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
icon
搜索文档
A股晚间热点 | 重磅利好!国务院发文 事关人工智能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0:15
1、李强:进一步凝聚共识、拓宽思路,扎实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重要程度:★★★★★ 8月26日,国务院以"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进行第十五次专题学 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服务领域许可、资质和技术标准,破除各类隐 性壁垒。 李强指出,积极推进新兴领域服务出口,依托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方面创新优势,扩大科 研、咨询、电商等服务出口,加快培育发展数字服务贸易、"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 2、事关"人工智能+",重磅文件发布 重要程度:★★★★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 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 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3、特朗普称今年年内或尽快访问中国 外交部回应 重要程度:★★★ ...
英伟达,财报即将来袭
财联社· 2025-08-27 00:07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创板日报 ,作者马兰 Pictet资产管理公司多资产组合经理Arun Sai表示,英伟达不仅仅是一只股票,不寻常的是,人们现在会将其解读为反映美国整体经济状况 的指标之一。 华尔街对这份财报尤其敏感,因为现在美国科技股正处于估值过高的怀疑之中。FactSet数据显示,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当前 市盈率已经达到28倍,远高于25年来均值的22倍。 上周,由于麻省理工的一份质疑报告以及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对于人工智能的悲观评论,美股科技股集体下跌,也导致市场出现更 广泛的担忧情绪。 机构看法 科创板日报 . 科创圈都在关注的新型主流媒体,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界面财联社出品。 英伟达将在本周三公布其第二季度财报,对于华尔街来说,英伟达的业绩报告可能将决定市场对人工智能热潮的信心。 英伟达今年股价已经飙升超过30%,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超过4万亿美元的公司 ,其也是推动标普500指数今年上涨的关键推动力。 因此一些分析师认为, 英伟达的财报现在拥有媲美美国宏观重要经济数据的作用, 比如主导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概率押注的非农就业报告和 通胀数据报告等。 花旗集团北美专业销售主管Jon Z ...
“地球最重要股票”英伟达(NVDA.US)即将公布第二财季业绩 股价盘中拉升涨近1%
智通财经· 2025-08-26 23:50
周二,英伟达(NVDA.US)盘中拉升涨近1%,逼近此前历史高点,报180.95美元。消息面上,"地球最重 要股票"英伟达将在美东时间周三公布第二财季业绩。华尔街普遍预计英伟达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将达 1.01美元,营收约为461亿美元。华尔街大行摩根士丹利对于英伟达Q3的营收预测为525亿美元,但该行 坦言,从投资者反馈来看,市场存在更为乐观的声音,部分卖方机构的预测数字甚至高达550亿美元。 英伟达业绩报告可谓攸关美国股市,乃至全球股市能否继续上演自4月以来的这波"超级牛市",正是市 场对于全球持续井喷式扩张的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预期推动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现在这股 强劲预期正推动英伟达向5万亿美元市值发起冲锋。 ...
美股异动 | “地球最重要股票”英伟达(NVDA.US)即将公布第二财季业绩 股价盘中拉升涨近1%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23:46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二,英伟达(NVDA.US)盘中拉升涨近1%,逼近此前历史高点,报180.95美元。消 息面上,"地球最重要股票"英伟达将在美东时间周三公布第二财季业绩。华尔街普遍预计英伟达第二财 季每股收益将达1.01美元,营收约为461亿美元。华尔街大行摩根士丹利对于英伟达Q3的营收预测为525 亿美元,但该行坦言,从投资者反馈来看,市场存在更为乐观的声音,部分卖方机构的预测数字甚至高 达550亿美元。 英伟达业绩报告可谓攸关美国股市,乃至全球股市能否继续上演自4月以来的这波"超级牛市",正是市 场对于全球持续井喷式扩张的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预期推动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现在这股 强劲预期正推动英伟达向5万亿美元市值发起冲锋。 ...
