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22
股东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由第九届董事会于2025年6月18日以通讯方式决议召集 [2] - 会议通知于2025年6月19日通过《上海证券报》等四大证券报及上交所官网披露,并于7月2日发布调整召开时间的补充公告 [3] - 现场会议于2025年7月4日10点在浦东大道1号中国船舶大厦召开,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交所系统在交易时段9:15-15:00进行 [3][4] 参会人员与表决权 - 出席股东代表股份2,595,578,289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58.0351%,均为2025年6月30日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股东 [4] - 召集人资格及出席人员资格均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4] 审议议案内容 - 议案1至议案3分别涉及修订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 [5] - 议案4提出取消监事会及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 [6] - 议案5修订独立董事制度,议案6确定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年度津贴 [6] 表决结果与法律效力 - 六项议案均为非累积投票议案且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无优先股股东参与表决 [6] - 所有议案均经有效表决通过,表决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结果合法有效 [6]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22
证券代码:600150 证券简称:中国船舶 公告编号:2025-051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本次会议是否有否决议案:无 一、 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 (一) 股东会召开的时间:2025 年 7 月 4 日 (二) 股东会召开的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 1 号中国船舶大厦公司会议室 (三) 出席会议的普通股股东和恢复表决权的优先股股东及其持有股份情况: 份总数的比例(%) (四) 表决方式是否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会议主持情况等。 本次会议由公司董事会召集,经公司过半数董事共同推举,本次会议由董事、总 经理施卫东先生主持,采取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召开并表决。会议的召集 和召开符合《公司法》 《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五) 公司董事、监事和董事会秘书的出席情况 望董事、陈刚董事因公务等原因未能出席本次会议; 事因公务等原因未能出席本次会议; (一) 非累积投票议案 审议结果:通过 表决情况: | 股东 ...
上海船舶产业画像:“钢铁巨鲸”变身“零碳舰队”
证券日报· 2025-07-05 00:09
行业地位与历史 - 上海是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摇篮,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启中国近代造船业先河 [2] - 2024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和外高桥造船均跻身全球十大船厂 [2] - 上海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母舰、大型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建造能力的城市,被称为"全球船舶第一城" [2] 产业集群与规模 - 上海长兴岛形成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集聚区,沪东中华、江南造船等央企带动超7000家配套企业 [3][5] - 2024年上海船舶海工产业主要企业工业总产值超1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 [3] - 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2024年累计交船69艘,新接订单128艘,同比分别增长19%和70% [3] 技术突破与订单 - 2023年11月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 [2] - 2024年4月沪东中华签订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订单,创全球单笔订单金额纪录 [2] - 2024年5月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2] 产业规划与重组 - 上海计划2030年建成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船本土化率85%以上 [4] - 2024年9月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启动合并重组,合并后公司总资产近4000亿元,年收入超1200亿元 [5] - 合并重组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审议通过,将提升军船协同效率和民船海外市场开拓能力 [5][6] 绿色转型与创新 - 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50年前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占比需达5%-10% [6] - 2024年全球替代燃料动力船舶订单占比37.19%,其中LNG动力船舶订单占比从2023年50.98%升至71.56% [6] - 2025年6月外高桥造船交付全球首艘风帆助推成品油轮和双燃料汽车运输船 [7] 设计能力与布局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是国内最大民用船舶设计机构,上海航盛在基建类船舶设计市场占有率约70% [5] - 上海设计能力辐射全国,江苏等地船舶大部分源自上海设计 [5] - 浦东新区建设邮轮小镇,临港新片区聚焦船舶动力及深远海装备 [5]
全球最大!4000亿海洋装备巨头“诞生”
