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制造

搜索文档
用科技为消费升级筑牢底座(感言)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需求从基础功能转向品质、体验和科技融合,追求"好用、耐用、智用"及智慧生活全场景 [1] - 消费升级体现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行业发展的强劲信号 [1] 用户需求洞察 - 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调研和场景化体验反馈建立多维度用户洞察体系 [1] - 高端产品研发始于精准捕捉用户需求"真痛点" [1] 技术创新驱动 - 公司拥有50余年技术底蕴,在显示技术、制冷科技、智能交互等领域持续突破 [1] - 电视产品融合信芯AI画质芯片和叠屏技术,提供影院级体验 [1] - 冰箱领域研发真空磁场保鲜科技,聚焦食材鲜储和健康管理需求 [1] 全场景生态构建 - 打破单一产品边界,以"智慧家庭"蓝图实现电视、冰箱、空调、厨电等互联互通 [2] - 从产品高端化升级为场景高端化,打造全链路高端体验 [2] 战略发展方向 - 以用户需求为圆心,科技创新为半径,推动高端化引领消费升级 [2] - 目标让用户享受"更智慧、更美好的生活方式"而非仅购买高价产品 [2]
“美的能源”首次亮相 能源产业将成美的集团又一支柱产业
新华财经· 2025-06-11 22:23
美的能源战略发布 - 公司首次以"美的能源"整体品牌形象亮相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发布"储能+热泵+AI"三维驱动战略,计划将新能源产业打造为集团支柱产业 [2] - 战略关键是以科技为引擎,从储能、热泵和AI三个维度实现链式一体化发展,同时发布下一代箱级直冷储能平台、下一代热泵技术和下一代AI能源管理系统 [2] 技术优势与布局 - 公司在储能领域凭借几十年积累的热管理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获得独特优势 [3] - 热泵领域深耕多年,热能占全球能源使用超80%,公司持续拓展热泵性能与应用场景以提升热转化效率 [3] - AI技术方面已成立AI研究院,拥有众多算法和智能感知领域专家,下一代AI能源管理系统可应用于大规模虚拟电厂平台和家庭能源电站 [3] 业务布局与业绩 - 能源产业版图覆盖"源-网-荷-储-热"等领域,通过多个品牌面向不同客户提供定制能源解决方案,库卡重载机器人在新能源行业市占率超25% [4] - 展示五大场景解决方案:家庭能源、工商业能源、绿色建筑能源、大型地面储能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4] - 合康新能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22.4亿元(同比+220.56%),归母净利润2816万元(同比+155.29%);科陆电子同期总营收12.14亿元(同比+16.2%),归母净利润6745万元(同比+857.45%) [4]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新能源业务是公司战略转型重要途径,将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突破、应用落地驱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4] - 目前新能源业务占集团整体营收约10%,未来规划增至近三分之一 [6] - 公司希望To B和To C业务并重发展,在做好家电业务同时加大力度进入新能源领域 [6]
腰部城市分化加剧,鲁南三市逆袭,靠“枢纽”起飞
齐鲁晚报· 2025-06-10 18:08
城市排名上升概况 - 2025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显示临沂、济宁、菏泽等11座地级市排名上升最快 其中鲁南都市圈三城(临沂/济宁/菏泽)和苏北三城(盐城/连云港/宿迁)表现突出 [1] - 11座"宝藏城市"中超过2/3位于或紧邻长三角 经济总量多在3000-7000亿区间 其中4000亿量级最集中 [2] - 金华排名从第38升至第30 盐城从第74升至第53 南阳从第121跃至第60 连云港从第85升至第71 沧州从第141升至第72 新乡从第122升至第74 宿迁从第170升至第83 滁州从第165升至第85 [2] 核心驱动因素 - 城市枢纽性成为推动排名跃升的关键指标 该指标涵盖交通联系度/城际流动指数/产业协同关联指数/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 [5] - 菏泽城市枢纽性2020年后迅速拉升 十三五交通基建投资达590亿元(十二五的2.36倍) 十四五规划投资1489.3亿元 [8] - 日兰高铁2021年接入菏泽 2026年雄商高铁通车后将形成十字枢纽 