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

搜索文档
激活高能“校友圈”,广州天河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22:25
天河区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地合作 - 天河区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常态化校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推动校友项目落地[1] - 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营造校友经济、校地合作新生态[1] - 近五年来华工与天河区企业的技术合同达9.5亿元[7] 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资源与产业贡献 - 华南理工大学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2] - 校友在大湾区创立或领导的上市公司、大型企业超200家,孵化高科技企业超430家[2] - 天河区现有200余家华工校友企业,涉及汽车、家具、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5] 天河区的经济与产业优势 - 天河区GDP达6615亿元,占广州GDP的21.34%,连续18年领跑全市[2] - 天河区推进"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州"12218"产业体系提供支撑[7] - 京华信息科技等校友企业从天河软件园起步,发展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5] 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参与 - 广州工控集团与华工在产业园区运营、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交流方面深化合作[8] - 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对华工校友企业,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类企业给予支持[8] - 推介会现场企业交流热烈,政府搭台推动资源精准对接[8] 未来合作展望 - 天河区号召校友企业投资兴业,与母校和天河共同发展[6] - 政府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校友联络机制[9] - 校友经济与高校创新引擎将推动破圈合作多点开花[9]
2025年PE沈阳投融资活动周成功举办 40余位投资界重量级嘉宾出席
新浪基金· 2025-05-13 16:58
为了落实京沈对口合作国家战略重大举措,进一步将京沈合作深入推进,2025年5月6日至5月12日,由 北京基金业协会、沈阳市基金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PE沈阳投融资活动周在沈阳市皇姑区隆重举办。私 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通过私募基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PE沈阳投融资 活动周将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对接活动,旨在以股权投资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打造京沈股权投资基金新业态。 本次活动周以"创新·发展·机遇—助力沈阳建设开放创新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为主题,邀请40余位投资界 重量级嘉宾、100余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和5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沈阳市相关地区、市直部门、科研 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代表等300余人现场参会。 活动周从5月6日投融资预路演拉开帷幕。来自人工智能、医疗、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二十余 个项目通过线上路演的方式与百余家投资机构在线上互动交流。 5月10日,活动周启动仪式正式开幕。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段继阳、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 任邵秉仁出席活动并发表了开幕致辞。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文哲发布沈阳PE指数时表示,沈阳肩负建 ...
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融资总额约37.42亿元 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活跃度居前
快讯· 2025-05-10 09:19
一级市场融资概况 -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53起投融资事件 披露融资总额合计约37 42亿元 [1] - 汽车出行领域融资总额最高 达16 10亿元 占本周总融资额的43% [1] - 享道出行完成超13亿元C轮融资 为本周金额最高的单笔融资事件 [1] 行业活跃度分布 - 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事件数量领先 显示资本持续关注硬科技赛道 [1] - 新能源和集成电路领域同样保持较高活跃度 反映政策扶持方向 [1] 重点融资事件 - 享道出行C轮融资获得产业基金与地方政府联合投资 金额超13亿元 [1]
征集启动|照亮创业征途,2025厦大火炬创业营助力硬科技创业突围
36氪· 2025-05-06 17:39
