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09992.HK):品牌、IP全球破圈 成长再提速
格隆汇· 2025-08-22 03:54
机构:中金公司 研究员:徐卓楠/张雪晴/王杰睿 1H25 经调净利润超我们预期 1H25 收入138.8 亿元,同增204%,基本符合预告,期内溢利46.8 亿元,同增386%,超此前预告 (+350%),经调整净利润47.1 亿元,同增363%,略超我们预期。在全球化、集团化战略推进下,公 司品牌及旗下IP 全球认可度快速提升,业绩增速、盈利能力进一步向好,1H25 收入利润均超24 全年。 发展趋势 1、品牌全球破圈,传递多元潮流文化,四大区域快速增长。分区域看,中国/亚太/美洲/欧洲及其他营 收分别实现82.8/28.5/22.6/4.8 亿元, 同增135%/258%/1142%/729%,门店数量相比2024 年末分别增加 12/5/19/4 家至443/69/41/18 家,亚太加强精细化运营,美国市场快速拓展覆盖范围,欧洲深化区域总部 建设,提前布局剑桥等地标门店;线上方面,抽盒机、内容电商等各渠道效能提升,34 个国家上线自 研APP(登顶美国APP Store 购物榜), 搭建消费场景, 各区域线上均实现更快增速, 占比分别为 36%/38%/59%/33%。 2、IP 矩阵"一超多强",品 ...
直击泡泡玛特中期业绩发布会:全年营收冲300亿元,目前仍在追产能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18:31
在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的产能如何承接上半年爆发的市场 需求、IP可持续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作者:罗文利 封图:现场供图 8月20日,泡泡玛特(09992.HK)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发布会上,泡泡玛特董事长兼 CEO王宁对今年全年的业绩指引提出了比年初预测的200亿元更高的数字:"300亿也没问题。" 8月19日晚,泡泡玛特发布了一份"全面开花"的半年成绩:营收为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在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的产能如何承接上半年爆发的市场需求、IP可持续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 焦点。 今年上半年,LABUBU作为泡泡玛特旗下IP在全球市场迎来爆发增长。半年报显示,LABUBU所 属的THE MONSTERS营收为48.1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4.7%,该IP去年同期营收为6.26亿元,同 比增长约668.4%。泡泡玛特联席首席运营官司德称,毛绒(品类)的需求量过大,目前公司仍在 追产能的阶段,"坦白地说,我们下半年产能确实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泡泡玛特供应链中心总裁袁俊杰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泡泡玛特当前一个月的毛绒品类产量等同于 ...
体育投资狂热,亿万富翁都买不起一支球队了?
36氪· 2025-07-15 08:29
NBA球队交易与估值趋势 -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夺冠后股东考虑出售球队 凯尔特人队2025年以61亿美元转手创北美纪录 湖人队随后以100亿美元刷新全球纪录[1] - NBA球队交易金额屡创新高 大量资金涌入优质联赛 2015年仅1-2家机构关注体育赛道 2024年增至25-30家[3] 职业体育联盟估值增长与投资机制 - 2004-2024年四大联盟估值增幅:NBA 1176%至38亿美元 NFL 523%至51亿美元 MLB 631%至24亿美元 NHL 714%至13亿美元[5] - 私募基金通过收购少部分股权盘活市场 菲尼克斯太阳队案例:Dyal Capital 2021年15.5亿美元入股 2023年40亿美元退出 18个月回报率158%[7] - 北美职业联盟逐步解除私募基金投资限制 NFL和NCAA近两年开始接触私募[7] 职业球队集团化运营模式 - 大卫·布利策在五大男子联盟均持有股权 包括76人队、魔鬼队、指挥官队等 通过打包权益提升品牌谈判话语权[11] - 资产联动案例:金宝汤公司与指挥官队、76人队等达成合作 洛杉矶地区球队通过球星互动制造话题吸引本地品牌[11][12] - 职业球队IP价值凸显 体育直播内容能长时间吸引观众注意力 被视作媒体行业最值钱的IP类型之一[14] 职业球队管理新趋势 - 高估值推动收购集团化 单人收购难度增大 需专业管理团队应对流媒体版权、体育博彩等新收入来源[16] - 老牌球队所有者年龄老化 后代无心经营促使套现 如尼克斯队、步行者队上世纪90年代后首次易手[17] - 金融化管理可能忽视球队文化 独行侠队交易东契奇引发球迷不满 体现新老管理模式冲突[17] 行业驱动因素 - 流媒体平台如YouTube、ESPN推高联盟版权收入 体育博彩合法化带动赞助增长[16][20]
泡泡玛特开始找回最初的“快乐”
财富FORTUNE· 2025-06-21 21:03
泡泡玛特珠宝品牌POPOP开业 - 泡泡玛特旗下独立珠宝品牌POPOP全球首店于6月13日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次日北京国贸店开业 [1] - POPOP产品覆盖泡泡玛特旗下热门IP包括MOLLY、SKULL PANDA、Hirono及LABUBU等 [1] - 公司创始人王宁表示珠宝是公司一直在尝试的重要品类 [2] 公司全球化与集团化战略进展 - 2023年公司海外及港澳台营收10.66亿元,占总营收16.9% [3] - 2024年海外营收升至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占总营收38.9% [3] - 公司目标2025年海外业务突破100亿元 [3] - 推出珠宝品牌是集团化战略的一部分,围绕IP拓展更丰富业务 [4] 珠宝业务发展情况 - 2023年和2024年与周生生合作推出联名金饰,DIMOO足金吊坠平均克价1700元,是当时金价两倍多 [6] - POPOP门店部分款式已断货,最贵产品为纯金项链售价1.98万元,平均克价是金价两倍以上 [6] - 首家POPOP快闪店于2024年1月在上海ifc商场揭幕 [5] LABUBU IP市场表现 - 83%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LABUBU联名产品,45%会因LABUBU非常可能购买某产品 [7] - 