可直通北京及长三角城市 [9] 临沂发展模式 - 经济总量从2016年4305亿增至2024年6556亿 排名从第67升至第43位 [4] - 拥有125处专业批发市场(占山东亿元市场1/5) 形成"万亿级"商贸物流体系 公路运价低于全国30% 年发欧亚班列405列 [10] - 物流优势吸引格力建设北方最大空调基地 预计2025年产140万套/产值20亿 [10] - 快手商家注册量全国第一 成为北方最大短视频直播电商基地 [13] 济宁转型路径 - 经济总量从2016年4620亿增至2024年5867亿 排名从第73升至第56位 [4] - 2024年港口吞吐量9665.5万吨(+37.9%) 集装箱43.2万标箱(+138.7%) 居山东内河首位 [16] - 宁德时代在济宁布局全产业链 涵盖新能源电池/光伏/重卡换电/电船等领域 50.3亿新能船业项目投产 [17] 菏泽追赶态势 - 经济总量从2016年2550亿增至2024年4803亿 排名从第126跃至第70位 GDP全省排名从第13升至第8 [4] - 生物医药/高端化工/新能源产业带动经济体量扩张2200多亿元 [9]
深康佳A: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快讯· 2025-06-10 16:10
深康佳A公告,公司于2025年6月10日召开第十届董事局第四十八次会议及第十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 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议案》。由于公司与交易对方就本次交 易的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公司决定终止本次交易。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关 联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终止本次交易是综合考虑行业及资本市场整体环境等因素,不存在需要公司 承担相关违约责任的情形。本次交易尚未履行公司股东大会等审议程序,终止本次交易不会对公司现有 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
稳就业,企业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6-10 05:55
百度校企合作与AI人才培养 - 百度构建实习与培养、入职与发展相结合的校企直通育人路径,通过"实习转正"形式让应届毕业生提前锁定校招名额[1] - 2024年百度吸引超过1.1万名人才加入,首次向应届生开放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核心岗位,87%的暑期实习岗位与AI相关[1] - 未来3年将向校园人才开放2.1万个实习岗位,持续提升实习生培养质量和转正率[2] 美团多元化就业生态 - 美团"春风送岗"行动通过专送站点兼职等模式拓宽就业渠道,2024年月均有单骑手达336万[3] - 平台实施超时免罚、暖心餐补贴等举措改善骑手工作环境,已帮助200余家外贸企业内销转型[3] - 2024年面向应届生提供超6000个岗位,通过数字化招聘形式参与100多所高校双选会[4] 拼多多平台经济带动就业 - 平台个人店铺数量达1136万家,带动就业店铺284万家,美甲师等灵活就业者月收入可达八九千元[6] - 启动"千亿扶持"计划,未来3年投入超1000亿元资源支持外贸企业转内销和稳定就业[6] - 东海县穿戴甲产业通过跨境电商创造就业机会,美甲师日产量达40-100副[6] 传化集团人才培育体系 - 创新"师带徒+轮岗+训战结合"校招模式,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职工技能培训[7][8] - 传化技能学院年均培训超3500人次,推动蓝领工人向工程师转型[8] - 建立多通道职业发展体系,新员工通过一线轮岗快速适应业务需求[7] 美的集团年轻人才培养 - 搭建"集团-事业部-业务单位"三级培养体系,实施三年跟踪管理机制[10] - 2025年校招将提供2000余个岗位,覆盖研发技术等8类专业领域[10] - 数智化工厂为年轻人才提供发展平台,90后员工可快速晋升至管理岗位[9][10] 滴滴出行就业支持举措 - 2024年通过滴滴获得收入的司机达数百万,2024年4-5月新增司机超77万人[11] - 追加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司机补贴和乘客优惠,优化供需两端生态[11] - 建立覆盖收入、权益、发展的司机保障体系,新手司机首月可获得数百元奖励[11] 快手兴农计划与就业创造 - "兴农计划"投入亿元现金资源扶持农产品商家,6个助农店铺年发货量达五六百万单[12] - 直播电商创造选品采购等新型就业岗位,帮助农户实现每斤农产品多增收5分钱[12] - 未来3年计划培养1000万名网络主播等数字职业技能人才[12] 皖能集团区域人才战略 - 2025年拟在西北地区提供近千个岗位,新疆地区解决400余人就业[14] - 通过校企协同重点吸纳能源、电力、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人才[14] - 建立入职集训营等全周期培养体系,90后员工可快速晋升至管理岗位[13][14]
