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军工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部分上游环节半年度业绩率先呈现向好态势,重点关注元器件板块业绩恢复
东方证券· 2025-07-14 1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上游电子元器件半年度业绩表现,底部空间将迎来反转 [9][11] - 部分上游元器件公司Q2业绩率先好转,行业景气上行趋势后续有望扩散强化,中长期电子元器件需求将持续增长 [8] - 船舶行业中报业绩超预期,未来深海科技发展将提振行业景气度 [8] - “十四五”收官之年景气度持续恢复,军贸有望成第二增长极,当前看好军工,上游元器件和关键原材料有望受益需求传导放大效应 [8][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核心观点 - 上游电子元器件半年度业绩显著恢复,装备订单有望持续旺盛,如火炬电子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更多军工电子公司下半年业绩有望环比改善 [8][11] - 船舶板块业绩明显恢复,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均超60%增长,未来深海科技发展将拓展行业需求 [8][12][13] - 当前位置及时点继续看好军工,建议关注军工电子、关键材料及零件、航发链、军贸等细分领域标的 [8][15][16] 行情走势与主要新闻公告 一周行情走势 - 国防军工(申万)上涨+0.88%,收于1,632.72点,跑赢沪深300,在申万一级行业指数31个行业涨跌幅排名中排25/31 [17][20] 本周行业新闻梳理 - 国内新闻包括山东舰航母编队离港、解放军参加科摩罗阅兵、天舟八号撤离空间站等 [25] - 国外新闻包括加沙停火谈判、美军演习、日本打造“星链”等 [26][27] 本周重要公告梳理 - 理工导航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ST观典收到处罚公告,中航沈飞股东权益变动等 [29][30] 业绩预告整理 - 多数军工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速增长,如火炬电子、中国船舶等;部分公司业绩下降或亏损,如中航重机、中国卫通等 [31]
宗馥莉被起诉,原告自称是同父异母弟妹!特朗普遭枪击最新报告披露!A股13家公司净利最高预增超800%!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
新浪财经· 2025-07-14 08:16
娃哈哈家族资产纠纷 - 娃哈哈董事长宗馥莉因资产纠纷在香港被起诉 三名原告自称是宗庆后的非婚生子女 主张平等继承权或信托受益权 涉及信托资金高达18亿美元 [2] - 原告为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和宗继盛(Jerry Zong) 律师确认三人为宗馥莉"同父异母弟妹" [2] - 娃哈哈回应称此为家族内部事务 与公司运营及业务无关联 公司不予置评 [2] 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增 - 48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其中13家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800% [8] - 华银电力归母净利上限2.2亿元 同比增4423.07% 主要受发电量增加和燃料成本下降影响 [9] - 三和管桩净利上限0.75亿元 同比增3888.21% 因光伏风电等领域产销量与营收双增长 [9] - 先达股份净利上限1.5亿元 同比增2834.73% 得益于产品售价上涨及成本管控 [9] - 北方稀土净利上限9.6亿元 同比增2014.71% 因稀土价格上涨及加工成本降低 [9] - 牧原股份净利上限107亿元 同比增1190.26% 因生猪出栏量上升及养殖成本下降 [9] 科创板改革动态 - 32家未盈利企业被纳入新设立的科创成长层 重点服务技术突破但尚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10]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 [10] - 新规包括《科创成长层指引》《预先审阅指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3项业务指引 [10]
