涨3.80%,广晟有色(600259)上涨3.13% [1] - 稀有金属ETF(159608)上涨1.62%,盘中换手3.81%,成交771.81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1541.06万元 [1] - 稀土永磁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额超14亿元,板块资金面有支持 [1] - 稀有金属ETF近1年净值上涨27.88%,居可比基金第一,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11%,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2.31%,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53% [1]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相关板块表现活跃,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效应明显,稀土永磁材料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受益于整体市场热度 [1] - 商务部表示中国依法依规加快稀土相关出口许可申请的审查,已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并将持续加强合规审批工作,出口需求逐步恢复 [2] -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打开稀土成长空间,中短期继续看好稀土行业的景气回升 [2] 指数与成分股 -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选取不超过50家业务涉及稀有金属采矿、冶炼和加工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07%,包括盐湖股份(000792)、北方稀土(600111)、洛阳钼业(603993)等 [2] 机构观点 - 东方证券指出稀土产业供给格局持续优化,上游冶炼加工企业因配额的稀缺性有望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产品数量可控、价格温和上涨、利润稳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3] - 市场对稀土产业链存在较严重的认知差,建议关注全球稀土产业链龙头集团 [3] 投资工具 - 稀有金属ETF(159608)紧密跟踪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场外联接(A:019874;C:019875)可一键布局稀有金属产业链 [3]
再推稀土磁材:板块全面看多,首推中稀、广晟
2025-06-12 23: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稀土磁材、稀土永磁、稀土 - **公司**:中国稀土、广晟有色、金力永磁、中科三环、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趋势**:稀土永磁板块全面看多,首推中国稀土和广晟有色;中美贸易磋商缓和,稀土大概率内外同涨;出口管制后海外价格上涨、进口下降、出口小幅恢复,内盘价格将随之上涨[1][2] - **价格情况**:海外重稀土价格溢价超200%,进口量显著下降;国内产业观望政策落地,采购意愿不明确,内盘价格暂未明显上涨,但重稀土氧化镝和氧化铽已接近出口管制前水平[1][2][4] - **股票上涨逻辑**:稀土股票依赖商品涨价兑现业绩,近期股价反映摩擦与缓和预期推动商品涨价[1][5] - **供需情况**:2025年国内稀土指标增速若低于15%,供需改善确定性大;全球稀土有效供应或下滑5%,需求增速预计10%左右,需求增速高于供给增速[1][6][7] - **出口管制影响**:出口管制致海外稀土价格高于国内两倍,海外备库需求及贸易成本增加,拉动内盘稀土价格上涨[1][8] - **行业发展趋势**:稀土行业未来发展乐观,首推中国稀土和广晟有色;关注金力永磁和中科三环等石材环节标的[9] - **供给侧改革影响**:稀土行业供给侧改革打击不合规供给,轻稀土镨钕减少约10%,重稀土减少30%,利好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等头部企业,缅甸矿整合或将提速[1][11] - **企业情况**:中国稀土受益于价格上涨及资产注入预期,目标市值保守估计可达600亿以上,目前市值有50%空间;广晟有色低估值高成长,左坑矿满产后利润可达10亿左右,对应市值有望达300亿[2][9][10] - **投资建议**:对稀土板块全面看多,首推中国稀土和广晟有色;磁材企业获出口批文,受益于海外高溢价及库存收益;关注在新兴需求领域布局的金力永磁和中科三环[2][9][13][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出口管制初期,实际出口量接近清零,海外价格暴涨导致内盘价格短期下跌[2] - 上海有色网调研显示产业对指标增长预期温和,在5 - 10个点之间[6] - 2025年若指标涵盖进口矿冶炼,总供应增速可能为3 - 4个点,需求增速至少10个点,高频需求如新能源车等终端需求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6] - 广晟有色左坑矿已具备采矿证,待安监、环评等手续完备即可投产[10] - 中国稀土集团整合广晟有色时出具了同业竞争解决承诺,增强公司成长潜力[2][10] - 目前政策指标未完全落地,稀土板块处于交易初期阶段[14]
