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 · 晨报0807|海外策略、军工、化妆品
港股市场展望 - 下半年港股牛市继续,表现或优于A股,创新药、新消费、AI应用等领域表现突出 [2] - 港股科技和消费资产与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更契合,基本面更优,有望吸引南下资金持续流入 [2] - 港股科技资产具有稀缺性,向上空间更大,互联网巨头估值不高,AI产业周期向上趋势有望推动相关龙头跑赢市场 [3] AI科技行业 - 大模型技术迭代加速,中国企业Deepseek-R1大模型凭借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特性推动AI商业化应用 [3] - 港股科技龙头广泛分布于AI全产业链,涵盖大模型开发、商业应用及终端生态,技术优势显著 [3] - 中美经贸关系边际缓和,美国对华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松动,港股互联网巨头或加大AI基础设施投入 [3] 军工行业 - 大国博弈加剧是长期趋势,美国及盟友国防战略重心向印太转向,中国周边紧张局势可能加剧 [7] - 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十四五期间军工加速补短板,行业长期向好 [7] - 国防军工指数上周上涨0.66%,跑赢大盘1.60个百分点,表现优于其他板块 [7] - 美国和北约研究新机制援乌,通过北约成员国资金支付武器采购费用,每批约5亿美元 [7][8] - 我国成功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第29次成功飞行,卫星应用于国土普查和防灾减灾 [8] 化妆品行业 - 2024年化妆品市场规模增至6886亿元,预计2024-29年CAGR为7.2%,美妆国货持续跑赢外资 [12] - 抗皱紧致护肤品市场规模达1198亿元,预计24-29年CAGR为18.9%,精华和面霜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12] - 林清轩作为国货品牌在高端护肤品市占率1.4%,抗皱紧致高端护肤品市占率2.2% [12] - 面部精华油市场规模53亿元,2019-24年CAGR为42.8%,预计24-29年CAGR为21.3% [12] - 林清轩开创的"以油养肤"赛道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潜力显著 [12] 近期重要活动 - 食品饮料/化妆品、家电、通信、商社、宏观等领域将举办系列深度报告电话会议 [15] - 国泰海通首席大咖谈聚焦新消费时代、布局新消费、轻工新消费等话题 [15]
【申万宏源策略】周度研究成果(7.25-8.3)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8-05 09:16
市场趋势与策略 - 市场处于调整阶段回归震荡市,主线结构尚未确立,需消化2025下半年经济增速预期回落及政策调结构预期 [4] - 当前关注自主可控和国防军工的脉冲机会,哑铃型策略(高股息+微盘股)可能迎来反弹 [4] - 反内卷是后续上行催化主要来源,中游制造反内卷长期改善盈利能力但短期推动有阻力 [4] 行业机会 - 制药、计算机(IT服务、软件开发)行业值得关注 [5] - 大众消费短期具备补涨可能性,中期维度反转概率上升,港股周期股活跃后进入大众消费品重估窗口 [8] - 中期维度看好港股科技、创新药和新消费龙头,大众消费品上涨或通过估值比价效应夯实新消费估值 [9] 政策与宏观 - 美联储内部分歧显现,沃勒和鲍曼主张本次降息25个基点,为今年暂停降息以来反对票最多的一次 [6] - 非制造业各行业PMI维持荣枯线以上但边际放缓,投入品价格表现优于销售价格 [15] - 政策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首次提出包容性,反映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持续关注 [12] 经济规划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 [11]
痛失33%的大肉!但是这个方法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雪球· 2025-07-28 17:51
