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供应链
搜索文档
收购破产船厂一度亏损近14亿元 厦门象屿如何念好造船“生意经”?
中国经营报· 2025-08-17 20:13
公司业绩与业务转型 - 2024年厦门象屿营业收入约3666.7亿元,同比减少2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18亿元,同比减少9.86% [3] - 造船业务实现净利润5.44亿元,占总净利润近四成 [3] - 造船业务始于2016年,通过子公司象屿海装收购宏强重工和明德重工两家破产船厂 [3] - 跨界造船业务经历6年亏损期,累计亏损近14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 [3] - 截至2024年6月底,象屿海装累计签下214艘造船订单,已交付121艘,在手订单93艘 [3] 造船业务发展历程 - 2017年1月象屿海装以5.7亿元收购明德重工资产(估价14.7亿元),主要生产10万吨以下环保节能船舶 [6] - 2024年8月象屿海装以4.4亿元收购宏强重工资产(评估价3.53亿元),成立启东象屿海装,满产年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 [5][6] - 宏强重工拥有53万平方米厂区、3座船台和600吨起重能力,明德重工曾是知名化学品船造船厂 [5][7] - 启东象屿海装目前在手订单16艘,推动设备智能化升级并盘活当地资源 [6] 战略布局与行业协同 - 公司管理层表示造船业务对冲了行业周期性波动,拓宽了供应链企业运营边界 [4] - 收购破产船厂旨在发挥金属板块产业链延伸优势,为造船业务提供原材料供应支持 [8] - 象屿集团与南通通宝船舶合作建造不锈钢化学品船,2016年下水225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运输船 [9] - 象屿海装2023年营业收入47.37亿元,同比增长42.62%,毛利率22.56%,同比增长13.56% [10]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2021年起船舶行业进入景气周期,象屿海装2021-2023年分别获得26艘、35艘和37艘新订单 [10] - 公司通过盘活破产船厂资源,从无到有建立造船板块并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7]
瑞茂通:筑牢保供基本盘 发挥稳价作用力
期货日报· 2025-08-11 07:17
业务规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铁矿石业务总发运量突破1485万吨 其中进口铁矿石占比约50% [2] - 2024年煤炭发运量达4313.19万吨 在民营煤炭供应链企业中表现突出 [3] - 每月接收数艘17万吨级铁矿石货轮 通过多式联运向下游钢铁企业输送 [1] 全球化战略布局 - 业务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立办事机构 [3] - 构建覆盖铁矿石 油品 农产品 有色金属等6大领域的全球采购销售双循环网络 [3] - 从澳大利亚 巴西等国进口铁矿石 占中国总进口量80%以上份额 [3] 供应链体系特点 - 采用"海港直通+内陆辐射"物流网络 涵盖日照港 曹妃甸港 宁波舟山港等多港口协同 [2] - 通过混改合资模式与陕西煤业等国企合作 共同出资40亿元成立供应链公司 [4] - 创新"基差+后点价"交易模式 实现先交货后定价 压缩交易环节提升效率 [6] 风险管理与金融工具应用 - 建立"大风控体系"精准把控全链条信用风险 2020-2021年行业风险高发期未出现违约 [4] - 系统性开展套保业务管理价格波动风险 覆盖煤炭 石油化工品 农产品等多品类 [7] - 易煤网编制动力煤价格指数体系 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权威认证 [7] 行业地位与认证 - 连续9年入围中国500强企业 获商务部认定"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2] - 入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选的全国10家"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 [2] - 获上海钢联评选为"2024年铁矿石长期诚信服务商" [3] 技术创新与指数建设 - 易煤研究院构建"四维一体"行情研究体系 涵盖宏观研判 政策解读 数据建模和突发事件响应 [7] - 易煤长江口动力煤价格指数自2016年发布 被纳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 [7] - 指数编制覆盖北方港平仓价 进口采购价等多维度 形成完整动力煤价格指数体系 [7]
【大宗周刊】瑞茂通:筑牢保供基本盘 发挥稳价作用力
期货日报· 2025-08-10 08:14
公司业务与规模 - 2025年上半年铁矿石业务总发运量突破1485万吨,进口铁矿石占比约50% [3] - 2024年煤炭发运量达4313.19万吨,在民营煤炭供应链企业中表现突出 [4] - 构建覆盖铁矿石、油品、农产品、有色金属、可再生资源等6大领域的全球化采购销售双循环网络,业务拓展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供应链与物流网络 - 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进口铁矿石,通过日照港、曹妃甸港、宁波舟山港等港口入关,形成"海港直通+内陆辐射"的高效物流网络 [3] - 采用多港口协同、多通道备选的智慧调度模式,提升钢铁产业原料保供能力 [3] - 通过货运卡车、铁路或二程船等方式将铁矿石输送到内地钢铁制造企业 [3] 战略布局与核心竞争力 - 深化源头布局,直接对接原材料产地以降低物流与中间环节费用 [5] - 通过混改合资公司与矿山达成长期合作,增强产业链话语权 [5] - 与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40亿元人民币成立陕西陕煤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展开混改战略版图 [5] 创新交易模式与风险管理 - 采用"基差+后点价"模式,允许点价权延迟行使,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7] - 通过期货套保对冲未点价期间的风险,对期货等衍生工具的专业化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7] - 