中国稀土:中稀集团核心上市平台,受益稀土行业多重催化-20250612
国信证券· 2025-06-12 0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7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稀集团核心上市平台,业绩与稀土价格相关性强,2024年稀土价格跌幅较大致业绩不佳,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好转 [1] - 公司利润主要由稀土氧化物贡献,矿端有江华稀土矿,冶炼端有三家子公司 [2] - 中稀集团作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公司后续有明确整合预期 [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集团核心上市平台,有并购重组预期 - 公司发展历经三阶段,前身山西关铝1998年成立上市,主业铝冶炼加工,2009年实控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2013年转型稀土产业,2022年实控人变为中稀集团,2023年收购中稀湖南强化资源端保障 [8][9] - 公司实控人为中稀集团,持有28.56%股份,截至2025Q1,第一大股东为中稀发展,第二大股东为广晟控股集团,第三大股东为中稀集团,2024 - 2025年完成股权划转,公司正配合集团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择机并购重组 [10] 公司业绩与稀土价格相关,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 - 2024年公司营收30.27亿元,同比 - 24.09%,归母净利润 - 2.87亿元,同比 - 168.69%,扣非归母净利润 - 1.45亿元,同比下滑158.65%;2025年一季度营收7.28亿元,同比 + 141.32%,环比 - 32.28%,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环比扭亏,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扭亏,环比 - 4.54% [12] - 公司业绩与稀土价格相关,2022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与氧化镨钕含税价格同比增速变化趋势相似,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因收购中稀湖南,2024年主要因中稀湖南补缴税费 [12] - 2024年公司毛利率15.75%,净利率 - 9.30%,2025Q1毛利率9.77%,净利率9.99%,2025Q1净利率高于毛利率因稀土价格回升使存货跌价准备部分转回;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17%/2.56%/1.91%/ - 0.38%,期间费用率较2023年增加1.41pct,因研发费用提升;截至2025Q1末资产负债率7.64%,较2024年末下降4.61pct,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 - 40% [21] 公司生产经营概况 - 公司主营稀土矿、氧化物和金属等产品生产运营及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外售产品主要有稀土氧化物、金属、矿三类,2024年销量分别为6,512/1,907/0吨,稀土氧化物贡献大部分营收和毛利,2024年在营收和毛利中占比分别为60%/88% [33] - 2023年收购中稀湖南前,定南大华、广州建丰、中稀赣州利润最高,2023年中稀湖南利润最高,净利润2.38亿元,2024年除广州建丰净利润2757万元外,其他子公司净利润低于2000万元或为负值 [38] 公司矿山资源情况 - 公司拥有中稀湖南下属江华离子型稀土矿,是湖南省唯一离子型稀土矿采矿权,也是全国单证开采指标最大的离子型稀土矿之一,2023年注入上市公司体内,五矿稀土集团对中稀湖南作出业绩承诺,2023年完成率113%,2024年完成率89% [40][41] - 江华稀土矿设计产能2000吨REO/年,2022 - 2024年产量分别为1,869/2,384/2,384吨,销量分别为1,743/1,931/0吨,2024年稀土矿全部自用;中稀湖南开展探边扫盲找矿等工作,华夏纪元所属两宗探矿权探转采工作在推动中 [42] 公司稀土冶炼分离情况 - 公司下属三家冶炼分离子公司,2022 - 2024年稀土氧化物产量分别为3,664/3,757/7,785吨,销量分别为3,857/3,622/6,512吨,2019年赣县红金因环保问题停产,2024年中稀永州新材投产 [43] - 中稀永州新材定位为中稀湖南分离生产中心,年处理5000吨稀土氧化物,2000吨原料来自江华稀土矿,3000吨进口自东南亚国家,设计年产量4825吨,收率96.5%,2024年11月末产量4,102吨REO,达产85% [47] 中稀集团已作出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 - 2024年公司稀土矿开采指标2384吨,占集团总开采指标的2.93%,占集团离子型矿开采指标的12.45%,冶炼分离指标6000吨,占集团的7.14%,2024年稀土氧化物产量超出指标部分因进口原料冶炼分离不受指标约束 [49] - 中稀集团2022年承诺五年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公司正配合集团开展相关工作,择机并购重组 [50] - 中稀集团仍有中稀江西等多个下属子公司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公司后续有明确整合预期 [51] 行业: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催化价格上行 - 国内:2024年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指标增速放缓,据SMM预测,2025年岩矿型稀土开采指标26.6万吨,同比 + 6%,离子型稀土开采指标1.9万吨,同比持平,冶炼分离指标34万吨,同比 + 34%;2025年2月工信部发布两则《征求意见稿》,更新管控范围,明确生产主体,细化问责机制,加强产品追溯 [54][55] - 海外:美国MP资源年产4.5万吨稀土精矿,2025年4月停止向中国出口;澳大利亚Mt Weld是重要轻稀土矿山;2025年4月缅甸稀土出口恢复,4月我国自缅甸进口未列名氧化稀土数量同比 - 5.85%,环比 + 1002.72%;泰国和尼日利亚2024年稀土产量增幅较大 [57][58][65] - 我国对中重稀土实行出口管制,部分企业已获得出口许可证,实施出口管制后4月我国出口稀土永磁产品数量显著下降 [73]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50.00/58.80/68.48亿元,同比增速65.17%/17.60%/16.4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0/5.29/6.58亿元,同比增速235.83%/35.71%/24.50%,EPS分别为0.37/0.50/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9.3/73.2/58.8x [4][7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给出公司2023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预测数据 [78]
中国稀土(000831):中稀集团核心上市平台,受益稀土行业多重催化
国信证券· 2025-06-11 23: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76]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稀集团核心上市平台,业绩与稀土价格相关性强,2024年稀土价格跌幅较大致业绩不佳,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改善;利润主要由稀土氧化物贡献;中稀集团作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公司有较强整合预期 [1] 公司相关内容 公司概况 - 公司前身是山西关铝,1998年成立并上市,主业为铝冶炼及加工,2009年实控人变为中国五矿,2013年转型稀土行业,2022年实控人变为中稀集团,2023年收购中稀湖南获江华稀土矿采矿权 [8][9] - 实控人为中稀集团,合计持有公司28.56%股份,第一大股东为中稀发展,持有22.17%股份 [10]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30.27亿元(-24.09%),归母净利润-2.87亿元(-168.69%);2025Q1营收7.28亿元(同比+141.32%,环比-32.28%),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环比扭亏) [1] - 业绩与稀土价格相关,扣非归母净利润和氧化镨钕含税价格变化趋势一致;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收购中稀湖南带来,2024年是中稀湖南补缴税费 [12] - 2024年毛利率15.75%,净利率-9.30%;2025Q1毛利率9.77%,净利率9.99%,一季度净利率高因稀土价格回升使存货跌价准备部分转回 [21]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17%/2.56%/1.91%/-0.38%,期间费用率较2023年增加1.41pct,因研发费用提升 [21] - 资产负债率一直较低,截至2025Q1末为7.64%,较2024年末下降4.61pct,低于行业平均30%-40% [21] 生产经营 - 主营业务为稀土矿、氧化物和金属等产品生产运营及技术研发咨询服务,2024年稀土氧化物、金属、矿销量分别为6,512/1,907/0吨,营收占比60%/38%/0%,毛利占比88%/5%/0% [33] - 子公司方面,2023年中稀湖南利润最高,2024年除广州建丰净利润2757万元外,其他子公司净利润低或为负 [38] - 矿山资源上,拥有江华稀土矿,设计产能2000吨REO/年,2022-2024年产量分别为1,869/2,384/2,384吨,2024年全部自用;还有两宗探矿权办理探转采工作在推动 [40][42] - 稀土冶炼分离方面,下属三家子公司,2022-2024年稀土氧化物产量分别为3,664/3,757/7,785吨,销量分别为3,857/3,622/6,512吨;中稀永州新材用江华稀土矿和缅甸矿为原料,2024年产量4,102吨REO,达产85% [43][47] 