芯片加税100%之后?英特尔华裔CEO辞职了吗?苹果奉献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26 23:26
特朗普为了让高科技转回美国,确实想出了不少招数,其中最为严厉的方法,就是给予所有进口美国的芯片产品和半导体产品加征100%的关税,很不幸 苹果公司要中招了,因为他们的产能遍布全球,这个措施让他们在美国国内销售的苹果手机、Pad和电脑要付出高额的关税,但是不仅仅如此关税措施, 特朗普还直接开始针对芯片企业喊话了。 特朗普宣布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全球性的大公司都做出了反应,包括英伟达等公司,不过苹果公司反应还是快,马上交出了投名状,将 在今年投资1,000亿美元到美国本土,4年时间内将投资达到6,000亿美元,特朗普表示高度的赞赏和欢迎。 那么打击的是哪些家公司?英伟达等等一些在海外或者全球设置开发基地和生产基地的高科技公司,就要受到这个政策的拖累了。他们的商品如果想销售 到美国,就必须要缴纳高达100%的关税。那么这些公司会按照特朗普的指挥棒,将产能全部移到美国本土吗?他们真的要把所有的风险都放到一个篮子 中吗? 特朗普公开喊话,让全世界震惊,他要求英特尔CEO辞职。华裔出身的英特尔ceo陈立武,完全可以指责特朗普种族歧视。虽然陈立武出生于马来西亚柔 佛州,并且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但是他现在已 ...
寒武纪炸裂财报,未来如何?
傅里叶的猫· 2025-08-26 23:18
公司市场地位与客户关系 - 公司是国内AI芯片领头羊 早在2022年已被列入实体清单[2] - 与华为昇腾共同主导国产AI芯片市场 尤其深度绑定互联网大厂客户[6] - 字节跳动为主要客户 其AI芯片采购以公司产品为主 已完成大规模模型适配[6] - 网传字节2025年AI芯片采购额达600亿元(国产与英伟达各占一半) 2026年预计增长30%至800亿元[6] - 公司预计在800亿元采购额中获取300-500亿元份额 但该目标存在产能和HBM囤货难度[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7.69亿元 环比增长59.19%[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总额16.11亿元 同比增长3865.94%[4]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 同比增长15.68亿元[4] - 扣非净利润15.21亿元 同比增长9.13亿元[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同期-6.31亿元转为正值9.11亿元[4] - 期末总资产84.2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5.34%[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31% 同比增加27.06个百分点[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下一代芯片690已送样大客户测试 反馈良好 正式流片后预计启动大规模采购[6] - 690芯片支持FP8精度 与Deepseek所述UE8M0 FP8标准兼容[13] - 华为昇腾下一代产品将成为重要竞品 可能改变市场格局[14] 盈利潜力与估值 - 公司费用结构固定且人员未增加 收入增长将显著放大利润弹性[7][8] - 英伟达2023年估值中枢为45倍PE 未来可能降至40倍 国产AI芯片因增速更快或享有更高估值[8]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公司发展直接带动合作伙伴浪潮信息的利润提升 近期股价上涨反映此效应[13] - 出货量、服务器组成和利润率可推算产业链伙伴的盈利增幅[13] 行业竞争与风险 - 国内AI芯片竞争激烈 对手包括华为、摩尔、隧原、天数、沐曦等[9] - 市场呈现头部集中趋势 公司地位短期稳定但需关注大厂采购需求变化[9] - 英伟达B30A芯片(带NVLINK和HBM)性能超H100 若获批准可能冲击国产芯片市场[9][11] 未来关键节点 - 690芯片正式流片测试结果将影响短期表现[14] - 大客户最终采购量决定将奠定公司未来3-5年发展基调[14]
【公告全知道】PCB+英伟达+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AI眼镜!公司已进入英伟达、AMD供应链体系