系统性开展套保业务,有效管理煤炭、石油化工品、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跨境贸易汇率风险 [8] 行业影响力与价格标杆 - 铁矿石成交价已成为现货市场基准价格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7] - 易煤网编制的"易煤长江口动力煤价格指数"被纳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为行业定价提供权威参考 [8] - "易煤北方港动力煤平仓价格指数"和"中国进口动力煤采购价格指数"共同构成动力煤价格指数体系,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认证 [8] 社会责任与行业担当 - 在2020年至2021年铁矿石供需错配时期,凭借韧性供应链管理体系保持稳定供给 [5] - 依托"大风控体系"精准把控信用风险,确保行业风险高发时期未出现违约事件 [5] - 成为大宗商品市场资源配置优化与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推动者,凸显"保供稳链"战略价值 [9]
新能泰山: 公司章程
证券之星· 2025-07-10 18:1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SHANDONG XINNENG TAISHAN POWER GENERATION CO.,LTD [5] - 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18日,1997年5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4]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56,531,571元 [5] - 公司住所为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长城西路6号 [5] - 公司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5]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设立党委组织,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3] - 公司不设监事会,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36] - 董事会由10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1人 [111] - 审计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其中独立董事2名,由独立董事中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召集人 [137] 经营范围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大宗商品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园投资运营、物业资产管理、电线电缆业务及电力投资运营等 [7] - 具体经营范围涵盖电子商务、仓储、产业园运营、电力热力项目建设运营、电线电缆生产销售等多项业务 [9] 股份情况 - 公司股份总数为1,256,531,571股 [20] - 公司股份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集中存管 [19] - 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上市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30] 股东会制度 - 股东会分为年度股东会和临时股东会,年度股东会每年召开1次 [47] - 股东会可以采取现场会议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49] -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 [48] 董事会制度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会议 [119] - 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董事出席方可举行,决议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 [123] -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以上,且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 [130] 关联交易管理 - 公司与关联自然人交易金额30万元以上,与关联法人交易金额300万元以上且占净资产0.5%以上的关联交易需经独立董事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审议 [41] - 交易金额3000万元以上且占净资产5%以上的关联交易需提交股东会批准 [41]
服务社会创价值 浙商中拓ESG评级跃升至“AA”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1 21:30
ESG评级提升 - 华证ESG评级由BBB跃升至AA,Wind 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均为公司历年最高等级[1] - 评级提升彰显资本市场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社会责任履行的充分肯定[1] - 公司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实践,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 环境责任践行 - 公司布局新能源和再生资源领域,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 - 2024年碳酸锂贸易月均实物量超6,000吨,位于行业头部[2] - 首个BIPV项目年均发电量37万度,年减碳332吨[2] - 户用光伏业务覆盖20省500区县,服务农户超6万家[2] - 电池银行业务累计投放1.86万组电池,覆盖23个地市[2] - 再生资源业务营收142.56亿元,废钢交易量550万吨,相当于节约铁矿石882万吨,减碳882万吨[3] 社会责任履行 - 2024年大宗商品实物量1.1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钢材2600万吨,铁矿3200万吨,煤炭2600万吨[4] - 国际业务营收621亿元,覆盖83个国家和地区[4] - 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上市公司典型案例[5] 公司治理实践 - 连续五年获深交所信息披露最高评级"A"级[6] - 主体长期信用评级AA+[6] - 荣获"浙江省模范集体称号"和"'金质量'公司治理奖"[6] - 入选"AAA级信用企业"[6] 未来发展愿景 - 将持续深化ESG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稳健可持续发展[7] - 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链组织者和供应链管理者[7]