DT新材料· 2025-07-05 00:09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交易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及其他必要批准[1] - 重组完成后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 资产规模、营收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2] - 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逾1300亿元 手持订单规模达6263万载重吨 为韩国造船海洋的1.9倍[4] - 合并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两家公司原属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企业 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高度重合[4] 全球造船行业格局 - 新组建的中国船舶手持订单规模远超国际竞争对手 分别为扬子江船业3.8倍、三星重工4.5倍、韩华海洋4.8倍[4] - 合并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 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股权结构未发生变更[3] 海洋清洁能源论坛 - 2025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将于7月23-25日在南通召开 包含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四大专题活动[6] - 论坛聚焦深远海开发技术挑战 涵盖漂浮式风电、海上光伏、波浪能等前沿领域 设置16个技术专题报告[10][11][12] - 海上风电专题将探讨深远海开发降本路径 涉及浮式平台设计、复合海缆技术等创新方向[12][13] - 海上光伏专题重点讨论浮式结构设计创新 包括水动力模拟、防腐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14][15] - 海洋能专题覆盖波浪能、潮流能等规模化应用 涉及原位供电技术等新兴领域[16] - Power to X专题聚焦海上风电制氢技术 将分享电解海水制氢等示范项目经验[17]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大功率漂浮式垂直轴风电机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等创新技术将进行专项报告[11] - 超声无损检测、氢电耦合系统等支撑技术成为海洋清洁能源走向深远海的关键突破点[11][17] - 浮式光伏新型结构、风渔融合开发等跨界技术方案体现产业融合趋势[12][14]
整理:7月4日欧盘美盘重要新闻汇总
快讯· 2025-07-04 23:10
国内政策动态 - 央行就《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优化CIPS业务发展框架 [1] - 住建部提出多维度稳定房地产市场 包括需求激活、供给优化及风险化解等措施 [1] - 中欧领导人会晤筹备持续推进 双方就具体安排保持沟通 [1] 国际关系与贸易 - 乌克兰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讨论加强防空合作 聚焦"保卫天空"能力提升 [2] - 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实施浮动关税政策 税率范围10%-70% [2] - 印度拟对美汽车零部件征收报复性关税 美印贸易协议谈判以利益为前提 [2] - 德国总理默茨与特朗普就贸易问题展开对话 [2] 能源与工业 - 全国用电负荷突破14亿千瓦 创历史峰值 [3]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上交所批准 行业整合加速 [3] - 欧佩克+计划8月增产41.1万桶/日 6月产量已环比增加27万桶/日至2702万桶/日 [3] 科技与新兴产业 - 欧盟拨款8.52亿欧元支持6个电动汽车电池项目 [3] - 美国拟对马来西亚和泰国实施AI芯片出口限制 [3] -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进入最后阶段 [3] 航空与国防 - 民航局成立专项小组推动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发展 [3] - 美国防部长暂停对乌克兰武器运输 [3]
A股重磅!重大重组,审核通过!
券商中国· 2025-07-04 22:07
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及其他必要批准[2][4] - 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已于2025年1月原则同意交易总体方案[7] - 2025年4月因利润分配调整换股比例至1股中国重工换0.1339股中国船舶[9] 交易方案 - 换股价格定为37.84元/股(中国船舶)和5.05元/股(中国重工),初始换股比例1:0.1335[6] - 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6] - 合并后存续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业收入逾1300亿元[10] 行业地位与协同效应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手持订单达6263万载重吨(2024年9月数据),为韩国造船海洋的1.9倍[10][11] -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整合船舶制造与维修业务,提升经营质量[5][10] - 2024年两家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49.25亿元(中国船舶36.14亿+中国重工13.11亿)[11] 财务表现 - 中国船舶2024年营收785.84亿元(+5.01%),归母净利36.14亿元(+22.21%);2025年Q1营收158.58亿元(+3.85%),净利11.27亿元(+180.99%)[11] - 中国重工2024年营收554.36亿元(+18.70%),扭亏为盈净利13.11亿元;2025年Q1营收122.16亿元(+20.12%),净利5.19亿元(+281.99%)[11] 机构观点 - 长江证券预计合并后协同效应将提升造船效率,高价船占比增加推动业绩高增[12] - 招商证券指出中国船舶2024年新签订单"量质齐增",利润率显著改善[12] - 华泰证券认为高价订单已传导至盈利端,2025年Q1毛利率同比高增[13] 市场数据 - 截至7月4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1467亿元,中国重工市值1056亿元[10] - 全球造船行业景气度提升,中国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政策支持高端化/绿色化转型[10]
媒体视点 | 政策助推资本循环加速 广东并购重组驶入“快车道”
证监会发布· 2025-07-04 18:54
