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

搜索文档
平园村石斛共富之旅:解码“仙草”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
中国食品网· 2025-07-07 11:03
一株株青翠的铁皮石斛,如何成为撬动乡村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中,平园村凭 借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成功探索出一条"石斛共富"的特色发展之路。为进一步 挖掘这一产业背后的共富密码,浙江理工大学"研茗兴斛"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0名成员于7月4日踏上了平 园村石斛共富采风之旅,通过沉浸式探访,解码这株小小"仙草"背后蕴藏的乡村振兴大智慧。 一、探访龙头企业:解码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发展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平园村颇具规模的铁皮石斛企业——植然方适(乐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 铁皮石斛的华丽蜕变令人惊叹:从质朴的原料鲜条,到精致的保健品、护肤品,多元产品线勾勒出产业 链的蓬勃生命力。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成员们深入种植大棚与加工车间,目睹了铁皮石斛从选种育 苗到日常管护,再到精细化加工的全过程。"我们坚持生态种植,模拟铁皮石斛野生生长环境,确保品 质。"负责人介绍道。 二、对话领航者:村干部详解"五化"模式赋能共富 通过此次沉浸式的"石斛共富"采风之旅,浙江理工大学"研茗兴斛"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平园村 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创新"五化种植"模式,延伸产业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辽宁桓仁:革命老区绘就多彩乡村振兴画卷
新华社· 2025-07-04 19:38
红色旅游产业 - 桓仁县系统挖掘保护抗战遗址 包括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旧址 老秃顶子抗联一军根据地遗址等 并逐步对外开放 [1] - 枫林谷景区开发50余个景点 日承载量达3.5万人 通过整合抗联遗址资源发展森林旅游 [1] - 农家院经营者王广超在旅游旺季收入达30万元 反映红色旅游带动当地民宿餐饮业发展 [2] 林下参种植与加工 - 桓仁县林下山参保护地面积达65万亩 2002年起出台多项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2] - 摇钱树自然屯50%以上村民种植林下山参 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并引进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 [2] - 山参产业示范园区生产山参粉 山参晶 山参膏等系列产品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 生态农业与特色产业 - 桓仁县森林覆盖率78.94% 山参 辽五味子等中药材种植规模超万亩 [2] - 冰酒产业形成规模 秋季葡萄丰收使桓仁成为中国冰酒主产区 [2]
山里没有海,但也有海关!海关系统代表答21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9:20
海关助力特色农产品出口 - 重庆海关成立工作专班帮助重庆石柱县中益乡黄精产业解决精深加工和出口渠道问题 [1] - 通过9个月时间推动黄精面条首次实现出口 使"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2] - 重庆海关实施促进优势特色农食产品出口行动 已帮助30多种产品实现常态化出口 [2] 海关技术帮扶与质量管理 - 重庆海关指导企业建立良好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产品满足出口市场要求 [2] - 实施出口农产品"绿色通道"和"云签发"动植物检疫证书等措施加快通关速度 [2] - 农户从最初不理解转变为主动寻求海关技术帮扶 查看黄精长势 [1][2] 粤港澳大湾区民生物资通关便利化 - 港珠澳大桥海关探索"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新模式 共建快速通关流程 [3] - 为价值40万元鲜活水产开通绿色通道 20分钟内完成查验并提前1小时送达香港 [3] - 每年约40亿元农食产品经大桥口岸出口 实现内地与香港民生物资"双向奔赴" [3]
干出“神药”!中国最神秘的省份,被严重低估
前瞻网· 2025-07-03 16:26
云南中药材产业概况 - 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92万亩,产量1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与农业产值连续6年全国第一 [2] - 云南中药资源8875种,占全国一半以上,全国70%中成药依赖云南药材原料,拥有超过2000种民族药 [4] - 云南道地药材以药效卓绝闻名,如云茯苓多糖含量高达90%,云当归阿魏酸含量达0.14%-0.15%,是药典标准的3倍 [5] 地理与历史优势 - 云南立体气候和多样地形使其成为全球超级生态药库,特有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 [5] - 中药材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南诏国时期通过茶马古道远销西藏及东南亚,明清时期成为宫廷贡品 [6] - 明代《滇南本草》记载458种西南高原特色药物,比《本草纲目》更早 [8] 特色产品案例:松茸产业 -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楚雄南华县等产区贡献全国40%松茸产量,香格里拉松茸年均产量占全省65%,产值近1.4亿元 [8] - 松茸在日本市场售价高达3000元/公斤,被视为抗癌辅助食材 [8] - 松鲜鲜品牌开创松茸调味料新品类,以香格里拉松茸为核心原料,实现减钠不减鲜,配料表0添加剂 [9][10] 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 云南中药材产业从粗放种植转向"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全产业链模式 [15] - 推广GAP基地建设和统一追溯码管理,实现从经验种植到精准种植的转变 [17] - 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灯盏乙素酵母生物合成,产量达300毫克/升 [17] 龙头企业与国际化 - 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平台整合文山州80%以上种植基地,2023年文山州三七综合产值达352亿元 [19] - 云南4060公里边境线使其成为"中国陆上开放新门户",南亚博览会首次设立中药材产业馆推动国际化 [22] - 在"健康中国"和全球中医药热机遇下,云南有望建成"世界中医药产业高地" [23]
湖北竹溪农商银行为县域中药材产业发展赋能加力
证券日报· 2025-07-03 10:02
