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

搜索文档
“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浙江行启动仪式暨赴港上市资本沙龙在杭州钱塘区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6-17 16:36
在钱塘区,浙股集团携手各方资源精准服务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集团在上市培 育、投融资对接、资本市场赋能方面精准发力。今年半年来,在钱塘区举办闭门投融资路演15场,协同 交易所专家走访高腾机电、中欣晶圆、幄肯科技等重点企业,答疑解惑,增强企业上市信心。同时,集 团还联合本地上市公司,围绕半导体产业链,为本地企业开展产业链对接服务。在钱塘区,集团积极开 展多方合作,响应央地结合号召,与央企在钱塘区就打造医疗联合体等为钱塘区招商注入新活力。 本次"活动的举办,标志着浙股集团协同钱塘区在未来将展开更紧密的合作,围绕"北交所+港交所"双轮 驱动,帮助钱塘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通讯员 孙伟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浙江省经信厅、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政府、浙江 股权服务集团、中信证券等六方代表共同启动"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之浙江行,将通 过"一月一链"的精准服务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链,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破解融资瓶颈。 活动以"金融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两百余家省内专精特新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共同擘画浙江 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新图景。当天下午同时举 ...
西安高科建材成功注册发行全国首批、西北首单科技创新债券
搜狐财经· 2025-06-17 12:37
债券发行概况 - 公司成功发行"25西安科建MTN001(科创债)",规模5亿元人民币,期限5年,发行利率2.8% [1][2] - 债券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首单注册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 [1][2] - 主体评级AA,债项评级AAA [2] - 全场认购倍数达3.18倍,边际倍数3倍,显示投资者热情高涨 [2][4] 发行市场反应 - 票面利率2.8%具有竞争力,北京银行、浦发银行、三峡担保集团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投资 [4] - 陕西增信提供增信支持,体现银行间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 [4] - 募集资金将投向先进制造业、新型环保等产业,与企业发展战略匹配 [7] 政策背景 -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 [6]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 [6] - 政策鼓励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 [6]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成为债市"科技板"中坚力量 [7] - 债券发行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7] - 展现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的精准结合模式 [7]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1: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科技创新 - 《意见》鼓励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 [1] - 新一轮改革试点目标更聚焦于创新,尤其在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两大方面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1] - 深圳企业和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面临更多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产学研高效协同问题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意见》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出题人"角色,因其处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前线 [2]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已吸引丹扬、陆伟等国际顶尖学者加入 [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提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2] - 该制度要求经理人兼具科研技术素质与项目管理能力,需"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 [2] 先进制造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需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产业链衔接模式 [3] 新兴产业制度突破 - 赋予深圳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 [3] - 三大产业因缺乏机制与标准阻碍产业化,深圳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造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 《意见》突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4] - 遵循市场规律与技术变革特征,探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
解码经济特区的创新基因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58
深圳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支持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深化改革[2][20] - 深圳已从边陲农业县蝶变为国际创新型城市,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世界级创新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聚集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全国第一[2][20] - 深圳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正在打造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20] 高等教育体系与产业布局 - 深圳现有17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7.6万人,形成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等创新要素聚集地[3][23] - 过去10年以年均1所的速度新建10所高校,包括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实现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24] - 高校学科专业精准对接"20+8"产业集群(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大未来产业),编制强链补链清单超常规布局紧缺学科[25] 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 - 探索"高校+龙头企业+高水平科研机构"学科共建机制,实现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精准对接[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与企业建立60多个联合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均由校企联合申报,横向纵向课题界限日益模糊[32] -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联盟实现课程互选、设备共享,形成基础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32] 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 - 南方科技大学成立碳中和能源研究院等平台,由战略科学家领衔,采用独立课题组与有组织科研相结合模式攻关原始创新[28][30] - 深圳高校开设"基础科学攀峰班""院士班"等特色班级,由院士担任班主任,将大师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30] -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95%居全国第一,企业家被称为"深圳特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32] 基础教育与创新生态延伸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开设"博士课堂""中科讲坛",院士亲自参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33] - 全社会协同推进科学教育,企业工程师担任"编外教师",高校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培育创新萌芽[34] - 深圳正在打破教育、科技、产业界限,将整座城市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和策源地[35]
英国4月经济萎缩幅度超预期 政府计划提振市场信心
新华财经· 2025-06-12 17:55
