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制品

搜索文档
食饮行业周报(2025年7月第3期):龙头白马持续反弹,大众品Q2业绩表现分化-20250720
浙商证券· 2025-07-20 19: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老消费板块轮动延续,龙头白马本周继续反弹,大众品Q2业绩表现分化,新消费相关标的Q2业绩预期此前持续调整但仍快速增长,部分标的受制于传统渠道改革,业绩仍在调整阶段 [1] - 白酒板块当前仍处低位,关注低位下板块轮动的反弹机会,综合头部酒企谨慎假设下的利润底和高ROE、高分红、高股息可推算市值底部区间,当前头部酒企股价下行空间或有限,具备一定配置价值 [2][12] - 新消费重构食品饮料投资新范式,新消费行情短暂回调之后有望延续,虽受资金轮动及部分高估值标的解禁压力及溢价阶段性修正的影响,但中长期来看趋势仍在,机会明确,仍可持续布局 [3][33] 各部分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 7月14日 - 7月18日,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上涨1.09%,非乳饮料(+2.16%)、白酒(+1.30%)涨幅居前,速冻食品(-2.26%)、休闲食品(-1.10%)跌幅居前 [3][39] - 白酒板块中,泸州老窖(+4.79%)、洋河股份(+4.37%)、酒鬼酒(+3.64%)涨幅居前,金种子酒(-4.35%)、皇台酒业(-3.58%)、华致酒行(-2.04%)跌幅居前 [5][39] - 大众品板块中,皇氏集团(+15.53%)、锅圈(+11.48%)、煌上煌(+5.12%)涨幅居前,古茗(-13.40%)、甘源食品(-6.43%)、立高食品(-5.20%)跌幅居前 [39] - 2025年7月18日,食品饮料行业估值20.94倍,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细分行业估值分别为18.34、25.92、77.75、55.75倍,其中白酒板块(+0.88%)本周估值涨幅最大,啤酒板块(-0.96%)本周估值跌幅最大 [43] 重要数据跟踪 重点白酒价格数据跟踪 - 贵州茅台本周飞天茅台(散)批价为1870元,批价保持稳定;五粮液本周批价为900元,批价保持稳定;泸州老窖本周批价为835元,批价保持稳定 [11] - 7月上旬全国白酒环比价格总指数为100.04,上涨0.04%,从分类指数看,名酒环比价格指数为99.97,下跌0.03%;地方酒环比价格指数为100.19,上涨0.19%;基酒环比价格指数为100.00,保持稳定 [68] 重点葡萄酒价格数据跟踪 - 报告提及Liv - ex100红酒指数走势及葡萄酒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速走势相关图表,但未给出具体数据总结内容 [57] 重点啤酒价格数据跟踪 - 报告提及啤酒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速走势、啤酒月度进口量及进口平均单价走势相关图表,但未给出具体数据总结内容 [62] 重要公司公告 - 水井坊集团董事长变更,Cristina Samin Suner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由SUDHINDRA SHIVNEGERE RAJARAO接任;部分董事发生变更,由Antonio UY II Chan变更为Bence Bokor [10][65] - 2025年郎酒电商KA半年经销商大会召开,旨在分析市场趋势、回顾经营成果、研讨发展策略等,郎酒将和商家一起主动作为,保障商家利益 [65] - 川酒集团上半年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同期营收同比增长7.5%,其中酒业板块同比增长27.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5%;总资产同比增长14.30%,下半年将开展重要活动 [66] - 酒鬼酒2025年半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下降43%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万元 - 12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08% - 93.39% [6][66] - 顺鑫农业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亿 - 1.9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85% – 63.32%,白酒板块承压 [7][66] - 