中药材产业发展 - 湖北竹溪县因自然环境优越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和"秦巴药谷" 盛产黄连 黄柏 杜仲 葛根等十余种中草药 [1] -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带动农户规模化种植 例如杨本清从50亩扩展到3000亩 [1] - 竹溪农商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农户发展 如累计向杨本清发放200余万元贷款 助力其扩大规模 [1] 金融支持措施 - 竹溪农商银行新增发放中药材产业相关贷款2000余万元 当前贷款余额超6000万元 [2] - 银行计划通过"六访六增"活动调研农户需求 量身打造信贷产品 建立专项服务台账 [2] - 金融支持带动就业和产业扩张 如杨本清还清贷款后带动周边农户加入种植 [2] 政策与规划 - 当地政府提出打造"林下经济"百亿产业集群目标 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2] - 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规模化种植 [2]
从林下散种迈向全链增值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28
行业发展现状 - 林草中药材产业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发展迅速,广西创建灵芝、金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并发布多项地方标准,湖南发展"湘九味"及食药同源中药材林下种植体系,贵州推动天麻、重楼等道地优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 [1] - 林下中药材种植相比传统模式优势显著,可仿野生种植提升药材品质,因地制宜在不同林下种植不同类型中药材,发展立体复合种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1] - 产业链延伸呈现系列化、高附加值发展态势,形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全品类产品体系,部分地区探索"林药+旅游"等产业融合模式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在喜阴和耐阴品种筛选上取得突破,解决林下中药材种植受林上空间郁闭度限制的难题,为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加收益提供保障 [1] - 科技赋能是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应用和智能化升级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数据驱动"的转型,形成智慧种植—精准加工—透明市场—生态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2] 面临挑战 - 环境适配性问题突出,不同中药材对光照需求差异显著,需将药用植物的光需求与林分郁闭度精准匹配才能保障稳定量产 [2] - 种质与栽培技术存在瓶颈,林下种植多选用野生驯化品种但种源混杂与退化现象严重,种子种苗标准欠缺制约产业规范化发展 [2] - 采收与加工技术存在短板,林下地形复杂限制机械化应用,产地初加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2] 未来发展路径 - 品牌建设是关键抓手,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从低端原料供应向高价值品牌经济转型 [2] - 三产融合是重要举措,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功能链拓展构建种植、加工、服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2] - 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依托森林资源分布特点选择合适品种,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和布局 [3] - 聚焦特色产业挖掘林地生态潜力,培育道地中药材推动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3] -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保障产品品质 [3]
林药共生打开绿色富矿 ——对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15
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 2024年全国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50万亩,年产值突破1048亿元,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范例 [1] - 广西东兰县森林面积289.78万亩,森林覆盖率75.78%,拥有768种中药材资源,是岩黄连、铁皮石斛等道地药材核心产区 [1][2] - 东兰县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80家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其中产值100万元以上的10家,50万元以上的30家 [3][4]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东兰县中草药种植面积超18万亩,拥有28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7个千亩基地,林下间种百部1700亩、板蓝根500亩、山乌龟600亩、铁皮石斛800亩 [3] - 岩黄连干货亩产100-150公斤,按每公斤250元计算,亩产值超2.5万元 [3] - 油茶林下套种草珊瑚与百部形成立体种植体系,草珊瑚亩产鲜品120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3元,每亩年产值突破4000元 [5] 产业链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东兰县中草药产业园计划总投资5.8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岩黄连注射剂生产线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00万支注射液、创收1.6亿元 [6] - 县级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支持林下经济,撬动社会资金2500万元以上 [9] - 建立育苗基地每亩补助1000元,脱贫户种植验收合格后按县产业奖补标准补助 [9] 技术挑战与市场瓶颈 - 传统种植模式占比70%以上,良种覆盖率65%,病虫害防治技术普及率不足50% [10] - 加工转化率不足40%,电商平台覆盖率不足10%,90%以上产品依赖线下批发市场 [10] - 特色药材售价仅为贵州同类产品的70%,因缺少统一认证和品牌标识 [10]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中草药产业园二期建设,重点引进中药饮片、提取物生产企业,建立县域中药材交易平台 [11] - 联合高校推广GAP种植技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发与标准制定 [11] - 注册"东兰林药"区域品牌,依托"中国气候宜居县"生态IP开展网络营销,布局东盟市场 [11] 多元化经营与文旅融合 - 林下中药材与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结合形成复合式经营模式,红里村基地带动1000多户农户务工 [5] - 推出200多道药膳和7款养生茶,实现产值超1000万元 [7] - 2025年一季度东兰县接待游客86.71万人次,旅游总消费9.4亿元,中医药康养占比超45% [7]
300余位台商代表陇上行 为陇台合作按“加速键”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08:27