英国4月GDP表现 - 英国4月GDP环比下降0.3%,为2023年10月以来最大降幅 [1] - 3月GDP增长率为0.2%,4月实际降幅超出经济学家预测的0.1% [1] 政府应对措施 - 财政大臣计划通过支出审查推动经济增长 [1] - 未来五年将投入156亿英镑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1] - 计划投资860亿英镑支持科技、生命科学、先进制造业和国防等增长最快行业 [1] - 将投入1.87亿英镑用于学生AI培训,其中0.24亿英镑用于旗舰项目,目标三年内让每所中学学生获得AI技能 [1] - 国防支出将从当前2.3%提升至2.5%,每年增加约60亿英镑 [1] 行业影响分析 - 服务业和制造业产出减少是4月GDP下滑主因 [2] - 法律和房地产行业表现疲软,主因3月印花税调整后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4月需求减弱 [2] 经济趋势观察 - 过去三个月总体GDP仍增长,可能因部分商业活动提前至年初完成 [2] - 政策变动可能导致短期经济波动和行业周期性起伏 [2]
国家发改委: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举措注重经济领域改革与教育、科技、人才等其他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联动
快讯· 2025-06-12 10:2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要点 - 改革注重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 强调经济领域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改革的联动 [1] - 推动产学研用集成 促进新兴领域产业发展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 [1] -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培育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1] - 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深度融合 [1] -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交所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发行存托凭证 [1] - 允许符合条件的粤港澳大湾区注册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后回归深交所上市 [1]
增值税加计抵减,先进制造业企业这样申请
人民日报· 2025-06-11 06:00
政策内容 - 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2025年度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名单制定工作[1] - 进入名单的企业需在2025年内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且2024年研发支出、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符合规定标准[1] - 企业制造业业务销售额需占全部销售额50%以上(不含增值税)[1] 企业资格要求 - 已在2024年度名单且高企资格仍有效的企业自2025年4月30日起暂停享受政策[1] - 2024年度名单企业可于2025年6月起每月1-10日提交继续申请[1] - 新申请企业可于2025年9月起每月1-10日提交申请[1] 政策享受时限 - 高企资格2025全年有效者可享受政策至2026年4月30日[2] - 高企资格2025年内到期且未续期者享受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2] - 2025年新认定高企可享受政策至2026年4月30日[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启动
快讯· 2025-06-10 12:1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部署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 [1] - 试点聚焦先进制造和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 [1] - 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1] - 旨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试点工作实施方式 - 试点分为试点区域和试点单位两大类 [1] - 试点单位按照角色分为产业化实施类、第三方服务类、金融服务类三类 [1] - 采取自主申报方式 [1] - 兼顾不同主体 [1] - 发挥先进带动示范作用 [1] 试点工作目标 - 强化产业供需对接 [1] - 活化创新主体动力 [1] - 优化产业化服务保障 [1] - 撬动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 [1] - 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营转化 [1]
2025年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名单申报启动,可少缴增值税
第一财经· 2025-06-10 11:41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2025年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要求增多,以提高政策精准度并降低征管风险 [1] - 中国在2027年底前给予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抵减5%增值税优惠政策 [1] - 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企业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等都需要缴纳增值税 [2] - 先进制造业企业可以比一般企业多5%进项税额,从而少缴增值税 [2] 政策申报与执行 - 2025年企业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去年已享受政策的企业可在6月起每月1日至10日提交申请 [2] - 新申请进入2025年度名单的企业可于2025年9月起每月1日至10日提交申请 [3] -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6年4月10日 [3] - 企业需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提交申请材料 [3] 企业资格要求 - 先进制造业企业是指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制造业一般纳税人 [3] - 2025年名单新增条件:企业需在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研发支出、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 [3] - 新增要求:企业申请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退税或虚开发票情形,未因偷税被处罚两次及以上 [3] 政策效果与监管 - 东莞市多家先进制造业企业2023年和2024年均享受到该优惠政策,减轻了资金压力 [2] - 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52万亿元 [5] - 税务部门发现企业不符合条件将取消政策资格并追缴税款 [4]
【涨知识】“专精特新”企业可以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09 23:17
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 - 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包括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可从2022年4月起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1] - 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可从2022年5月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大型企业可从2022年6月起申请 [1] - 批发零售业等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可从2022年7月起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和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2] 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 先进制造业企业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可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 [6][7] - 集成电路企业(设计、生产、封测、装备、材料)在同期可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增值税,实行清单管理 [8] - 工业母机企业(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位、数控系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同期可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增值税 [9]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 企业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实际发生额100%税前加计扣除(2023年起),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200%税前摊销 [12][13] - 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在2023-2027年期间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实际发生额12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220%税前摊销 [14] 新购进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政策 - 企业在2024-2027年期间新购进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可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税前扣除,不再分年度折旧 [17][18]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