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活性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跨过8万亿,广东求解服务业“高水平供给”与“高水平开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21:53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郑康喜 广州报道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89万亿元,同比增长7.3%。同 一天,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四场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也在广州举行。 规上服务业的亮眼增速为会议主题设置作出了最直观解释:这是一个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7.9% 的支柱产业。2024年,广东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14万亿元,占全国10.6%,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 一,占GDP比重达57.5%。 但在"高歌猛进"的营收增速背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核心技术服务、高端护理服务等高质量供给不 足,数字经济、高端医疗等领域开放程度相对滞后,金融、科技、跨境服务等专业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跨过8万亿元增加值之后,广东服务业如何寻找发展新空间?这场专题会议将解题目光投向供给与开放 两大关键环节。 跨过8万亿之后 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服务业在广东整体经济结构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广东省人大环境资源委主任委员任小铁分享了一组数据:从规模上看,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达 8.14万亿元,占GDP比重5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9%。从结构 ...
广东服务业增加值连续40年全国第一
南方都市报· 2025-08-23 07:09
行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广东服务业增加值达8.14万亿元,占全国10.6%,连续40年居全国第一,占GDP比重57.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9% [2][4] - 2024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亿元,连续42年全国居首,超1.5亿实时在粤人口构成消费市场底座 [4] - 2025年上半年前海合作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达65.5%,接近全球服务业先进地区水平 [4] 产业结构与优势领域 - 生产性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现代生活服务业成为核心引擎 [4] - 数字经济规模达6.9万亿元,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拥有华为、腾讯等9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3][5] - 制造业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制造业中长期单位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7.8%) [5] -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深圳-香港-广州"全球创新指数第2的科创集群、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和18家世界500强企业 [5] 发展瓶颈与挑战 - 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科技转化率低、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数字产业硬制造强而软服务薄弱等问题 [6] - 生活性服务业面临高端护理/智慧养老供给缺口大、社区居家养老缺乏长期盈利模式、新消费需求受法规政策制约等矛盾 [6] - 金融/跨境服务高端人才短缺,生活性服务业面临优质服务人员短缺和年轻劳动力吸引力不足的双重困境 [7] - 服务业结构性壁垒制约数字经济/高端医疗等领域外资引入,粤港澳规则衔接仍需深化 [7] 战略发展方向与措施 - 加快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高端软件产业国产化替代,构建"生产性互联网平台+产业集群"模式 [9] - 利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战略平台,发挥香港金融/法律/咨询服务业优势,加强粤港澳服务业互补合作 [8][9] - 推进人工智能+消费、智慧商圈、互联网+医疗/数字教育等新场景,发展私人船艇/主题民宿/低空经济等新消费热点 [9] - 支持高校与头部服务业企业共建细分领域学院,健全产教评融合机制,构建培养-认证-就业全链条人才体系 [10]
广东8万亿服务业如何进化?广东人大建议探索实施“沙盒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8:29
同时,任小铁也表示,当前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仍存在高质量供给不足、行业人才短缺、开放深度广度 还不够等问题。 具体来看,目前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供给的质量和能级不高,部分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关键核 心技术仍面临"卡脖子"问题,数字产业"硬制造"强,"软服务"相对弱,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还不够。高 端生活性服务业能力和品质也有待提升,其中高端护理、智慧养老等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护理服 务人员缺口仍然较大。 对此,广东省人大调研组提出系列建议。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实习生叶方旋 广州报道 8月22日下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四场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举行。 广东省人大环境资源委主任委员任小铁对此前广东省人大开展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题调研的相关成果 作专题汇报。 调研结果显示,2024年广东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14万亿元,占全国10.6%,连续40年居全国第一, 对GDP贡献率达到47.9%,已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期广东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6.9万亿 元,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 同时,广东省人大 ...
