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选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上涨0.58%,前十大权重包含阿里巴巴-W等
金融界· 2025-07-11 20:40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7月11日上涨0.58%报3094.05点成交额519.69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6.35%近三个月上涨9.12%年至今上涨17.94% [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1月14日基点为3000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从港股通范围选取不超过50家符合大消费主题的香港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25%前三大为阿里巴巴-W(13.98%)美团-W(12.71%)比亚迪股份(9.52%) [1] - 样本公司100%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1] 行业分布 - 可选消费占比72.68%医药卫生占比17.54%主要消费占比9.78%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新上市相关行业主题企业市值排名前十且纳入港股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可快速纳入指数 [2] - 样本退市或失去港股通资格时将进行相应调整 [2] 跟踪基金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泰康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A/C [3]
投资策略专题:经济信心提升下,次新股扬帆起航
开源证券· 2025-07-10 16:45
报告核心观点 - 自2024年9月起次新股重新占优,未来中期将成持续占优的市场风格;基金在次新股上欠配,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次新股具备“时代红利”,行业分布集中于新经济和新产业;构建的开源次新股指数具备可跟踪操作性,开源策略精选次新股策略表现优异 [2][21][3] 各部分总结 当前次新股之风再起 - 次新股聚焦新兴行业,代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具备较强alpha特征和高弹性成长能力 [11] - 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万得次新股指数相对走势大幅上涨,累计涨幅2735.00%;2022年1月至今,呈宽幅震荡格局;2024年9月起重新占优,相对走势触底后中枢大幅抬升 [2][12][14] - 基金在次新股上欠配,表现为“关注但仓位轻”,上市时长3 - 6年的次新股商业模式获认可后,基金关注度和仓位大幅提升 [2][15] 次新股何时占优——相对经济信心的提升带来的风偏上行 - 2022年至今,中国相对经济及其预期(尤其相对美国)改善时,次新股往往占优,相关指标有存量社融同比增速等;未来中期次新股将成持续占优的市场风格 [20][21] - 次新股具备“时代红利”,指数行业分布长期集中于新经济和新产业,符合时代要求及政策导向,适合长期价值投资 [3][24] 开源次新股指数——具备可跟踪操作性的指数 - 万得次新股指数和近端次新股指数存在大面积调仓、调仓频率过高等问题,不具备投资指导意义 [4] - 开源次新股指数扩大上市时长至六年,股票数量增加,指数特征明显,相较基准能稳定超额 [4] 进一步优化:开源策略精选次新股策略 - 叠加财务等指标构建的开源策略精选次新股组合表现优异,2010年4月至今,次新股财务组合累计收益980.32%,年化收益率16.89%,能持续产生alpha [36]
中证文化产业指数报1881.59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利欧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7-09 23:24
中证文化产业指数表现 - 中证文化产业指数7月9日报1881 59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4 85% 近三个月上涨16 46% 年至今上涨11 27% [2] 指数构成与样本选择 - 指数选取涉及新闻出版发行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等10类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基日为2012年06月29日 基点为1000 0点 [2]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 [3] 十大权重股分布 - 分众传媒权重最高达10 15% 其次为巨人网络5 14% 恺英网络4 98% [2] - 其他权重股包括岩山科技4 47% 昆仑万维4 29% 三七互娱4 24% 光线传媒4 18% [2]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77 41%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22 59% [2] 行业分布特征 - 通信服务占比95 23% 可选消费占比3 18% 工业占比1 59% [2]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涨,生物科技指数ETF涨超2%,半导体ETF涨超1%,全球科技股指数ETF涨近1%。
快讯· 2025-07-09 21:42