中国品牌应弘扬中国商业文化的精髓——既不提倡低质低价品牌,也不提倡高价奢侈品牌
经济观察报· 2025-06-09 18:32
品牌经济与实体经济升级 - 品牌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最高表现形式,未来中国若实现人均GDP 3万-5万美元,规模经济占比将达三分之一 [1] - 中国品牌长期模仿西方理念,过度追求"尊贵、奢侈"等元素导致难以超越外国品牌 [1] - 中国企业已具备世界领先生产能力(如华为、海尔、比亚迪、宁德时代),需回归"货真价实、品质优良、价格公道"传统商业文化 [3] 品牌价值输出方向 - 品牌应强调对人和社会的有益性而非奢侈占有,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注重"以义取利""先义后利" [5] - 当前部分品牌虚构贵族背景、夸大宣传,定价远超消费者承受能力,最终被市场淘汰 [6] - 苹果公司成功证明中国商业文化具有世界性,其注重用户体验与定价合理符合中国传统商业精神 [14] 品牌核心竞争力构建 - 中国品牌长期依赖价格战形成低端形象(如聚美优品案例),需转向创新驱动 [7][8] - 彩妆行业外包生产、专注营销导致同质化竞争,企业应注重研发投入构建护城河 [8] - 合理定价策略应避免价格战与高奢虚假定价,通过持续盈利保持健康发展 [8] 品牌建设误区警示 - 娱乐化直播带货(如"红绿灯的黄"案例)损害品牌专业性,形成负面资产 [9][10][11] - 流量经济下短视行为(如花西子事件)导致品牌与主播深度绑定,存在舆情风险 [12] - 部分企业频繁更换品牌追逐热点,缺乏长期投入导致消费者忠诚度缺失 [13] 全球化品牌战略 - 中国品牌需融合中国文化精髓与全球化视野,对标世界级企业 [14] - 应通过产品全环节融入中国元素,在全球市场建立独特身份识别 [14] - 品牌全球坐标既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14]
能源价格是主要拖累——5月物价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09 17:01
CPI表现 - 5月CPI环比由涨转降录得-0.2%,同比降幅持平上月为-0.1%,核心CPI同比增速上行0.1个百分点至0.6% [1][5] - 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鲜菜-5.9%抵消鲜果+3.3%/淡水鱼+3.1%),非食品环比同步转负-0.2%,能源价格环比-1.7%贡献总降幅近七成 [8] - 服务价格同比+0.5%(交通租赁费+3.6%/旅游+0.9%),金饰品+40.1%/家用纺织品+1.9%等可选消费表现亮眼 [5][8] PPI走势 - PPI同比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至-3.3%,其中生产资料-4.0%(扩大0.9pct),生活资料-1.4%(收窄0.2pct) [11] - 油气开采-17.3%/煤炭开采-18.2%领跌,但计算机整机+0.2%/集成电路封装+3.6%等高端制造价格逆势上涨 [11] - 国际原油波动致油气开采环比-5.6%/石油加工-3.5%,叠加煤炭开采-3.0%共同拖累PPI环比-0.4% [13] 价格驱动因素 - 能源价格同比-6.1%(扩大1.3pct)直接影响CPI同比-0.47pct,国际油价波动传导至国内油气产业链 [1][3] - 基建施工放缓致钢铁/水泥等建材供应过剩,煤炭需求淡季加剧原材料价格下行压力 [3] - 高频数据显示6月鲜果鲜菜价格回升叠加原油同比降幅收窄,或推动CPI环比改善 [9]
宏观经济专题:经济动能边际放缓
开源证券· 2025-06-09 16:46
供需情况 - 建筑开工基建水泥用量显著回落,磨机运转率处于历史低位,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同比低于2024年同期[2][14] - 工业生产开工整体保持季节性中高位,但聚酯切片开工转入低位,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回落,焦化企业开工率略弱[2][24] - 需求端建筑需求偏弱,螺纹钢等表观需求低于历史同期,汽车销量同比回落,多数家电线上、线下销售额低于2024年同期[3][31][36] 价格走势 - 国际大宗商品原油、铜铝震荡运行,黄金上行[4][39] - 国内工业品震荡偏弱运行,南华综合指数接近2024年9月低位,黑色、煤炭及多数化工品价格回落[4][41] - 食品价格震荡下行,农产品和猪肉价格均如此[51] 地产成交 - 