市场表现 - 沪指接近3600点,距离去年高点3674点仅差2个百分点[4] - 全市场非货ETF收益均值9.02%,中位数12.52%,前17%的ETF收益超20%[8][9] - 港股表现突出,77条走牛指数中38条为港股相关,占比50%[10] 行业板块分析 - 港股修复主线明确:创新药、港股科技、港股红利板块表现亮眼,恒生创新药指数区间回报达90.79%[11][12] - 主题轮动显著:资源类(稀土、有色)、黄金、科技细分(AI、云计算)及中证2000小盘股均有阶段性表现[11] - 境外指数中德国DAX表现抢眼,区间回报33.41%[12] 资产配置策略 - 大类资产配置强调低相关性资产组合,黄金对冲仓意外成为盈利主力,上海金ETF规模达1379亿,区间回报25.51%[15][20][22] - 时间分散策略通过低估区域分批加仓实现超额收益,双创板块估值低位加仓后收益超越指数[32][35] - 市场分散缺失导致错过港股33%涨幅,恒指PB曾跌至历史15%分位但未配置[44][46] 方法论总结 - 三分法核心:资产分散(股债商)、市场分散(全球配置)、时机分散(定投再平衡)[38][48][56] - 被动再平衡机制放弃择时,通过规则化操作实现低买高卖,长期提升正收益概率[54][55] - 红利资产提供现金流管理功能,替代现金持有并增强流动性[37][38]
[7月15日]指数估值数据(螺丝钉定投实盘第373期发车;个人养老金定投实盘第23期;养老指数估值表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7-15 22:02
市场行情分析 - 大盘呈现V型走势,上午下跌后下午反弹,全天波动不大,当前评级为4.8星 [1] - 沪深300微涨,中小盘股微跌,价值与成长风格均下跌 [2][3] - 银行指数近期波动较大,上周五触及高估后回调 [4][5] - 创业板等成长风格上涨,港股表现坚挺,科技指数领涨超2.5% [6] - 科技和医药行业率先走出业绩复苏,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长带动港股相关板块上涨 [7][8] 投资组合动态 - 钉系列投顾组合推出限时5折投顾费优惠活动 [9][11] - 螺丝钉定投实盘第373期方案:指数增强投顾组合定投10027元,主动优选投顾组合定投11375元 [12][14] - 定投策略采用“定期不定额”,估值越低投入越多,建议资金较少者可按10%比例跟投 [16] - 提供手动跟车与自动跟车两种组合跟投方式 [18][20] 个人养老金投资 - 个人养老金定投实盘第23期方案:定投中证A500基金125元 [21] - 发布个人养老指数基金专题估值表,包含宽基指数、龙头策略及红利低波等数据 [25][27] - 中证A500市盈率18.99,市净率1.85,股息率2.13%;中证红利市盈率10.23,市净率1.03,股息率4.26% [27] 指数估值数据 - 中证800市盈率14.98,市净率1.70,股息率2.14%;沪深300市盈率13.49,市净率1.64 [27][32] - 创业板市盈率31.65,市净率4.12;科创50市盈率73.23,市净率4.95 [27][32] - 红利低波指数市盈率8.81,市净率0.88,股息率4.20%;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41.91,市净率3.40 [27][32] 债券市场数据 - 中证短融到期收益率1.70%,近1年年化收益2.01%;7-10年期政金债到期收益率1.77%,近1年年化收益5.84% [36] -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93%,近1年年化收益13.25%,最大回撤-16.37% [36]
[7月11日]指数估值数据(大盘冲高回落;港股科技还会发力吗;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7-11 21:51
市场表现分析 - 大盘整体上涨,当前评级为4.8星 [2] - 小盘股涨幅高于大中盘股 [3] - 价值风格下跌,银行指数先涨后跌导致整体低迷 [4] - 成长风格强势,医药医疗和生物科技领涨 [5] - 港股整体上涨,科技板块表现突出 [5] 港股科技指数分析 - 中证港股科技指数包含50只成分股,恒生科技指数约30只,前者增加了医药生物科技类股票 [7] - 最近一年出现4波明显上涨行情: 1) 1月大跌36%后,2-5月反弹39% [9][10][11][12][13] 2) 5-8月下跌18%后,9月因美联储降息单周暴涨63% [14] 3) 回调20%后,春节后几周内上涨55% [15][16][17] 4) 4月回调30%后快速反弹30% [18] - 上涨驱动因素为估值提升+盈利增长双击,2021-2022年盈利下滑导致大跌,最近一年多盈利同比大幅增长 [20] - 呈现"进三退一"的高波动特征,涨跌周期与财报周期高度重合 [21][22][25][26] 其他港股板块 - 港股医药、科技及恒生指数均呈现盈利增长驱动特征 [28] - 当前处于二季报发布前的业绩真空期 [29] 指数估值数据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0.23,市净率2.53,股息率1% [30]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40.25,市净率3.26,股息率0.67% [30] - H股指数市盈率13.4,市净率1.27,股息率3% [30] - 恒生指数市盈率12.99,市净率1.3,股息率3.27% [30]
[7月9日]指数估值数据(冲击3500点;不同星级都有什么投资机会?)
