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

搜索文档
外贸企业“出海”心态悄然改变 全球化、多元化、提升附加值成行业关键词
央视网· 2025-05-16 13:51
中美关税调整后的外贸动态 - 美国客商趁关税缓冲期加速下单提货 中国外贸企业重启对美出口业务 [1] - 行业关键词转变为全球化布局 多元化市场 产品附加值提升 [1] 深圳外贸企业生产情况 - 深圳外贸企业24小时连续生产 电路板3天产量达3万片 是平峰期3倍多 [5][7] - 电子产品企业记录仪日产量从1000-1500台提升至2000台以上 [9] - 某家居公司控制美国市场占比30%以内 通过独家新品增强不可替代性 [11] 江苏外贸企业恢复生产 - 扬州牙刷外贸企业恢复2000万元美国订单生产线 占企业总订单20% [13] 市场多元化战略 - 智能行业企业4月起转向意大利 越南市场 降低北美市场依赖 [18] - 科技公司拓展中东 东南亚 欧洲市场 同时重视国内市场空间 [20] - 行业共识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通过产品力和灵活策略开拓新市场 [14][16][20]
首发经济:重构商业生态的“新物种”革命
金融时报· 2025-05-13 10:30
首发经济的本质与驱动力 - 首发经济通过"全球首发、全国首发、区域首发"的策划制造稀缺体验,打破传统商业线性增长模式,构建动态互动体系[1][2] - 该商业形态将"新"做到极致,采用类似电影首映礼的方式呈现内容以刺激消费欲望[2] - 三重驱动力:技术创新提供推力(芯片年性能飞跃、算法迭代),消费升级形成拉力(年轻群体追求新奇特),市场竞争带来压力[2] 行业应用与发展格局 - 电子产品领域形成标准化流程:智能手机厂商固定时间开发布会、预售、抢购[3] - 时尚产业国际大牌在华首发常态化,本土品牌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3] - 新能源汽车行业通过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高科技配置展示重构消费体验,从传统销售转向体验互动新模式[3] - 上海北京时装周日益国际化,新国潮品牌首发新品常被抢购一空[3] 产业链影响与挑战 - 生产端倒逼企业加快研发创新,流通环节强调快速响应和精准投放,消费端将注意力变为稀缺资源[4] - 关键挑战:信息不对称与资源整合难,建议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4] - 需要研发到销售各环节紧密配合,构建持续创新能力[4] 区域发展实践 - 上海"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战略成效显著[5] - 旅游城市结合地方特色举办文创产品首发,既促进消费又传播文化[5] - 政策建议: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简化审批流程,对首发创新型工业产品给予税收优惠[5] 全球化发展 - 中国具备三重优势:庞大消费市场、完整产业链、领先数字化能力[6] - 全球首发面临文化壁垒,需加强本土化设计如聘请当地设计师融入文化元素[6] - 企业新趋势: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运用数字化营销[7]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节奏加速至一年多次首发,商业地产转型体验中心,消费模式向主动参与演变[8] - 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首发为核心的产业联盟[8] - 商业逻辑从产品导向向体验价值跃迁,推动商业生态向创新、体验、互动模式转变[8]
首发经济:驱动中国消费变革的新引擎
金融时报· 2025-05-12 09:45
朱克力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 济研究院院长。 在全球消费市场加速转型与技术创新深度渗透的双重背景下,首发经济作为一种以"首发性""稀缺 性""体验性"为核心特征的商业形态,正成为驱动消费升级、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 消费变革的新引擎,首发经济不仅打破了传统商业的线性增长模式,更通过技术创新、场景重构与价值 共创,构建了"产品—消费者—市场"的动态互动体系。近日,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首发经 济:中国消费变革新驱动》作者朱克力做客本报《理论研究周刊》,从理论内涵、发展阶段、消费心 理、政策效应、未来趋势等维度,系统性阐述首发经济的发展态势和行业实践。 首发经济的核心驱动因素和行业演进特征 《金融时报》记者:您如何定义首发经济?它与传统消费模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推动首发经济崛起的 核心驱动力有哪些? 朱克力:首发经济就是把"新"字做到极致的商业形态。它不是简单把新产品放到市场上,而是通过一系 列精心策划的"首秀",把商品、服务、技术甚至商业模式,以全球首发、全国首发、区域首发的形式推 向大众。就像电影首映礼,把最精彩的内容用最 ...