同业竞争与整合 - 2024年公司稀土开采指标占集团总指标2.93%,占离子型矿指标12.45%;冶炼分离指标占集团7.14% [3][49] - 中稀集团2022年承诺五年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公司正配合开展工作,择机并购重组,集团内中稀江西等子公司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公司有整合预期 [3][50][51]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0.00/58.80/68.48亿元,同比增速65.17%/17.60%/16.4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0/5.29/6.58亿元,同比增速235.83%/35.71%/24.50%;EPS分别为0.37/0.50/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9.3/73.2/58.8x [4][76] 行业相关内容 国内情况 - 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指标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2023年开采指标25.5万吨,同比增长21.4%,冶炼分离指标24.4万吨,同比增长20.7%;2024年全年轻稀土与中重稀土开采指标增长5.9%;据SMM预测,2025年岩矿型稀土开采指标26.6万吨,同比+6%,离子型稀土开采指标1.9万吨,同比持平,冶炼分离指标34万吨,同比+34% [54] - 2025年2月工信部发布两则《征求意见稿》,更新管控范围,明确生产主体,细化问责机制,加强稀土产品追溯 [55] 海外情况 - MP资源年产4.5万吨稀土精矿,2022-2024年产量分别为4.25/4.16/4.55万吨REO,2025年4月停止向中国出口 [57][58] - 澳大利亚Mt Weld储量丰富、品位高,2022-2024年Lynas稀土氧化物产量分别为1.66/1.40/1.11万吨,2025年一季度产量1,911吨REO [59] - 2025年4月缅甸稀土出口恢复,4月我国自缅甸进口未列名氧化稀土数量为4726.57吨,同比-5.85%,环比+1002.72% [65] - 2024年泰国和尼日利亚稀土产量增幅较大,较2023年分别提升261.1%和80.6% [66] 出口管制 - 2025年4月4日我国对7类中重稀土及含镝/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实施出口管制,部分企业已获出口许可证,4月出口稀土永磁2626.73吨,同比-45.10%,环比-50.67% [73]
广晟有色(600259):低估、高成长的华南稀土龙头
国金证券· 2025-06-11 15: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广晟有色“买入”评级,2025 年 PE 为 86x,目标价 66.93 元 [4][10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广晟有色是华南稀土龙头,布局铜、钨等多金属,1Q25 稀土价格回升盈利拐点向上 [2] - 稀土行业出口管制下价格弹性大,供改持续催化,预计 2025 年氧化镨钕/氧化铽均价分别达 45/750 万元/吨,同比+15%/+30% [2] - 公司稀土业务体内矿山产量有望倍增,体外资产庞大或有注入空间,铜、钨业务贡献丰厚投资收益 [3]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 136/147/158 亿元,归母净利润 2.62/3.84/4.84 亿元,EPS 为 0.78/1.14/1.44 元,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广晟有色:华南稀土龙头,兼具布局铜、钨等多金属 - 广晟有色由广东省冶金厅等沿革而来,2009 年上市,2013 年转型升级,2022 年获新丰稀土矿采矿证,形成稀土、钨、铜硫及贸易多元板块协同格局 [14][15][18] - 截至 2025 年 6 月,第一大股东为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在各板块控股多个子公司 [19][21] - 主营业务聚焦稀土资源及有色金属贸易,稀土业务多数年份毛利占超 50%,2024 年因价格触底毛利率降至 1.67%,1Q25 整体毛利率回升至 3.19%,收入和业绩随稀土价格波动 [23][27][30] 二、稀土行业:出口管制下价格弹性不容小觑,行业供改持续催化 - 2025 年 4 月实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对总需求直接影响小,海外供给收紧预期强价格上涨确定,氧化铽、钕铁硼出口下滑,类比锑稀土有望“内外同涨” [34][35][43] - 2024 年 10 月《稀土管理条例》实施,对进口矿和二次利用约束升级,将增厚产业定价权,头部央国企有望获更高份额 [44][46][47] - 缅甸矿供应扰动延续,2024 年 11 月进口量下降,2025 年 1 - 3 月累计同比 - 79%,新增资源费降低进口经济性,预计 2025 年氧化镨钕均价超 45 万元/吨 [48][49][54] - 2024 年配额增速仅 6%,多数业者认为 2025 年开采配额同比增长 