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保健
icon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中止LABUBU韩国线下销售;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公司致歉;知名机器人公司被终止上市,4年巨亏20亿元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6-15 08:48
公司动态 - 罗马仕充电宝被北京多所高校禁用 公司致歉并澄清未收到教委风险通告 [3] - 泡泡玛特因安全担忧中止LABUBU系列产品在韩国的线下销售 [5] - 哈工智能退市进入倒计时 近4年累计亏损达19.9亿元 [7][8] - 苹果部分M2芯片Mac mini存在质量问题 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9] - 百度启动大规模AI人才招聘 岗位规模同比扩大超60% [12] - 广汽集团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 [16] - 地平线余凯回应是否想成为"余布斯" 表示毫无兴趣 [16] - 亚马逊重组医疗保健业务为六大"支柱" [16] - 宝马X5 M60e插混原型车纽北测试 输出功率达483马力 [19] - 丰田海外推出混动版兰德酷路泽 VXR版本起售价106200美元 [23] 行业趋势 - 英伟达CEO黄仁勋回应任正非讲话 认为中国可用更多芯片弥补技术差距 [10] - 雷军回应小米SU7 Ultra纽北破纪录 称更多中国车企将加入创新赛道 [10] - 中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阶段的国家 [21] - 前5个月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货值同比增长55.4% [26] - 中国登记个体工商户达1.26亿户 新规允许直接变更登记为企业 [25] 投融资 - Shiok Burger完成Pre-A轮融资 资金用于中央厨房扩建和门店拓展 [17] - 美创医疗完成B轮亿元级融资 专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 [18] - 华镁钛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专注液晶相控阵天线研发 [18] - 恩井智控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 专注汽车智能出行系统零部件 [18] 其他 - 北大清华回应校内河湖水被售卖 称违反校园管理规定 [14] - 谷歌计划与Scale AI断绝关系 Meta此前投资超140亿美元持股49% [16]
张瑜:全球化“退潮”下美股海外业务的隐忧——七问美股海外经营状况
一瑜中的· 2025-06-13 22:57
美股上市公司海外业务画像 - 标普500指数中非美收入占比约30%,而罗素2000小型企业非美收入占比约20%,大企业海外业务敞口显著高于小企业[6][18] - 科技行业海外收入占比达51%,材料38%,医疗35%,通讯34%,其中科技与通讯业合计市值占标普500近一半[7][21] - 权重股海外业务占比普遍高于行业均值:苹果57% vs 行业51%,英伟达56%,博通75%;通讯业中Meta 56%,奈飞43%均高于行业34%[10][26] 区域市场结构特征 - 亚洲和欧洲是主要海外收入来源,分别占非美收入的45%和40%,重要性接近[12][40] - 科技和能源行业亚洲收入占比突出(59%和60%),而消费和金融行业欧洲收入占比更高(必选消费56%,非必选64%,金融65%)[12][40] - 披露中国业务的企业中,科技与通讯业中国收入占比25%高于整体17%,但近两年增速放缓,英伟达中国收入占比下降显著[3][57] 海外业务质量分析 - 通讯业海外收入增速持续高于总收入(2020年除外),材料业2023-2024年海外增速也高于整体[14][47] - 必选消费海外利润率37%,非必选23%,材料25%,科技33%,均高于本土业务利润率(16-20%)[15][50] - 苹果海外利润率42% vs 整体32%,亚马逊海外17% vs 整体11%,权重股海外盈利能力普遍更强[2][55] 行业龙头动态变化 - 工业龙头海外占比普遍高于行业均值(通用电气49%,波音44%),但较2016年呈下降趋势[26] - 必选消费龙头海外占比显著:宝洁52%,可口可乐46%,菲利普莫里斯88%[28] - 英伟达海外收入占比从2016年79%降至2024年56%,博通从92%降至75%,科技管制影响显现[26]
[6月13日]指数估值数据(下跌的品种,何时迎来右侧上涨呢;港股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6-13 21:54
市场表现 - A股大盘股波动较小,小微盘股跌幅较大[2] - 价值风格及红利、价值类指数表现抗跌[3][4] - 港股整体下跌但相对坚挺,恒生指数跌幅小于A股[5][6][7] - 港股红利指数逆势上涨,科技股跌幅较大且接近低估区间[8][9] - 全球股市波动主因地区冲突,短期情绪影响大于基本面[10][11][12] 投资策略与理论 - 定投微笑曲线理论:熊市左侧定投可摊低成本,右侧上涨时无需回到原点即可盈利[14] - 指数收益公式:净值=估值×盈利+分红,其中估值呈区间波动(如沪深300市盈率历史区间8-50倍)[15][16][17][18] - 盈利增长驱动长期上涨,但呈现周期性波动(如2008、2013年负增长,2007、2021年高增长)[20][21][22] - 经济周期导致市场牛熊交替,低迷期估值压缩(左侧),景气期估值扩张(右侧)[23][24] 行业周期分析 - 港股科技:2021-2022年盈利下滑导致60%跌幅,2024年盈利恢复后进入右侧上涨[27] - 医药指数:2023-2024年盈利放缓,2024Q4起恢复增长带动估值修复[28] - 消费行业:当前处于盈利增速放缓阶段,类似两年前医药的左侧位置[29] - 港股整体:2021年盈利下降致恒生指数腰斩,2024Q1盈利同比增长16%,涨幅全球领先[30][31][32] 估值数据 - 恒生指数市盈率13.25倍,市净率1.32倍,股息率3.25%[33] - 港股科技市盈率40.97倍,市净率3.36倍,股息率0.64%[33] - 中证红利市盈率9.93倍,股息率4.98%;沪深300市盈率12.88倍,股息率2.79%[46] 投资逻辑 - 经济低迷期提供低价布局机会,过热期需警惕高估值风险[34][35] - 反周期投资:业绩下滑阶段往往出现低点,复苏后股价已上涨[34][36]
健康之路(02587.HK)6月13日收盘上涨9.55%,成交2.38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3 16:30
