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投资促进大会黄陂签约12个重大项目,“低空+”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搜狐财经· 2025-06-27 13:41
6月26日,在武汉市2025投资促进大会上,黄陂区迎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146.9亿元。签约项目涵盖低空经济、新 材料研发、食品加工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会上,黄陂区现场签约三个重大项目。图/武汉市投促局提供 会上,九天通用航空(湖北)有限公司与黄陂区现场签约,携手打造通航机场及低空产业园项目,拟投资5.4亿元,新建机场、机库、服务中心、文化长廊户外 营地、集市休闲、飞行酒店、飞行学院等配套设施。 在签约现场,黄陂区收获的不仅是项目投资,更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拼图。低空经济重点项目率先落笔,勾勒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轮廓。 项目选址位于黄陂区长轩岭街道工业产业园,工业用地约500亩。项目拟分三期建设,一期将新建包括机库、停机坪、起降区和研学中心在内的直升机通航 机场,预计2026年10月建成;二期拟新建包括飞行跑道、滑行道等在内的跑道型机场;三期将新建涵盖生产制造、研发在内的低空产业园,并引进高端生产 制造、大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产业链企业入驻。项目建成后,依托低空产业园将大大拉动黄陂区低空产业制造、研发等业务,助力黄陂打造低空文旅消费 新地标。 大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书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答卷
央广网· 2025-06-27 10:28
能源结构转型 - 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占比达45.7%超过火电 其中光伏装机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2] - 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2020年下降3.7个百分点[2] - 国家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前四年碳排放强度累计降低9.3%[3] 循环经济实践 - 江西九江赤湖工业园区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产业链 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发电110万度[1] - 园区内金属废料/工业固废/蒸汽热能实现高效循环利用 炉渣用于制砖等再生用途[1] - 石化企业通过数智化改造和绿色化转型实现全过程减污降碳[1] 工业绿色升级 - 陕西西安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智改数转 近三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超30%[2] - 新一代沥青搅拌设备使每万吨混合料生产燃油消耗降14% 二氧化碳减排51%[2] - 2024年全国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综合能耗显著下降[2] 绿色消费推广 - 沈阳地铁推出碳积分平台 乘客绿色出行可积累积分兑换福利[3] - 2012年以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26% 相当于少排二氧化碳约30亿吨[3] - "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3]
发出“投资广州”邀约最强音!1600亿投资展示广州强磁场
广州日报· 2025-06-26 19:49
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概况 - 年会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以"投资广州·投资未来"为主题,设置主题大会、闭门会议等5大系列活动,吸引超万名观众在线观看 [1] - 签约177个项目,涵盖24个产业领域,预计总投资额1608亿元,预计产值/营收额达3064亿元 [1] - 5个关键产业发展办公室集中亮相,推介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 [1][10] 央企投资动态 - 中国邮政集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等央企与广州达成全面合作协议 [2] - 中海油在海珠区落子销售总部项目,年销售额近千亿元 [2] - 中国通号与广州市政府合作赋能"四智"产业发展,参与建设广清城际等重要线路 [2] 外企投资布局 - 巴符科技在越秀区投资建设德国海睿泊先进沉井式智慧停车场项目 [3] - 法国法雷奥将在广州打造中国唯一、亚洲最大的全球智能座舱核心公司 [3] - 万益特广州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腹膜透析液生产基地,计划加大在穗投资 [3] - 南德意志集团计划2025年在黄埔建立大湾区运营中心,目标转为全球测试和认证中心 [3] 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项目 - 高德地图在花都区打造"空中高德"示范基地 [4] - 小鹏汽车新布局南区零部件产业园 [4] - 中科宇航计划在广州建设液体发动机批产基地及力鸿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批产基地 [4] - 科赛睿生物将在广州研发全球首创抗肿瘤新药 [4] 产业规模与规划 - 全市工业规模约2.5万亿,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规模超5000亿 [11] - 生物医药与健康、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规模分别超2000亿 [11] - 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企业超2100家,低空经济企业超4000家、全国第二 [11] - 广州产投累计投资超1280个项目,未来将聚焦五大关键产业投资 [11] 企业代表发言亮点 - 卡尔蔡司已在穗投资6家法人单位,正探索AR/VR在视光场景应用 [7] - 修正药业计划投资落地修正南方总部,参与广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建设 [7] - 迈胜医疗在广州建设南方生产基地,面向海外发展 [8] - 小鹏汇天飞行器量产工厂将于10月竣工试产,规划年产能1万辆 [9]