东方财富:沪指中期大概率维持震荡慢牛态势 关注中报超预期和潜在受益反内卷方向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07:06
市场趋势分析 - 上证指数上周收盘站上3500点,市场流动性与14-15年疯牛存在差异,中期大概率维持震荡慢牛态势 [1] - 经历了4月7月关税冲击以来的三个多月上升行情,短期海外不确定性上升,可能出现阶段性震荡 [1] - 当前市场核心增量资金由低风险偏好资金主导,而非投机性资金 [1] - 2021年牛市中后期大量新发基金仍面临"解套离场"压制 [1] 行业配置策略 - 结构上可把握高低切,关注中报超预期和潜在受益反内卷的方向 [1] - 当前关注行业:光伏设备、电池、乘用车、钢铁、玻纤、创新药/CXO、光模块/PCB等 [1] - 中期关注半导体/国产算力等成长方向 [1] - 赔率角度关注3月20日以来涨幅靠后且受益"反内卷"的细分行业:锂电池、乘用车、钢铁、建材等 [2] - 胜率角度关注中报披露高增或超预期方向:船舶、CXO、半导体设备、养殖、风电设备、军工电子、海外算力等 [2] 资金与政策动态 - 市场流动性充裕,中长期资金发挥稳定市场作用,"长钱长投"迎制度性突破 [1] - 险资趋向加大A股投资比例,后续居民定期存款高峰集中到期,面临回报率中枢下移 [1] - 工程师红利释放与自主可控是中期趋势,关注半导体/国产算力与创新药等 [2] 外部风险因素 - 特朗普发起新一轮关税政策冲击,对全球市场与美联储降息节奏带来不确定性 [2] - 特朗普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对转口商品加征40%关税,可能为东南亚国家制定协定模板 [2]
银行跳水之后,哪些行业有大机会?
格隆汇APP· 2025-07-11 17:35
市场表现 - 香港券商ETF大涨近5%,银行保险板块带动上证指数上午高开高走至3550,午后银行板块放量跳水导致指数回调但整体市场影响有限 [1] - 银行板块上午刷新历史新高后下午呈现45度角放量破位大跌,成为砸盘主力 [2] 上证50调控逻辑 - 上证50中超过1/3为中字头公司,银行和三大运营商权重高且流通盘少,成为指数调控工具 [2] - GJD通过银行板块控制指数节奏,避免类似2015年的连续加速行情,调整属于节奏调控而非方向改变 [3] 资金动向 - 资金从高位银行板块向低位品种切换,科创50指数和白酒板块出现资金介入迹象 [3] - 政策预期驱动资金布局,7月底ZZJ会议和潜在地产刺激政策将影响市场节奏,美国降息后或有配套政策跟进 [3] 中报业绩线机会 PCB行业 - AI相关PCB公司Q2业绩普遍较好,但高位业绩公布后呈现高开低走,需甄别AI芯片/服务器/交换机领域的高端产品迭代公司 [4] 周期品行业 - 黄金、白银、铜等金属上半年表现强势,稀土和新能源金属细分领域更突出,煤炭价格下降利好周期品公司成本端 [4] - 建材板块部分中低位公司业绩超预期,需关注期货与现货价格联动真实性 [4] 创新药 - CXO龙头业绩大超预期带动创新药板块持续新高,板块强度显著 [5] 军工电子与券商 - 军工电子业绩整体超预期,券商板块受益于资金高低切换和中报行情 [6] 市场特征 - 中报期机构主导暴涨暴跌行情,需精准选择业绩超预期方向避免赚指数不赚钱 [6]
盟升电子20250709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盟升电子[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增长**:2025 年各型号营收范围预计在 1 - 2 亿元,增长点包括精确制导、数据链产品批产及电子对抗项目,新网项目下半年有望验证招标;若行业健康发展,跟踪的 100 多个型号未来几年有望达 10 - 20 亿规模;预计 2026 - 2027 年实现 10 - 20 亿年销售额[2][4][9][20] - **毛利水平**:综合毛利水平有望逐步提升,虽短期内型号集中化或影响毛利,但长期单一品种规模扩大可降成本,通保一体卫保产品单件价值量增长也助于提升毛利;若未来几年达 10 - 20 亿规模,平均毛利率预计 50% - 60%;2025 年收入预计超 2022 年,但毛利率难回过去高水平,因单套站制造成本增加和国产化替代致硬性成本上升[2][6][9][12] - **业务布局**:在智能弹药领域布局广泛,涵盖导弹、炸弹、火箭弹等品类,积极拓展北非、中东和巴基斯坦等军贸市场;业务覆盖火箭军、空军、陆军、海军及战支,与约 70 