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XR

搜索文档
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10:5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股票代码为688627 简称为精智达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2] - 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等详细信息已按规定披露 但未提供具体数据 [2] - 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变更 [2]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3年首次公开发行A股2,350.2939万股 发行价格为46.77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为109,923.25万元 [3][17] - 扣除发行费用11,266.79万元后 募集资金净额为98,656.46万元 已于2023年7月13日全部到位 [3][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及余额已详细披露 具体数据见相关附表 [4]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已与保荐机构及商业银行签订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 确保资金管理合规 [6] - 2025年4月新增中国银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专项账户用于超募资金投资项目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已列示 具体金额见单位换算表 [6]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2025年2月新增深圳精智达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新一代半导体存储器件测试设备研发项目实施主体 [7] - 公司使用不超过7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截至2025年6月30日余额为53,986.79万元 [8][9] - 2025年4月使用超募资金29,960.74万元投资建设先进封装设备研发项目 [10] 募投项目变更情况 - 2025年8月新增苏州精智达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新一代显示器件检测设备研发项目实施主体 [17][18] - 新增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及杭州市萧山区作为该项目实施地点 进一步完善微显示领域布局 [17][23][24] - 变更后募投项目投资总额及募集资金投入金额不变 仅调整实施主体与地点 [18][25]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 2025年半年度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合计1,519.63万元 其中信用减值损失1,043.76万元 资产减值损失475.87万元 [32][33] - 计提减值基于企业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 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31][34] - 减值准备对2025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影响1,519.63万元 [34]
精智达: 关于部分募投项目新增实施主体及实施地点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9:22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350.2939万股,每股发行价格46.77元,募集资金总额109,923.25万元,扣除发行费用11,266.79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98,656.46万元,资金已于2023年7月13日全部到位 [1] 募投项目规划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新一代显示器件检测设备研发项目和新一代半导体存储器件测试设备研发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60,000.00万元和60,010.42万元,实施主体分别为合肥精智达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精智达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2][3]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29,960.74万元实施先进封装设备研发项目,投资总额29,960.74万元,实施主体为南京精智达技术有限公司 [3] 实施主体及地点变更 - 新一代显示器件检测设备研发项目新增全资子公司苏州精智达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新增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平街388号腾飞创新园及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润奥商务中心为实施地点 [1][4] - 苏州精智达注册资本4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位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由深圳精智达100%控股,经营范围包括智能装备技术研发、光电智能化装备生产销售等 [4] - 变更后原实施地点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湖社区清湖村富安娜公司1号101工业园租赁厂房仍保留,新增地点与原有地点并行实施 [4] 资金管理操作 - 公司通过自有资金账户先行支付募投项目人员薪酬、银行承兑汇票、租金及水电等费用,并在支付后六个月内从募集资金账户中等额置换至自有资金账户 [4][5] - 置换操作需经财务部门审批并报送募集资金专户监管银行审核,确保符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等监管要求 [4][5] 战略布局动机 - 新增杭州及苏州实施地点基于战略布局和技术协同需求,旨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微显示领域"AI+XR"技术生态 [5] - 杭州研发基地依托当地数字经济产业基础,重点开展AI+XR终端对微显示部件核心电学性能测试需求 [5] - 苏州研发中心基于光学精密仪器技术积累,专注于微型显示器件及相关模组、整机的光学性能检测 [5] - 苏杭两地研发中心通过能力互补协同整合技术资源,加速微显示核心检测技术迭代,增强对AI+XR设备制造商定制化检测需求响应能力 [5] 公司影响评估 - 本次变更符合公司经营发展需要,促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顺利实施,未改变募集资金投资方向及内容 [6] - 通过自有资金支付与募集资金置换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及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6] - 变更有利于完善微显示领域布局,提升对国内外AI+XR设备及相关客户服务覆盖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 [6] 决策程序履行 - 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表明确同意意见 [1][7][8] - 董事会认为变更事项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符合科创板上市规则及募集资金监管规则要求 [7][8] - 保荐机构经核查确认公司已履行必要审批程序,对变更事项无异议 [8]
精智达: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新增实施主体及实施地点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9 19:21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350.2939万股 每股发行价格为46.77元 募集资金总额为109,923.25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11,266.79万元后 募集资金净额为98,656.46万元 资金于2023年7月13日全部到位 [1] 募投项目资金分配 - 新一代显示器件检测设备研发项目和新一代半导体存储器件测试设备研发项目合计拟使用募集资金60,000万元 投资总额60,010.42万元 [3] - 使用超募资金29,960.74万元实施先进封装设备研发项目 由南京精智达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3][4][5] 募投项目变更详情 - 新一代显示器件检测设备研发项目新增苏州精智达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 新增苏州工业园区和杭州市萧山区为实施地点 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保持19,800万元不变 [5][6][7] - 苏州精智达为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400万元 注册地位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 [7] - 公司拟通过借款方式向苏州精智达划转不超过3,000万元募集资金 [7] 资金管理操作 - 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人员薪酬 银行承兑汇票 租金等费用 并在支付后六个月内用募集资金等额置换 [8][9] - 置换操作需经过财务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等多层审批 并接受保荐代表人监督 [8][9] 战略布局考量 - 新增杭州及苏州研发基地旨在完善长三角地区微显示领域"AI+XR"技术生态布局 [9] - 杭州基地重点开展AI+XR终端对微显示部件核心电学性能测试 [9] - 苏州基地专注于微型显示器件及相关模组的光学性能检测 依托当地完善的显示器件产业链和AI终端制造集群 [9] - 两地研发中心形成能力互补 有助于整合技术资源并增强对AI+XR设备制造商的定制化检测需求响应能力 [9][10] 项目影响评估 - 本次变更符合公司经营发展需要 未改变募集资金投资方向及内容 [10][11] - 有利于提升对国内外AI+XR设备客户的服务覆盖能力 增强在微显示检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10] - 资金置换安排有利于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降低财务成本并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10] 决策程序履行 - 变更事项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履行了必要审批程序 [11][12] -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对本次变更无异议 [12]
歌尔股份(002241.SZ)中报确认业绩拐点,AI终端爆发撬动增长新周期?