银行螺丝钉· 2025-07-09 20:20
市场表现 - 大盘盘中上涨但收盘微跌,当前处于4.8星级 [1] - 大中小盘股均微跌,中小盘股跌幅略大于大盘股 [2][3] - 消费、医药行业微涨,港股科技股回调但估值仍处于正常区间 [4] 星级与投资策略 - 5星级为市场估值最低阶段,股票基金投资价值最高,适合定投低估品种 [10][11][12] - 4星级市场估值较低,部分品种处于低估,可减少定投金额并考虑股债混合组合 [15][16][19] - 3星级市场进入正常估值,低估品种稀少,适合止盈股票基金并转向债券基金 [20][21] - 2-1星级为牛市中后期,多数品种高估,需寻找极端投资机会如分级A、债券等 [24][25][27] 指数点数与估值关系 - 指数点数=估值*盈利,盈利长期上涨带动点数提升 [37][38] - 中证全指在5星级时从2012-2014年的2800多点升至最近的4800多点 [34][36] - 中证全指在4星级为5000多点,3星级为6000多点,1星级泡沫时达8000多点 [41][42][43] 投顾与工具更新 - 钉系列投顾组合推出投顾费5折优惠活动 [44] - 「今天几星」小程序新增中证A500、港股科技等指数估值数据,支持分类筛选和直接购买基金 [46][47] 指数估值数据 - 中证价值市盈率10.85,市净率1.66,ROE 15.30% [52] - 中证800市盈率14.91,市净率1.69,ROE 11.33% [52] - 港股科技市盈率40.25,市净率3.26,ROE 8.10% [52] - 标普500市盈率24.43,市净率5.18,ROE 21.20% [52] 债券市场数据 -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95%,货币基金七日年化中位数1.28% [55] -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64%,近1年年化收益6.66% [55] -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91%,近1年年化收益14.38% [55]
这类ETF领涨!有成分股连续涨停
电力相关ETF表现 - 7月7日全市场约一成ETF收涨,电力相关ETF领涨,涨幅前十中占8只,挂钩中证全指电力指数、中证绿色电力指数、国证绿色电力指数 [1] - 电力ETF(159611)以2.02%涨幅居首,成分股华银电力年内涨幅超110%,近三个交易日连续涨停 [1] - 房地产相关ETF亦有表现,2只产品进入涨幅前十 [1] - 电力ETF南方(560580)等产品单日涨幅均超1.7%,近一月涨幅普遍超4% [2] 创新药相关ETF动态 - 创新药ETF华泰柏瑞(517120)单日跌2.21%,上周曾涨超5%,全市场跌幅前十中9只为创新药ETF [3][4] - 基金经理指出创新药板块价值重估源于产业趋势,重点关注慢病治疗领域首创分子研发进展 [4] - 创新药企ETF(560900)等产品单日跌幅均超2%,近一月涨幅多在0.88%-3.43%区间 [5] 资金流向分析 - 7月4日港股科技类ETF受资金青睐,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单日净流入6.82亿元,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近一周净流入超20亿元 [6][7] - 宽基ETF资金净流出显著,沪深300ETF(510300)近一周净流出78.07亿元,中证500ETF(159922)净流出12.54亿元 [7][9] - 业内人士认为宽基ETF资金流出或与止盈行为相关 [8] 市场策略与新品发行 - 机构建议采用哑铃策略:进攻端配置科创芯片、军工,防御端关注银行、贵金属 [10] - 7月7日17只ETF首发,包括首批10只科创债ETF及7只行业主题ETF,科创债ETF首日全部售罄 [11] - 科创债ETF适合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及追求稳健回报的个人投资者,因其低费率、高流动性及优质信用资质 [11]
热门赛道虹吸效应减弱 基金兑现收益调仓换股
证券时报· 2025-07-07 02:10
基金换仓现象 - 平安鑫利混合基金7月4日净值涨幅超1.4%但前十大重仓股当日全部下跌且合计仓位达63% 显示基金经理大概率已换股 [2] - 华富文娱灵活基金7月4日净值大涨近4%但当日A股医药行业指数下跌 且7月1日在核心重仓股表现平淡时净值单日飙升7% 反映可能实施新仓位策略 [2] - 淳厚鑫淳基金7月4日在十大重仓股9只下跌情况下净值仍上涨近2% 且6月23日至7月4日累计上涨超7% 与抱团股走势反差大 显示调仓迹象明显 [2] 热门赛道资金流动变化 - 创新药等热门赛道虹吸效应减弱 港股科技股近期强势表现反映资金回流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5月1日至7月4日涨幅超20%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不足3% [4] - 