多家科研单位合作[3][24][27] - **减持决策**:协议转让基于员工激励和团队贡献回报考虑,小比例减持旨在回报股东和增强团队凝聚力,未来无进一步减持计划;减持受监管窗口期限制,为提升士气、聚拢人心,非追求收益最大化[2][10][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成本结构**:主营业务成本中人工制造成本占 50% - 60%,其余为固定成本,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不在制造成本内[11] - **订单情况**:2025 年军贸出口业务约占总销售额 20%,已签合同订单约 5 亿,加意向订单总额 7 - 8 亿;初步订单 7 - 8 亿,希望确认 5 亿以上收入[13][21] - **产品线销售**:2025 年 7 - 8 亿订单中,对抗设备约 1 亿多,通信导航设备占大部分,数据链和导航整合为一体化产品,传统船载及民航天线有一定份额,下半年星网地谷卫星领域有增量机会[14] - **业务进展**:低轨卫星接收终端测试未完成,中标报价涉商业秘密;木头项目电抗投资进行中;919 国产大飞机前庄配套项目在优化性能和论证卫星通信解决方案[15][18][19] - **转债计划**:转债还有 40%未转股,后续计划关注公司基本面和行业发展,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开展工作[17] - **库存情况**:存货高因军工行业备料暂停,2025 年预计库存显著降低,因有订单需交付[23] - **收入确认**:2025 年收入确认节奏与正常年份相似,三四季度是大头,四季度占比超 30%,下半年是交付和确收高峰期;成熟定型项目交货周期约 3 个月,研制类项目周期长[28][29] - **业务影响**:导弹产业链补欠账需求大,俄乌战争使部分型号调整或取消,但对公司影响有限;军种信息化部队成立后,通用装备数据链交新部队负责,专装类仍由原军种负责[24][30]
新光光电: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8 18:18
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原因 - 军品批产产品收入波动显著,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054万元、971万元、1627万元,受总体单位和最终用户不可控因素影响[2] - 武器装备研制周期长且存在不确定性,例如某新型号样机2024年完成外场飞行试验,预计2025年进入下一阶段,低成本双光探测制导组件尚未进入批量生产[2] - 2020-2022年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施工人员不足,资源优先用于维持主营业务[4] - 激光防御系统产品处于客户接洽和指标优化阶段,暂未达批产条件[4] - 光学设备购置和研发人才招聘受不可抗力影响延迟,避免固定资产闲置[5] 募投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 - 光机电项目符合国防现代化战略部署,政策支持明确[5][6] - 光学制导技术国内领先,像方扫描成像技术支撑高超音速末制导需求[21][22] - 激光对抗系统技术优势明显,轻小型防御系统毁伤效果国内领先[23][24] - 研发中心项目有助于引进高端人才,应对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15][16] - 2023年激光设备市场规模达910亿元,同比增长5.6%,出口金额19.5亿美元[12] 市场环境与项目前景 - 军工电子行业持续高景气,政策强调"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19] - 光学制导领域向复合制导发展,红外成像技术需求迫切[21] - 光学仿真技术向网络互联分布交互方向发展,公司第四代产品部分指标国际先进[22][23] - 激光对抗领域全球竞争加剧,美军已部署30-150千瓦舰载激光系统[23] - 2024年末在手订单1.6亿元,2025年新增订单及意向1.53亿元[18] 后续建设安排 - 光机电项目计划2025年9月完成地基工程,12月完成竣工验收[28] - 睿光项目生产中心A已完工,B/C中心待启动[29][30] - 研发中心已完成10万级洁净间改造,设备购置进度9.4%[33] - 人员招聘超计划完成,累计招聘129人(淘汰79人)[34] - 存在延期风险因素:批产时点不确定、产能需求不足、人才引进困难[37][38]
反内卷行业比较:谁卷?谁赢?