服务消费的星辰大海:基于中美服务业的比较
2025-08-11 22:0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 * 对比对象: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 ---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服务消费现状与差距** -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偏低:2023年人均GDP达12,600美元时,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仅45%,远低于美国1979年(54%)、韩国1995年(53%)和日本1985年(47%)[1][11] - 低物价问题:2008年后中国服务价格涨幅持续低于商品价格涨幅,反映优质供给不足[3][8] - 中美差距: - 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在信息技术、软件传输等领域技术落后,美国通过技术进步使价格指数下降30%且普及率上升470%[5][19] - 生活性服务业:中国依赖价格上涨(如住宿餐饮物价指数涨180%但消费量仅增50%),美国则通过生产率提升传导至工资增长[19] **服务消费提升的驱动因素** 1. **城镇化**: - 带动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需求,就业岗位向第三产业转移[12][13] - 但中国城镇化率增速快于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增长,导致高质量岗位不足[6] 2. **老龄化**: -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直接推动养老、医疗等需求[14] 3. **投资于人(瓦格纳加速器效应)**: - 人均GDP超1万美元后,政府民生支出占比快速上升(如2025年中国赤字率4%+长期特别国债投向教育、卫生社保)[4][15] **挑战与内卷问题** - 制造业转型升级导致蓝领工人涌入服务业,但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不足,加剧内卷[7] - 内卷根源:消费力不足,企业被迫通过价格战竞争(如外卖、快递行业)[23] - 分配机制失衡: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长滞后,影响整体消费循环[20] **政策与未来方向** - 未来五年重点: - 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如数字产业化)[24][21] - 生活性服务业通过分配改革提高工资水平[24] - 潜力细分领域:信息技术、科学研究、批发零售、卫生和社会工作(需求收入弹性高)[25][26] --- 其他重要内容 **国际比较与参考** - 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6%(2009年),中国仍处低阶段,需参考美国1980年代发展路径[16] - 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异常高(接近当前美国水平),反映其他服务业发展滞后[18] **产业链视角** - 美国生产性服务业感应系数高(嵌入各行业深),中国需提升技术融合与分配机制[21][22] - 市场格局差异:美国服务业集中度与ROE关系多元,中国仅高集中度行业盈利强[22] **数据与单位换算** - 美国信息技术服务价格指数下降30%,普及率上升470%[19] - 中国住宿餐饮物价指数涨180%,消费量仅增50%[19] - 202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目标4%[15] --- 总结 中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低占比、内卷、技术差距),但城镇化、老龄化、政策驱动(如财政民生支出)将释放长期潜力,需重点关注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分配改革[1][5][24][27]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31 00:03
行业供需失衡分析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而营收占GDP比重仅超5.8%,显示制造业内卷严重[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供需缺口显著[2][9] - 制造业投资与产能利用率背离,2022年后投资增速高位但周转率下行,反映投资过剩;服务业潜在投资缺口约1.5万亿[18][106] - 商品消费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教文娱/医疗保健人均缺口分别达580.8元/512.8元[3][27][106] 服务业转型长期方向 - 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后服务需求加速释放[4][35][107]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升1.3pct;中国中老年群体服务消费倾向高,未来10年需求群体年均增长0.3%[45][107]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2.8人)推动享受型服务需求,日本单身家庭文娱支出占比11.8%显著高于多人家庭9.9%[52][55][107] - 美日韩经验显示服务需求提升带动供给转型: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上升19.5pct,韩国教育资产规模同步扩张[4][67][70] 当前政策引导措施 - 服务消费: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推2.5天休假,28省市婚假延长至30天,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6][80][108] - 服务业投资: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近7年新高),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财政支出增长5.8%[7][92][108] - 服务出口:2025Q1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2024年入境游拉动GDP 0.1%,对比海外仍有10倍增长空间[7][97][108]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30 15:46
一问:"内卷"背后的行业失衡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营收占GDP比重超潜在水平5.8%,反映内卷突出[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增加值占比修复但就业恢复弱于需求[2][9] - 制造业投资与营收背离,2022年后产能利用率下行但投资冲高,服务业投资缺口达1.5万亿[2][18] - 商品消费潜在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教文娱、医疗保健消费缺口分别达15.4%和16.8%[3][27] 二问: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时服务消费占比同步提升0.6pct[4][35]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中国未来10年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群体年均增长0.3%[45][46]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2.8人)推动享受型服务需求,日本单身家庭文娱支出占比11.8%高于多人家庭9.9%[52][55] - 美国服务业投资占GDP变化与增加值同步,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67][69][70]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过去十年提升4pct,但居民服务、文体娱等领域仍存在供给缺口[5][73] 三问:当下政策积极引导 - 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推2.5天休假,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6][80]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财政支出增长5.8%[7][91][92] - 2025年一季度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2024年入境游拉动GDP 0.1pct,对比海外有10倍增长空间[7][97][98]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30 00:04