财联社· 2025-08-26 23:11
公司业务布局 - PCB业务进入英伟达和AMD供应链体系 获得人形机器人龙头企业新产品定点 拟15亿元投建PCB项目[1] - 推出冷板式液冷和浸没液冷全套解决方案 覆盖液冷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领域[1] - 业务涉及光刻机 储能 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热门赛道[1] 财务表现 - 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5倍[1] - 另一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0倍[1] 技术概念覆盖 - 同时布局PCB 英伟达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 AI眼镜等前沿技术领域[1] - 涉及稀土永磁 氢能源 军工等战略新兴产业[1]
美国降息背后的宏观叙事将压制费城半导体
2025-08-26 23:0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AI科技行业、全球制造业、服务业 *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名称,但重点讨论美股市场、费城半导体指数、科技股(如苹果、特斯拉)[1][11] 核心观点和论据 * 美国高利率政策(2022年后)通过金融战压制全球制造业,推动美国服务业通胀,导致全球制造业通缩[2][4] * 美国降息周期将导致服务业通胀下降,制造业和商品通胀上升,增加美国商品通胀压力[1][5] * 美国降息或标志金融战失败,因高利率政策无法持续吸引国际资本,反而导致资金外流(可能流向中国),需承担经济调整成本[1][7][10] * 全球化使美股系统性高估(因美国为贸易逆差国,资本净流入),中国股市系统性低估,科技股存在巨大泡沫风险[1][3] * 美国服务业回落与制造业反转将恶化其盈利能力:购买商品成本上升,生产成本下降,类似企业成本上升而营收下降[8] * 美国降息旨在促进制造业回流,但需消灭金融资本,打击金融市场(尤其科技股),伴随金融泡沫收缩[10] * 全球化新拐点下,中国从生产国转向消费国,冲击美股(尤其AI科技股),费城半导体等资产面临风险,美国再造苹果或特斯拉难度加大[1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需求方,其货币信用扩张能力和科技垄断格局将受挑战[10] * 美国降息可能引发滞胀格局及国家盈利能力恶化,推动资产价格泡沫恶化,加速AI发展风险释放[12] * 资本流动格局反转:降息周期使资金从受压国家流入美国,但美国需承担策略失败成本(如商品通胀压力和经济结构调整)[6] * 中国制度可控性对全球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11]
新莱应材20250826
2025-08-26 23:02
公司概况 * 新莱应材专注于半导体、食品和医药行业的高纯应用材料与零部件制造 国内半导体业务占比约85%[15] 食品和医药类业务面临不同程度压力[3][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但净利润同比下滑约20%[3] * 整体毛利率下降四个百分点 主要受固定资产转固及台湾子公司亏损约500万元影响[3] * 半导体业务收入基本持平 略微下滑1%[11] 医药类业务下滑27.5%[3] * 全年预计海外收入下降约1亿元 其上半年已下降约5000万元 国内收入同比增加约5000万元[11] 业务分区域表现 * 海外市场占比约30% 受地缘政治影响持续下降[2][11] * 国内市场占比约70% 受益于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保持高增长[2][5][11] * 前两大客户均为国内企业 占半导体业务收入超过30%[2][13] 产品与毛利率 * CPU产品毛利率预计40% 零件产品毛利率预计30% 整体业务毛利率预估30%以上[8] * 液冷业务包括CDU及连接件、管路、阀门等传统产品[6] * 推出云气盘产品 真空传输阀门在核心客户测试中[17] * 研发高端真空控压阀门、蝶阀和百阀 计划今年或明年送样测试[17] 液冷业务进展 * 通过控股70%的子公司生产CDU 并合作开发软体控制系统[6] * 部分技术通过第三方服务器厂商验证 开始小批量供货[12] * 与台资服务器总成公司开展小批量供货 并与几家国内企业测试中[12] * 上半年接到测试订单并有零部件出货 