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搜索文档
煤炭之城转型路上的摇滚
中国青年报· 2025-06-18 06:55
文旅产业转型 - 晋城通过"摇滚编年史"演唱会实现从资源型城市向文旅康养产业的转型探索 演唱会吸引6万名乐迷 其中87.4%为外地游客 直接带动当地端午假期旅游总花费达3.68亿元 同比增长84.92% [3][19][29] - 丹河新城作为晋城新兴文旅载体 计划打造"摇滚新城"概念 规划摇滚音乐岛、民宿等配套设施 试图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产业 [11][37] - 演唱会期间当地民宿预订量激增340% 餐饮零售等周边业态收入显著提升 如live house啤酒销量达平日15倍 特色小吃店销量增长200%-300% [30][31][32] 城市营销策略 - 晋城政府采取全城协同模式保障演唱会 投入490辆免费接驳车 新增高铁班次 协调33家A级景区推出门票优惠 形成"文旅+音乐节"的复合营销模式 [21][22] - 通过头部摇滚艺人阵容(崔健、黑豹乐队等)制造话题效应 吸引13国乐迷参与 使城市罕见登上酒店热度榜首 实现破圈传播 [9][24][26] - 政府将演唱会定位为城市形象工程 10名厅局级官员现场督导 3000名安保人员驻守 体现资源型城市发展文旅产业的决心 [21][22] 产业配套短板 - 晋城文旅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瓶颈 全市仅7万张床位 高铁航班通达性不足 首次承接超3万人活动经验欠缺 [20][21] - 本地音乐产业基础薄弱 仅6支本土乐队 live house持续亏损 反映文旅IP培育需要长期生态建设 [36][37] - 后续运营能力受质疑 专家指出需建立从人才培养到版权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避免沦为短期政绩工程 [37][38][39] 消费拉动效应 - 演唱会创造跨代际消费场景 60后至00后群体共同参与 带动438.51元/人次的消费水平 较传统景区44元/人次显著提升 [27][29] - 衍生经济活跃 场外摊贩单日收入破万 文物景点游客量增长128.59% 形成"核心演出+周边消费"的辐射效应 [28][31][33] - 夜间经济被激活 烧烤摊、便利店等延长营业至凌晨 形成临时性消费集群 但可持续性待观察 [33][36]
持续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13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政策背景 - 党中央作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 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座城市被列为重点推进城市 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也在自主探索 [1]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 从8个方面推进建设工作 [1] 重点城市建设成效 - 北京优化消费地标布局 引进大批品牌首店和概念店 改造提升王府井步行街等文化时尚地标 [1] - 重庆打造四大国际消费目的地 在"2024中国城市入境游影响力榜单"中位列第三 [1] - 广州整体谋划"天河路-珠江新城"两大商圈 打造完整互补的消费产业体系 [1] 消费提振措施 - 上海打造"五五购物节"等大型消费节庆活动 带来实质性消费增长 [2] - 南京发展首发经济 引进知名品牌首店和旗舰店 打造"夜之金陵"夜经济品牌 [2] - 各地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激发城市消费潜力 [2] 国际化建设路径 - 上海、北京街头国际品牌云集 增强城市国际性特质 [2] - 推出"签证+消费+旅游"联动优惠 吸引海外游客 [2] - 引入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和大型国际赛事 吸引参赛者入境消费 [2] 特色化发展策略 - 天津利用国家海洋博物馆等载体 推出"夜游"博物馆等特色主题消费项目 [3] - 集聚古风花艺、国风手作、国潮精品等文创品牌 [3] - 打造独一无二的地标商业载体和网红旅游场所 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3]
保民生,各地出实招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山东运用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 - 山东搭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聚28个部门77类社会救助数据资源,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4][5] - 平台通过比对医保系统、教育缴费数据和低保档案,精准识别困难家庭并触发帮扶机制,今年以来触发预警信息26.2万条,纳入救助6244人次 [5] - 目前平台已将全省19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实现精准帮扶 [5][6] 江西资助新生儿参加基本医保 - 江西实施"资助新生儿参加基本医保"政策,对2024年1月1日后出生的新生儿连续3年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资助 [7] - 政策推动新生儿参保覆盖率提升至97%以上,2023年资助参保28.86万人,较2023年增加11.11万人 [8] - 通过"赣服通"APP实现新生儿医保参保"一件事一次办",办理时间缩短至10分钟内 [7][8] 浙江推广巡回诊疗车 - 浙江推广"固定+流动"医疗服务模式,500余辆巡回诊疗车实现山区海岛和偏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9][10] - 