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2025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召开 发布多项关键成果
央视新闻· 2025-09-27 19:17
大会概况 - 2025国家工业软件大会于9月27日在浙江宁波召开,主题为“智驱新质”,汇聚高校、研究院所及行业领域近千名代表 [1] - 大会聚焦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探讨工业软件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路径 [1] 重要发布 - 大会发布了《中国自动化技术发展报告》,全景呈现自动化技术硬核实力,聚焦工业过程自动化、装备设备自动化及共性关键技术三大核心领域的23个关键方向 [1] - 大会发布了《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报告》,全维度解析自动化核心产品生态,旨在赋能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并引领装备设备自动化创新突破 [1] - 大会发布了国内首个针对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智冶大模型,开创大模型从“能聊”到“能做”的具身智控工业应用新范式 [3] 成果展示与交流 - 大会设置工业软件成果展区,集中呈现一批高水平工业软件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展现工业软件在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价值 [5] - 大会包含6位院士的主旨报告和1场高峰对话,为参会企业、科研人员及从业者提供高维度战略指引 [5] - 大会围绕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全生产周期的应用需求,设置了11场平行会议,通过专题演讲和案例分享促进政产学研用各方精准对接 [6]
周红波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会上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9-27 12:05
项目推进会核心目标 - 锚定全年经济工作目标全力冲刺四季度,推动投资企稳回升,抓好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 -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定信心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招引,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厚植产业竞争新优势 [2] 江北新区项目进展与成果 - 以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为抓手,优化全流程推进机制,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速提质 [1] - 新一代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基地项目布局建设高标准工业软件研发创新和实验平台、成果孵化转化载体设施,并举行开工仪式 [1] - 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投用一年间集聚56家企业,总产值超3.5亿元,聚焦微短剧创作、数字内容生产、AIGC技术应用、海外发行运营赛道 [1] 招商引资与产业投资策略 - 聚焦“4+6”重点产业,用足政策红利,主攻旗舰型项目,发力前沿赛道,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以提质增效 [2] - 加强“两重”“两新”项目建设和谋划储备,提升投资完成率和贡献度,全力拼抢产业投资实物量,挖掘工业经济新增量 [2] 企业培育与行业支持措施 - 强化企业培育和服务,培育链主企业、扶持民营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精细度,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局面 [2] - 紧盯软件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租赁商务业等重点行业推动企稳复苏,促进消费市场回升,稳住外贸基本盘 [2]
总投资超31亿元!又一重大项目在南京开工
搜狐财经· 2025-09-26 17:20
项目概况 - 项目于9月26日上午在南京市举行推进活动并开工建设 [2] - 项目总投资约31.4亿元 [2] - 项目为市重大新开工项目 [4] -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 [4] 项目定位与目标 - 项目紧扣自主可控工业软件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 [5] - 积极推动华为公司与国内核心工业软件企业落地合作 [5] - 开展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研发与国产化替代 [5] - 建设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新一代工业软件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5] - 打造技术研发总部 [5] 主要建设内容 - 主要建设高标准的工业软件研发创新和实验平台 [4] - 建设成果孵化转化载体设施 [4] - 设立华为几何联合创新中心 [5] - 设立华为工业仿真云攻关实验室 [5] - 设立华为工业软件教育生态孵化基地 [5]
华为投的这家上海独角兽,要IPO了!