甘肃投资环境与机遇 - 甘肃被描述为充满机遇、独具魅力、前景广阔的发展福地 [1] - 全国台企联在兰州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为陇台合作按下"加速键" [3] - 甘肃现存台资企业151家,60%集中在农业种植与食品加工领域 [3] 台商投资重点领域 - 台商期待依托甘肃特色产业在农业领域寻找合作契机 [3] - 甘肃正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与台商在农业机具研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存在互补空间 [5] - 台商可借助甘肃国际陆港、中欧班列节点优势,将甘肃作为辐射中亚、南亚的贸易中转枢纽 [5] 甘肃核心发展优势 - 甘肃正迎来新能源与制造融合、寒旱农业升级、向西开放枢纽三大核心机遇 [5] -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关键枢纽,具有"向西开放通道建设"等五大战略部署优势 [6] - 甘肃是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的"聚宝盆"与新沃土,具备良好生态环境和高效营商环境 [6] 台商考察与反馈 - 台商代表计划实地考察中药材产业、农业种植及康养企业 [6] - 首次到访甘肃的台商对当地农副产品品质赞不绝口,计划分享考察见闻并探索投资商机 [5] - 全国台企联拥有13万家台资企业会员,是两岸经贸交流重要平台 [6]
四川北川:工业“活水”精准反哺农业 绘就乡村振兴“好样子”
环球网· 2025-06-30 18:52
工业反哺农业模式 -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通过工业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以工业之"智"强农、产业之"链"兴村、资源之"合"惠民,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 - 通泉镇实施"百企联百组"行动,引导工业企业将资金、管理优势导入农业,与村社共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并提供启动资金、技术顾问及稳定订单 [3] - 通泉镇成功回引10余位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储备20余名企业人才作为后备力量 [4] 企业参与农业转型成效 - 在"企业式"管理模式带动下,双紫村成功发展6家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3] - 双紫村引进8家民宿主体,建成500亩优质杨梅基地、百亩特色粮油蔬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4] - 通过企业食堂和工会福利直采机制,推动农产品销售规模年均增长20%,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保持在10%以上 [4] 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带动 - 擂鼓镇引导工业企业将农产品初加工搬到田间地头、精深加工搬到厂房车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6] - 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建成白芨种苗育苗数字化大棚4座和加工厂房2个,年产量达1000万株,年产值700余万元 [6] - 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周边30余人稳定就业,预计帮助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 [6] 资源整合与共同富裕 - 永安镇引导工业企业成立商会组织,探索"商会+就业""商会+销售""商会+公益"等多种助农增收模式 [9] - 永安镇商会推动辖区工业企业优先使用本地用工,永安籍员工人数超300人,占用工总数约35% [9] - 商会为65户农户、5个家庭农场牵线形成定向销售渠道,上半年带动销售额增加15余万元 [9] 整体发展成果 - 2024年先行区乡村旅游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25%以上的增长 [9]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1万元 [9] - 工业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10]
珍宝岛回复年报问询 阐释一季度收入明显较高合理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6-29 19:2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4亿元,同比下滑13.84% [1] - 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下滑7.3% [1] - 扣非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365.5%,主要系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利润增加且整体费用下降 [1]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92亿元,同比下降56.36%,明显高于营业收入降幅 [1] 季度收入分布 - 2024年一至四季度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5.43亿元、3.67亿元、6.77亿元 [1] - 第一季度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季度,主要因主要产品用药需求集中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 [1][2] - 2024年第一季度甲流、乙流等病毒性流感疾病爆发式增长,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量大幅增加 [2] - 春季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重要时期,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需求量增长 [2] 业务板块分析 医药工业板块 - 核心品种包括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血栓通胶囊等心脑血管类产品 [2] - 复方芩兰口服液、注射用炎琥宁属于感冒、流感、抗病毒等呼吸疾病用药 [2]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天气寒冷季节发病率远高于平时 [2] - 冬季和春季属于感冒、流感、抗病毒等呼吸疾病高发期 [2] 医药商业板块 - 国家集采、省际联盟采购品种数量和金额占比不断提高,产品价格下调影响收入 [2] - 医改持续推进"药占比"控制,医院主动缩减采购规模和金额 [2] - 医疗机构资金紧张,回款账期逐年延长,导致经营现金流承压 [2] - 采购资金紧张,无法足量采购药品满足医院用药需求 [2] - 战略调整了配送规模,2024年度营业收入逐步缩减 [3] 中药材贸易板块 - 基于对中药材价格波动历史周期规律、产能恢复情况等分析,预判价格将回落 [3] - 缩减非生产性贸易业务,规避高位风险 [3] - 2024年中药材贸易业务规模整体缩减 [3] - 二季度末预判下半年价格可能回落,择机出售部分库存中药材 [3] - 二季度营业收入增加,三、四季度营业收入下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