瑞茂通: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6-25 01:47
应收账款与主要客户 - 公司应收账款期末净额119.09亿元,同比增长12.96%,占总资产比例达38.14%,本期计提减值损失0.028亿元 [1] - 应收账款前十大欠款方均为民营贸易类公司,注册资本均在3000万元以下,与主要客户多为国企和外企存在较大差异 [1] - 公司解释业务链条复杂导致应收账款前十大欠款方与主要客户不一致,煤炭业务涉及采购、运输、仓储、通关、销售、回款等多个环节 [3][4] - 公司应收账款中98.22%账龄在6个月以内,截至公告披露日已回款比例达98.20% [9] - 公司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对贸易类公司主要采用净额法,合并报表时对同一贸易类公司的债权债务进行抵消 [4][5] 合联营企业情况 -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价值120.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8.47%,多为与地方国企合资公司 [12] - 联营企业陕西陕煤供应链和河南物产集团部分股权被冻结,标的金额分别为9000万元和1.8亿元 [12] - 公司对外担保期末余额21.56亿元,主要系对联营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13] - 联营企业在业务链条中主要提供信用额度支持、资源、通关、卸货场地、运输监管等服务 [23] - 部分联营企业与应收账款前十大欠款方中的贸易公司有业务往来,2024年交易金额合计超过50亿元 [24][25] 境外业务及资产 - 公司境外资产合计81亿元,占总资产25.95%,境外货币资金6.77亿元 [26] - 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111.32亿元,占总收入35.34%,其中转口业务收入30.35亿元 [27][28] - 境外前五大客户包括WELLBRED CAPITAL PTE.LTD.等,销售额合计超过30亿元 [28][29] - 境外资产主要由应收账款(62.87%)、长期股权投资(8.98%)、货币资金(8.35%)等构成 [30] - 公司曾使用控股股东跨境双向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办理境内外资金往来结算,该账户已于2023年撤销 [32] 货币资金与现金流 - 公司货币资金账面余额37.45亿元,其中受限金额33.10亿元,占比88% [3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两年为负,2024年为-7.89亿元,调整后为-5.40亿元 [37][38] - 支付关联方资金拆入款40.26亿元,同比增长144.22% [35] - 受限资金主要为信用证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业务保证金 [36] - 现金流净流出主要因行业周期下行及信用政策调整,与同行业相比存在阶段性差异 [40] 应付款项与财务费用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106.90亿元,其他应付款11.19亿元 [42] - 2024年财务费用3.72亿元,其中利息支出2.68亿元 [47] - 应付账款前五名对象包括河南物产集团、河南中平能源等,合计47.32亿元 [44] - 其他应付款中拆入资金本金及利息达10.44亿元 [42] - 大额带息拆入资金主要因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资金需求量大 [47]
迈步高质量发展 上市闽企打造投融资良性循环
中国证券报· 2025-06-20 04:30
公司业绩与资本运作 - 宁德时代2024年全年收入3620.13亿元,研发投入186.07亿元,盈利507.45亿元,分红253.72亿元,2025年5月完成港股IPO融资356.57亿港元 [1] - 宁德时代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超千亿元,产能从2017年的17GWh提升至2024年的676GWh,连续8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37.9% [3] - 厦门象屿自2011年借壳上市后通过四次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区域性贸易商发展为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2] - 福建高速2001年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35.83亿元,实现净利润141.61亿元,现金分红67.13亿元 [5] 资本市场赋能 - 上市不仅拓宽融资渠道,还推动治理规范化、品牌价值提升、国际化拓展及竞争力增强 [2] - 福耀玻璃1993年成为首家福建A股上市公司,通过技术引进与全球化布局实现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第一 [2] - 境内上市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1.98万亿元,净利润5.22万亿元,4036家公司盈利,其中2194家正增长,553家盈利增幅超100% [3] - 福建省2024年末A股上市公司172家,总市值3.57万亿元 [3] 分红与投资者回报 - 慧翰股份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现25元并转增4.9股,拟2025年半年度或第三季度再次分红 [4] - 