5 - 10%,全球稀土供需有望改善价格看多 [57][59] 三、稀土业务:体内矿山有望实现产量倍增,冶炼、磁材业务并举 - 公司拥有三座主力矿山,储量近 12 万吨,产能有望从 2700 吨提至 5700 吨 [60] - 平远仁居稀土矿扩界完成恢复满产,2024 年营收约 2.82 亿元,净利率约 17% [61][66] - 大埔五丰稀土矿技改提效,2024 年营收约 1.55 亿元,营业净利率低 [67][69] - 新丰左坑稀土矿为国内最大单体南方离子吸附型矿山,设计年产能 3000 吨,投产后总产能超 5000 吨 [70][74] - 2024 年稀土氧化物产量 4443 吨同比增 10%,销量 4923 吨同比增 61%,库存降 13%,部分子公司停产,富远公司盈利波动大,兴邦公司盈利较稳定 [76][77][80] - 2024 年磁材产品产量降 39.33%,销量增 11.75%,库存增 102.43%,晟源公司收入增长,东电化公司盈利稳定 [81][82][85] 四、体外资产庞大,或有较大注入空间 - 广晟有色与中国稀土同为中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存在潜在同业竞争,中稀集团承诺五年内解决,两家公司稀土矿和冶炼品产量占集团配额低,资产注入空间大 [86][87][88] 五、铜、钨业务:多点布局,贡献丰厚投资收益 - 大宝山铜矿 2024 年营收 18.62 亿元同比增 14.9%,净利润 4.41 亿元,按 40%权益贡献投资收益 1.6 亿元,预计 2025 - 2027 年投资收益 1.8/1.9/2.0 亿元 [91][94] - 红岭钨矿储量丰富但近年产能未释放,2022 年合作开发预计后续产能释放;石人嶂钨矿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下滑,公司战略向整合开发与资本合作倾斜 [96][98][99] 六、盈利预测、估值与投资建议 - 核心假设包括价格、销量及其他比率假设,预计 2025 - 2027 年稀土矿、氧化物等价格和销量变化,贸易业务收入和毛利增长,投资收益增加 [100][101][102]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 136/147/158 亿元,归母净利润 2.62/3.84/4.84 亿元,EPS 为 0.78/1.14/1.44 元 [103] - 选取可比公司,2025 - 2026 年可比公司均值 86/59x,公司估值低,给予 2025 年 PE 86x,目标价 66.93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04]
2025年中国稀土行业市场主体分析:民营企业是行业发展最鲜活的血液
前瞻网· 2025-06-05 14:12
中国稀土行业企业数量规模 - 2015-2023年中国稀土行业新增企业数量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 但2024年注册企业数量显著下滑至99家 2025年截至4月17日新增企业数量为19家 [1] 稀土行业注册企业经营状态 - 截至2025年4月17日 中国稀土行业存续及在业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的50.33% 注销企业数量占比26.79% 行业整体经营情况一般 [2] 稀土行业企业注册资本分布 - 行业企业注册资本主要分布在100万以内 占比40% 1000-5000万企业数量为315家 注册资本超过500万的企业占比约35% 超过1000万的企业占比约25% 显示行业存在资金壁垒 [6] 稀土行业企业分布地区 - 稀土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西(197家)、浙江(105家)、内蒙古和陕西 江西省稀土金属矿采选企业数量占全国16.4% 浙江省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企业占比达94% [9] 稀土行业在业/存续企业类型分布 -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90.32% 国有企业占比7.91% 民营企业是行业发展主要力量 [12]
中国稀土收盘下跌1.42%,滚动市盈率483.08倍,总市值359.75亿元
金融界· 2025-05-16 16:34
公司财务数据 - 5月16日收盘价33 9元 下跌1 42% 滚动市盈率483 08倍 总市值359 75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7 28亿元 同比增长141 32% 净利润7261 81万元 同比增长125 15% 销售毛利率9 77% [1] - 机构持仓方面 共有44家机构持仓 合计持股48127 71万股 持股市值152 42亿元 其中基金38家 其他5家 保险1家 [1] 行业对比 - 小金属行业平均市盈率72 06倍 行业中值56 42倍 公司市盈率483 08倍 排名第39位 [1][2] - 公司市净率7 63倍 高于行业平均3 67倍和行业中值3 38倍 [2] - 总市值359 75亿元 高于行业平均184 22亿元和行业中值109 15亿元 [2] 公司业务与研发 - 主营业务为稀土矿开采 加工 稀土氧化物等产品生产经营 以及稀土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稀土氧化物 稀土金属 试剂收入 技术服务收入 [1] - 新申请专利26项 授权发明专利7项 实用新型专利4项 [1] 同业公司数据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 宜安科技-1469 92倍 永杉锂业-59 49倍 翔鹭钨业-46 32倍 华阳新材-42 25倍 [2] - 洛阳钼业市盈率10 21倍 总市值1573 74亿元 金钼股份市盈率10 73倍 总市值324 92亿元 [2] - 厦门钨业市盈率19 29倍 总市值326 41亿元 中钨高新市盈率27 76倍 总市值262 76亿元 [2]