景宁县7辆巡回诊疗车累计行车25万余公里,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覆盖全县78个巡诊点 [9] - 诊疗车配备23种医疗设备,通过五级贯通"云诊室"实现远程会诊,并支持移动医保实时报销 [9][10] 江苏苏州将社区食堂开进地铁站 - 苏州地铁利用地下空间开设社区食堂,广济南大食堂日均订单量达2200单,可同时容纳280人就餐 [11][13] - 食堂提供60多种菜品,价格实惠(6个菜43.5元),并通过食材公示制度保障食品安全 [11][12] - 模式带动周边商业发展,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计划在南门站和拙政园苏博站复制推广 [12][13] 四川通江打造沉浸式演出项目 - 通江文旅公司打造沉浸式实景演出《银耳传奇》,成为"通江花月夜"文旅项目核心内容,节假日日均吸引数千游客 [14][15] - 项目直接创造8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60多家商铺入驻,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16][17] - 特色文旅带动银耳产业链发展,实现县域旅游增收近3000万元,商户月营业额最高超3万元 [16][17]
5月份消费超预期增长背后:钱从哪来又流向了哪些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6-18 00:11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增速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 [1][4] -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其超预期增长反映经济活力与结构变化 [1]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政府政策刺激:通过"以旧换新""消费券"等措施直接降低购买成本,释放消费潜力 [2] - 收入改善:宏观经济企稳带动社融稳健增长,居民收入提升推动高端化、智能化产品及服务消费需求 [2] - 信贷支持:前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8万亿元,个人贷款回暖直接撬动居民消费能力,企业贷款夯实供给端基础 [2] 细分赛道表现 耐用品消费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3.0%、33.0%、30.5%、25.6%,合计拉动社零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 [3] - 上海汽车置换补贴政策扩大至外牌旧车后汽车门店客流激增,宁夏"五一"期间举办24场以旧换新主题活动覆盖大宗消费品 [3] 场景消费 - "五一""端午"假期及"618"促销带动餐饮收入增长5.9%,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苏州狮山文化广场活动聚集50余家文博机构,湖南茶陵县花湖谷景区活动带动5月1-2日客流超7.6万人次并提升综合消费 [4] 升级消费 - 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8%和28.3%,智能家居、无人飞行器、车载设备等领域爆发式增长 [5] - 服务消费扩容,文化演出市场通过优惠活动与跨界联动激发活力 [5] 国际消费 - 入境免签政策使"五一"期间免签入境人次同比激增72.7%,入境旅游订单量成倍增长,银联/网联境外来华支付交易笔数增长2.4倍 [5] - 上海浦江边检站累计查验出入境邮轮580余艘次,旅客226万余人次 [5]
“中国县域经济50人”名单正式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17 19:49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暨浙商促进会年中大会在杭州举行,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1] - 大会由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组委会和浙江省区域经济促进会主办,向上创业控股集团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创业创新研究院等特别支持 [1] - 汇聚国家及省市县领导、知名学者、浙商企业家及20多个县市区代表等300多位嘉宾 [1] 智库与专家 - 大会发布《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并揭晓"中国县域经济50人"名单 [3] - "中国县域经济50人"智库为非赢利公益性机构,旨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 [6] - 智库由郑新立担任主任,陈剑任执行主任兼秘书长,成员包括常修泽、迟福林、任泽平等50位专家 [6][7][12][43] - 专家涵盖宏观经济、农业农村、文旅融合、数字经济、民营经济等多元领域 [7][12][43] 县域经济发展实践 - 安徽禾富集团董事长孙仕中投入超10亿元开发全椒大墅龙山项目,带动1500余名农民就业 [45] - 温州永嘉书院董事长李作勤打造5000亩文旅综合体,投资约12亿元 [30] - 浙江向上创业控股集团总裁裘宁敏在全国运营30多个创业园区,培育企业超3000家 [41] -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建成超40万台充电终端,覆盖全国360余城市 [58] 产业融合方向 - 中山大学何莽提出"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 [18] - 中制智库焦新望聚焦制造业升级,主持"中国制造强国论坛" [24] - 中国农业大学张正河研究"三化同步"战略,成果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大使馆标配 [61] - 新世纪发展集团谢侃侃推动"新世纪微脑"等技术落地乐清人工智能应用 [55] 机构背景 -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由亚洲财富论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多家机构于2023年共同发起 [67] - 大会获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视频演讲支持,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胡德平指导 [67]