批量订单仍在洽谈中[7] 行业趋势与机会 * 国内先进制程扩产驱动零部件需求增长 尤其在高端芯片制造和AI应用领域[10] * 国产替代需求强烈 国产化率仍较低 未来五年总量及国产比例预计提升[10][18] * 云气盘、气体阀门、传输阀等零部件国产化率低 具有较大放量预期[18] * 液冷行业可能成为新的市场需求增长点[16] 各业务板块展望 * 半导体业务:国内市场订单增速较快 三季度趋势良好[13] 海外业务存在不确定性但希望改善[9] * 食品类业务:预计保持稳定 市占率有所提升但下游需求未见明显改善[3][16] * 医药类业务:面临较大压力 收入端和下游行情无复苏迹象 毛利可能继续下滑[3][16] * 泛半导体板块(扣除传统半导体)占比约15%[14] 光伏领域营收占比微乎其微[14] 风险与挑战 * 固定资产转固带来毛利率压力[3][16] * 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及地缘政治影响持续[2][3][9] * 医药类业务需求不振和价格下降[3][16] * 国内价格与毛利低于海外大客户[19]
北京君正20250826
2025-08-26 23:02
北京君正2025年上半年业绩及业务发展分析 公司及行业概述 * 北京君正专注于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和模拟互联芯片三大产品线 主要面向汽车、工业、通信、智能安防及消费电子等行业[2] * 存储芯片市场在经历下行周期后于2025年开始温和复苏 汽车智能化和AI应用推动高容量存储需求增长[2][12][2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2.5亿元 同比增长6.75% 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增长不足3%[4] * 计算芯片收入6.04亿元 同比增长15.6% 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12% 二季度同比增长18%[2][7] * 存储芯片收入13.8亿元 同比增长5.2% 毛利率33.48% 同比下降约2%[2][11][13] * 模拟互联芯片收入2.4亿元 同比增长5% 毛利率51.0% 保持在50%以上[2][17] 产品与技术进展 **计算芯片** * 智能视频产品占计算芯片收入80% 嵌入式SoC占20%[7] * 推出T42、C200等新产品 启动AI MCU研发 整合NPU IP增强竞争力[2][7] * 现有算力1T 2025年推出4T算力芯片进军中高端摄像头市场 规划16T-32T算力产品满足边缘侧需求[31][32] * 毛利率32.37% 与2024年的32.64%基本持平[10] **存储芯片** * DRAM产品是主要增长动力 占比50% 利基型市场容量超100亿美元[13] * 产品向18纳米和16纳米工艺升级 已送样DDR4/LPDDR4 预计2026年量产[3][12] * 研发3D DRAM技术 通过TSV和混合键合整合DRAM与逻辑芯片 配合AI及高算力客户需求[5][30] * 车载LPDDR4需求增长显著 推出8GB/16GB/32GB大容量产品[18][23] **模拟互联芯片** * 50%收入来自车规LED驱动芯片 产品线覆盖车内/外灯及智能灯[14] * 拓展工业级人机交互、办公设备、白色家电及消费级游戏设备 每年推出20-30款新产品[14][15] 市场与客户策略 * 存储芯片超80%收入来自汽车、工业、通信行业[11] * 在二维码扫描市场占有率超50% 逐步进入生物识别、扫地机器人、打印机等新兴市场[29] * 与Tier One供应商及主控芯片厂商(如高通、NXP、瑞芯微)合作 确保长期供货稳定性[24][25] * 海外拓展持续推进 预计成为未来重要增长动力[10] 战略布局与风险应对 * 推动港股上市支持全球化战略 实现境内外双轮驱动[2][6] * 持有约20亿美元库存缓冲应对供应压力[26] * 消费电子涨价未直接影响长期客户 但新客户参考市场价格[16] * 汽车市场复苏 2025年Q1和Q2环比增长 中国表现较好 欧洲同比仍下降[2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始送样LPDDR5[3][27] * DDR4及后续技术将成为出货主力 占比显著提升(当前DDR3占50% DDR4/LPDDR4不足20%)[19] * 2025年是关键一年 行业复苏与新布局(如新工艺DRAM、3D DRAM、大算力芯片)将推动未来增长[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