搜狐财经· 2025-09-26 17:14
公司上市进程 - 赛美特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中信证券及中信建投国际 [1] - 公司曾于2023年启动A股上市辅导,此次转向港股市场被视为其资本战略的明确推进 [7] - 公司任命资本市场资深人士蔚辉担任首席财务官,负责IPO与资本市场运作等业务 [20]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赛美特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工业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半导体及泛半导体行业 [6] - 公司是国内首家且唯一一家全自动CIM解决方案供应商,已通过多家12英寸晶圆厂验证并投入量产 [6] - 按2024年先进工业的工业软件收入计,赛美特是中国先进工业智能制造软件公司市场上最大的中国提供商 [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客户数量为758家,覆盖全国前八大晶圆厂中的六家、前三大半导体硅片厂以及前三大封测厂 [6]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李钢江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曾任职于微软、英特尔、谷歌等科技巨头,并担任搜狐视频CTO、百度大数据总经理等职 [8] - 李钢江曾联合创办跟谁学(高途集团),并创立百家云,后者于2022年底通过借壳登陆纳斯达克,是其首个IPO [10] - 2020年,李钢江以投资人身份接触半导体CIM软件领域,并通过收购整合三家公司获得20年技术积累,于2021年4月组建赛美特 [11] 融资与股东结构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创投、哈勃投资、比亚迪、经纬创投、策源资本、金浦投资、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 [12] - 公司投后估值为63.83亿元,其中华为旗下哈勃投资持股4.96%、比亚迪持股2.76% [12] - 近期融资包括2024年1月C+轮数亿元融资(第渡资本领投)及2023年5月C轮超5亿元融资(经纬创投领投) [13] 产品与业务布局 - 公司提供智能制造软件解决方案与经营管理软件解决方案 [17] - 智能制造软件解决方案包括MES、EAP、YMS等数十种工业软件,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402个客户,2022至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8.1% [17] - 经营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ERP、EAM、eRPA等,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349个客户,2022至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8.3% [17] - 业务以半导体为核心,并延伸至电力、汽车、面板、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垂直行业 [14] - 公司计划自研ERP软件,旨在实现国产替代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81亿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5.00亿 [18][19]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人民币8091.0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人民币2456.5万元,并于2024年增长至人民币7383.2万元 [18][19]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为3362.5万元,同比下降4% [18][19] - 毛利率从2022年的42.4%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的46.7% [19] 行业背景与发展机遇 - CIM系统是半导体制造的生命级系统,被誉为"工厂大脑",长期被国际厂商垄断,赛美特成功打破了这一局面 [14] -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和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为公司带来历史机遇 [23]
算控安融合:曙光网络描绘中国工业智能化新路径
观察者网· 2025-09-26 12:24
战略理念 - 公司首次提出算控安融合理念 瞄准工业自主 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提供整体策略而非单独技术模块 [1] - 理念落地需通过产品创新与生态协作 推动体系化创新和产业理念变革 [1][2] 产品布局 - SugonRI国产工业编程平台降低开发门槛 原生融合AI与高性能计算能力 [2] - SUNA工业网络流量分析平台实现全域可视与安全溯源 破解黑盒运维困局 [2] - 全国产化工仿真一体机通过国密认证 核心物料100%国产 提供自主可控算力底座 [2] - 边缘AI计算平台实现端侧智能闭环 推动工业现场从自动化向智控融合跃迁 [2] 生态建设 - 举办合作伙伴大会构建协同高效渠道生态 形成价值共创与责任共担共识 [2] - 推出曙睿开发者社区打造开放创新平台 汇聚开发者智慧繁荣国产工业软件生态 [2] -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同承担风险 形成全球竞争整体优势 [2] 发展路径 - 从理念引领到技术突破 以算控安融合为旗帜走自主发展之路 [3] - 通过技术与生态双轮驱动 助力中国工业实现数智时代跃迁 [3]
“数字信用标签”来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6 11:50
扫码便可追溯一盘蔬菜从智慧农场产出的全流程;买的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养老设备,也有了国家 统一认证的"数字信用标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 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让这些场景加速走进现实。今后,AI、大数据等新技术将 广泛应用于认证全程,强化农产品、智能产品、数字服务的质量可信度。 "质量认证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以客观公正、专业权威的技术评价为手段,为社 会各方提供质量服务和信用证明。"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姚雷表示,质量认证是政府、企业、 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器"和"指示灯",产品和服务供给越丰富、消费者需求越多样,质量认证的价 值和作用就越大。 数字化认证将率先聚焦哪些行业领域? 姚雷介绍,在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方面,《指导意见》明确要服务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围绕工 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工业软件等方向支持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精准制造跃升;促进智慧农业和水利建设,鼓励将质量认证嵌入智慧农场、渔场、牧场等具 体场景,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感知、精准控制和全链条追溯管理,实施节水产品绿色认证、 ...
