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R

搜索文档
政策落地做强产业优势 加速培育智能眼镜“上海品牌”
证券日报· 2025-07-24 01:22
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研报提到,在AR眼镜中,显示屏和光学模块合计占总成本的 45%至55%。 这样的产业链优势也正在吸引终端厂商投资上海。今年5月份,AR眼镜厂商XREAL宣布将公司总部落 地上海浦东。据国际数据集团(IDC)的报告,XREAL已连续三年(2022年—2024年)蝉联全球AR市 场份额第一。公司联合创始人吴克艰对记者表示,选择将总部落在上海,最主要的考量是产业链,"作 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核心区域,上海以及长三角区域集中了AR眼镜产业链的关键部件制造商。" 上述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显示技术决定了AR眼镜的成像质量、产品形态、成本价格、功能等,是AR 眼镜的核心技术之一。 此外,在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星纪魅族集团XR负责人郭鹏也表示,上海是非常重要的发展 基地,未来要长期在上海生根和发展。 目前来看,行业对于显示技术路线仍未达成共识:谷歌眼镜曾选择小型三棱镜导光方案,微软、苹果则 主推光波导技术路线,国内企业XREAL选择了自研X Prism光学引擎等。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 《行动方案》有望通过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和应用场景创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普及提供系统 ...
上海市经信委印发行动方案,政策指引下一代显示产业加速发展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3 20: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市经信委印发的《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 - 2030 年)》技术路线清晰、导向明确,依托上海半导体产业优势,有望支撑国内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培育国际影响力品牌并形成生产制造能力 [1][2][10] - 上海市域内产业链有望深度受益并联动发展,建议关注龙头企业培育进度及 3 大产业集群协同效果 [2][11] - AR 未来技术路线未收敛,未来三年是行业发展关键节点,建议重点观测 2026 - 2027 年龙头公司全彩产品发布进度及落地节奏,和 2028 年的行业放量情况 [4][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7 月 22 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行动方案,提出以终端需求为龙头牵引,发展两大技术路线,布局三大未来方向,攻关四大核心环节,构建下一代显示产业体系,目标是 2028 年锻造长板环节,2030 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 点评 政策导向及影响 - 方案依托上海半导体产业优势,突破“卡脖子”瓶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培育国际影响力品牌和生产制造能力 [2][10] 重点关注方向 - 终端:以智能眼镜带动技术创新,发展 AI + AR、AI + MR 等多形态眼镜产品,培育微显示生态链,推动全彩化、便携式智能眼镜产品研发,相关企业如 XREAL、星纪魅族 [2] - 技术路线:聚焦 Micro LED、硅基 OLED 两大方向,重点支持全彩 Micro LED 微显示器量产,相关企业如 JBD [3] - 核心环节:发展光波导、主控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提高供给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以产业集群实现区域协同,相关企业如歌尔光学、恒玄科技、中微公司、奥来德等 [3] 行业预测 - 2024 - 2030 年智能眼镜行业复合增长率为 44.7%,以消费级 AR 增长为主要驱动力,2030 年销量有望达 1443 万副,消费级 AR 眼镜贡献 1173 万副(中高端占比达 80%) [3][12] - 截至 2030 年,玻璃基底光波导仍为主流方案,刻蚀及纳米压印工艺占比各半;微显示角度,全彩 MicroLED 为主、LCoS 为辅 [3][12] 技术观测重点 - 从基底材料看,看好玻璃基底 + 刻蚀方案在中高端产品中的普遍运用,关注碳化硅、氮化镓等材料在特定高端领域的应用潜力 [4][13] - 从光波导方案看,看好衍射光波导的长期成本几何级别下降空间,关注反射光波导的量产良率提升情况 [4][13] - 从光机角度,重点关注 MicroLED 全彩方案的量产、降本及像素提升情况,关注中短期大厂 LCS 配套产品的市场反馈 [4][13] - 关注视觉大模型赋能、眼动追踪等交互形态升级带来的产品力提升空间 [4][13] 建议关注企业 - 光波导:歌尔光学、舜宇奥来、鲲游光电 [3][5][14] - Micro LED:上海显耀(JBD) [3][5][14] - SoC:恒玄科技 [3][5][14] - 智能眼镜品牌方:XREAL、星纪魅族 [2][5][14] - 配镜环节:康耐特光学 [5][14] - 核心装备:中微公司 [3][5][14] - OLED 设备与材料:奥来德 [3][5][14]
7月23日投资早报|广联航空董事长王增夺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江铃汽车上半年净利润7.33亿元同比下降18.17%,今日两只新股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7-23 08:39