华创证券· 2025-07-08 16: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聚焦供给侧优化和“反内卷”竞争,参考2015 - 2016年供给侧改革经验,后续相关产业有望出台具体方案 [3][8] - 从库存、CAPEX、产能利用率、价格水平4个角度筛选出“内卷”程度更高的行业,是下半年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包括周期、制造、消费等行业 [3] - 从国企占比、集中度、税收占比、劳动密集度、产能去化后的价格弹性5个视角筛选“反内卷”潜在受益行业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下半年围绕“反内卷”和供给优化相关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聚焦供给侧优化和“反内卷”竞争,后续相关产业有望出台具体方案,参考2015 - 2016年供给侧改革经验,当时相关行业供给侧改革文件出台后推动产能出清、价格回升、板块上涨 [8] “反内卷”重点行业:库存、CAPEX、产能利用率、价格四角度筛选 - 周期行业“内卷”程度较高的主要集中在化工(化学制品、橡胶、非金属材料),有色(能源金属等),煤炭,钢铁(普钢、冶钢原料)等 [3][12][17] - 制造行业“内卷”程度较高的主要集中在电新(电机、电网设备、电池、光伏),机械(自动化设备),汽车(乘用车),军工电子,建筑(房屋建设、基础建设)等 [3][17] - 消费行业“内卷”程度较高的主要集中在家电(家电零部件),食品饮料(食品加工、白酒、休闲食品)等 [3][17] 视角一:国企占比更高的行业政策效力或更强 - “反内卷”潜在受益行业需满足内卷程度高且国企占比较高,国企占比更高的行业政策执行效率更高 [18] - 更易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行业包括周期中的煤炭、普钢、水泥、玻璃;消费中的白酒;制造业中的建筑、轨交设备、军工电子等 [18] 视角二:集中度更高的行业或更易实现供给出清 - 集中度更高的行业龙头定价权更强,能更快响应政策意图,通过头部企业协商达成减产实现供给侧出清 [21] - 筛选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周期的能源金属、非金属材料、焦炭、冶钢原料等;制造中的乘用车、建筑、轨交设备;消费主要集中在白酒、食品加工等 [21] 视角三:税收占比低的行业,产能去化过程中对地方财政影响或更小 - “反内卷”涉及央地关系调整,税收占比更低的行业,产能去化过程对地方财政影响更小,政策执行或更易推行 [27] - 综合筛选低税收占比的过剩行业主要集中在周期中的玻璃、能源金属、普钢、橡胶等;制造业中的电机、自动化设备、风电设备等;消费中的家电零部件、酒店餐饮、食品加工等 [27] 视角四:劳动密集度更低的行业,产能去化过程中对就业影响或更小 - 劳动密集型行业推动产能去化可能引发失业率提升,劳动密集度较低的行业,产能去化对就业的影响更小 [28] - 筛选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周期中的非金属材料、橡胶、塑料、化学制品、能源金属、金属新材料等;制造业中的电网设备、光伏设备、电池等 [28] 视角五:产能去化后的价格弹性 - 通过资产周转率与毛利率的相关系数衡量行业价格弹性,相关系数越接近1,产能去化后价格和毛利率扩张弹性越大 [31] - 综合筛选主要集中在周期中的玻璃、化学制品、能源金属、焦炭、冶钢原料、水泥等;制造业中的自动化设备、光伏设备、风电设备、乘用车等 [31]
实控人被留置股价大跌,亚光科技困局待解
北京商报· 2025-07-07 21:49
公司高层变动 - 实控人、董事长李跃先被滑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公司尚未知悉具体进展及结论 [2][4] - 公司紧急聘任李跃先之子李基为副总经理,李基生于1990年,研究生学历,曾任职安信证券,2019年起担任公司项目总监 [2][5] - 李基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及多家子公司董事职务,未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5] 股价与市值表现 - 受李跃先被留置消息影响,公司股价7月7日大幅低开10.24%,全天低位震荡,收盘报6.4元/股,单日跌幅10.24% [2][4] - 当日总市值缩水7.46亿元至65.4亿元 [2][4] 财务业绩 - 2021-2024年公司连续四年亏损,累计净亏损达36.02亿元,其中2021年亏损11.99亿元,2022年亏损12.01亿元,2023年亏损2.83亿元,2024年亏损9.19亿元 [2][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5%至2.63亿元,但净亏损扩大至2714.33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252.41万元) [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12.61亿元,长期借款4.76亿元,合计17.37亿元 [7] 高管薪酬变动 - 2024年董事长李跃先年薪同比大涨124.3%至62.89万元(2023年28.04万元) [2][8] - 董事石凌涛年薪涨至58.04万元(+14.97万元),总经理胡代荣年薪涨至43.56万元(+16.49万元) [8] - 其他高管如副总经理刘卫斌、皮长春等也出现不同程度涨薪,但涨幅均不超过10万元 [8]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0年上市,是国内首家游艇制造上市企业,被称为"游艇第一股" [6] - 主营业务分为军工电子和智能船艇两大板块 [6] - 李跃先历任多家关联公司董事长职务,现任公司及多家子公司董事长 [4]
亚光科技4年巨亏35亿元 董事长突遭留置、其子火线接任
新浪证券· 2025-07-07 17:29
公司高层变动与治理风险 - 实控人兼董事长李跃先被河南滑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调查可能涉及资本运作、关联交易或业务合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2] - 其子李智凯被紧急任命为副总经理,引发市场对"家族化治理"的质疑,董事会任期届满却延期换届凸显控制权维稳意图 [2] - 李跃先通过湖南海斐控股持股19.45%,其中92.22%的股份已被质押或担保,占总股本17.94%,股价较2020年高点跌72%存在平仓风险 [4]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36.02亿元,其中2021年亏11.99亿、2022年亏12.01亿、2023年亏2.83亿、2024年亏9.19亿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18.5%至2.63亿元,但净亏损扩大至2714万元(去年同期亏1252万),扣非亏损增至3187万元 [1][3] - 军工电子板块2024年收入同比暴跌40.27%,子公司成都亚光计提商誉减值4.24亿元 [3] - 船艇板块收入下降38.95%,计提资产减值1.48亿元,高负债重资产运营导致巨额财务成本 [3] 外部风险与制裁影响 - 2025年1月公司及核心子公司成都亚光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高端半导体材料和精密制造设备供应链可能面临隐性断链风险 [4] - 军工业务受军方审价拖延、客户采购延期影响,客户集中度过高短期难修复 [5] 未来发展方向 - 军工业务受军审周期制约,船艇板块需剥离低效资产但受高负债桎梏,一季度亏损扩大显示扭亏无实质进展 [5] - 连续巨亏且市值缩水至72.86亿元,可能成为军工资产整合标的,地方国资或央企战投是潜在出路但需先解决实控人涉案及质押风险 [5]
亚光科技实控人被留置!90后儿子火速上任,股价一度闪崩超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1:20
公司人事变动 - 亚光科技聘任李基为副总经理 李基为实际控制人李跃先之子 曾任职安信证券 现任多家子公司董事及董事长职务 [1] - 李基与公司副总经理皮长春存在亲属关系 皮长春为李跃先妹夫 [1] - 公司实际控制人李跃先被滑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 公司称日常经营由高管团队负责 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1] 股权结构与公司背景 - 李跃先及一致行动人太阳鸟控股合计持有公司19.45%股份 其中92.22%已被质押或设定担保 [2] - 公司成立于2003年 2010年创业板上市 主营业务为军工电子和智能船艇 核心子公司成都亚光电子为国内首批半导体器件生产企业 现为军用微波集成电路主要供应商 [2] 财务表现与业务困境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36亿元 其中2024年亏损9.19亿元 军工电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0.27% 船艇业务收入下降38.95% [3] - 亏损主因包括军工客户采购延迟导致商誉减值4.24亿元 船艇业务资产减值1.48亿元 以及高额财务成本 [3] - 7月7日股价一度跌超12% 最新市值66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