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拍卖价108万元,限量15版棕色LABUBU拍出82万元 [7] - 东南亚多国出现排队购买热潮,韩国因安全担忧暂停线下销售 [7] - 杭州新店因黄牛"端盒"引发混乱,营业2小时后闭店 [7] 资本市场反应 - 2024年初至今公司港股股价涨幅超11倍 [7] - 6月17日股价下跌6.04%,市值蒸发约223亿港元 [8] - 过去两月做空规模翻倍,创始股东蜂巧资本抛售1191万股套现超22亿港元 [8] 公司业务拓展战略 - 公司发展分阶段:从潮流圈扩展到时尚圈,再到"快乐"圈 [9] - 围绕"快乐"构建业务板块,包括游戏、乐园、珠宝首饰等 [10] 市场乱象与应对措施 - 黄牛扫货影响消费者体验,高溢价导致盗版问题严重 [7] - 6月18日LABUBU首次开启线上预售,补货以改善购买体验 [11] - 预售开启后二手市场价格开始下探 [11] 监管环境变化 - 人民日报发文建议细化盲盒监管规则,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11] - 6月20日公司股价盘中最大跌幅超6%,当周累计跌超12% [12]
微创医疗(0853):2024年利润端达到业绩指引,公司扭亏为盈在即
中信建投· 2025-05-14 2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践行降本增效、聚焦主业战略,利润端亏损大幅收窄符合预期,收入端增速略低,部分产品因集采和政策调整出厂价;展望2025年,多业务有望增长,自有产品出海或保持高速,公司扭亏为盈在即,集团化等战略助其打开全球增长空间 [1] 事件 - 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实现收入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9.6%(剔除汇率影响),净利润亏损2.69亿美元,同比大幅收窄58.6%,EBITDA转正,EPS为 - 12.15美分/每股 [2] 简评 - 2024年公司亏损大幅收窄符合预期,收入端增长承压,营收增速略低因部分产品出厂价调整,但全球化平台和自有产品出海使营收仍稳健增长;净利润亏损收窄达业绩指引目标,EBITDA转正得益于收入增长等措施;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合计下降2.17亿美元,三项费用率合计下降28.5pct,研发费用率下降19.0pct [3] 展望2025年 - 冠脉业务产品管线完善,有望二次增长;骨科和心律管理业务稳健增长;主动脉等业务虽受集采扰动,但在国产替代或出海助力下有望较快增长;手术机器人业务海外销售带动业绩快速增长;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有望25年下半年半年度扭亏为盈,全年利润端亏损大幅收窄至千万美元级别 [7] 业务发展情况 分业务 - 冠脉业务收入1.66亿美元,同比增长9.9%,国内增2.0%,海外增47.0%;骨科业务收入2.53亿美元,同比增长6.2%,海外增3.6%,国内增26.1%,净亏损同比收窄67.1%,全年EBITDA转正;心律管理业务收入2.21亿美元,同比增长7.2%,海外增3.4%,国内增51.3%;主动脉及外周介入业务收入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海外增99.4%,海外收入占比提至13.6%;神经介入业务收入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海外增137.6%,海外收入占比提至9.9%;瓣膜介入业务收入0.51亿美元,同比增长7.5%,海外收入同比增108.3%,占比提至6.5%;心通医疗净亏损750万美元,同比大幅收窄88.8%;微创机器人收入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6.0%,国内增84.4%,海外增388.3%,海外收入占比提至40.2% [9] 分地区 - 24年国内业务营收5.22亿美元,占比50.6%,同比增长6.0%;海外业务营收5.09亿美元,占比49.4%,同比增长11.1%,其中北美洲营收0.92亿美元,同比降7.5%,欧洲营收2.80亿美元,同比增10.5%,亚洲(除中国)营收0.88亿美元,同比增23.6%,南美洲营收0.33亿美元,同比增46.5%,其他地区收入0.15亿美元,同比增43.2%;自有产品出海收入0.9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5%(剔除汇率影响),近5年CAGR达56%,产品进入全球100余国家和地区,覆盖医院超20000家 [10] 研发实力与产品注册 - 2024年微创医疗及联营公司58款产品新获NMPA注册,9款进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累计39款'绿通'产品,连续10年同业排名第一;海外4款产品获美国FDA注册认证,18款获欧盟CE注册认证,累计在海外43个国家和地区获249项首次注册证 [11] 降本增效举措 - 2024年公司毛利率55.7%,同比降0.3pct,因产品组合结构调整和生产成本增加;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措施,研发、管理、销售费用率累计同比降28.5pct,研发费用率大幅降18.9pct;截至24年底,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13亿美元,同比减3.07亿美元,因抵押金等增加 [13] 公司发展前景 - 短中期集采等不利因素有望改善,创新医疗器械获批并借助全球化销售网络商业化,自有产品出海收入占比近10%,25年业绩有望加速增长;利润端25年下半年有望半年报扭亏为盈,全年亏损大幅收窄,26年有望全年扭亏并持续释放利润;长期集团化等战略整合资源和渠道优势,缩短研发周期,促进产品放量,全球研发、销售和品牌优势将持续体现 [1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1.41、13.20和15.26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67%、15.65%和15.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0.53、0.91和1.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39%、272.53%和44.74%;以2025年5月12日收盘价(7.18港元)计算,2025 - 2027年PE分别为 - 32.4、18.8、13.0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