隔夜行情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0.62% 深证成指涨0.84% 创业板指涨0.61% 北证50涨0.45% 沪深两市成交额约18930.38亿元 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约1930.58亿元 [1] - 港股恒指涨0.54%报25130.03点 恒生国企指数涨0.39%报9075.6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38%报5606.83点 全日成交额2660.73亿港元 [1]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涨0.40%报44502.44点 纳指跌0.39%报20892.69点 标普500指数涨0.06%报6309.62点 [1] 新股上市 - 技源集团(603262)发行价10.88元/股 发行市盈率25.51倍 主营业务为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研发创新及产业化 主要产品包括HMB、氨基葡萄糖等 是全球HMB原料最大供应商 客户包括雅培集团、Blackmores等 [3] - 山大电力(301609)发行价14.66元/股 发行市盈率19.57倍 主营业务为电力系统智能产品技术研发 主要产品包括故障录波监测装置、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等 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3] 外资动态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5、6月份净增持规模达188亿美元 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总量超6000亿美元 [4] - 上交所将推出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 科创板指数总数达32条 ETF达86只 总规模超2500亿元 [4] 产业政策 - 上海印发《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发展AI+AR、AI+M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 聚焦轻量化、低功耗、高分辨率等关键技术 推动显示器件、波导镜片等关键部件创新 [5]
7月22日晚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7-22 21:45
4、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程序。 2、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大会7月22日在沪举行。此次挂牌成立的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 属二级单位。 3、《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年)》印发,发展AI+AR、AI+MR等多 形态眼镜产品。 智通财经7月22日晚间新闻精选 1、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农村公路条例》,明确农村公路建设以提升路网质量为重点,与国道、 省道建设衔接协调,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5、花旗发布2025下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展望,如果增长保持韧劲、物价出现改善,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会 进一步增加。 6、2连板江南化工:能否参与雅下水电工程项目尚存在不确定性。3连板华建集团:公司相关业务承接 暂不涉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广晟有色:全资子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珠江稀土3%股权。 20CM两连板筑博设计:不具备水电站相关项目设计的资质和能力。2连板浙富控股:子公司浙富水电 主要从事大中型成套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发、设计、制造与服务。 ...
云顶新耀自研AI+mRNA技术平台,核心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最前线
36氪· 2025-07-18 16:38
2025年来,mRNA领域颇有"复苏"的迹象。6月底,艾伯维宣布斥资21亿美元收购体内CAR-T疗法公司 Capstan Therapeutics;而BioNTech、Moderna等更早入局的企业,也已布局了成熟的mRNA疫苗的药物 设计和递送技术等研发平台,探索肿瘤疫苗等产品的研发,进展快者已进入二期临床阶段。 近两年,BD几乎成为国内创新药企的重要"KPI"。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肿瘤领域授权交易的 首付款中,来自中国的资产贡献了将近50%的份额。"这说明不同于过去,跨国药企现在已经非常认可 中国创新的价值;第二,也证明了中国的自主创新、成本和效率都达到了一定程度。" 具体到mRNA技术领域,该技术集合了软件式平台、通用型生产平台的优势,具备覆盖从肿瘤到自免、 代谢性疾病、传染病等多种难治性疾病的药物开发能力。作为基因技术,mRNA技术可将药物开发 从"分子筛选"转变为"信息设计",实现了"信息即药物",可利用人体自身生成药物,使人体成为为自身 生产药物的"智能工厂。 从过往的案例看,在个性化肿瘤疫苗产品领域,国际大药企之间有过很多交易,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Moderna和BioNTech两家的对外 ...