美股盘初行业ETF表现 - 生物科技指数ETF(IBB)当前价132 10美元,上涨2 77美元(涨幅2 14%),成交量63 515份,总市值104 89亿美元,年初至今微涨0 01% [2] - 半导体ETF(SMH)当前价286 79美元,上涨3 31美元(涨幅1 17%),成交量31 43万股,总市值33 90亿美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8 42% [2] - 全球科技股指数ETF(IXN)当前价93 68美元,上涨0 76美元(涨幅0 82%),成交量5 242股,总市值13 12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0 75% [2] 其他行业ETF涨跌情况 - 全球航空业ETF(JETS)上涨0 19美元(涨幅0 79%),总市值7 60095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4 81% [2] - 医疗业ETF(XLV)上涨0 90美元(涨幅0 67%),成交量44 74万股,总市值260 01亿美元,年初至今微跌0 38% [2] - 科技行业ETF(XLK)上涨1 63美元(涨幅0 64%),成交量15 89万股,总市值820 34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1 30% [2] - 区域银行ETF(KRE)上涨0 33美元(涨幅0 53%),成交量35 30万股,总市值52 98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6 62% [2] - 银行业ETF(KBE)上涨0 28美元(涨幅0 48%),成交量31 939股,总市值45 47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7 38% [2] 部分行业ETF表现 - 金融业ETF(XLF)上涨0 17美元(涨幅0 33%),成交量131 40万股,总市值583 01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9 15% [2] - 网络股指数ETF(FDN)上涨0 66美元(涨幅0 25%),总市值177 84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0 14% [2] - 公用事业ETF(XLU)微涨0 10美元(涨幅0 12%),成交量55 78万股,总市值117 94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8 85% [2] 下跌行业ETF - 日常消费品ETF(XLP)下跌0 23美元(跌幅0 28%),成交量57 82万股,总市值137 27亿美元,年初至今仍上涨4 45% [2] - 能源业ETF(XLE)下跌0 26美元(跌幅0 29%),成交量81 51万股,总市值221 00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4 67% [2]
港股市场持续活跃,港股消费ETF(513230)、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续攀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4:15
市场表现 - 截至早盘收盘,恒生指数涨0.78%,恒生科技指数涨1.2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84%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现涨近2%,港股消费ETF(513230)现涨近1.5% [1] 宏观环境分析 - 全球宏观风险升温,特朗普威胁对日本加征关税加剧贸易担忧,中东地缘风险持续推动避险情绪升温 [1] - 美国就业市场强劲,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 [1] - 中国6月经济景气度总体回升 [1] - 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1] 行业投资机会 - 科技板块政策支持力度大,盈利增速居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未来上涨空间较大 [1] - 国内促消费政策刺激下,消费行业业绩增速预期改善,港股消费股估值水平相对较低,重点关注医药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 [1] - 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扰动下,高股息标的可提供稳定回报 [1] 投资标的推荐 - 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覆盖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涵盖中国核心AI资产,囊括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科技龙头 [1]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下跌,可选消费ETF跌超1%,半导体ETF跌近1%,生物科技指数ETF跌0.7%。
快讯· 2025-07-07 21:37
美股行业ETF表现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218 19美元 单日下跌3 02美元(-1 37%) 总市值274 0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2 27% [1][2] - 半导体ETF当前价281 22美元 单日下跌2 40美元(-0 85%) 成交量22 99万股 年初至今上涨16 13% [1][2] - 生物科技指数ETF当前价129 11美元 单日下跌0 89美元(-0 68%) 总市值102 51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2 26% [1][2] 能源与科技板块 - 能源业ETF当前价86 56美元 单日下跌0 47美元(-0 54%) 成交量148 98万股 年初至今上涨2 67%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55 63美元 单日下跌1 33美元(-0 52%) 总市值813 04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0 31% [2] - 全球科技股ETF当前价92 93美元 单日下跌0 40美元(-0 43%) 年初至今上涨9 86% [2] 防御性板块走势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1 87美元 单日下跌0 31美元(-0 38%) 成交量84 75万股 年初至今上涨5 42% [2]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81 75美元 单日下跌0 09美元(-0 11%) 年初至今上涨9 53% [2] 金融与特殊行业 - 银行业ETF当前价58 86美元 单日上涨0 04美元(+0 07%) 年初至今上涨7 60%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53 24美元 单日上涨0 05美元(+0 09%) 总市值592 59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0 94% [2]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4 13美元 微涨0 01美元(+0 03%) 年初至今下跌4 82% [2]