全球科技格局与创业营背景 - 全球科技格局经历深刻变革,AI、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竞争激烈,麦肯锡预测AI软件与服务、半导体、生物技术等18个高增长行业将重塑全球经济[3] - 技术迭代周期缩短,产业链重构加速,为科技创业者带来机遇与挑战[3] - 厦门大学与厦门火炬高新区联合打造2025厦大火炬创业营,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智能传感半导体、电子信息六大硬科技领域[3] 创业营核心目标与定位 - 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助力企业突破市场壁垒,推动产学研融合与科研成果产业转化[3] - 面向高校科研团队、早中期硬科技团队选拔培育项目,提供公益创业辅导[3] - 配套10亿元规模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提供阶梯式资金支持[7] 五维联动框架 - **产**:整合科技、人才、资本资源,联合六大行业领域上市公司实现产业对接[6] - **学**:链接全国高校资源,汇聚高校校友科技项目与硬科技早中期项目[6] - **研**: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转化通道,突破关键技术瓶颈[6] - **用**:提供运营指导、资源对接及市场应用支持[7] - **金**:入营项目可获1万元奖学金,优秀项目有机会获500-1000万元股权投资[7] 创业实战培训体系 - 设置投融资、法务、财务、企业管理等课程,分三期总计6-7天封闭培训[9] - 课程涵盖商业计划书撰写、股权融资、知识产权管理、税务筹划等12类细分内容[12] - 安排资源对接专场,促进学员企业与导师、高校、上市公司协同合作[10] 专属赋能体系 - 资本引擎:对接50+股权投资机构[14] - 宣传势能:国内合作媒体深度推广[15] - 生态赋能:构建产业资源链接,强化协同效应[16] - 投资机遇:优秀项目可获500-1000万元直投,高校转化项目可获50-1500万元分阶段支持[17] - 历史成果:前五期100+项目入营,20+项目累计融资超3亿元[17] 项目招募与条件 - 招募对象:高校科研团队、校友科技项目、硬科技早中期项目[19] - 行业要求:新材料、先进制造、半导体等六大前沿领域[19] - 阶段要求:种子轮至A轮,商业模式清晰且技术已验证[22] 支持机构与资源 - 指导单位包括厦门大学、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24] - 承办单位涵盖6家专业孵化器公司及交通银行厦门分行[24] - 合作投资机构包括赛富基金、松禾基金、东方富海等20余家机构[24] - 厦门创新创业园孵化规模1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3500家,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25] - 厦门高新投为国有创投,管理规模20亿元,投资领域与创业营六大方向高度重合[28]
向“新”发力夯实经营业绩沪市公司2024年形稳势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2:18
经营业绩 - 沪市主板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净利润4.1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4% [2] - 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2] - 主板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速扩大至15%,2025年一季度实体企业净利润重拾升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转正 [2] - 近五年沪市主板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均为5%,744家"长跑型"公司贡献近七成营收、超八成利润 [2] - 科创板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221.70亿元,同比增长0.24%,近七成公司收入增长,54家公司增幅超50% [3] - 科创板公司2024年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净利润增长,30家实现翻番,32家扭亏为盈 [4] 行业表现 - 金融、能源、建筑、交运等上证180公司贡献沪市主板超八成利润 [2] - 汽车、医药生物、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新质变量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达10% [2] - 科创板市值前10名公司202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1.2%和24.3%,较上市前累计增长175.6%和394.8% [4] 研发投入 - 沪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规模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 [5] - 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约9200亿元,五年实现翻倍,723家公司研发投入过亿元 [5] - 钢铁、基础化工、汽车、电子、机械设备行业研发增速居前,分别为12%、8%、7%、6%和5% [5] - 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医药生物、通信研发强度较高,分别为14%、6%、5%、5%、4%和4% [5] - 科创板2024年研发投入1680.78亿元,超净利润2.5倍,同比增长6.4%,三年复合增速10.7% [5] - 科创板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6%,107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强度超20% [5] 创新成果 - 科创板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超12万项 [6] - 138家次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要奖项,超六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6] - 超八成科创板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6]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引领医疗装备、半导体材料、光伏组件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6] 退市机制 - 2025年沪市主板19家公司触及或实施各类退市,其中12家被强制退市 [7] - 主动退市、吸收合并、出清式资产置换等多元退出占比达37% [7] - 11家公司预计符合"摘星""摘帽"条件,6家已完成相关工作 [7]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绩单”出炉:创新“浓度”高 回报能力强