浪人早报 | iPhone官方渠道商降价、雷军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最艰难的时间、英伟达就修改版芯片通知中国客户…
新浪科技· 2025-05-12 09:19
苹果iPhone降价策略 - iPhone 16 Pro Max所有容量版本降价160美元(约人民币1313.06元)[2] - 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降价176美元(约人民币1445.27元)其他版本降价160美元[2] - 渠道商认为降价是为"6·18"大促做准备[2] 小米创始人动态 - 雷军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时间情绪低落但通过思考找回信心[2] 英伟达芯片调整计划 - 英伟达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为中国市场推出降级版H20 AI芯片[2] - 已通知主要中国客户包括云计算巨头公司计划7月推出修改版H20芯片[2] 车企技术安全评论 -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称技术是魔鬼需摸透安全底线[2] - 认为国内部分车企成立不到6年推出多款车型难以理解[2] 阿里巴巴内部文化调整 - 阿里巴巴官宣四项组织文化举措包括打通内网论坛调整员工流动机制等[3] 人工智能产品进展 - 马斯克称Grok3.5还需一周左右时间打磨目前仍粗糙[4] - 网友对比Grok3.5、GPT-o3 Pro及GTA 6发布时间[4] 比亚迪电池业务拓展 - 比亚迪将在5月举办两三轮车电池全系列产品发布会[4] - 已在成都开设电动车锂电池门店并举行里程挑战赛[4] - 与新日、淮海、立马、台铃、金彭等两轮三轮电动车品牌达成合作[4]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数据 - 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降8.7%[6] - 1-4月累计零售332.4万辆增长35.7%[6] - 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6] 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表现 - 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8.9万辆同比增长44.2%环比增长31.6%[7] -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自主品牌未在美销售不受美国加关税影响[7]
特朗普开口提条件,中方不给台阶下,日本要来接盘:中国不买我买
搜狐财经· 2025-05-06 19:33
中美贸易战对农产品行业的影响 -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因关税战大幅下滑,2024年出口总额达1284亿美元,但当前到岸价飙升至1026美元/吨,远高于巴西大豆的580美元/吨,导致对华出口基本停滞 [1] - 美国农业领域承受巨大压力,农民面临农产品滞销和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开拓新出口渠道 [3] 日本作为美国农产品的替代市场 - 日本考虑增加美国玉米和大豆进口,以配合美日关税谈判,日本自民党干事长表示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增加进口无问题 [3] - 日本此举旨在换取美国在其他贸易领域的让步,如避免对日本汽车加征高额关税 [4] 日本农业可能面临的冲击 - 大量进口美国低价农产品可能打压日本本土农产品价格,影响农民收入,引发农业领域不稳定 [6] - 日本农业规模较小且敏感,难以承受美国农产品涌入带来的冲击 [6] 中国在贸易战中的立场 - 中国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明确表示不会在关税问题上妥协,要求美国彻底取消单边关税措施 [6] - 中国强调市场需求建立在共赢基础上,有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6] 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 - 美国发动的关税战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日本试图通过让步解决贸易问题可能引发国内矛盾 [8] - 中国坚守原则为国际经济秩序树立榜样,各国需在复杂国际关系中找准定位以维护利益 [8]
越南宏观监测,2025年4月