舍得酒业营销系统新财年启动会召开,董事长对下半年攻坚重点做方向指导,总裁复盘上半年营销工作 [66] - 红运郎2025年上半年出货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坚持每年投放300吨,2025年剩余投放计划仅剩不到50吨 [66] - 李渡酒业召开“万商联盟攀高峰”半年度战略会议,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将分享前瞻理念 [66] - 五粮液集团公司累计增持公司股份476.3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2%,增持金额为61352.04万元,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66] - 金枫酒业2025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约 - 480万元至 - 720万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1080万元到840万元 [66] 重要行业动态 - 五粮液以277.7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Brand Finance2025年度全球最具价值烈酒品牌50强》榜单第二,十年复合增长率43.7%位居上榜全球白酒品牌之首,获AAA + 全球最高品牌强度评级 [68] - 京东与习酒开展封坛活动并签战略合作协议,将“传统工艺 + 数字科技”融合,提升为生态共建者,京东酒水业务2025年上半年整体增长24%,自营部分增长超过41% [68] - 五粮液董事长率队调研德国市场,谋划融入德国乃至欧洲本土市场路径 [68] - “2025青花汾酒茶道酒香”品牌活动在莫斯科落幕,举行收藏仪式,首家“青花汾酒莫斯科专营店”开业 [68] - 西凤酒从多维度采取举措,“红西凤”成长为战略大单品,省外市场占比有效提升,全国化布局成效斐然 [68] - 6月中国餐饮收入增长0.9%,比上月下滑5个百分点,烟酒类商品零售额下滑0.7%,而5月增长11.2% [68] - 泸州老窖集团党委副书记率队赴中国食品院考察交流,希望加强合作 [68] -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7月18日开幕,酒王争霸赛三场预热赛已启动 [68] - 今世缘酒业将推出“同心同缘・护航关爱”行动,实施“缘二代”培养计划等,以“缘文化”为纽带赋能经销商 [69][70] - 洋河海之蓝冠名“苏超”嘉年华,开展足球助威车巡游等活动 [70] 近期重大事件备忘录 - 洋河股份7月21日召开股东大会并开启互联网投票 [71] - 惠泉啤酒7月24日进行分红股权登记,7月25日分红 [71] - 香飘飘7月28日开始股东大会现场会议登记,7月30日召开股东大会并开启互联网投票 [71] - 怡亚通7月29日开始股东大会现场会议登记 [71] - 乐惠国际7月30日开始股东大会现场会议登记 [71] - 天佑德酒7月31日开始股东大会现场会议登记 [71] 投资建议 白酒板块 - 香型龙头优先推荐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 [2][12] - 短期推荐大众价位较强势、有份额提升逻辑的古井贡酒、今世缘、迎驾贡酒 [2][12] - 中期推荐当前估值较低、弹性较大的泸州老窖等 [2][12] 大众品板块 - 重视趋势型标的的中长期机会,关注符合新消费趋势的标的 [3][33] - 重视当下红利正在持续的标的,虽短期结构性调整,但估值性价比显现,可积极布局 [3][33] - 推荐标的为卫龙美味、伊利股份、万辰集团、新乳业、盐津铺子、妙可蓝多、东鹏饮料、劲仔食品、古茗、蜜雪集团、青岛啤酒(A + H)、安井食品、巴比食品、立高食品 [3][33] - 关注金达威、茶百道、有友食品、燕京啤酒、锅圈、光明肉业、农夫山泉、华润啤酒 [3][33] 公司业绩相关 白酒企业 - 水井坊2025年半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4.9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5亿,销售量同比增加14.54%,全部来自中高档产品 [6] 大众品企业 - 万辰集团量贩零食已成为高效渠道,或向潮玩、冻品、烘焙、卤味等方向扩展,公司为硬折扣领域纯粹标的,具备规模、先发、管理优势 [20][21] - 佳禾食品20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11亿元到0.16亿元,同比变动为 - 77.21%到 - 84.8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2亿元到0.04亿元,同比变动为 - 94.24%到 - 96.16% [22] - 