行业失衡与内卷现象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营收占GDP比重超潜在水平5.8%,反映内卷突出 [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供需不匹配 [2][9] - 制造业投资与需求背离,2022年后投资高位但产能利用率下行,而服务业投资缺口达1.5万亿 [18][106] - 商品消费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高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 [3][27][106] 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后需求加速转向服务 [4][35][107]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带动服务消费占比上升1.3pct,中国中老年群体服务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45][47] - 家庭小型化(户均2.8人)推动文体娱、旅游等享受型服务需求,单身家庭服务消费占比更高 [52][55][62] - 美日韩服务业供给随需求扩容,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上升19.5pct [67][70][107] 当前政策引导与服务经济转型 - 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试点2.5天休假,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 [6][80][108] -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2025年5月),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 [7][92][109] - 入境游复苏拉动GDP 0.1%,2025年Q1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同期138%,潜在增长空间超10倍 [7][97][109]
生活服务要够得着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6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将其定位为夯实城市宜居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 [1] - 生活性服务业被提升至检验人民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 具有连接居民消费与超大规模市场的双重战略价值 [1] - 行业当前面临布局不优 品质不高 动能不足三大短板 包括新城区服务设施缺失 老旧小区网点零散等结构性矛盾 [1] 市场需求与供给优化 - 养老驿站存在设施闲置与托育机构供给不足并存现象 反映供需错配问题突出 [1] - 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 社区网格走访与市民热线构建动态需求清单 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供给机制 [1] - 小微服务业普遍受困于房租 融资 人才三大瓶颈 制约行业可持续供给能力 [1] 空间整合与业态升级 - 提出利用城中村改造腾挪空间建设综合服务体 集成社区食堂 家政驿站等多元业态 [2] - 强调通过统一规划与运营标准降低单体成本 提升公共服务密度与可达性 [2] - 数字平台可整合政府数据与企业运营资源 实现服务要素线上聚合与标准化输出 [2] 运营模式创新 - 推动小微主体通过统一培训认证 保险保障等体系向品牌化 连锁化转型 [2] - 需防范运动式建设导致的资源错配 避免过度市场化抬高基本民生成本 [2] - 针对老年 婴幼儿等群体服务需坚持公益属性 采用政府定价 服务券等保障机制 [2]
消费挑大梁,投资遇瓶颈?下半年经济怎么走?
搜狐财经· 2025-07-20 13:02
中国经济2025年上半年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达5.3%,一季度5.4%,二季度5.2%,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3]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显示制造业持续活跃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6月略放缓至4.8%,但仍体现消费韧性 [3] - 进出口总额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显示外贸保持稳定 [3] - 社融规模增量累计22.83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3] 行业动态与挑战 - 光伏、水泥等行业面临价格内卷压力,正在经历调整期 [4] - 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1.2%,连续四个月收缩,对经济形成拖累 [5] - 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而高科技产品价格上行,显示经济转型特征 [7] - 民间投资扣除房地产后增长5.1%,显示非房地产领域投资仍有活力 [6] 消费与投资表现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达52%,二季度提升至52.3%,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5] - 6月社零增速4.8%为近四个月新低,耐用消费品补贴效应可能减弱 [5]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8%,低于去年同期,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二季度有所回落 [5] - 新质生产力领域、城市更新、民生补短板等领域存在投资潜力 [6] 价格走势分析 - 6月CPI同比微涨0.1%,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但环比仍降0.1%,复苏基础不稳固 [7] - 6月PPI同比下降3.6%,创2023年8月以来新低,传统行业价格压力显著 [7] - 能源、汽车、家用器具等价格回升,显示部分领域需求改善 [7] 下半年展望 - 房地产销售、投资、价格再度下行,对消费、投资和财政形成压力 [10] - 政策聚焦城市空间优化、房地产新模式、城中村改造等领域 [10] - 城镇化转向存量提质,制造业和消费转型进入关键期 [10] - 暑期旅游、毕业季消费可能带动服务价格上行,食品价格下行空间收窄 [8]
量质并举!解码上半年中国产业经济三大结构性亮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11:04
产业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产业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与创新活力 [1] - 三次产业协同性增强,呈现一产快、二产稳、三产热的态势 [2] 第一产业表现 - 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2] - 农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粮食安全根基牢固 [2] 第二产业表现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运行在合理区间 [2] - 工业产能利用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等指标保持稳定,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边际改善 [2] 第三产业表现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 [2]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9%,为2024年以来最高值,服务业处于加快发展复苏通道 [2] 工业升级动能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快于规上工业3.1个百分点 [3] - 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 [3] - 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达77起,应用场景从"走跑跳"向家庭应用、商业服务升级 [3] 工业绿色转型 - 重点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4] - 风电发电机组产品、高性能化学纤维等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2.0%、36.6% [5] - 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5] 工业智能化发展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6]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等行业快速增长 [6] - 国内"灯塔工厂"数量达85家,占全球总数的45%,智能制造水平全球领先 [6] 服务业表现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9.1%,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0.2% [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1%和9.6% [7] - 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7]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深入,支撑制造业服务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8] - 邮政、电信、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多月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7] 生活性服务业表现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到45.5% [8] - 文化旅游、直播电商、智慧养老等发展态势良好 [8] - 国产电影《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苏超"成为现象级赛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