兴业银行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161.03亿元,2024年派现224.33亿元 [5] - 厦门象屿近5年现金分红比例维持在50%,厦门钨业承诺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不低于30% [5] - 厦门钨业上市以来累计发放现金股利超38亿元,强调提质增效重回报 [5] 政策与市场生态 - 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再融资审核、提高股息率及增强分红稳定性 [6] - 2024年A股市场分红和股份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2025年春节前分红、季度分红案例增多 [7] - 中信证券表示新"国九条"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投融资协调与投资者保护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 [8] 高质量发展共识 - 上市公司需通过高质量发展连接投资与融资,形成"融资—发展—回报"良性闭环 [7] - 宁德时代等公司实践表明经营、研发、分红、融资并行不悖是价值创造与股东回报的关键 [7] - 厦门国贸强调上市后资本市场支持对企业业务发展和社会价值创造的赋能作用 [2]
从“数字化支撑”迈向“智能化赋能” 浙商中拓新设智能科技公司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6 19:59
公司战略布局 - 浙商中拓在杭州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浙商中拓集团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作为科技创新主平台 [1] - 子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等前沿领域 以新技术驱动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生态升级 [1] - 公司实现从"数字化支撑"向"智能化赋能"的战略跃迁 展现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2] 技术应用与落地 - 公司围绕数据、模型、场景、算力与上下游客户、科研院所及生态商加强合作 [1] - 聚焦合同管理、客户管理、行情分析等关键场景 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业务与管理中的落地路径 [1] - 已逐步落地智能知识库、智能翻译、智能合同等AI应用 通过"小切口"场景推动AI应用"大变革" [1] - 首批人工智能训练人才队伍已组建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公司治理体系创新转变 [1] 业务发展目标 - 子公司将依托杭州数字经济核心区产业集群优势 打造智慧供应链场景应用及数据资产转化能力 [2] - 致力于开发垂直领域AI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2] - 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厦门象屿:公司深度报告:大宗供应链巨头,产业链延伸恢复稳增长-20250527
信达证券· 2025-05-27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信达证券首次覆盖厦门象屿,给予“增持”评级 [2][9][9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厦门象屿作为大宗供应链行业龙头,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用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致力成为世界一流供应链服务企业 [15] - 过去两年行业压力大,公司凭借服务和渠道优势聚焦核心品类,提升细分行业市占率,优化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15] - 行业周期拐点或现,龙头业务量有望企稳回升,公司利润或已触底,看好业绩回升 [15] 公司概况 业务稳步扩张,转型全球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 厦门象屿前身是房地产公司,2011 年上市确立大宗商品供应链与综合物流核心业务,后拓展多领域供应链,2023 年切入生产制造,形成“供应链服务 + 生产制造”模式 [16][17][18] - 公司控股股东为厦门象屿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国资委,截至 2025 年 4 月 16 日,集团直接及间接持股 49.63% [19] 聚焦供应链服务业务,切入高价值环节,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 2011 - 2024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20.1%和 +17.3%,2023 - 2024 年受行业影响业绩下滑,后续有望企稳回升 [21] - 公司主业为大宗供应链服务,营收 95%左右来自大宗业务,大宗商品经营毛利占比约 70%,生产制造业务毛利占比提升较快 [22] 行业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盈利主要源自服务收益 - 行业从传统贸易模式转型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盈利主要源于服务收益,降低了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依赖,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 [29][32] - 企业利润来源转变为服务收益、规模集拼收益和价差收益,其中服务收益关联度弱且占比 >70% [33] 行业短期拐点或将出现,龙头业务量有望企稳回升 - 2023 年工业景气度低,大宗商品需求放缓,2024 年有所改善,但制造业 PMI 大多时间处于 50 以下 [34] - 2021 - 2024 年行业集中度提升,CR5 货量占比从 4.81%增至 5.26%,2024 年龙头经营货量同比略降 2.9%,后续有望恢复增长 [37] - 经济景气度或接近底部,政策利好,企业严控风险,商品单吨毛利有望回升 [41] 公司优势 供应链业务品类拓展,整体业务量及单吨毛利有望稳步增长 - 公司经营多领域大宗商品,形成核心产品经营体系,业务模式升级为全产业链服务,客户结构聚焦制造业 [44][45][47] - 2021 - 2024 年经营货量年均增速 +5.3%,市占率从 1.21%提升至 1.35%,供应链业务收入年均增速 +28.6%,市占率从 0.28%提升至 0.98% [48] - 货种以金属矿产和能源化工为主,2024 年金属矿产类货量 1.40 亿吨,占比 62.3%,能源化工类货量 7020 万吨,占比 31.3% [52] - 2024 年公司大宗商品单吨毛利回升至 28.1 元/吨,同比 +3.1%,新能源类商品期现毛利率提升明显 [57][62] 物流业务持续发展,物贸联动巩固产业链地位 - 公司培育三大物流运营主体,构建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提供全流程物流解决方案,加强客户粘性 [71] - 2024 年物流板块收入 94.22 亿元,同比增长 33.0%,综合物流、农产品物流、铁路物流收入分别为 61.71、2.49、28.45 亿元 [73] - 公司境内成立 10 家平台公司,业务触达 34 个省级行政区,国际化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78] 切入制造业务,造船利润形成底部支撑 - 公司切入造船等生产制造环节,升级产业链运营模式,平抑周期波动 [82] - 造船业务以象屿海装为主体,2024 年末在手订单 89 艘,排产至 2029 年,营收 59 亿元,同比 +24.8%,毛利 10.72 亿元,同比 +0.3% [82]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年归母净利润 17.41 亿元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766/3931/4114 亿元,同比分别 +2.72%/+4.37%/+4.66% [86]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41/20.18/23.37 亿元,同比分别 +22.69%、+15.92%、+15.82% [88] 估值与评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62、0.72、0.83 元,5 月 26 日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11.08、9.55、8.25 倍 [90] - 公司估值水平不高,假设维持分红比例,股息率达 4.37%,具备投资价值 [90]
厦门象屿(600057):公司深度报告:大宗供应链巨头,产业链延伸恢复稳增长
信达证券· 2025-05-27 19: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信达证券首次覆盖厦门象屿,给予“增持”评级 [2][9][9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厦门象屿依托大宗供应链业务进行产业扩张,虽2023 - 2024年受产业链影响业绩有波动,但随着政策利好,工业企业效益恢复,供应链行业收益水平修复,公司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5] -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盈利转向服务收益,行业集中度提升,短期龙头经营货量下降,后续经济回暖叠加风险释放,行业发展有望改善 [6] - 厦门象屿持续升级供应链服务模式,供应链业务品类拓展、物流业务发展、切入制造业务,整体业务量及单吨毛利有望增长,造船利润形成底部支撑 [7][8]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1/20.18/23.37亿元,同比分别+22.7%、+15.9%、+15.8%,当前估值有修复空间,分红股息率具备投资价值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业务转型:厦门象屿从房地产转型为全球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商,2011年上市确立核心业务,2014年形成五大核心供应链体系,2016年拓展业务并全球化布局,2023年切入生产制造领域 [16] - 股权结构:控股股东为厦门象屿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国资委,截至2025年4月16日,集团直接及间接持股49.63% [19] - 业绩表现:2011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20.1%和+17.3%,2023 - 2024年受行业影响下滑,后续有望企稳回升 [21] - 业务构成:主业为大宗供应链服务,营收占比95%左右,大宗商品经营毛利占比约70% - 80%,生产制造业务毛利占比提升较快 [22] 行业 - 盈利模式转变:行业从传统贸易模式转型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盈利主要源于服务收益,风险管控水平提升 [29][32] - 短期情况:2023年工业景气度低,大宗商品需求放缓,2024年有改善;龙头经营货量短期下降,但行业集中度提升,中长期增长趋势仍在 [34][37] - 后续趋势:经济景气度接近底部,政策利好,大宗商品市场有望上行,企业单吨毛利有望回升 [41] 公司优势 - 供应链业务:拓展新品类形成核心产品体系,业务模式升级,客户结构优化,市占率和经营规模提升,单吨毛利2024年回升 [44][48][62] - 物流业务:构建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物流资源丰富,2024年物流板块收入增长,铁路物流收入明显增长 [71][73] - 制造业务:切入造船等制造环节,造船业务订单充裕,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对公司利润形成支撑 [82][8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营收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66/3931/4114亿元,同比分别+2.72%/+4.37%/+4.66% [86] - 利润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1/20.18/23.37亿元,同比分别+22.69%、+15.92%、+15.82% [88] - 估值与评级:当前估值有修复空间,假设维持分红比例,股息率4.37%,给予“增持”评级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