周黑鸭2025H1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亿元到12.40亿元,同比增长为 - 1.5%到 - 4.7%;实现报告期间利润为0.9亿元到1.13亿元,同比增长为55.20%到94.80% [23] - 洽洽食品20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80 - 0.98亿元,同比下降71.05% - 76.25%;扣非归母净利润0.40 - 0.57亿元,同比下降79.85 - 85.86% [23] - 甘源食品20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73 - 0.75亿元,同比下降56.16% - 54.96%;扣非归母净利润0.62 - 0.64亿元,同比下降57.07% - 55.68% [25] - 好想你20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 0.15亿元到 - 0.2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14亿元 - 0.21亿元,同比增长为138.56% - 157.84% [26] - 有友食品2025H1预计实现收入7.46 - 7.98亿元,同比增长为40.91% - 50.7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05 - 1.12亿元,同比增长为37.91% - 47.57% [27] - 良品铺子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将2045.1万股股份(占比5.10%)转让给武汉网谷创意投资有限公司,总价2.54亿元 [28] - 锅圈2025H1预计实现净利润1.80 - 2.10亿元,同比上升111% - 146%;实现核心经营利润1.80 - 2.10亿元,同比上升44% - 68% [29] - 金达威20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到2.60亿元,同比变动为 + 70.00%到 + 100.00% [31] - 东鹏饮料25H1预计收入实现106.3 - 108.4亿元,同比为35% - 38%;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3.1 - 24.5亿元,同比为33% - 42% [32]
大众品Q2业绩前瞻及中期策略报告:新消费重构投资范式,传统消费循势待时-20250715
浙商证券· 2025-07-15 19:48
报告核心观点 新消费重构食品饮料投资范式,新消费行情回调后有望延续,传统消费重视龙头标的在高股息下的景气变化和边际趋势,应重视趋势型标的中长期机会和当下红利持续标的,把握估值低位布局[6][87]。 食饮新消费研究范式 定义 新消费的“新”体现在产品和渠道逻辑变化,以情感化、便捷化、健康化为代表的新消费趋势重构市场,食饮新消费跳出传统需求研究框架,发掘新需求或创造新增量,关注现象级事件或产品[13][14]。 多维度比较 |对比维度|食饮传统消费|食饮新消费| | ---- | ---- | ---- | |增长逻辑|自上而下,周期性强,增长线性|通过优质供给创造需求,爆发力强| |定价/估值体系|DCF定价,贴现定价,PE|PS定价,预期定价,享受高估值| |风险特征|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收入业绩波动|允许创新试错,容忍阶段性亏损| |资金属性|稳健资金,重视安全边际|高风险偏好资金,偏好高成长| |投资策略|存量博弈下的份额提升与格局优化|聚焦新变化,重视新产品和新渠道|[16] 产品端 产品向健康精准化升级,兼具口感,重视情绪价值触达,消费者接受种草过程多元化;如喜茶推出纤体瓶,保健品类目软糖品类增速快,卫龙魔芋爽开辟健康零食赛道,品牌通过与IP联名、场景情绪化设计等承载情绪价值[19][20][26]。 渠道端 经济增速换挡和需求导向时代迎来零售变革,从传统商超向仓储会员店、折扣店、即时零售等转型,驱动力是消费者对“多快好省”需求升级,对品牌方影响集中在供应链和商品创新[30][31]。 子板块分析和重点公司Q2/H1业绩前瞻 休闲零食 25Q2表现分化,重视具备品类红利和新渠道拓展标的;如三只松鼠、洽洽食品等公司25Q2和25H1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增速有不同表现,零食板块景气度短期延续,中长期强调供应链提效和内部经营管理革新[4][36]。 软饮料 细分赛道景气度分化,继续重视板块机会;能量饮料行业景气度提升超预期,高景气度大单品爆发是个股业绩增长基础,渠道能力决定业绩天花板[37]。 乳制品 预计25Q2板块收入平淡,静待盈利弹性在原奶触底后释放;原奶价格或于25H2或26年触底,触底后龙头乳企盈利弹性有望释放,推荐伊利股份、新乳业、妙可蓝多[38][40]。 