格隆汇· 2025-08-22 15:27
市场趋势 - 市场焦点正从AI算力向AI终端迁移 [1] - AI终端正式步入消费级放量阶段 行业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普及 [9] -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突破1450万台 同比增速超过40% [9]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17亿元 同比增长15.65% [4] - 第二季度收入212.4亿元 同比增长0.8% 环比大幅增长30.30% [4] - 精密零组件业务收入76.04亿元 同比增长20.54% 毛利率提升至23.49% [4] - 智能硬件业务收入203.41亿元 同比增长2.49% 毛利率提升至11.51% [4] - 期末存货余额134.49亿元 较年初增长28.3% 其中原材料及在产品占比超60% [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智能硬件业务营收占比达54.17% 首次突破五成 [8] - 推出全球首款SRG刻蚀光波导模组 厚度仅0.7mm 亮度达5000尼特 [10] - 开发防漏音扬声器与多MIC+VPU传感器拾音方案 解决用户隐私痛点 [10] - Mulan 2 AR眼镜仅重36克 为全球最轻 AR眼镜 [10] - Wood 2实现多模态AI交互 端到端延迟缩短至约2秒 [10] 客户与市场地位 - 作为Meta智能眼镜核心代工厂之一 参与小米首款AI眼镜生产 [11] - 在衍射光波导方向与雷鸟等国内厂商展开合作 [11] - 具备零组件+整机的垂直一体化优势 [12] 资本运作与激励 - 控股股东增持47,439,630股 占总股本1.36% 累计耗资近10亿元 [5] - 启动5-10亿元回购计划 已回购1,613.28万股 支付金额3.38亿元 [6]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6806万份 行权价22.21元/股 [5] - 行权条件要求2025年营收不低于1298.48亿元或净利润较2023年增长不低于140% [5] 行业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翻番有余 AI功能渗透率高达78% [9] - Meta Ray-Ban系列出货量同比激增两倍 [9]
歌尔股份中报确认业绩拐点,AI终端爆发撬动增长新周期
格隆汇· 2025-08-22 15:12
核心观点 - 市场焦点从AI算力转向AI终端 歌尔股份成为XR/AI眼镜出货激增的核心受益者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印证增长预期 [1][2][6] 盈利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 同比增长15.65% 第二季度收入212.4亿元 同比增长0.8% 环比大幅增长30.30% 业绩拐点确认 [2] - 第二季度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毛利率持续改善 精密零组件业务收入76.04亿元 同比增长20.54% 毛利率提升至23.49% [2] - 智能硬件业务收入203.41亿元 同比增长2.49% 毛利率提升至11.51% [2] 运营与资本动向 - 期末存货余额134.49亿元 较年初增长28.3% 其中原材料及在产品占比超60% 为新品生产储备 [3] - 2025年5月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授予6806万份期权 行权价22.21元/股 考核目标2025年营收不低于1298.48亿元或净利润较2023年增长不低于140% 2026年营收不低于1548.79亿元或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80% [3] - 控股股东2025年3月至4月增持4743.96万股 占总股本1.36% 累计耗资近10亿元 [3] - 2025年4月启动回购计划 拟5-10亿元回购股份 截至7月31日已回购1613.28万股 占总股本0.46% 支付金额3.38亿元 [4] 业务结构转型 - 智能硬件业务营收203.41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54.17% 首次突破五成 标志公司成功从手机与TWS耳机赛道切换至XR赛道 [6] 行业趋势与产品创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翻番 AI功能渗透率达78% Meta Ray-Ban系列出货量激增两倍 [8] - IDC预计全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450万台 同比增速超四成 [8] - 歌尔光学推出全球首款SRG刻蚀光波导模组 厚度仅0.7mm 亮度达5000尼特 突破AR眼镜轻薄化瓶颈 [8] - 公司展示防漏音扬声器与多MIC+VPU传感器拾音方案 解决用户隐私痛点 实现复杂场景降噪与语音识别 [8] - CES 2025推出Mulan 2 AR眼镜(全球最轻36克)和Wood 2(多模态AI交互 端到端延迟约2秒) [9] - 公司为Meta智能眼镜核心代工厂 参与小米首款AI眼镜生产 与雷鸟等国内厂商合作衍射光波导技术 [9] 增长驱动因素 - 三季度深度参与北美大客户新无线降噪耳机迭代 预计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持续边际改善 [2] - 具备零组件+整机垂直一体化优势 卡位全球头部客户 [10] - 后续催化包括三季度指引兑现 Meta及小米新品销售数据 消费电子换新补贴政策 [10]