交银国际:南向资金近月主力配置集中医疗和金融板块 反映对高息防御价值重视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0:00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录得20%和18.7%的半年度收益 位居全球主要股指前列 [1] - 4月对等关税引发回调后风险溢价回落推动港股全面反弹 截至6月底恒指已接近年内前高 [1] - 驱动因素主要源于风险溢价回落 无风险利率和基本面盈利改善贡献相对有限 [1] 港股利好因素 - 外部环境扰动边际收敛 特朗普政策重心从关税转向减税 降低外部不确定性 [1] - 港股市场流动性充裕 南向资金积极布局形成呼应 [1] - 科技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外资持续加码信息技术板块体现国际资本长期信心 [1] 科技板块前景 - 科技板块多空分歧收敛 预示波动性降低和趋势性机会酝酿 [1] - 首季度AI估值重估后充分调整 当前拥挤度水平适中 向上弹性空间较大 [2] - 有望成为下一轮上涨行情重要引擎 但需更强基本面支持和政策催化 [2] 资金配置动态 - 南向资金年初至今对港股各板块持仓均有提升 体现内地资金战略性配置上升 [2] - 南向资金板块轮动显著 从信息技术转向新消费 近期主力配置医疗保健和金融 [2] - 外资仅边际加码信息技术板块 其他板块持仓市值多数下降 配置策略更为谨慎聚焦 [2] 沽空格局分析 - 通讯 房地产 能源 材料等周期板块维持较高沽空水平 边际变化不大 [3] - 消费板块明显分化 必需消费稳定 可选消费沽空力量上升且外资减持 [3] - 信息技术板块沽空集中度持续下降 多空分歧正在收敛 [3]
港股板块轮动加速,行情是否延续?
银河证券· 2025-07-06 20:47
核心观点 - 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建议关注科技、消费板块及高股息标的 [40]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6月30日至7月4日全球主要股指涨跌互现,港股三大指数跌幅居前,恒生指数累跌1.52%报23916.06点失守24000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累跌1.75%,恒生科技指数累跌2.34% [2][4] - 港股行业层面8个行业上涨、3个行业下跌,医疗保健、材料、工业行业指数涨幅居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金融行业指数跌幅居前;二级行业中钢铁、电气设备等涨幅居前,日常消费零售、可选消费零售等行业收跌 [2] - 6月30日国家医保局等印发支持创新药发展措施,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关注海洋经济发展,本周钢铁、光伏等板块连续反弹,7月3日美国撤销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在华业务许可规定,7月4日美国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11][12][13] 资金流动 - 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2455.12亿港元,较上周下降33.71亿港元;日均沽空金额为228.97亿港元,较上周下降25.88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日均值为9.36%,较上周下降1个百分点 [2]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38.92亿港元,较上周减少144.89亿港元,周二港股休市、港股通交易暂停影响资金流入;近7天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中芯国际等,大幅净卖出阿里巴巴等 [2][16]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截至7月4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10.65倍、1.12倍,较上周五下降1.28%、1.28%,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73%、75%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指数PE、PB分别为19.76倍、2.84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8%、55%分位数水平 [2][18] - 7月4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上行6BP至4.35%,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5.04%,为3年滚动均值 - 1.84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11%分位;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下行0.29BP至1.6433%,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7.75%,为均值(3年滚动) - 0.9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73%分位 [2][21][24] - 行业估值方面,截至7月4日,可选消费等4个行业PE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40%分位数以下,能源等3个行业股息率高于5%,房地产等股息率高于4%,金融业、公用事业股息率处于2019年以来70%分位数水平以上;本周A股表现好于港股,7月4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五上行2.28点至130.88,处于2014年以来46%分位数水平 [27]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近期全球宏观风险升温预期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特朗普威胁对日本加征关税及中东地缘风险推动避险情绪升温,美国就业市场强劲使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中国6月经济景气度总体回升 [2][37][38] - 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建议关注科技板块(软件服务和硬件设备行业)、消费板块(医药和可选消费行业)及高股息标的(能源和金融行业) [40]
港股板块轮动加速,行情是否延续?