北方稀土(600111):25Q1市场回暖 公司经营数据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5-02 14:2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329.66亿元(yoy-1.58%),归母净利10.04亿元(yoy-57.64%),扣非净利9.01亿元(yoy-61.12%)[1] - 2024年Q4营收114.07亿元(yoy+33.04%,qoq+33.10%),归母净利5.99亿元(yoy-39.52%,qoq+66.41%)[1] - 2025年Q1营收92.87亿元(yoy+61.19%,qoq-18.58%),归母净利4.31亿元(yoy+727.30%,qoq-28.10%),扣非净利4.35亿元(yoy+11622.98%)[1] 业务表现 - 2024年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磁性材料产量分别同比yoy-7.26%/-1.6%/+19.84%/+17.72%[2] - 2025年Q1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磁性材料产量分别同比yoy+33.99%/+1.25%/+56.5%/+40.88%[2] - 2024年稀土原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毛利率分别为8.63%/17.56%,分别yoy-9.5pct/-5.45pct[2] 行业供需 - 2024年稀土开采及冶炼指标分别同比+5.88%/+4.16%,增速分别同比下滑15.5pct/16.6pct[3] - 预计2025-2026年全球氧化镨钕供需平衡/需求分别为-5.8%/-4.6%[3] -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逐步打开稀土未来需求成长空间[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2、0.85、1.13元(25-26年较前值分别yoy-28.8%/-24.8%)[4] - 给予公司2025年51.13倍PE,目标价26.59元[4]
北方稀土:25Q1市场回暖,公司经营数据改善-20250430
华泰证券· 2025-04-30 10: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26.59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业绩受价格下跌及资产减值影响,2025Q1市场回暖,经营数据改善,考虑到稀土行业或至景气拐点,维持增持评级 [1] - 2024年公司产量有降有升,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计提资产减值影响业绩,2025Q1未计提,且产量同比增加,体现下游需求改善 [2] - 2024Q3稀土价格接近高成本矿山成本线,行业景气底部确立,2024年国内供给收紧,全球稀土供应端增速收缩,新兴领域打开需求成长空间,2025 - 2026年供需关系大概率改善,2025年行业或至景气拐点 [3] - 下调氧化镨钕价格假设,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2、0.85、1.13元,给予公司2025年51.13倍PE,目标价26.59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329.66亿元(yoy - 1.58%),归母净利10.04亿元(yoy - 57.64%),扣非净利9.01亿元(yoy - 61.12%);Q4实现营收114.07亿元(yoy + 33.04%,qoq + 33.10%),归母净利5.99亿元(yoy - 39.52%,qoq + 66.41%);2025年Q1实现营收92.87亿元(yoy + 61.19%、qoq - 18.58%),归母净利4.31亿元(yoy + 727.30%、qoq - 28.10%),扣非净利4.35亿元(yoy + 11622.98%)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7.79亿、454.34亿、514.6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87亿、30.59亿、41.02亿元 [6] 产量情况 - 2024年公司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磁性材料产量分别同比yoy - 7.26%/-1.6%/+19.84%/+17.72%;2025Q1分别同比yoy + 33.99%/+1.25%/+56.5%/40.88% [2] 供需分析 - 2024Q3稀土价格接近部分高成本矿山成本线,行业景气底部确立,2024年累计开采及冶炼指标增速同比下滑,国内供给收紧,海外供给有扰动,全球稀土供应端增速收缩,新兴领域打开需求成长空间,假设2025年缅甸供应减量但2026年基本恢复 + 