证券日报· 2025-05-06 00:08
整体业绩表现 - 2024年A股5413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2万亿元 [1] - 沪市主板公司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 科创板公司14221.70亿元 深市20.82万亿元 北交所1808.45亿元 [2] - 沪市主板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1.9%) 科创板475.23亿元(50%公司净利增长) 深市8064.47亿元 北交所110.30亿元(225家盈利) [3] 行业结构变化 - 沪市主板市值领军行业从金融/能源转向汽车/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 [2] - 科创板引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医药/先进制造产业 [2] - 深市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2] - 家电行业净利润全年+5%(Q4+16%) 深市大消费营收56831.01亿元(+3.75%) 净利3264.57亿元(+17.62%)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沪市研发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近40%) 主板实体企业9200亿元 [4] - 深市研发投入超7600亿元 创业板2036.84亿元(31.1%公司连续两年研发强度>5%) [4] - 北交所研发投入91亿元(60%公司同比增长) 平均研发强度5.04% 专利总数2.69万项(+8.64%) [4] - 科创板超80%公司瞄准进口替代 380家公司850余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5] 分红情况 - 沪市主板1259家分红(占盈利公司93%) 总额1.77万亿元(+6%) 科创板分红386.82亿元 [7] - 深市1884家分红4308.29亿元 全年合计5789.55亿元(+14.97%) [7] - 北交所超90%盈利公司分红 总额59.68亿元(占净利润43%) [7] 出口表现 - 上市公司境外收入占比14.3%(较2023年+1.2个百分点) [8] - 沪市主板海外收入6.09万亿元(+7%) 非美出口占比超80% [8] - 深市海外收入4.18万亿元(+11.62%) 出口导向型公司营收1.78万亿元(+14.6%) [8] - 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海外收入增长15%/10%/9%/7% [8] - 科创板境外销售毛利率中位数40.8% 37家公司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 [9]
阿曼多个综合经济集群支持经济多样化进展情况
商务部网站· 2025-05-01 23:57
阿曼综合经济集群发展 - 阿曼五个综合经济集群推动工业、矿业、旅游业、粮食安全和物流等领域实现质的飞跃 [1] - 集群是"经济多元化"计划成果的一部分,旨在促进支柱行业发展并增强投资吸引力 [1] - 五个集群提供500个投资机会,覆盖粮食安全、运输、仓储、旅游、工业和矿业等领域 [1] 杜库姆经济特区投资机会 - 杜库姆综合经济集群启动咨询服务招标,是实施五个集群的第一步 [2] - 该集群投资机会包括区域冷链综合体、先进制造业、鱼类和红肉增值产品制造中心、药品仓储及鲜花进出口中心 [2] - 已发现中小企业30个服务业、17个生产业、20个粮食安全、12个交通物流、14个旅游领域投资机会 [2] 其他集群具体规划 - 佐法尔省纳季德农业经济集群聚焦粮食安全,预计投资达2.3亿里亚尔 [2] - 佐法尔省沙利姆及哈拉尼亚特群岛综合矿业集群整合采矿、工业、渔业、旅游和物流,预计经济回报5.17亿里亚尔 [2] - 内地省旅游集群支持旅游业发展,预计经济回报3400万里亚尔 [2]
Nano Dimension(NNDM)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1 05: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收达5780万美元,同比增长2.6% [12] - 调整后EBITDA亏损改善35%,至6520万美元 [13] - 净现金消耗下降3.6倍(不包括回购影响) [13] - 2024年底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达8.45亿美元 [1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440万美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8% [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为8.4亿美元 [13] - 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公司核心业务运营费用每年减少2000万美元,每位员工营收从14.7万美元增至22.3万美元,增长52%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愿景是生产高价值、高性能组件,聚焦客户驱动的服务与创新,追求一流财务指标,以产品和财务纪律指导投资 [7][8] - 公司采用“评估、转型、投资、增长”四步策略,评估产品线和运营模式,确保产品有竞争优势、增长潜力和股东回报 [19] - 公司退出非核心产品,聚焦高性能、高价值产品,调整产品路线图和市场策略,围绕客户、地区和文化重新规划市场进入方式 [8][21] - 公司对Desktop Metal投资进行战略审查,该公司流动性有限、负债高,正在独立评估战略选择,公司为其提供有限有担保融资 [24][2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采购经理人指数低于50,公司仍实现销售增长,随着市场情绪改善,公司有望凭借战略调整获得更多增长机会 [14][15] - 全球贸易政策促使制造商审视业务和供应链,公司有能力提供协助 [15] - 公司处于转型阶段,对技术差异化、独特能力和创造高性价比产品的热情充满信心,认为已具备增长和创造价值的基础 [10][6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首席商务官Julian有超四年工作经验,曾担任临时CEO,首席财务官Assaf于3月4日加入,带来财务和领域专业知识 [5] - 