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4月经济数据点评:外部冲击下经济平稳运行
上海证券· 2025-05-23 10:50
4月宏观数据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环比增长0.22%,1 - 4月同比增长6.4%[10]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024亿元,同比增长4.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4月环比增长0.10%[1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除汽车外消费品零售额33548亿元,增长5.6%,1 - 4月总额161845亿元,增长4.7%,除汽车外147005亿元,增长5.2%[10] 各领域数据特征及原因 - 工业生产维持较快增速但高位回落,三大门类产业均有回落,采矿业回落稍大,主要产品生产多数下滑[11] - 行业生产除医药、有色金属冶炼外以下降为主,但幅度有限[15] - 基建稳定发力,财政政策全方位发力,带动资金和项目推进,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下降但仍可观[20] - 地产投资回落,1 - 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扩大,但政策显效有望改善[21] - 消费有所下滑,4月社零总额增速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商品和餐饮消费增速均下滑[23][27] 经济趋势判断 - 外部冲击下经济平稳运行,投资略有下滑但基建和制造业有支撑,消费增速仍偏高水平[28] - 外部压力缓解,经济有望向好,政策刺激下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有望改善,国内需求或提升[32]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事件恶化、国际金融形势改变、中美政策超预期变化[5][33]
前4月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辽宁日报· 2025-05-23 09:29
工业经济 - 1月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 [2] - 三大门类均呈增势: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制造业增长0.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 [2] - 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5.0%,变压器产量同比翻倍(+1.0倍),工业机器人增长19.1% [2] 固定资产投资 - 前4个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9%,制造业投资增长10.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5.1% [3]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1%,第二产业增长2.9%,第三产业增长5.9%,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7% [3] 消费市场 - 1月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3.8亿元(+6.8%),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0.2%,日用品类增长12.9% [3] - 升级类商品销售强劲:智能手机增长66.4%,一级/二级能效家电增长50.6%,新能源汽车增长23.9% [3] 对外贸易 - 前4个月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2409.3亿元(-3.2%),出口1251.3亿元(+7.7%),进口1158.0亿元(-12.8%) [4] - 机电产品出口604.8亿元(-2.5%),电工器材出口63.0亿元(+11.8%),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出口31.3亿元(+21.6%) [4] 价格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下降,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 [5]
美国制造业PMI强劲反弹至52.3 创三个月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5-22 22:50
美国制造业PMI数据 - 2025年5月美国制造业PMI初值升至52.3,创三个月新高,远超市场预期的50.1和前值50.2,为2022年6月以来最显著改善 [1] - 制造业在经历两个月收缩后重新恢复扩张,新订单增速达15个月最高水平 [1] - 采购库存增长创2009年调查启动以来历史新高,主要因企业和客户为应对潜在关税问题提前囤货 [1] 供应链与就业 - 制造业交货时间延长至31个月以来最严重水平,显示供应链更加繁忙 [1] - 就业数据疲弱,制造业就业人数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1] 价格压力 - 5月制造商销售价格录得2022年9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投入成本涨幅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 [2] - 服务行业价格涨幅为2023年4月以来最大 [2] - 综合PMI升至52.1,高于前值51.2,反映经济活动整体改善 [2] 经济分析与展望 - 企业情绪与增长动能仍相对温和,价格上涨主因关税推动进口成本上行,成本压力转嫁至消费者 [2] - 商品与服务价格涨幅为2022年8月以来最剧烈,预示未来数月美国消费者价格通胀可能显著走高 [2] - 股市反弹与关税政策缓和被视为制造业复苏重要因素,但价格上涨与供应链延迟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增长不确定性 [2] - 未来数月关税政策走向及其对企业库存和价格传导的影响将成为观察美国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 [2]