山东三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6-26 12:40
公司成立 - 山东三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伟,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持股比例100% [1] - 公司经营范围广泛,涵盖机械设备销售、建筑工程用机械销售、机械零件销售、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专用设备修理、机动车修理和维护等 [1] - 经营范围还包括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电池零配件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等 [1] - 公司还涉及节能管理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枣园街道府右街27号202室(一址多照) [1]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1] - 营业期限从2025-6-25至无固定期限 [1] - 登记机关为济南市章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行业分类 - 公司国标行业为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1]
亦庄线至5号线、10号线联络线环评公示
36氪· 2025-06-26 10:35
亦庄线至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进展 - 亦庄线至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首次环评公示启动 实现亦庄线与5号线贯通运营及与10号线换乘优化 [1] - 工程南起肖村站北至宋家庄站 全长约2.7公里 具体线路方案待第二次环评确认 [4] 当前换乘现状与问题 - 亦庄线目前在宋家庄站与5号线、10号线三线换乘 该站为北京轨交网换乘量最大车站之一 [2] - 亦庄线乘客向北需换乘5号线 前往国贸等地需换乘10号线 现有换乘方式带来不便 [4] 贯通运营规划与实施步骤 - 本期工程通过新建局部地下线路及利用既有线路 优先实现亦庄线与5号线贯通运营 [5] - 贯通运营分两步走:第一步统一5号线与亦庄线信号设备并建设联络线 第二步待10号线设备到期后实现三线贯通 [5] - 贯通后列车可混跑 乘客无需在宋家庄站下车换乘 大幅节省通行时间 [5] 线路衔接方案差异 - 环评公示线路起止点与前期规划存在差异 此前招标文件显示联络线将延伸至10号线成寿寺站 [4]
环评启动,距地铁亦庄线与5号线实现跨线运营又近一步
新京报· 2025-06-25 17:26
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联络线工程 项目概况 - 联络线全长约2.7公里,中途不设站点,通过地下局部新建线路和利用既有线路实现亦庄线与5号线贯通运营、与10号线换乘优化 [1] - 工程南起现状肖村站,北至现状宋家庄站,采用地下建设方式 [2] - 远期目标为实现亦庄线与5号线、10号线三线贯通运营,目前环评阶段仅提及与5号线贯通 [2] 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 亦庄线日客流量接近20万人次,宋家庄站作为换乘节点客流压力显著,拥挤常态化 [1] - 亦庄线当前无法与5号线、10号线直接贯通,导致换乘客流集中积压在宋家庄站 [1] - 亦庄线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长23.3公里,设14座车站(6地下+8高架) [1] 工程规划进展 - 环评公示标志着建设流程已有序展开 [2] - 招标文件显示工程将分别通过出入线与5号线宋家庄站、10号线成寿寺站衔接 [2] - 未来需通过线路优化、设备改造实现亦庄线与10号线贯通运营 [2] 预期效益 - 建成后将实现亦庄线与5号线、10号线跨线运营,提升亦庄区域至中心城区的通勤效率 [3] - 缓解宋家庄站换乘压力,改善乘客出行体验 [1][3]
打造“立体城市”深圳要挖48座“地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5:21
核心观点 - 深圳加速"向下造城",发布《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5-2035年)》,计划打造全球标杆的地下空间利用格局 [1] - 规划划定4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覆盖全市各区,以南山区最多(10个)[1][2][4] - 截至2020年底,深圳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达1.04亿m²,人均5.9m² [1] - 目标2035年形成以轨道交通枢纽和城市功能中心为核心的网络化、复合化地下空间体系 [1][3] 规划内容 区域分布 - 福田区8个:福田中心区、华强北、香蜜湖西—车公庙等 [4] - 南山区10个:后海中心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西丽中心等 [4] - 宝安区8个:深圳机场站枢纽、国际会展城、宝安中心区等 [4] - 龙岗区7个:大运枢纽、深圳东站枢纽等 [4] - 其他区域合计15个,包括罗湖3个、盐田1个等 [4] 功能定位 - 以地下交通设施(轨道交通枢纽互联互通)、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为主 [5] - 构建"10分钟遮阳避雨步行圈",推动停车设施地下化、智慧化 [5] - 典型案例:福田高铁站(亚洲最大地下火车站)、连城新天地商业街(日均客流6万人次,带动就业3000人)[6] 开发背景 - 深圳陆地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1/8),但承载2100万人口,2024年GDP达3.68万亿元 [6] - 地下开发成本为地面2-3倍,需结合经济密度和地价水平评估可行性 [6] - 现有基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95.1公里(全国最高线网密度0.30公里/平方千米),2024年客运量31亿人次(日均847万人次)[7] 实施案例 - 车公庙丰盛町商业街(国内首个经营性地下空间出让项目)[1] - 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国内最大轨道交通单体工程)[1] - 前海地下新城(全球领先体量)[6]