世界银行· 2025-05-01 07: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经济活动加速,GDP增长受消费和投资驱动,但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下降 [11] - 3月工业生产改善,PMI扩大,不过FDI新承诺下降,国内消费因工资增长而改善 [13][20] - 3月通胀上升但在目标范围内,汇率相对稳定,公共支出速度放缓 [22][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济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GDP增长率从2024年同期5.9%升至6.9%,消费和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4%和7.2% [11] 进出口贸易 - 2025年第一季度商品出口增速放缓至10.6%,2024年同期为16.8%,进口同比增长16.9%,贸易顺差降至32亿美元 [11] 工业生产 - 2025年3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提高8.6%,得益于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PMI从2月49.2升至3月50.5 [13] 外国直接投资 - FDI新承诺同比下降9.2%,从2024年第一季度48亿美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43亿美元,拨款保持稳健 [17] 国内消费 - 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激增10.8%,2025年前三月平均月收入较2024年前三月上涨9.5%,实际工资增长6% [20] 通货膨胀 - 2025年3月CPI和核心通胀同比均增长3.1%,较2月上升,SBV将2025年通胀目标上调至5% [22] 汇率与外汇储备 - 越南盾兑美元汇率截至2025年3月底同比贬值3.3%,SBV上调中间汇率,外汇储备减少至782亿美元 [22] 财政收支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回收达年度计划36.7%,总支出仅比2024年第一季度高11.6%,公共投资拨付款项率为总理计划的9.5% [27]
现在出海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还要大
梧桐树下V· 2025-04-27 11:51
中国企业出海趋势 - 2025年后出海将成为国内企业的必答题 因海外市场远大于国内市场 [1] - 当前出海面临贸易战、关税壁垒和逆全球化等挑战 需系统性指导提升成功率 [1] 出海指南核心内容 - 指南包含332页15.5万字 覆盖9大章节:海外布局、监管要求、股权架构、审批流程等 [4] - 配套资源含纸质指南、美国上市法律实务课程及定制笔记本 [3] 股权架构设计 - 典型架构包含BVI公司、开曼公司(上市主体)、夹层BVI公司、香港公司及境内运营实体 [10][41][42] - 夹层BVI公司可提升灵活性 便于未来业务板块剥离而不影响香港公司 [12][14] - 自然人需通过37号文登记设立BVI公司 再共同持股开曼公司完成架构搭建 [14] 审批流程要点 - 境外投资需完成发改委备案/核准(取得通知书)、商务部备案(获取证书)及银行外汇登记 [18] - 央国企需额外关注国资监管 所有企业需注意反垄断、数据安全等审查 [20] - 外债登记实行审核制 需满足发改委56号令条件 包括VIE架构亦纳入管理 [21][22] 交易结构与协议 - 关键文件含投资意向书、投资协议 条款需涵盖交易结构、陈述保证、赔偿解除等 [24][27] - 协议设计需考虑交易先决条件、终止条款及分手费机制 [6] 合规管理框架 - 建议通过"六步曲"搭建体系:定原则、画场景、定岗位、搭流程、识义务、写制度 [29][32] - 制度需结合企业实际 融入价值观及外部法规要求 [32] 热门目的地分析 - 阿联酋为例:出口中能源占40%(原油/天然气) 进口中机械设备电子占35% [34][37] - 经济优势包括枢纽位置、自由区政策 挑战为石油依赖及地缘政治风险 [37] - 法律体系双轨并行(民事法+伊斯兰法) 联邦与地方政府权责独立 [37] 红筹架构模式 - 分大红筹(国资控制需多部门审批)与小红筹(自然人控制含VIE结构) [39] - 股权控制模式以开曼公司为上市主体 通过香港公司控股境内实体 [41][42]
广场协议2.0将上演?特朗普设陷阱,韩国别无选择,主动往里面跳
搜狐财经· 2025-04-24 14:15
过了40年,相似的剧本似乎正在韩国上演。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宣称,"率先达成协议者获益最大",要求韩国在汽车关税、液化天然气项目等领域让步,换 取"美国优先"框架下的贸易优惠。 贝森特给了韩国一个"相当优先"的位置,其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宣称:"上周与越南进行了谈判,周三与日本,下周将与韩国展开磋商,进程会非常迅速。" 特朗普把关税"武器化"之后,韩国政坛开始为韩美谈判陷入激烈争论。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韩国列为"优先谈判目标",要求其接受以"对等关税"为核心的 贸易规则重构。 面对美方步步紧逼,韩国代总统韩德洙高调宣称"推进谈判、寻求双赢",但韩媒《韩民族日报》发出警告,仓促妥协可能让韩国重蹈日本"广场协议"覆辙, 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的深渊。 1985年,日本在美国压力下签署《广场协议》,被迫让日元大幅升值,最终促使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陷入长期停滞。 韩国如果想要破局,需加速与中国、东盟等国家和组织深化合作,减少对美依赖,但政治亲美惯性让这一转型举步维艰。 韩国执政党的"速战速决"策略,或许能换来短期选票,却可能将国家推向让渡经济主权的深渊。如果韩德洙在特朗普飘忽不定的政策下贸然推进谈判,可能 犯下战略错误。 美 ...