新建房总体成交维持历史低位,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平均值较上两周环比回落7%,一线城市成交面积较2023、2024年分别变动 -24%、 -1%[5][59] - 二手房成交量转弱,北京、上海、深圳较2024年同期分别同比 -1%、 -15%、 +6%[5][61] 出口情况 - 6月第一周出口高频数据转弱,6月出口同比或将回落至 -8%左右,6月第一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 +0.1%,较前值大幅回落[6][67] 流动性 - 资金利率震荡下行,截至6月6日,R007为1.55%,DR007为1.53%[80] - 央行逆回购以净回笼为主,最近两周实现货币净回笼3586亿元,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共为66.1万亿元[82][83]
“朋友圈”越来越广 “一港通”让中国制造无缝出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9 14:29
广州南沙港运营模式 - 南沙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 是珠三角联通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 每日处理数万集装箱[1] - "一港通"模式实现珠三角19个水路码头货物直达南沙港 无需二次申报查验 直接换乘国际货轮出口[1] - 该模式下物流时间从5-7天缩短至1-2天 每箱节省成本300元[1] - 辐射范围已扩展至贵州湖南等内陆省份 实现"出海口"延伸到内地企业门口[2] - 内陆铁路陆港货物抵达南沙港南站后可直接装船 如湖南电冰箱1天到港 5天达越南 7天至泰国[2] 大湾区外贸表现 - 2023年前4个月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总值达2.85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3] - 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增长56.4%[3] - 佛山某工业机器人企业通过提前申报材料清单 交货速度提升一倍[3] 区域发展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独特地理位置 优越政策环境和丰富科技创新资源[4] - 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大 推动产业向新方向发展[4]
吴艳妮与创维,都没能跑出“死亡之组”
格隆汇· 2025-06-09 09:47
品牌代言与合作 - 创维集团官宣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吴艳妮为品牌大使 [1] - 公司通过微博话题"创维为巴黎的妮打call"进行前期预热宣传 [2] - 吴艳妮与创维在各自领域都面临相似挑战:奥运首秀表现不佳与家电市场竞争激烈 [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总营业额690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5.5% [15] - 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9%至234亿元,现代服务业收入增长125.5%至47.3亿元 [16] - 智能家电业务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11%,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收入104.1亿元下降12.9% [16] - 2021-2023年毛利率由16.78%降至13.97%,净利润率由4.48%降至2.44% [17] - 中金预测2024年营收808.31亿元同比增长17.09%,净利润12.44亿元同比增长16.37% [18] 资本市场表现 - 2023年初股价峰值5.49港元,8月12日报2.72港元 [7] - 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累计回购1.92亿股耗资5.82亿港元占总股本8.02% [9] - 2024年回购1.1亿股耗资3.32亿港元占比均超57% [9] - 实控人黄宏生持股比例由2022年48.25%升至2024年7月54.39% [10] 业务发展现状 - 电视产品收入从2021年238亿元降至2023年190亿元 [23] - 户装光伏业务4年内从1亿元增长至234亿元 [23] - 光伏行业面临产业出清和价格探底压力 [24] - 家电同行如美的、TCL、海尔均已布局光伏领域 [26][27][28] - TCL中环2023年收入591.5亿元净利润39亿元但增速下滑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