茶饮 外卖大战催化高景气,格局“一超多强”;推荐平价价格带的蜜雪集团和中价价格带的茶百道、古茗等标的[41]。 保健品 看好B端格局趋于集中,C端需重视高成长大单品对应的景气投资机会;建议布局B端龙头企业仙乐健康的长期投资机会和C端核心爆品/渠道景气度向上的公司[42]。 预调酒 行业整体需求稳健,关注25年产品焕新及威士忌业务;春节期间销售平稳,二季度关注产品包装焕新和新口味推出,威士忌业务有望贡献增量[43]。 啤酒 “禁酒令”对啤酒影响有限,结构升级&成本改善趋势延续,关注25年低基数下旺季销量表现;预计25年主要酒企量价齐升,盈利能力提升,发力非现饮渠道打造第二曲线[44][45]。 调味品 龙头业绩稳健度和确定性更优,复调景气更优;25Q2餐饮需求平淡下动销偏弱,基础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定力足,复合调味品收入增速快于基础调味品[46]。 速冻 需求疲软竞争加大,重视后续餐饮链需求修复预期;预计25Q2板块收入、业绩平淡,关注餐饮供应链需求修复和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47]。 卤制品 单店仍在修复,提升门店经营质量仍是工作重点;关注休闲卤味门店收入修复机会和新型单店模型打造[49]。 烘焙 行业升级下品牌焕发新活力;预计25Q2立高食品、海融科技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增速表现[5]。 其他 百龙创园预计25Q2和25H1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5]。 投资建议 重视趋势型标的中长期机会和当下红利持续标的,把握估值低位布局;推荐卫龙美味、伊利股份等标的,关注茶百道、金达威等标的[6][87]。
卤味巨头一季度业绩现分化 煌上煌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8.25%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8:43
公司业绩表现 - 煌上煌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下降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36.97万元,同比增长36.21%,扣非净利润3948.5万元,同比增长48.25% [1] - 煌上煌是已披露一季报的卤味巨头中唯一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 [1] - 煌上煌计划2025年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净利润1.45亿元,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2] 公司战略布局 - 煌上煌通过减少线上线下促销费用等销售费用实现净利润增长 [2] - 公司加快实施"千城万店"战略发展目标,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利润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2] - 煌上煌培育"独椒戏"猪蹄网红小吃品牌,核心客群为25-35岁Z世代,通过抖音、美团、小红书等新媒体营销提升产品复购率 [2] 行业竞争格局 - 卤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持续放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龙头企业面临营收下滑、门店收缩压力 [3] - 新兴品牌加速进入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头部企业从快速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优化门店模型、提升单店营收应对压力 [3] - 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转型,供应链整合能力、食品安全管理及差异化创新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3] 行业发展趋势 - 龙头企业通过自建养殖基地、中央工厂及冷链物流体系提升竞争力,依托数字化卤制工艺实现全国化扩张 [3] - 行业更注重产品健康化(如低盐、低脂配方)和品类创新,中小品牌需聚焦细分市场(如区域特色风味)突围 [3] - 技术驱动引领效率优化,数字化卤制工艺、供应链智能化等技术应用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关键 [3] - 市场消费呈现多样化态势,为头部品牌扩大销售规模、中小品牌开发新产品提供市场空间 [4]