【环球财经】欧元区服务业PMI走弱
新华财经· 2025-05-22 21:50
欧元区PMI数据 - 欧元区5月综合PMI由4月的50 4回落至49 5 跌破荣枯线 低于市场预期 [1] - 服务业PMI降至48 9 为2024年1月以来最低 远逊于预期的50 3和前值50 1 [1] - 服务业商业信心指数从55 1下滑至54 0 接近三年来低点 [1] 制造业表现 - 制造业PMI回升至49 4 高于前值49 0及预期的49 3 [1] - 产出分项指数维持在51 5 连续第二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1] - 产出价格指数降至49 0 为五个月最低 [1] 经济前景分析 - 欧元区第一季度经济曾因对美出口前置出现短暂提振 但当前整体经济动能不足 [2] - 服务业长期作为增长引擎的地位正在动摇 经济活动面临的下行风险上升 [2] - 德国和法国制造业均有改善 若欧洲央行继续降息 有望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 [1] 政策预期 - 市场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在6月5日的会议上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 00% [1]
欧元区5月PMI意外萎缩,服务业创16个月来最差表现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19:25
欧元区经济在5月意外萎缩,服务业表现跌至16个月以来最差水平,制造业的小幅改善被服务业的下跌所抵消。 22日,S&P Global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 "欧元区经济似乎难以站稳脚跟。" 法国的经济活动已连续9个月萎缩,综合PMI仅从4月份的47.8小幅上升至48,依旧远低于50的门槛。德法服务业活动均出现下跌。 数据发布后,货币市场加大了对欧洲央行今年将再降息两次的押注。对政策敏感的德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3个基点至1.84%。欧元兑美元汇率扩大 跌幅,一度下跌0.3%至1.1296美元。 欧元区私营部门活动意外收缩,服务业表现疲软是主要拖累 根据S&P Global的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私营部门活动意外萎缩。汉堡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家Cyrus de la Rubia表示: 他指出,虽然服务业的国外需求有所放缓,但国内需求的疲软才是拖累该行业的主要原因。服务业的疲软表现是导致整体PMI下降的关键因素,这预示 着欧元区经济复苏的道路将更加艰难。 5月份欧元区制造业的表现好于服务业,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De la Rubia认为,这可能与应对美国贸易关税的措施有关,而较低的油 价也可能 ...
随着新订单减少,英国5月份工厂困境加深
快讯· 2025-05-22 18:07
英国制造业困境 - 5月份英国制造业新订单差值从4月的负26降至负30 为1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制造业产出大幅萎缩 与标普全球调查显示的严重衰退趋势一致 [1] - 裁员速度达疫情爆发五年来最快 [1] 行业压力因素 - 国内企业成本上升叠加美国关税不确定性打击制造商情绪 [1] - 高能源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形成双重挤压 [1] - 政府《就业权利法案》带来的额外监管威胁加剧经营压力 [1]
2025年第19周:跨境出海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5-22 17:47
行业环境 - 中国汽车后市场迎来品牌出海黄金期,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需求增长,2021年至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1万辆增至586万辆,新能源车表现突出 [2] - 智能终端出海服务创新联合体成立,聚焦智能终端出海需求,预计2024年我国智能终端出口额突破2500亿美元,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超40% [3] - 中国企业通过"抱团出海"模式应对全球化逆风,包括服务业支持型出海、产业链协同出海和同类型企业资源共享三种形式 [5] - 中东成为中国基建企业海外拓展的核心市场,中国企业参与多个标志性项目,累计投资数千亿美元,成为该地区最大承包商 [8][9] 国潮与文化IP出海 - 国潮出海深入推进,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其在2025年春节档取得超150亿元票房,并带动相关衍生品国际市场火爆 [6] - 中国IP如《哪吒》《黑神话:悟空》逐渐崛起,卡游等企业通过多元化产品和创新文化载体,将国潮IP与现代叙事结合,实现全球化年轻受众共鸣 [10] - 泡泡玛特以"IP+潮玩+体验经济"模式成为中国文化出海典范,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80% [21] 高端制造与航空产业 - 全球航空产业链正经历深刻变革,C919首航及中国获127架意向订单标志着市场从"双头垄断"向"三足鼎立"转变 [11] - 国产高端制造"出海"是航空产业二十年技术积累的集中爆发,中国通过"国内循环+一带一路"策略打破欧美垄断 [11] 头部品牌动态 - 伊利股份2024年营收达1157.8亿元,海外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东南亚冰淇淋业务增长13%,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国际收入增68.2% [12][13] - 腾讯云加速海外布局,将日本作为核心市场,过去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4月16日宣布在日本大阪建设第三个数据中心 [14] - 贵州茅台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增长37.53%,2024年出口额达9.7亿美元,海外营收占七成以上 [15] - 美的集团2025年一季度营收1,284亿元,同比增长20.6%,海外市场电商销售增长超50% [19] - 霸王茶姬任命前麦当劳高管Eugene