美好生活大调查:中国居民消费特点及趋势报告(2025年度)
搜狐财经· 2025-06-17 19:46
服务消费潜力 - 保健养生、学习培训、运动健身等民生相关服务类消费需求显著上升 [17] - 美容美妆市场热度高居第二,仅次于旅游,"悦己消费"推动"美丽经济"发展 [17] - 服务消费从"选择性消费"转向"刚需性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17] 文化消费动力 - 旅游高居2025年消费意愿榜首,平均每三人中有一人有旅游计划 [17] - 电影消费持续火爆,57.67%的人将看电影作为娱乐消费重点,同比上升11.44个百分点 [17] - 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成为跨城消费主力,带动文化经济发展 [17] 下沉市场消费 - 三线城市及农村在旅游、保健养生等六大领域消费预期超越一、二线城市 [18] - 农村常住人口在保健养生、数码产品等八项消费预期超过城市 [19] - 县域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战略主战场,下沉市场品质与服务升级 [19] 旅游消费特点 - 超三分之二国人年度旅游预算在2000-19999元区间 [25] - 18-35岁年轻人旅游意愿最强,未婚及未育群体出游意愿更高 [28] - 女性出游意愿持续高涨,对特色美食偏好比男性高近10个百分点 [32] 健康消费趋势 - 北方人偏重养生,南方人偏重健身,西北地区健康消费占比全国最高 [46][48] - 农村保健养生消费预期15年来首次超过城市,领先城市1.85个百分点 [49] - "情绪消费"有望成为健康领域新热点 [20] 养老服务需求 - 医疗健康服务是社区养老首要选择因素 [16] - "AI+银发经济"呈现多样化消费生态 [17] - 60岁以上人群在50000元以上高消费旅游中占比最高 [26] 学习教育消费 - 下沉市场教育消费热情高涨 [20] - 女性学习消费预期高于男性 [20] - 不同职场群体自我投资情绪整体高涨 [20] 数码及汽车消费 - 华东地区手机消费预期最高 [10] - 新能源车成为购车首选,"油电共生"格局显现 [10] - 续航、安全和充电便利是选择新能源车的首要因素 [10] 宠物消费特点 - 非传统家庭和年轻人是宠物消费主力 [10] - 东北地区"萌宠经济"领先全国 [10] - 宠物保健消费占比最高 [10]
新质领航 商业创新潮涌东北
搜狐财经· 2025-06-17 19:07
商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 商业创新是企业突破增长瓶颈、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东北地区正以"创新驱动"绘制商业发展蓝图[1][5] -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释放政策红利,营商环境优化为商业创新提供广阔舞台[5] - 政学研企各界代表围绕"新质引领商业、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共商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1] 消费市场趋势与企业战略 - 消费市场呈现体验化、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企业需通过场景重构与技术赋能挖掘新增长点[6] - 消费者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纵深发展,企业战略需从"流量争夺"转向"需求洞察"[5] - 餐饮行业通过智慧餐饮、预制菜等创新模式驱动复苏,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将释放超千亿元市场潜力[7] 东北产业升级与文旅发展 - 东北文旅以"冷资源"撬动"热经济",边境旅游整合资源打造特色线路如少数民族风情深度体验游[7] - 一季度吉林省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28.1%,延边州、长春市、白山市占比分别为55.1%、19.3%、9.8%[8] - 产业基金招商引资经验(如苏州模式)为东北产业升级提供借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5][7] 政企协同与项目落地 - 梅河新区形成医药健康、商贸物流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跨境电商、绿色食品深加工项目合作[13] -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领域,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吸引投资[13] - "吉字号"农产品凭借地域特色加速拓展全国市场,品牌价值持续提升[13] 创新驱动与资源整合 - "风险防控—技术迭代—市场拓展"三位一体策略为企业应对复杂经济环境提供参考[5] - 论坛搭建政企协同桥梁,通过招商推介环节打通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的"最后一公里"[10] - 跨区域合作平台为东北商业创新注入动能,专业机构将持续推动创新成果落地[15]
齐商银行精准施策“贷”动实体经济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6-17 17:27