紫燕食品戈吴超:用中国卤味链接全球餐桌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4:33
国际化布局 - 北美首店在美国纽约开业,为海外第三家门店 [2] - 计划投资3亿元在尼泊尔建设牛肉生产加工基地 [2] - 澳大利亚已开设两家门店,销售情况超出预期 [6] - 选择发达国家作为出海首站,因消费能力强、市场体系成熟,与中高端定位契合 [6] 供应链管理 - 尼泊尔牛肉项目由孙公司尼泊尔紫燕执行,涵盖采购、屠宰、加工、销售全链条 [3] - 项目有望每年向中国市场出口数万吨牛肉产品 [3] - 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上游原材料,保障供应链稳定并控制采购成本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4.50% [4] - 毛利率和净利率双双提升,净利率同比提升0.72个百分点至10.33% [5] 产品创新与研发 - 江苏连云港研创中心建成,目标打造"一城一味" [4] - 2024年推出地域特色产品如麻辣兔腿,迅速跻身抖音成都熟食商品总成交榜前列 [4] - 针对西方市场进行本土化创新,如去骨处理 [6]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差异化定位佐餐卤味,构筑护城河 [4] - 以"构建全球品牌+夯实国内市场"为发展主线 [2] - 坚定"走出去"战略定力,攻克发达国家市场后拓展其他市场 [6][7]
被围剿的卤味生意
36氪· 2025-04-26 09:3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集体业绩下滑,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缩水34.04%,为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营收负增长 [1] - 周黑鸭2024年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净利润9820万元下降15.03%,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净利润4033万元锐减42.86%,煌上煌已连续四年营收负增长 [3] - 行业门店数量显著减少,全国卤制品门店总数约24万家,过去一年净减少2.3万家,2024年上半年三大品牌关闭超1700家门店,绝味食品16个月内净减少3821家门店至12129家 [7] 财务指标分析 - 三巨头毛利率逆势提升,绝味食品卤制品毛利率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至33.96%,煌上煌提升3.93个百分点至32.95%,周黑鸭毛利率高达56.8%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 [9] - 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带动生产成本降低(绝味、煌上煌)和供应链整合效率提升(周黑鸭) [9] - 绝味食品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继续同比下滑11.47%和27.29% [3] 内部经营挑战 -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严重影响盈利能力,2021-2023年鸭副产品价格翻倍上涨,鸭脖原材料价格由12元/公斤猛增至27元/公斤 [10][12] - 企业库存周期长且存在固定价格协议,导致采购成本与实际市场价格错配,绝味食品2023年实际采购成本19元/公斤明显高于市场价 [12] - 加盟模式扩张遇阻,终端需求减弱导致加盟商信心不足,绝味食品2024年门店数量同比减少近千家,单店平均收入同比下滑11% [14] 外部竞争环境 - 新兴渠道如量贩零食店("零食很忙""来伊份")、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分流传统卤味门店客流 [17] - 商超渠道变革冲击显著,胖东来、步步高等商超加大自有加工商品布局,山姆会员店通过自加工熟食提升复购率 [21] - 消费需求变化导致产品结构面临挑战,健康饮食理念兴起使传统重口味卤味吸引力下降,预制菜等替代品选择增多 [19] 企业应对措施 - 周黑鸭尝试下调客单价2.51元至54.39元但销量同比减少16.83%,同时关闭低效门店 [5] - 煌上煌面临消费场景变化和购买力下降导致单店收入减少,叠加促销费用提升和商誉减值等因素 [5] - 绝味食品调整经营重心为"提升单店业绩"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但主营业务调整效果不理想 [14]
起底绝味食品“加盟乱象” 15 亿扩产能保住百亿市值吗?