专访香港理工大学倪一清:为高铁磁浮装上“感知神经”,AI赋能结构安全监测|“港”创科2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5:28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用 - 凤凰磁浮革命性的磁浮在线监测平台持续监测轨道健康状况,保障列车平稳运行[1] - 广州塔部署700个精密传感器捕捉塔身细微变化[1] - 青马大桥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实现85%以上损伤精准定位,突破环境噪声干扰[1] - 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超声导波技术精准监测裂缝、温度及振动,已应用于京沪高铁、兰新铁路及新加坡地铁[6] - 超声波光纤传感器实现高铁无电源环境多点布设,采样频率达5000赫兹以上[16]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 - 智能监测云平台实时追踪车轮扁疤、轨道形变及动态荷载,已在新加坡地铁、香港地铁及内地高铁部署[8] - AI异物入侵监测系统结合激光雷达与图像识别,实现1500米范围内实时预警[17] - 铁路噪声控制技术采用3D打印声学超材料,轨道近场噪声降低3-5分贝,远场降低1-3分贝[7] - 智能颗粒阻尼器应用于香港及深圳地铁,提升乘客舒适度[7]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部分线路时速提升至400-450公里[13] - 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技术已成熟,但需建设试验线实现客运运营[14] - 磁悬浮控制系统引入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AI算法,提升台风等极端天气下的鲁棒性[17] - 自感应混凝土研发中,可使轨枕实时感知荷载,正与上海铁路局测试[9] 国际拓展与认证 - 香港与全球100多国签署互认协议,可助力中国高铁技术出海免重复认证[19] - 新加坡地铁、里约奥运地铁4号线采用光纤传感器技术,累计监测500公里行车里程[6] 材料与跨学科创新 - 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智能材料通过3D打印制成声学超材料,用于高铁及高速公路降噪[15] - 土木工程与AI、材料科学深度融合,推动轨枕荷载感知等技术创新[9]
陕西省第一届卓越工程师大赛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6-24 07:06
大赛概况 - 陕西省第一届卓越工程师大赛以"秦创同行·卓铸未来"为主题,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单位共同主办 [1] - 大赛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全省重点产业链发展,设揭榜挑战赛和科创薪火赛2个赛道 [1] - 大赛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航空与轨道交通等8个行业组 [1] - 大赛将同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介活动 [1] 赛道设置 - 揭榜挑战赛征集全国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 - 揭榜挑战赛聚焦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技术问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 [1] - 科创薪火赛赛道允许工程师个人或团队以自主研发技术、科研成果等项目形式报名参赛 [1] 赛程安排 - 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为8月初 [1] - 初赛将于8月中旬进行 [1] - 复赛和总决赛分别于10月、11月举办 [1] 奖项设置 - 总决赛分设金奖、银奖、铜奖及优胜奖,给予获奖个人或团队相应奖金 [2] - 获得金奖的个人或团队技术负责人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卓越工程师奖"等荣誉 [2] 大赛目标 - 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发展 [2] - 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2] - 助力陕西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壹探轨道|最新!济南地铁4号线全线“电通”
齐鲁晚报· 2025-06-23 18:45
工程进展 - 济南地铁4号线洪山路站变电所成功送电,全线供电系统完成全面受电,正式实现"电通" [1] - 从"洞通"、"轨通"到"电通",4号线接连突破关键节点,为后续动车调试、车站设备全面调试等工作按下加速键 [1] - "电通"覆盖4号线全线40.3公里地下线路、33座车站及车辆段等设施 [5] 技术创新 - 项目团队联合铁建电气化局自主研发"三缆同敷"自动化技术,首次实现3盘电力电缆同步智能化铺设 [3] - 在雪山站至田家庄站区间,团队创下1小时敷设4.2公里的行业纪录 [3] - 每座变电所配备状态感知、智能通风和沉降监测等智慧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与节能管理 [5] 后续计划 - 测试列车即将驶上带电轨道,开展冷热滑测试、信号系统调试,车站设备联调联试也将全面展开 [6] - 为后续空载试运行做好各项准备,向着线路安全、高效、稳定通车运营的目标持续迈进 [6] 社会影响 - 4号线通车后将有效疏解东西向拥堵压力、优化交通网络,激活沿线商业升级 [6] - 作为连接济南西客站、经十路商圈、CBD与唐冶片区的交通动脉,让泉城市民享受高效出行体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