特朗普“认怂了”?豁免中国千亿关税,美国瞬间舆论一片沸腾!
搜狐财经· 2025-04-21 20:40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海关宣布按特朗普指示,对进口中国的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及零部件实施 关税豁免,全球市场为之震动。这一戏剧性反转,在美国国内掀起舆论狂潮,背后折射出的多重矛盾与 困境,远比表面的政策转变更为复杂。 美债危机更是悬在美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前美国国债规模高达36万亿美元,每天需偿还19亿美 元利息,每分钟烧掉132万美元。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妄图逼迫各国购买美债以缓解债务危机,结果却 适得其反。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5.2%,中国连续三年减持美债,全球央行纷纷增加黄金储备。美 国的这波操作,不仅没能缓解债务压力,反而加速了美元霸权根基的动摇。 政治层面,特朗普此举也是无奈之举。中期选举临近,62%的摇摆州选民将通胀归咎于关税政策,特朗 普在五大湖铁锈带的民调支持率直线下滑。为保住政治基本盘,他只能选择关税豁免,试图用这一举措 暂时安抚选民情绪,为自己的政治前途争取筹码。但这种战术性撤退,也让美国在国际舆论场陷入尴尬 境地,暴露了其对华政策的脆弱与摇摆。 反观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面对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同时在稀 土出口管制、WTO诉讼、产能全球化布局等多 ...
关于关税:外资投行的一些视角
淡水泉投资· 2025-04-16 14:14
关税政策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考虑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关税实施临时豁免 以便汽车企业有更多时间在美国建立生产设施 [3] - 此前特朗普称电子产品关税豁免仅为临时措施 这些产品将被即将实施的行业关税覆盖 [3] 关税对美国就业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或对美国就业存在负面影响 关税税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 受保护行业就业岗位仅增加0.2-0.4% [4] - 关税驱动成本每上升1个百分点 就业岗位会减少0.3-0.6% 考虑美国经济体量 制造业就业提振不足10万个岗位 而下游就业拖累高达约50万个岗位 [4] 企业应对关税策略 - 定价权策略适用于具备较强定价能力且产品需求弹性较低的企业 可将关税成本部分或全部转嫁给客户 [6] - 外汇对冲策略可通过外汇衍生工具管理汇率波动风险 适用于受关税影响且拥有国际业务的企业 [6] - 转向无关税市场策略可将关税地区产能转向零关税或更低关税市场 [6] - 库存管理策略在关税生效前战略性增加库存 但受仓储成本限制难以长期实施 [6] - 供应链多元化策略包括"中国+1"、近岸外包或产能回流 是复杂且耗时的长期工程 [6][8] 中国市场表现 - 易受美国关税上调影响的行业包括通信基础设施、机械、光伏、硬件、服装鞋履等 对美营收占比高 [9] - 关税敏感度较低的板块包括餐饮、化妆品、旅游、半导体、铁路等 基本不受关税影响 [9] - 中国锂电池和电动车制造商在2024年对美国出口占比不足10% 受影响有限 [9] - 中国股市仍是今年迄今表现相对突出的市场 "内需"和"政策"是贯穿当下股票投资策略的关键词 [11] - 部分海外投资人正修正对中国的认知 关注中国在电动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半导体等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11] - 部分投资者考虑将一部分美股配置转向显著低配的中国资产 对比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约10-20%的权重 与中国资产在全球主流指数权重中的低占比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