市场表现 - 6月13日健康之路股价收报55 05港元/股 单日上涨9 55% 成交量439 3万股 成交额2 38亿港元 振幅18 61% [1] - 最近一个月健康之路累计涨幅58 77%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284 17%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19 82%的涨幅 [2] - 健康之路市盈率-152 14倍 远低于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平均值-21 62倍和中值0 39倍 行业排名第54位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健康之路营业总收入12 01亿元 同比减少3 51% [2] - 归母净利润-2 68亿元 同比增长13 42% [2] - 毛利率30 47% 资产负债率59 82% [2] 行业地位 - 按注册用户数计算 健康之路是中国第四大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3] - 按2023年收入计算 公司是第五大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3] - 主要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京玖康疗0 38倍 巨星医疗0 4倍 环球医疗4 46倍 永胜医疗4 58倍 瑞慈医疗5 3倍 [2] 业务发展 - 公司自2001年起为中国个人用户提供数字健康医疗服务 [3] - 2015年新增企业服务及数字营销业务 [3] - 过去20年持续参与中国健康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3]
大湾区港股企业可有序回深上市,哪些公司能赶上风口?(附名单)
格隆汇· 2025-06-12 18:18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香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圳交易所上市 [1] - 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支持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1] -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 [1] 红筹企业上市标准 - 深交所主板对境外上市红筹企业设两套标准: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 或 市值200亿元以上且具备技术领先优势 [4] - 创业板仅允许未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申请 [5] - 未上市红筹企业需满足市值、营收及技术优势等分层标准(如预计市值50-200亿元对应不同营收要求) [7] 潜在回归企业概况 - 香港市场共有2629家H股公司 其中1583家注册于粤港澳大湾区 [8] - 市值超200亿元的粤港澳未回A企业共101家 覆盖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九大行业 [8] - 头部企业包括腾讯控股(43569亿元)、中国联通(2660亿元)、友邦保险(6824亿元)等 [9][10] 行业分布特征 - **信息技术**:腾讯控股、比亚迪电子等7家公司总市值超5万亿元 [9] - **医疗保健**: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等6家公司总市值超3000亿元 [9][10] - **可选消费**: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等12家公司总市值超1.3万亿元 [10] - **金融**:香港交易所、中银香港等8家公司总市值超1.9万亿元 [10] - **公用事业**:长江基建集团、华润电力等11家公司总市值超7000亿元 [10]
隽泰控股(00630.HK)6月12日收盘上涨39.13%,成交1.42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2 16:35
市场表现 - 6月12日隽泰控股股价上涨39.13%至0.064港元/股,成交量25万股,成交额1.42万港元,振幅28.26% [1] - 恒生指数同期下跌1.36%至24035.38点 [1] - 公司年内累计跌幅达61.67%,显著跑输恒生指数21.47%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499.69万元,同比增长10.07%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14.18万元,但同比改善55.21% [1] - 毛利率36.89%,资产负债率62.26% [1] 行业对比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平均市盈率-21.87倍,中值0.4倍 [2] - 隽泰控股市盈率-36.1倍,低于同业京玖康疗(0.38倍)、巨星医疗(0.42倍)等企业 [2] - 公司业务涵盖医疗设备制造、塑料模具及数据媒体产品,2011年通过收购Titron集团拓展医疗板块 [2] 公司背景 - 注册于百慕大,1996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代码00630) [2]
港股“狂飙”:南向资金创纪录涌入,机构押注科技、消费与红利资产
环球网· 2025-06-12 11:08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截至6月11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 均超2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紧随其后,涨幅也达22%。更引人注目的是,南向资金持续"买买买",年内净流入额已超6700亿港 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为港股市场的火热行情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下半年,多家券商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中信证券认为,尽管外部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但企业盈利韧性、港股上市制度改革 深化以及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将支撑港股在三季度呈现震荡向上趋势,四季度或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国泰海通也表 示,国内政策发力将驱动基本面修复,港股市场有望继续上行。华泰证券则强调,下半年港股的驱动主要来自盈利增长,四季度 市场环境或更适宜。 市场表现方面,港股可谓是"遍地开花"。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近八成股票上涨,其中比亚迪股份表现最为抢眼,累计涨幅超60%。 市值超万亿港元的大蓝筹也无一例外地上涨,腾讯控股涨逾25%,阿里巴巴-W涨超46%。行业层面,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资 讯科技业领涨,涨幅分别高达50.54%、36.41%和28.32%,金融业和非必需性消费板块也均录得超22%的涨幅。 对于 ...