云顶新耀(1952.HK)EVM14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mRNA平台迎来“中美双报”里程碑
格隆汇· 2025-07-15 08:35
核心观点 - 云顶新耀的通用型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注射液获得中国CDE的IND受理,成为公司mRNA平台首个实现"中美双报"的产品,标志着公司在全球创新布局上的关键进展 [1] - EVM14基于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靶向5个肿瘤相关抗原,拟用于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鳞癌等瘤种治疗 [2] - 临床前研究显示EVM14在小鼠模型中能诱导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并降低复发转移风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可增强抗肿瘤活性 [2] - 公司CEO表示EVM14具有无需HLA筛选、现货供应、生产成本低、适用多瘤种等优势,有望成为现有疗法的强力补充 [3] - 麦高证券认为mRNA肿瘤疫苗有潜力成为泛癌种、高可及性的新型免疫疗法,可切入数百亿美元市场 [4] - 公司已做好临床试验准备,嘉善工厂放行首批GMP样品,将用于中美临床试验 [4] - 2024年全球mRNA治疗市场规模达196.8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达426.4亿美元 [5] - 公司构建了AI+mRNA端到端全产业链平台,拥有多项在研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及CAR-T产品 [5][6] - EVM16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自体生成CAR-T项目有望年内确定首个临床前候选药物 [7] - 公司已与全球Top 20药企接洽,吸引多个跨国药企合作意向,有望打开全球市场 [7] mRNA平台技术 - 公司自研mRNA平台已构建覆盖抗原设计、LNP递送系统、CMC工艺开发至产业化生产的全产业链能力 [1] - 专有的"妙算"mRNA序列算法系统已迭代至第三代,显著提升mRNA表达水平 [6] - 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全球权益,支持多路径开发肿瘤及其他治疗性mRNA药物 [6] EVM14产品特点 - 是一款靶向5个肿瘤相关抗原的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 [2] - 临床前数据显示能诱导剂量依赖性免疫应答,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2] -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可显著增强抗肿瘤活性 [2] - 具有无需HLA筛选、现货供应、生产成本低、适用多瘤种等优势 [3] 临床试验进展 - EVM14于2025年3月获FDA批准开展临床,7月获CDE受理 [1][2] - 嘉善工厂已放行首批GMP临床试验样品,将用于中美两地临床试验 [4] - 合作临床试验中心包括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中国上海市胸科医院 [4] 产品管线 - 在研多个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药物,包括个性化疫苗EVM16、通用型疫苗EVM14、免疫调节疫苗、自体生成CAR-T产品等 [6] - EVM16已于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初步显示良好免疫原性 [7] - 自体生成CAR-T项目具备现货型、无需淋巴耗竭、剂量可控等优势 [7] 市场前景 - mRNA肿瘤疫苗有潜力成为泛癌种、高可及性的新型免疫疗法,可切入数百亿美元市场 [4] - 2024年全球mRNA治疗市场规模196.8亿美元,预计2034年达426.4亿美元 [5] - 公司已与全球Top 20药企接洽,吸引多个跨国药企合作意向 [7] - 凭借领先mRNA技术平台与临床推进,公司有望打开全球市场 [7]
千亿mRNA赛道拐点渐至 云顶新耀“双轮驱动”再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7-04 14:09