国内配额延续较低增速,测算2025 - 2026年全球氧化镨钕供需平衡/需求分别为 - 5.8%/-4.6%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氧化镨钕价格假设,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2、0.85、1.13元(25 - 26年较前值分别yoy - 28.8%/-24.8%),可比公司20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51.13倍,给予公司2025年51.13倍PE,目标价26.59元 [4] 可比公司估值 - 2025E中国稀土PE为120.20,盛和资源PE为24.85,厦门钨业PE为14.47,金力永磁PE为45.01,可比公司均值为51.13 [12]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 - 包含2023 - 2027E年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等资产负债表项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利润表项目,经营活动现金、投资活动现金等现金流量表项目,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主要财务比率数据 [23]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0:50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稀土行业在新能源、高科技等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稀土新材料和功能材料将在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3] - 国家高度重视稀土产业发展,实施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增强产业韧性和活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3][4] - 国家政策如《稀土管理条例》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法规保障,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5]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稀土全产业链发展,布局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能材料等六大产业,打通永磁电机、固态储氢等产业链[11] - 通过并购重组延链补链,2024年收购包头市中鑫安泰磁业并合资成立北方招宝磁业,提升磁性材料产能和市场竞争力[12] - 公司计划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厂房建设,二期计划2025年下半年开工[19]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公司优化科创体制机制,计划承担自治区级以上项目不少于3项,建立科技成果库并完成10项以上项目后评价[6] - 加强重点项目攻关,开发新工艺新装备4种以上、稀土新产品2种以上,增加终端应用产品2种以上[7] - 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支持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建成稀土湿法冶金中试基地[8] 财务表现与投资者回报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66亿元,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24]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配利润55.46亿元,现金分红规模位居行业首位[11] - 2024年拟每股派现0.035元,分红比例12.6%,留存收益主要用于绿色冶炼项目建设[26] 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 - 磁材行业受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驱动保持增长,但对性能、质量和成本控制要求提高,行业面临重新洗牌[13][14] - 稀土上游供应稳步增长,下游需求释放不及预期但主流产品价格波动收窄,供需关系改善[20] - 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长显著,主要因稀土产品价格上涨及产销量同比增长[14] ESG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构建三级ESG管理架构,制定《ESG管理办法》和《ESG指标管理体系》,发布年度ESG报告[15] - 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获得AA评级及多项ESG奖项,市场认可度提升[16] - 公司控股子公司拥有年产4960吨废料回收能力,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