搜狐财经· 2025-04-25 18: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净利润降幅显著超过营收降幅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延续下滑趋势,同比分别下降11.47%和27.29% [3] - 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23.31%至6.6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继续增长8.93%至1.46亿元 [4]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流动负债总额达17.32亿元,货币资金仅9.05亿元,存在流动性压力 [4] 加盟管理问题 - 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导致管理隐患,门店数量激增带来加盟商质量管控问题 [5] - 西昌市门店曝出22名员工伪造健康证事件,暴露加盟商监督不力及品牌管理漏洞 [6] - 公司回应强调加盟商独立经营属性,但消费者仍将问题归咎于品牌本身 [6] - 健康证检查机制存在形式审查漏洞,未能有效识别伪造证件 [6] 产能扩张与利用 - 2024年在建工程预算达15.6亿元,包括广东65,700吨、广西25,000吨、盘山13,000吨卤制品加工项目 [7][8] - 部分现有项目如湖南16,500吨、天津37,300吨、海南6,000吨产能利用率未达设计上限 [9] - 在净利润下滑和销售费用激增背景下,大规模产能扩张可能加剧财务压力 [9] 市场竞争与品牌挑战 - 卤制品市场趋于饱和,传统营销手段难以维持盈利增长 [4] -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提升,产能扩张未必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10] - 健康证事件对品牌信誉造成长期打击,需加强品牌形象管理 [6][10]
市值蒸发近500亿,卤味一哥,困境已至
36氪· 2025-04-22 22:11
行业现状与公司困境 - 卤味行业整体面临增长放缓与竞争加剧的压力 三大头部企业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双降 其中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13.84%) 净利润2.27亿元(同比-34.04%) [4][9] - 行业门店数量显著收缩 全国卤制品门店近一年净关店2.3万家 三大品牌2024年上半年闭店超1700家 绝味食品2024年中期门店较2023年末减少981家至14969家 [10][12]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鸭脖单价从2021年12元/kg飙升至2023年27元/kg(涨幅125%) 2023年下半年又回落至10元/kg(跌幅63%) 但成本传导存在1-2季度滞后性 导致2023年实际使用成本仍达19元/kg [10][11] - 价格策略失效 多次提价后终端价格维持高位(200克产品售价24.8元) 但需求显著下滑 2024年上半年单店收入16.9万元/家(同比-11%) [11][13] 商业模式挑战 - 加盟模式遭遇瓶颈 加盟店占比超90%的门店扩张策略失效 2024年首次停止披露门店数量 经营策略转向单店营收提升 但单店收入持续下滑 [12][13] - 投资业务连续亏损 网聚资本投资的餐饮及冷链企业三年累计亏损超3.7亿元 2024年投资收益亏损1.6亿元(同比-34.65%) [14] 历史对比与市值表现 - 高速扩张期(2017-2020年)门店从9053家增至12399家 营收从38.5亿增至52.76亿 2021年市值突破600亿 [3] - 当前市值105亿较峰值缩水超80% 股价从105.83元/股跌至17.28元/股 总资产81.98亿元(同比-11.97%) [4][6]
一年关店超3600家!月入过万,啃不起“零食爱马仕”
商业洞察· 2025-04-21 17:01
核心观点 - 卤味三巨头(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面临营收和利润双跌,门店大幅关闭,消费者对高价不满,旧有模式失效 [5][6][7][13] 财务表现 - 周黑鸭2024年营收24.5亿元同比下滑10.7%,净利润9820万元同比下滑15% [6]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下滑9.44%,净利润4033万元同比下滑42.86% [6] - 绝味食品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 [6] - 2024年Q1绝味食品营收同比下跌11.47%至15.0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27.29%至1.20亿元 [12] 价格问题 - 鸭脖、鸭翅约60元/斤,鸭肠约130元/斤,鸭舌约200元/斤 [8] -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售价从2012年45元/斤升至2023年60元/斤 [8] - 绝味食品2022年两次提价,幅度分别为5%和7%-10% [8] - 原材料成本占卤味企业总成本70%-80% [8] 门店收缩 - 2024年上半年三巨头门店净关闭超1700家 [9] - 绝味食品门店从2023年底15950家降至2024年6月底14969家,再降至2025年4月12129家 [9] - 周黑鸭2024年门店净减少785家至3031家 [10] - 煌上煌2024年门店净减少837家至3660家 [10] - 预计2024年绝味食品净闭店约2000家 [10] 模式问题 - 过度依赖线下扩张模式失效,线上转型不成功 [14][16] - 绝味食品2024年线上营收仅5113.25万元 [16] - 周黑鸭2024年线上营收3.34亿元 [16] - 煌上煌2024年线上销售3.69亿元 [16] - 产品创新不足,仍以经典鸭脖鸭翅为主 [16] 竞争格局 - 新兴品牌如盛香亭、王小卤、火号、热卤食光通过差异化单品抢占市场 [16] - 跨界尝试(椰子水、奶茶、糖果)效果不佳 [17][18] - 年轻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健康值和社交属性 [19]