mRNA技术平台价值重估 - mRNA技术从新冠疫苗转向更广泛治疗领域 公司展示AI+mRNA自主平台及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管线进展 [2] - 行业巨头辉瑞、拜恩泰科、莫德纳因mRNA新冠疫苗2021年营收分别达1898亿欧元、18471亿美元 但2023-2024年营收腰斩至68亿/32亿美元 拜恩泰科2024年净亏损7亿欧元 [3] - 2025年行业拐点显现 拜恩泰科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治疗胰腺癌试验显示复发风险降低86% 莫德纳首个mRNA肿瘤疫苗商业化推进股价单日涨1594% [4] 云顶新耀mRNA技术布局 - 公司基于加拿大Providence技术平台升级形成自主mRNA平台 布局个性化疫苗(EVM16)、现货疫苗(EVM14)、自体生成CAR-T三大管线 [5] - EVM16临床前数据与莫德纳/拜恩泰科效果相当 2025年3月首例患者给药显示低剂量即可激发T细胞反应 股价单日涨2012% [4][6] - EVM14靶向5种肿瘤抗原的通用型设计 成本可降至单抗水平 计划2025年Q3启动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 [7]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建立自主LNP递送技术平台 拥有500+种专有脂质库 解决mRNA易降解问题 [8] - 开发"妙算"AI算法系统 完成三代升级 可识别已知及新型肿瘤抗原 与莫德纳mChat、拜恩泰科InstaDeep形成竞争 [9][10] - 浙江嘉善GMP基地投产 实现mRNA药物全流程本土化生产 模块化设计支持个性化/通用型疫苗快速切换 [11] 商业化与战略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461%至707亿元 通过依嘉、耐赋康、维适平三款引进药物实现商业化盈利 峰值销售额预计达15亿/50亿/50亿元 [11] - 坚持License In+License Out双轮驱动 mRNA平台与全球Top20药企接洽 保持BD合作主动权 [12] - 全球mRNA市场预计以168%年复合增速增长 2023年4683亿美元至2028年1018亿美元 [13]
异动盘点0704|安井食品首挂上市早盘平开,大洋集团一度暴涨近 75%,Datadog大幅高开涨近 10%,英伟达再创新高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04 12:13
港股市场表现 - 云顶新耀再涨超3%,展示AI+mRNA平台及可逆BTK治疗膜性肾病优异数据 [1] - 航空股集体回落,中国国航跌3.21%,东方航空跌2.88%,南方航空跌1.79% [1] - 容大科技跌超13%,因接获厦门中院民事起诉 [1] - 九兴控股涨超3%,机构认为其订单饱满且品牌下单积极 [1] - 中烟香港涨超4%,机构关注其全球化及中烟资产注入进程 [1] - 大洋集团暴涨近75%,拟溢价90%配股净筹3439万港元 [1] - 方舟健客拉升逾10%,其APP登顶6月AppStore中国医疗免费榜 [1] - 黄金股集体走低,赤峰黄金跌4.64%,潼关黄金跌4.13% [2] - 今海医疗科技涨超3%,与戴维医疗合作拓展全球内窥镜市场 [2] - 数据中心股走高,万国数据涨超7%,新意网集团涨超6% [2] - 宁德时代涨超4%,与印尼合作项目动工并拓展至储能领域 [2] - 友邦保险跌超5%,市前现多宗大手成交涉及267亿港元 [2] - 小鹏汽车跌超4%,G7售价19.58万元起较预售价下探 [2] - 创新药概念股走高,荣昌生物涨8.48%,康方生物涨6.5% [2] - 西锐跌超7%,控股股东出售4.78%股份 [3] - 多点数智高开近15%,正在筹备申请稳定币牌照 [3] - 脑机概念股集体高开,南京熊猫电子涨14.9%,微创脑科学涨11.11% [3] - 阿里健康低开近5%,阿里发行120亿港元零息可换债 [3] - 安井食品首挂上市平开,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龙头 [3] 美股市场表现 - 新思科技涨超4%,美方撤销针对中国的出口限制 [4] - Olo大涨超13%创年内新高,与Thoma Bravo达成收购协议 [4] - 脑再生科技涨超121%,年内涨幅近180倍 [4] -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再升逾130%,四个交易日暴涨超29倍 [4] - 英伟达涨超1.3%,股价触及历史新高 [4] - Lucid Group涨超5%,Q2销量3309辆同比增长38%创纪录 [4] - 猫途鹰涨超16%,激进投资者Starboard Value入股超9% [4] - 比特币概念股延续涨势,Circle涨超6%,Strategy涨超0.4% [5] - Datadog高开涨近10%,将取代瞻博网络成为标普500成分股 [6]
云顶新耀自研AI+mRNA平台 能否解锁癌症治疗“黑科技”?