粉笔公司从3月末仅剩1只基金重仓到6月11日至今股价涨幅近22% 可能重新获得基金经理关注 [4] - 健康之路医药股6月10日市值达500亿港元后三周内暴跌超86%至70亿港元以下 反映中期业绩披露前热门股估值脆弱性 [5] 基金经理策略调整 - 部分基金经理开始关注低价位、低估值、低配的"三低"品种 控制业绩回撤成为换仓主要出发点 [6] - 华南地区基金经理指出抱团股已有松动迹象 新消费和医药股估值提升远超短期基本面 前6个月抱团操作带来潜在风险 [7] - 港股基金经理表示将采取行业分散与均衡策略 已兑现部分仓位收益并积累安全垫 下半年优先配置低估值品种 [7]
[6月18日]指数估值数据(未来消费行业还会起来么;ETF估值表已上线「今天几星」)
银行螺丝钉· 2025-06-18 20:49
市场表现 - 大盘开盘下跌但收盘跌幅缩小 中证全指微跌仍处5星区间[1] - 沪深300微涨 小微盘股跌幅较大[2] - 红利等价值风格波动较小 消费板块上涨[3][4] - 港股结束连续数周上涨 本周出现回调 科技股领跌[5][6] - 港股科技股估值已回落至正常偏低水平 近期下跌后接近低估区间[7] 行业周期分析 - 消费行业低迷源于盈利增速放缓 历史显示行业会经历多轮牛熊周期[8] - 港股科技股2020-2021年盈利下降 叠加中概股退市政策 2022年10月触底后反弹 2023-2024年盈利大涨成为全球表现最佳资产之一[9][10] - 医药行业2022-2024上半年盈利下降 2024年5.9星触底 2024Q4至2025Q1出现复苏 A股港股医药股一季度涨幅超市场均值[11] - 消费行业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3年经济低迷期出现历史大底 当前估值处于10年低位但未达2013年极端水平[12][17][18] 经济周期特征 - 周期性是经济固有特征 能源/金融/中小盘等所有品种都存在类似波动[20][21] - 2020年能源行业触底(原油期货负价格) 2021-2022年随能源价格大涨反弹[22][23] - 2023-2024年中证1000盈利下降40% 2025Q1盈利同比增长16%带动小盘股表现[24] - 医药当前类似2年前港股科技处于复苏初期 消费类似2年前医药尚未迎来拐点[28] 估值数据 - 消费龙头市盈率22.29倍 市净率3.2倍 股息率3.16%[38] - 中证白酒市盈率24.22倍 市净率3.55倍 股息率4.69%[38] - 港股科技市盈率40.02倍 市净率3.26倍 股息率0.64%[38] - 中证医疗市盈率42.69倍 市净率3.02倍 股息率1.57%[38] 工具功能 - 新增ETF估值表功能 覆盖主流ETF核心数据与实时估值[29][30][31] - 支持查看ETF折溢价率 历史估值数据 并可添加自选跟踪[32]
[6月13日]指数估值数据(下跌的品种,何时迎来右侧上涨呢;港股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6-13 21:54
市场表现 - A股大盘股波动较小,小微盘股跌幅较大[2] - 价值风格及红利、价值类指数表现抗跌[3][4] - 港股整体下跌但相对坚挺,恒生指数跌幅小于A股[5][6][7] - 港股红利指数逆势上涨,科技股跌幅较大且接近低估区间[8][9] - 全球股市波动主因地区冲突,短期情绪影响大于基本面[10][11][12] 投资策略与理论 - 定投微笑曲线理论:熊市左侧定投可摊低成本,右侧上涨时无需回到原点即可盈利[14] - 指数收益公式:净值=估值×盈利+分红,其中估值呈区间波动(如沪深300市盈率历史区间8-50倍)[15][16][17][18] - 盈利增长驱动长期上涨,但呈现周期性波动(如2008、2013年负增长,2007、2021年高增长)[20][21][22] - 经济周期导致市场牛熊交替,低迷期估值压缩(左侧),景气期估值扩张(右侧)[23][24] 行业周期分析 - 港股科技:2021-2022年盈利下滑导致60%跌幅,2024年盈利恢复后进入右侧上涨[27] - 医药指数:2023-2024年盈利放缓,2024Q4起恢复增长带动估值修复[28] - 消费行业:当前处于盈利增速放缓阶段,类似两年前医药的左侧位置[29] - 港股整体:2021年盈利下降致恒生指数腰斩,2024Q1盈利同比增长16%,涨幅全球领先[30][31][32] 估值数据 - 恒生指数市盈率13.25倍,市净率1.32倍,股息率3.25%[33] - 港股科技市盈率40.97倍,市净率3.36倍,股息率0.64%[33] - 中证红利市盈率9.93倍,股息率4.98%;沪深300市盈率12.88倍,股息率2.79%[46] 投资逻辑 - 经济低迷期提供低价布局机会,过热期需警惕高估值风险[34][35] - 反周期投资:业绩下滑阶段往往出现低点,复苏后股价已上涨[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