月入过万,啃不起“零食爱马仕”
凤凰网财经· 2025-04-19 21:44
卤味三巨头现状分析 - 卤味三巨头因价格过高被消费者吐槽,网友称其为"零食界爱马仕"和"卤味金铺",相关话题阅读量超8000万,讨论量1.1万 [1][4] - 2024年上半年三巨头营收和利润双降:周黑鸭营收24.5亿元(同比-10.7%)、净利润9820万元(同比-15%);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9.44%)、净利润4033万元(同比-42.86%);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34.04%)[2] - 产品单价高企:鸭脖/鸭翅约60元/斤、鸭肠130元/斤、鸭舌200元/斤,周黑鸭锁鲜装鸭脖从2012年45元/斤涨至2023年60元/斤,绝味2022年两次提价(5%和7%-10%)[2] 门店收缩情况 - 2024年三巨头净关店超1700家,预计全年绝味关店2000家:绝味从2023年底15950家降至2024年6月14969家(半年-981家),窄门餐眼显示当前仅12129家(10个月再-2840家);周黑鸭2024年门店3031家(同比-785家);煌上煌3660家(较2023年-837家)[5][6][7] - 2025年Q1绝味业绩持续下滑:营收15.01亿元(同比-11.47%)、净利润1.20亿元(同比-27.29%)[7] 商业模式困境 - 传统连锁拓店模式失效:2012-2017年通过快速拓店完成上市,但当前线上消费削弱线下流量,电商布局不足(绝味线上营收仅5113万元、周黑鸭3.34亿元、煌上煌3.69亿元)[10] - 产品创新乏力:长期依赖鸭脖/鸭翅等经典单品,周黑鸭推出干煸辣子鸡、煌上煌开发"独椒戏"猪蹄品牌但未成气候 [10][11] - 跨界尝试效果不佳:周黑鸭推椰子水品牌、绝味试水奶茶业务、煌上煌尝试糖果赛道均未形成突破 [13][14] 新兴品牌冲击 - 盛香亭、王小卤、火号、热卤食光等新兴品牌通过差异化单品(如去骨鸡爪、卤味零食)快速抢占市场并获融资 [12] - 年轻消费者转向关注"性价比/健康值/社交属性",传统卤味品牌形象固化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14]
“假健康证”事件发酵,绝味食品加盟模式遭拷问
观察者网· 2025-03-26 11:07
食品安全事件 -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市场监管局发现绝味鸭脖门店22名从业人员健康证系伪造 [1] - 调查发现门店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四川省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时提供虚假健康证明 [1] - 伪造健康证行为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 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品牌形象 [1] 公司回应与处理 - 涉事门店为加盟商管理门店 与绝味食品无股权关联 [2] - 公司已对涉事门店采取停业整顿措施 将对全国门店进行督查 [2] - 公司表示一直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制定标准 但加盟商自行伪造证件导致排查疏漏 [2] 加盟模式问题 - 公司采用"直营连锁为引导 加盟连锁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加盟门店批发收入占营收74.61% [3] - 万店规模、加盟模式及散装销售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3] - 2017年招股说明书中已将食品安全风险和加盟商管理风险列为首要风险因素 [4] 行业专家观点 - 连锁加盟食品企业为追求扩张速度可能降低加盟门槛 导致监管缺位 [4] - 加盟商为降低成本可能忽视食品安全管理 [4] - 总部对加盟店监管不力会导致食品安全潜在风险 影响品牌安全与稳定发展 [5] 行业与公司现状 - 卤制品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2024年上半年行业整体面临严峻经营压力 [5] - 公司进行战略调整 着重调整门店和加盟商结构 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 [5] - 2024年上半年门店数量14969家 较2023年底15950家有所减少 [5]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0.15亿元 同比减少10.95% 净利润4.38亿元 同比增长12.53% [5] 未来发展挑战 - 作为行业龙头 公司需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安全 [6] - 重建消费者信任需长期努力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需将消费者健康置于首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