亿道信息: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2.6%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中证网· 2025-04-22 21:4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1 8亿元 同比增长22 6% [1] - 研发投入达2 39亿元 同比增长36 16% [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在人工智能 空间计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1] - 推出AI企业工作台 实现企业专属信息的快速检索和精准解答 [1] - 开发AESOF边缘计算开发架构和AIEdgeserver 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1] XR/AI穿戴领域进展 - 子公司亿境虚拟推出AI眼镜全栈产品交付方案 具备"快 省 全"三大核心优势 [1] - "SW3030AI眼镜全链路解决方案"搭载高通AR1芯片平台 缩短量产时间并降低开发成本 [1] - AI眼镜方案已通过多家品牌客户验证 在整机重量 AI大模型交互等关键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1] 未来战略方向 - 以"AI+XR"技术融合为切入点 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 [2] - 发力XR创新产品的研发 销售与量产交付 持续拓展产品应用生态 [2]
歌尔股份(002241):盈利水平持续提升,AI/AR眼镜助力增长
华西证券· 2025-04-21 21: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歌尔股份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业绩符合预期,主要因智能硬件部分客户产品降量及投资收益增加 [1][2] - 公司毛利率小幅提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3] - AI赋能消费电子终端,公司作为全球XR代工龙头及声学整机供应商,有望受益于产业趋势,实现加速发展和业务稳中有升;拟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赴港上市,未来有望与母公司协同增厚业绩 [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歌尔股份2025年一季报显示,25Q1营收163.05亿元,同比-15.57%,环比-47.92%;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23.53%,环比+46.59%;扣非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6.09%,环比-15.81% [1] 业绩符合预期 - 收入端:25Q1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系智能硬件部分客户产品处于生命周期中后段正常降量 [2] - 利润端: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主要系外汇衍生品投资收益及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共计带来1.44亿元投资收益(去年同期-0.04亿元) [2] 毛利率小幅提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毛利率:25Q1公司毛利率为12.41%,同比+3.21pct,环比+2.11pct,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3] - 费用率: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0.88%,同比+3.28pct,环比+3.25%,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7%、3.14%、6.72%、-0.04%,同比+0.29、+0.77、+2.45、-0.23pct,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3] AI赋能消费电子终端,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 智能硬件:歌尔通过内生布局和外延投资打造核心竞争力,绑定核心大客户,占据全球中高端VR出货80%的份额,有望受益于AI+XR产业趋势 [4] - 智能声学整机:AI技术助力耳机实现多种功能,为耳机市场带来新增长驱动,歌尔已与头部客户达成合作,业务有望稳中有升 [4] - 精密零组件:公司拟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赴港上市,歌尔微技术积累深厚、市场份额领先,未来有望与母公司协同增厚业绩 [4][7] 投资建议 - 调整2025 - 27年盈利预测,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995.10、1122.87、1258.36亿元,同比-1.4%、+12.8%、+12.1%;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1、42.31、52.60亿元,同比+22.4%、+29.7%、+24.3%;预计EPS分别为0.93、1.21、1.51元。2025年4月21日股价为21.34元,对应PE分别为22.84x、17.61x、14.16x,维持“增持”评级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8,574|100,954|99,510|112,287|125,836| |YoY(%)|-6.0%|2.4%|-1.4%|12.8%|12.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88|2,665|3,261|4,231|5,260| |YoY(%)|-37.8%|144.9%|22.4%|29.7%|24.3%| |毛利率(%)|8.9%|11.1%|12.2%|12.5%|12.9%| |每股收益(元)|0.32|0.79|0.93|1.21|1.51| |ROE|3.5%|8.0%|9.3%|11.3%|12.9%| |市盈率|66.69|27.01|22.84|17.61|14.16|[10]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各项费用、资产、负债等 [12] - 主要财务指标涵盖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每股指标、估值分析等方面,如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毛利率、ROE、PE、PB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