区域经济发展支持 - 齐商银行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精准对接企业痛点 创新金融产品 优化服务模式 为不同行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支持 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1] - 在淄博高新区 为山东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990万元贷款 帮助其突破产能瓶颈 [1] - 在经开区 为山东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100万元信贷支持 缓解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压力 [3] 行业案例 - 运动营养食品行业 山东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因市场需求增长面临资金困境 齐商银行莲池支行迅速提供990万元贷款支持 [1] - 光伏行业 齐商银行经开区支行为山东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定制融资方案 支持其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 [3] - 文旅行业 齐商银行博山支行为红叶柿岩旅游区提供950万元贷款 支持沉浸式文旅项目建设 [3] 战略合作与产业融合 - 齐商银行与山东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光伏行业达成战略合作 带动区域光伏产业集群形成 [3] - 金融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红叶柿岩旅游区获得950万元贷款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全国山岳类主题度假乐园" [3] 金融服务创新 - 齐商银行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和贴心服务 深挖企业需求 为优质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3] -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齐商银行持续书写金融赋能实体的篇章 [3]
5月消费增长超预期,“政策红包”后如何”治本”?
联合资信· 2025-06-17 16:48
政策背景与消费现状 - 2024年底中央将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2025年政府明确相关政策导向并出台行动方案[1] - 2025年5月社零同比增长6.4%,超市场预期值4.85%[1] 商品消费补贴政策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额度从2024年的1500亿增至3000亿,覆盖范围扩大[2] - 2025年5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较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5] 服务消费政策 - 文旅部开展活动,合作单位投入超10亿惠民补贴,多地结合暑期推出新一轮补贴[10] - 端午节假期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人均消费为2019年的87.63%[10] 治本之策 - 2024年四季度仅24.9%居民倾向“更多消费”,61.4%选择“更多储蓄”[15] - 2025年多项政策协同稳定就业、改善收入预期、减轻民生负担[19] - 完善休假制度,2025年1月1日起假日增加2天[20]
活动串珠 流量聚光 服务添暖 宜宾探索“文旅+”绘就文旅融合新篇章
四川日报· 2025-06-17 15:30
文旅融合成效 - 2024年宜宾接待游客97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8亿元,展现文旅融合显著成果 [6] - 通过"文旅+活动"、"文旅+流量"、"文旅+服务"三大策略推动产业升级 [6] - 2025年"五一"假期A级景区接待游客150.36万人次(同比+10.81%),门票收入1509.1万元(同比+4.68%) [7] 活动策略实施 - 春节假期举办非遗活动1609场次,吸引游客327.7万人次 [8] - "一县一月"模式串联10个县区特色资源,形成常态化主题活动 [9][10] - 四大商圈"五一"假期消费金额近5亿元,客流量与人均消费双增长 [8] - 培育14届"酒都风情"文艺展演、6届西部民歌展演等长效IP [10] 流量运营突破 - 2024年文旅内容全网曝光量突破15亿次 [12] - 2025年抖音、小红书话题传播量超4.5亿次 [12] - "长江之恋"婚恋活动吸引52对新人参与,曝光量2.8亿次 [12] - 央视累计报道200余次,参与全国性直播活动提升影响力 [13] 区域协同发展 - 渝昆高铁开通后与重庆联动,带动"2小时旅游圈"客流量增长30% [14] - 成立川南渝西文旅联盟、"大竹海"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14] - 赴长三角、粤港澳举办推介会拓展客源市场 [14] 服务创新举措 - "三免"政策累计发放燃面券60万张,接待品酒游客88万人次,充电订单15.07万笔 [17] - 推出"十万宜宾锦鲤"活动提供门票、住宿、餐饮等优惠 [16] - 2025年新增"夜游三江"等"三游"礼包强化假日经济 [16] - 未来3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文旅消费奖补 [17]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蜀南竹海创建世界级度假区、兴文石海升5A景区 [18] - 通过《提振文旅消费十六条措施》培育新增长点 [17] - 深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打造特色旅游模式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