环球网资讯· 2025-07-03 14:00
mRNA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mRNA新抗原疫苗在胰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潜力,通过诱导长效、功能性的T细胞反应,有望为癌症免疫治疗带来新希望 [1] - mRNA技术通过特定编码的mRNA序列进入细胞后,刺激T细胞和B细胞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形成免疫记忆,有效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1] - CD8或CD4的T细胞会形成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包括产生抗体和细胞毒的毒素来攻击肿瘤细胞 [1] mRNA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mRNA技术将药物开发从"分子筛选"转变为"信息设计",使人体成为生产蛋白药物的智能工厂 [2] - mRNA技术具备覆盖多种难治性疾病的药物开发能力,包括肿瘤、自免、代谢性疾病、传染病和罕见病 [2] - 递送系统是mRNA技术的主要壁垒,体外合成的mRNA直接进入人体易被降解,需要通过修饰碱基和加帽、加尾技术降低副作用 [2] 国内企业在mRNA技术领域的突破 - 公司已建立并持续优化自主的LNP递送技术平台,在可电离脂质和隐形脂质方面有专利布局 [2] - 公司自研的第三代AI mRNA序列算法可筛选出高表达的mRNA序列,在抗原序列设计这一核心环节取得突破 [2] - AI技术赋能的第三代算法模型实现了靶蛋白表达水平大幅提升 [3] 公司在mRNA肿瘤药物研发的进展 - 公司正在推进mRNA肿瘤药物研发,其中EVM16是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已于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3] - EVM14是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靶向5种肿瘤相关抗原,拟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3]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703
交银国际· 2025-07-03 10:24
报告核心观点 - 看好国产半导体设备行业前景,首予北方华创买入评级,目标价530元人民币[1][2] - 看好云顶新耀平台开发和可逆mRNA数据,上调目标价至72.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3][7] - 认为光伏行业政策密集吹风,供给侧将迎转机,看好光伏制造龙头困境反转机会[8] - 6月新能源汽车交付环比趋缓,看好比亚迪、小鹏汽车、吉利汽车等车企发展[9][11] 北方华创 - 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成长性与韧性兼备,目前27倍市盈率NTM接近历史低位,股价仍吸引[1][2] - 中国内地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3%升至2024年的42%,北方华创业绩在不同周期表现良好,预测2025年内地市场将保持增长,进口设备占比下降,北方华创占有率相较2020年翻番[2] - 刻蚀/沉积设备需求或随国产半导体产业链技术升级而继续上升[2] 云顶新耀 - AI + mRNA技术平台展示多款mRNA肿瘤药物研发进展,EVM16在小鼠模型验证疗效并与PD - 1抗体有协同作用,EVM14具备诱导免疫记忆、降低肿瘤复发潜力,自体生成CAR - T项目在动物模型验证有效[3] - 可逆BTK治疗膜性肾病更新优异数据,免疫学响应快速且显著,临床响应可观,高剂量组受试者停药后维持完全响应率,预计9月公布52周随访数据并探讨注册路径和BD机会[4][7] - 上调目标价至72.5港元,对应237亿港元目标估值和1.8倍收入达峰时的市销率,维持买入评级[7] 光伏行业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点名光伏内卷,政策密集吹风反映中央重视,后续有望出台针对性政策,光伏供给侧将迎转机[8] - 看好光伏制造龙头的困境反转机会,首选信义光能、福莱特玻璃和协鑫科技[8] 汽车行业 - 6月多家车企交付量延续增长,但环比增速放缓,11家车企销量同比增长约17.7%,环比微增约0.5%[9] - 比亚迪6月乘用车销量377,628辆,同比增长11.0%,环比微增0.2%;小米汽车6月交付超2.5万辆,环比略有下滑;小鹏汽车6月交付34,611辆,同/环比+224%/+3.2%;理想汽车6月交付新车36,279辆,同/环比 - 24%/-11.2%;蔚来汽车6月交付新车24,925台,同比增长17.5%[10][11] - 7月多款新车将上市,预计新能源汽车有望延续增长态势,但环比增速放缓,行业看好比亚迪智驾 + 出口、小鹏汽车车型上市带动销量和毛利率提升、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后推动内部资源整合[11] 全球主要指数 - 恒指收盘价24,221,升跌0.62%,年初至今升跌20.75%;国指收盘价8,725,升跌0.54%,年初至今升跌19.68%;上A收盘价3,621,升跌 - 0.09%,年初至今升跌3.07%等[5] 主要商品及外汇价格 - 布兰特收盘价67.11,三个月升跌 - 10.46%,年初至今升跌 - 10.02%;期金收盘价3,336.70,三个月升跌6.27%,年初至今升跌26.91%等[6] 本周公布经济数据 - 美国7月1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6月份)市场预期和上次数据均为52.00,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6月份)上次数据为48.50等[12] 交银国际最新研究报告 - 涵盖消费、新能源、互联网及教育、科技、汽车、医药、金融、房地产等多个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报告[13] 恒生指数成份股 - 包含美的、中通快递、长和实业等多只股票的收盘价、市值、5天股价升跌%、年初至今升跌%、52周最高最低股价、市盈率、股息率、市账率等信息[14] 国企指数成份股 - 包含中通快递、吉利汽车、中信股份等多只股票的相关信息,如收盘价、市值、股价升跌情况、市盈率、股息率、市账率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