浪潮华鼎刘清华:工业制造迎来二次升级,解码制造业“智变”
环球网· 2025-09-26 10:12
导语:数据安全与合规性部署、降低 AI 应用使用门槛、全链路国产化、从通用 AI 向垂直场景深耕等趋势愈发明显。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秦耳】在工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工业软件作为核心支撑力量,其发展备受关注。当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如何 让AI与工业制造碰撞出火花,让被社会认为是机械化产业,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呈现灵活的特性,成为整体产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尤其是当前,正确把握AI灵活性与工业制造的稳定性成为产业新的课题。近日,在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 简称"工博会")上,记者采访到浪潮华鼎 CTO 刘清华就工业软件一体机的相关问题接受采访,深入解读产品在 AI 化进程、市场适配、技术突破等方面的思 考与实践。 据了解,浪潮华鼎在此次工博会上所展出的浪潮华鼎工业软件一体机系列产品为围绕工业企业"算力不足、场景适配难、安全风险高"三大核心痛点设计。为 制造企业提供兼具全球先进性与本土适配性、覆盖端到端价值链、实现业务与制造深度协同的数字化转型利器,加快推动制造业迈向"智造"新台阶。 刘清华认为,工业软件一体机作为集成硬件、软件与行业应用的复杂产品,产品定位 ...
地缘经济论 | 第九章 应对卡脖子:从重供给到供需并重
中金点睛· 2025-09-26 07:57
地缘经济权力与卡脖子策略的演变 - 地缘经济权力根植于各国经贸往来,先发国家对后发国家实施卡脖子策略时,既会获得收益,也会因破坏原有经贸关系而遭受损失[2] - 后发大国在供给侧具备企业研发资源、银行资金规模等规模优势,可通过"大企业+大银行+大政府"的追赶式创新模式加速突破卡脖子约束[2] - 后发大国在需求侧具备市场规模优势,能为追赶式创新产品提供充足需求支持,加速1到10的技术迭代过程[2] 美国卡脖子策略的调整 - 特朗普2.0政府撤销了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但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未变[4] - 美国对华卡脖子策略从特朗普1.0和拜登时期的供给侧发力,转向特朗普2.0时期的供给与需求并重[4] - 2024年5月美国BIS出台三项新措施,将AI芯片管制范围从昇腾芯片扩大至所有中国先进算力芯片[4] - 2024年5月美国一度将卡脖子范围扩大至EDA软件和商用航空发动机,但在7月初又取消了这些限制[5][7] 后发大国的规模优势 - 大国在企业研发资源、银行资金规模和政府协调范围方面具备更明显的规模优势,能更有效破解卡脖子约束[14] - 大国可观的国内市场规模能为追赶式创新产品提供更多需求激励,通过市场反馈加速技术迭代[15] -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从1G到5G的崛起,体现了大国在供需两侧的规模优势:3G研发期间政府划拨155MHz频率带宽,工程师人数从2000年521万人增长至2020年1765.3万人[16][17] - 美国出口管制反而加速了中国在被制裁技术领域的创新,相关领域专利数量较未受制裁领域出现更明显增长[24] 半导体产业链现状 - 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进口规模年化增速下滑至2.4%[42] - 中国在半导体设计、设备、封测等环节的研发支出强度提升,专利授权量在2018年后已超越美国[43]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取得长足进步,清洗设备、CMP设备、炉管设备国产化率靠前,基本覆盖成熟制程[43] - 2024年成立的国家大基金三期中,六大行合计出资超千亿元,占基金募资额30%以上[45] 工业软件领域进展 - 中国管理类及生产类工业软件已具备一定技术水准和市占率,但研发类工业软件对欧美依赖度大[48] - 中国EDA软件国产化率已接近10%,远高于先进光刻机国产化率水平[49] - 1992年开发的"熊猫系统"曾使中国与发达国家EDA工具差距缩短10年,但1994年国外取消禁运后,国产EDA因缺乏市场支撑而丧失迭代基础[49] 商用航空发动机挑战 - 2024-2043年全球新交付商用飞机预计42450架,中国需求达9570架,占比23%[52] - 中国商业航发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美国CFM、P&W、GE等企业垄断全球市场[52] - 国产航发CJ1000于2017年进入工程研制阶段,CJ2000于2018年启动,研制时间不足10年[56] - 商用航发涉及多个交叉学科,单台发动机零部件数量超3万个,组装精度需达微米级[56] 各产业应对策略 - 半导体产业需平衡供给与需求发力,通过政府引导采购等方式将需求向国产设备、材料和GPU倾斜[60][61] - 工业软件领域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公共采购定价,鼓励央国企加大正版国产软件采购[61] - 商用航发领域需完善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投入以提升攻关效率[62]