巨星医疗控股(02393.HK)6月11日收盘上涨53.85%,成交2192.37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11 16:24
行业估值方面,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21.47倍,行业中值0.33倍。巨星医 疗控股市盈率0.27倍,行业排名第1位;其他京玖康疗(00648.HK)为0.38倍、永胜医疗(01612.HK) 为3.87倍、环球医疗(02666.HK)为4.68倍、瑞慈医疗(01526.HK)为5.3倍、中国再生医学 (08158.HK)为6.94倍。 资料显示,巨星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高毛利医疗耗材及设备公司之一。集团立足于国内发展 蓬勃的医疗行业,其核心业务专注于高毛利的医疗耗材及设备,即医学影像产品和体外诊断产品。自成立 以来,集团以完善而具系统性的管理制度为后盾,在中国建立广大销售网络,赢得富士胶片、罗氏诊断、碧 迪及赛默飞世尔等国际知名厂商的信任。现时,集团为富士胶片在中国的医用胶片独家生产商,以及罗氏 诊断医疗体外诊断产品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之一。集团亦为富士胶片彩色相纸及工业影像产品在中国的 唯一生产商及独家经销商。除此之外,本集团以自家品牌'Yes!Star'制造及销售医疗齿科胶片。巨星医疗 将继续寻找有潜力的并购机会及与行业巨擘建立策略伙伴关系等战略,巩固其强大实力的医疗行业 ...
知名基金经理新动向!加仓这些股票
天天基金网· 2025-06-11 13:09
知名基金经理调仓路线显现 - 北方长龙获永赢基金旗下两只产品加仓:永赢锐见进取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永赢科技驱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在二季度均增持该公司股票,具体增持数量未披露但确认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3] - 固德威获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型基金大幅加仓至619.76万股,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型基金维持503.61万股持仓不变[3] - 迈普医学获葛兰管理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量达243.96万股,该基金2024年末尚未持有该股[3] - 能科科技获交银施罗德旗下两只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交银先进制造混合和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华夏行业景气混合维持原有持仓[4] 市场估值修复空间展望 - 富国基金指出上证指数3400点附近需更多利好催化,短期以存量博弈结构性行情为主,但中长期政策发力、经济韧性及增量资金入市将推动估值修复[6] - 工银瑞信基金看好创新药板块:国产创新药政策支持下实现研发投入回报正循环,海外临床数据发布推动对外授权,2025年或成出海授权大年[7] - 万家基金束金伟预判指数区间震荡但风险偏好提升,投资策略转向科技消费主导,2025年一季度起不再控制总仓位[8]
加和国际控股(08513.HK)6月10日收盘上涨15.32%,成交1.72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0 16:34
市场表现 - 6月10日港股收盘时加和国际控股股价报0 143港元 股 单日涨幅15 32% 成交量12万股 成交额1 72万港元 振幅0 81% [1] - 公司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11 43% 今年以来累计跌幅29 94%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20 55% 显著跑输大盘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5565 65万元 同比增长14 33% 归母净利润亏损1400 06万元 但同比收窄61% [1] - 毛利率为2 18% 资产负债率达75 71% [1] 行业估值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TTM市盈率平均值为-21 39倍 行业中值为0 3倍 公司市盈率-6 71倍 行业排名第83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巨星医疗控股0 22倍 京玖康疗0 38倍 永胜医疗3 83倍 环球医疗4 7倍 瑞慈医疗5 4倍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为新加坡合约制造商 专注一次性医疗器械注塑塑胶零部件制造及开模服务 成立于1981年 [2] - 产品分为组件和装配塑胶零部件 应用于呼吸产品 透析产品 血袋产品 给药产品及诊断工具等医疗领域 [2] - 2016年在新加坡精密工程行业医疗器械分部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四 以质量保证和行业经验著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