Lee为亚太区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计划2025年前新开1000至1500家门店 [20] - 阿里国际站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热度上升,4月上半月美国用户通过支付宝在中国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两倍 [22] -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聆讯,2024年营收32.85亿元,毛利率从26.7%升至31.3%,开启国际化战略 [23] 餐饮与零售出海 - 遇见小面2024年营收11.54亿,净利6070万,计划三年新增440店,香港已开6店 [16] - 美团与滴滴在国际外卖市场展开激烈竞争,美团聚焦中东与拉美,滴滴在墨西哥市场份额超50% [17] 制造业与品牌建设 - 中国羊绒品牌通过精准定位高端市场、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首个入驻LVMH旗下顶级百货的中国品牌 [18]
关税战打响!日欧效仿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下手,加征小额包裹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5-22 16:57
日欧对小额包裹加征关税政策 - 日本计划对价值低于1万日元(约500人民币)的小额包裹征收10%关税 [3] - 欧盟拟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 对每个小包裹征收2欧元费用 [3] - 政策调整涉及90%欧盟市场小包裹和60%日本市场小包裹 主要来自中国 [3] 政策背后的产业竞争格局 - 日欧政策模仿美国特朗普时期145%惩罚性关税及100美元最低固定关税措施 [3] - 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威胁欧美本土产业 [5] - 欧盟零售商抱怨中国小包裹导致本土企业处于"无机会"竞争状态 [5] 全球供应链依存关系 - 中国商品依赖欧美市场 同时欧美产业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6] - 全球电商领域中国平台凭借优质低价商品快速扩张市场份额 [3]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去全球化"尝试可能加剧国际社会不稳定性 [6] 贸易摩擦对行业影响 - 加征关税将直接推高消费者成本 但无法解决深层次产业竞争问题 [5] - 历史表明贸易战通常导致双方受损 保护主义措施效果有限 [5] - 中国既是全球最大制造国 也是多国重要市场 经济依存度持续加深 [5] 行业发展趋势建议 - 完善自身产业结构比关税保护更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8] - 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关键 [8] - 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比追随保护主义更具长远价值 [8]
美国经济真要崩了?鲍威尔发声:物价还会更高,失业的人还会更多
搜狐财经· 2025-05-22 16:50
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透露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承认未来通胀波动性将远高于疫情前低通胀阶段[3]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4.2万亿美元飙升至9万亿美元,通过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5] - 美联储此前"通胀暂时论"严重失误,忽视全球供应链脆弱性和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变化[8] 全球经济结构性变化 - 疫情暴露全球供应链脆弱性,俄乌战争加剧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6] - 全球化从"盛夏"走向"深秋",跨国贸易难以持续维持价格稳定[8] - 美联储一直将全球化视为"自动稳定器",但现实情况已发生变化[8] 全球经济分化格局 - 西方经济体可能陷入"高通胀、高利率、高名义增速"的"热胀"周期[11] - 东亚经济体可能进入"低通胀、低利率、低名义增长"的"湿温"状态[11] - 生产型经济体面临增长动能转换压力,可能加剧与西方国家经济摩擦[13] 全球经济重构趋势 - 全球经济正从"货币刺激"向"产业重构"转型[15] - 西方国家需加强创新和制造业投资以应对高通胀挑战[15] - 东亚国家需调整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发展内需[16] 国际金融体系演变 - 全球化退潮和去美元化加速将重塑全球经济秩序[18] - 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可能成为趋势,美元霸权地位或将削弱[19] - 中国等新兴市场崛起可能重新定义全球经济规则[19]
尽管工厂困境恶化,PMI数据显示英国商业低迷有所缓解
快讯· 2025-05-22 16:46
尽管工厂困境恶化,PMI数据显示英国商业低迷有所缓解 金十数据5月22日讯,周四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制造业裁员速度创下近20年前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的最高水平,但英国企业的低迷局面在5月份有所缓解。衡量私营部门经济的综合PMI数据从4月份的 48.5升至49.4,与路透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大致一致,接近50的增长门槛。主导英国经济的服务业缓慢 回到增长区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造业出现了自2020年5月以来最大的就业萎缩,拖累了制造 业指数。标普全球市场情报机构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尽管关税和贸易方面的好消 息似乎帮助企业恢复了一些信心,但对未来一年前景的信心仍然低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