华为、比亚迪押注,上海跑出一家工业软件IPO,微软前员工任董事长
36氪· 2025-09-25 18:59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拥有全球最大且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 为工业软件市场提供巨大发展土壤 [1] - 2024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2940亿元 预计2029年增长至467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9.7% [1] - 中国先进工业智能制造软件市场规模从2020年171亿元增长至2024年31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6.1% 预计2029年达62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 [13] - 先进工业智能制造软件市场由海外巨头主导 但国内企业正快速崛起 受益于客户对自主可控性和本地化响应能力需求提升 [16] 公司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为半导体、电力、电子、汽车、面板等11个行业提供智能制造软件解决方案及经营管理软件解决方案 [4] - 智能制造软件解决方案包括MES、EAP、YMS等数十种制造相关工业软件 辅以硬件及维保服务 [4] - 经营管理软件解决方案面向大型国央企 提供ERP、EAM等系统及定制化实施服务 [4] - 计划自研ERP软件以实现国产替代 [4] - 报告期内智能制造软件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超70% 经营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0.5%提升至28.6% [7] 财务表现与运营状况 - 营业收入从2022年1.81亿元增长至2024年5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2.83亿元 [9] - 毛利率存在波动:2022年42.4%、2023年44%、2024年39.6%、2025年上半年46.7% [9]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净亏损8091万元 2023年净利润2456.5万元 2024年净利润7383.2万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362.5万元 [9]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0.35亿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2.87亿元 周转天数从49天延长至158天 [7] - 2022年、2023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录得经营现金流出净额7100万元、8830万元、5840万元 [8]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研发开支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30.3%、2023年18.5%、2024年12%、2025年上半年13.5% [10] - 研发投入金额保持增长:2022年5480万元、2023年5290万元、2024年6010万元、2025年上半年3820万元 [10] 客户与市场地位 - 截至2025年6月末客户数量达758家 覆盖全国前八大晶圆厂中的六家、前三大半导体硅片厂及前三大封测厂 [7] - 以2024年收入计 公司以1.5%市占率在中国先进工业智能制造软件公司中排名第一 前十大参与者总市占率32.4% [16] - 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55%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35.6% [7] 股东结构与融资情况 - 管理层股东控制公司55.64%投票权 [2] - 股东包括华为旗下哈勃投资、比亚迪、立昂微等知名企业 [2] - 2023年12月C+轮融资后估值63.83亿元 2025年6月股份转让协议测算估值56亿元 [2]
华为、比亚迪押注!上海跑出一家工业软件IPO,微软前员工任董事长
格隆汇APP· 2025-09-25 18:42
公司背景 - 公司位于上海 专注于工业软件领域 [2] - 公司董事长曾任职于微软 [2] 投资者与资本运作 - 公司获得华为和比亚迪的投资 [2] - 公司正在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