银河证券· 2025-07-06 15:09
核心观点 - 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建议关注科技、消费板块及高股息标的 [2][40]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本周(6月30日至7月4日)全球主要股指涨跌互现,港股三大指数跌幅居前,恒生指数累跌1.52%报23916.06点失守24000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累跌1.75%,恒生科技指数累跌2.34% [2][4] - 港股行业层面8个行业上涨、3个行业下跌,医疗保健、材料、工业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5.49%、3.24%、2.72%;信息技术、可选消费、金融行业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82%、1.36%、0.28% [2][7] - 二级行业中钢铁、电气设备等涨幅居前,日常消费零售、可选消费零售等行业收跌 [2] 资金流动 - 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2455.12亿港元,较上周下降33.71亿港元;日均沽空金额为228.97亿港元,较上周下降25.88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的日均值为9.36%,较上周下降1个百分点 [2][16]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38.92亿港元,较上周减少144.89亿港元,周二港股休市、港股通交易暂停影响资金流入 [2][16] - 近7天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中芯国际、建设银行等,大幅净卖出阿里巴巴 - W、小米集团 - W等 [16]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截至7月4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10.65倍、1.12倍,较上周五下降1.28%、1.28%,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73%、75%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指数PE、PB分别为19.76倍、2.84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8%、55%分位数水平 [2][18] - 7月4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6BP至4.35%,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5.04%,为3年滚动均值 - 1.84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11%分位;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0.29BP至1.6433%,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7.75%,为均值(3年滚动) - 0.9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73%分位 [2][21] - 行业估值分化较大,可选消费等4个行业PE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40%分位数以下;能源业等3个行业股息率高于5%,房地产等股息率高于4%,金融业、公用事业股息率处于2019年以来70%分位数水平以上 [27] - 本周A股市场表现好于港股,截至7月4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五上行2.28点至130.88,处于2014年以来46%分位数水平 [2][27]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全球宏观风险升温预期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特朗普威胁对日本加征关税、中东地缘风险推动避险情绪升温,美国就业市场强劲使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中国6月经济景气度总体回升 [2][37] - 预计港股总体震荡向上、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建议关注:科技板块政策支持大、盈利增速居前、估值中低,关注软件服务和硬件设备行业;消费行业在促消费政策下业绩增速预期改善,关注医药和可选消费行业;高股息标的可提供稳定回报,关注能源和金融行业 [40]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涨,区域银行业ETF涨1.59%,全球航空业ETF涨1.51%,银行业ETF涨1.27%。
快讯· 2025-07-03 22:06
行业ETF表现 - 区域银行业ETF上涨1.59%至63.51美元,成交量388.36万股,总市值53.00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6.66% [1][2] - 全球航空业ETF上涨1.51%至24.15美元,成交量29.62万股,总市值7607.25万美元,年初至今下跌4.73% [1][2] - 银行业ETF上涨1.27%至59.00美元,成交量18.86万股,总市值45.67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7.86% [1][2] - 科技行业ETF上涨1.12%至256.45美元,成交量76.93万股,总市值815.6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0.67% [2] - 网络股指数ETF上涨1.08%至268.75美元,成交量18.74万股,总市值178.4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0.52% [2] - 全球科技股ETF上涨0.91%至93.20美元,成交量46075股,总市值13.0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0.18% [2] - 金融业ETF上涨0.86%至53.08美元,成交量563.93万股,总市值590.7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0.59% [2] - 半导体ETF上涨0.76%至283.38美元,成交量97.16万股,总市值33.50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7.02% [2] - 公用事业ETF上涨0.72%至81.81美元,成交量211.80万股,总市值118.77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9.62% [2] - 可选消费ETF上涨0.54%至221.20美元,成交量48.11万股,总市值277.83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0.92% [2] - 能源业ETF上涨0.15%至87.06美元,成交量224.93万股,总市值218.02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3.26%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上涨0.15%至129.74美元,成交量13.50万股,总市值103.01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1.78% [2] - 医疗业ETF上涨0.13%至135.53美元,成交量156.62万股,总市值259.36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0.63% [2] - 日常消费品ETF下跌0.27%至82.00美元,成交量246.97万股,总市值138.7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5.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