公司收购Desktop Metal支付近1.8亿美元,该公司有1.15亿美元未偿还可转换票据,需在6月11日前回购 [24] - Markforged有1.5万个系统的安装基础,为公司提供客户关系和业务增长机会 [5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近期更注重增长还是盈利 - 公司需平衡增长和盈利,聚焦有增长潜力且能解决问题的技术,同时控制成本,实现可持续盈利 [33][34] 问题2: 公司在数字制造领域的优势及缺失的技术 - 公司认为软件是优势,Markforged有出色软件平台,公司将利用该平台创造价值 [36][37] 问题3: Markforged在成本和收入方面的协同潜力 - 公司暂未给出协同效应的财务数据,但认为双方客户群体相似,基于软件优先理念,有大量组织协同机会 [39] 问题4: 如何让投资者对公司股票重燃兴趣,如何拓展大客户和重复业务,非核心业务是否考虑出售 - 公司通过重建信任吸引投资者,包括透明沟通、设定明确里程碑并达成目标等,已减少运营费用,对技术和前景乐观 [47][49][50] - 公司可利用Markforged的客户基础拓展业务,为大客户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 [51] - 公司对非核心业务进行了剥离评估,但未找到机会,最终决定停止相关业务 [52] 问题5: 能否提供调整后现金数据,对Desktop Metal投资的初步想法 - 公司目前无法提供调整后现金数据 [56][58] - Desktop Metal流动性有限、负债高,正在独立评估战略选择,公司尊重其进程,等待结果 [60][61]
着力稳就业与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01:32
政策接续与增量储备 - 政策与去年9月增量政策、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3月全国两会部署形成接续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贸斗争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1] - 存量政策大部分将在二季度落地 增量储备政策为下半年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2] 稳就业与经济目标 - 将"稳就业"置于首要位置 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对外贸部门的不确定影响 [1] - 2025年目标包括经济稳定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1] - 优先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3]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包括适时降准降息 保持流动性充裕 [2] - 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精准支持稳就业、稳增长领域 [2] - 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加力稳外贸、促消费、扩投资 [2] 内需与消费提振 - 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提振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 做强国内大循环 [2]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 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3] - 扩大汽车消费为重点 解决限号、停车位及充电桩短缺问题 [3] 投资与产业升级 - 用好今年国家层面5万亿元投资资金 加快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1] - 扩围提质"两新"政策 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2] - 服务业消费升级和产业智能化升级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支持 [3] 劳动力市场与技能培训 - 加大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 [4] - 强化政策激励 提高企业和劳动者培训积极性 [4] - 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需求 [4]
防灾救灾、提升素养、联合招聘 从政策“稳健有效”透视发展“稳中有进”
央视网· 2025-04-28 10:30
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3.76亿元,支持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广西、陕西等6省区做好抗旱救灾等相关工作 [1] - 资金重点对开展喷肥保苗、浇水补墒、农作物改种补种等农业生产抗旱防灾救灾措施给予适当补助 [1]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25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 [3] - 工作目标包括到2025年底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基本建成,数字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5] - 目标还包括数字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劳动者数字工作能力明显提高,群体间数字技能鸿沟不断缩小 [5] 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 - "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推出第五批特色服务活动 [6] - 活动包括84场面向先进制造、新能源、银发经济、数字经济等行业、领域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 [6] - 活动还包括26场直播带岗活动、11场政策宣讲和就业指导直播(录播)课等 [6] - 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登录中国国家人才网和中国公共招聘网查询相关信息并参与各类专场服务活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