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 广东辖区披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超20单 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1][3] - 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27单 涉及金额780亿元 [1] - 首单百亿级"A收H"、首单跨界脱困转型等典型案例涌现 [1][3] 典型案例分析 - TCL科技半年内实施两起百亿级并购 增强产能和技术积累 [3] - 松发股份通过资产置换转型高端船舶制造 实现业务转型 [3] - 瀚蓝环境私有化H股公司粤丰环保 驱动产业集聚 [3] 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 - 广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措施》 鼓励科技型和传统产业企业并购重组 [5] - 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形成多层次投资体系 [5] - 成立"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 并购重组"标的库"入库企业超千家 [6] 大湾区优势与产业基础 - 辖区上市公司积极谋划海外并购 强化全球化布局 [8] - 制造业企业数量多、体量大 提供丰富优质并购标的 [9][10] - 政府引导基金存量规模全国首位 S基金总规模达40亿元 [10] 未来发展方向 - 广东证监局将持续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开展并购重组 [10] - 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助力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10]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快讯· 2025-07-04 18:33
中国船舶(600150)公告,公司拟向中国重工(601989)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 并中国重工。本次交易已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重组条件和信息披露 要求。交易尚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予以注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其他可能涉及的必要批 准、核准、备案或许可(如需)后方可正式实施。 ...
上市公司并购热情如火
IPO日报· 2025-07-04 15:56
并购市场概况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行情异常火爆[1]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金额增长15%至1.5万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以上大型交易增长19%[5] - 沪深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核13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除1家暂缓审议外过会率达100%[3] 并购数据统计 - 2025年上半年并购上会项目数量已达2024年全年的86.67%[6] - 2025年初至5月中旬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披露超600单,同比增长1.4倍;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同比增长3.3倍[6] - 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11.6倍[6] 并购驱动因素 - 上市公司利用融资优势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或扭转经营困境[5] - 三大商业逻辑驱动:强强联合抱团取暖、行业地位争夺、困境企业自救[5] - 政策环境优化:《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意见》等新规出台[6] 典型案例分析 - 强强联合案例: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重组、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中国船舶合并中国重工[6] - 技术突破型并购:东山精密收购索尔思光电获取800G光芯片技术[7] - 产业链整合案例:亿华通收购旭阳氢能贯通氢能全产业链[7] - 转型并购案例:*ST金科拟置入光伏资产[7] 并购标的来源 - IPO不成功企业成为上市公司重要吸收目标[7] - 传统行业增长乏力倒逼企业寻求并购转型[7]
【机构策略】预计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09:19
市场表现与风格因子 - 上半年A股在估值正贡献支撑下震荡收涨 盈利端呈现一定程度的负贡献 [1] - 小市值 低估值风格占优 高盈利组合仅在一季度有所表现 [1] - 当前市场对盈利因子计价较弱 7-8月中报业绩窗口期盈利因子有望阶段性修复 [1] 行业表现 - 消费电子 电子元件 电池 通信设备等行业表现较好 [1] - 船舶制造 采掘 游戏 工程机械等行业表现较弱 [1] 资金面与流动性 - 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 ETF规模稳步增长 保险资金持续流入形成托底力量 [1] - 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下预计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1] 政策与外部环境 - 基本面及宏观政策中长期预期修复使得市场下行风险较低 [1]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降息路径仍存不确定性 [1] - 若美联储释放明确降息信号将显著提振全球风险偏好 [1] 市场趋势判断 - 短期A股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 需密切关注政策面 资金面及外盘变化 [1] - 沪指盘中创下年内新高 但市场成交额连续缩量导致热点题材板块延续性待改善 [2] - 第三季度A股指数或维持924行情以来的宽幅震荡区间 市场风格可能继续轮动 [2] 投资策略 - 短期操作建议把握热点题材板块间的轮动节奏 [2] - 中长期看市场趋势性行情需等待经济基本面 增量政策 流动性出现明显拐点 [2] - 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功能持续发挥下市场向下空间相对有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