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彩妆
icon
搜索文档
6家消费公司拿到新钱;绿茶集团港股上市首日破发;金饰价格跌破1000元大关|创投大视野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17 17:41
融资动态 - 中观普道完成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专注于智慧零售电商平台 旗下拥有"惠拼购"App 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和平台搭建 [3] - 奥本运动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 资金用于技术升级、教培体系拓展及市场布局 推进"AI+共享瑜伽+新康美"战略 [4] - 钟老爷鲜剁辣酱获数百万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雷雨资本、老鹰基金等 产品通过小罐包装重构辣酱消费场景 [5][6] - 手滑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资金用于AI大模型研发及硬件升级 从儿童陪伴机器人拓展至成人情感陪伴领域 [7] - 恋人时黛完成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用于品牌升级及渠道拓展 融合生物传感与AI技术提供成人健康管理方案 [8] - RED CHAMBER完成近亿元A轮及A+轮融资 主打纯净彩妆 产品不含矿物油、硅胶等添加剂 [9] 公司情报 - 绿茶集团港股上市首日破发 发行价7.19港元 开盘最高跌6.95% 共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认购55.57%股份 [10][11] - 日本SASAYA集团就拒绝接待中国人事件道歉 称系门店擅自行为 已撤除告示并处理责任人 [12] - 来伊份回应粽子异物事件 已启动全链路调查并下架涉事批次产品 提供退换货及额外补偿 [13] 市场拓展 - 沙县小吃进军中东市场 沙特首店日营业额突破5万元 目前已在79个国家开设229家海外门店 [14] - 爱彼迎推出"爱彼迎服务"和"爱彼迎体验" 覆盖全球260和650个城市 涵盖私人服务及文化体验项目 [15] 贸易数据 - 中美暂停相互24%关税90天 中方取消91%反制关税 美方取消91%加征关税 [15] - 中美互降关税后 中国至美国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277% 从5709标准箱增至21530标准箱 [16] 行业趋势 - 消费医疗企业一季度普遍表现不佳 万泰生物净利润同比下降141.98% 长春高新20年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 [17] - 小龙虾价格暴降近50% 中规格产品从40多元/斤降至18元/斤 [18] - 荔枝价格暴跌40% 妃子笑批发价从120元/公斤降至70元/公斤 预计将进一步降至15元/公斤 [19] - 金饰价格跌破1000元大关 周生生足金饰品从992元/克降至975元/克 [20] 创新模式 - 武汉推出公交出行抵扣房贷利息政策 市民可通过低碳行为积累减排量兑换利息红包 首例成功抵扣90元 [21]
RED CHAMBER朱栈完成近亿元A轮及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15 13:1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近亿元A轮及A+轮融资,A+轮由水羊股份领投,解百消费基金跟投 [1] - 水羊股份将助力公司在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上更进一步 [1] - 解百消费基金将协助公司在渠道建设、品牌推广等多层面协同进化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多用膏赛道的开创者,通过多用棒、多用膏、妆前面霜等"单品多效"创新产品结合天然加成成膜技术,在社交妆容潮流中展现强劲穿透力 [3] - 公司坚守极致纯净的原料筛选标准,组建专业团队构建全球原料溯源体系,所有成分均通过多重严苛检测并杜绝添加已知有害物质 [5] - 研发团队在成分选择上近乎"偏执",仅选用经临床验证的安全成分,产品配方纯净度远超同类竞品 [6] - 通过创新油包粉结构解决色粉直触肌肤导致的不适问题,实现纯净成分与妆效兼容的突破 [8] - 底妆系列中无硅无蜡妆前面霜与粉饼的天然成分占比高达99%,构建透气呼吸的养肤屏障 [8] 研发方向与战略 - 公司将深化皮肤微生态研究及功效验证,强化"时尚即技术"的一体化逻辑 [10] - 致力于通过"纯净科技+地球智造"升级传统彩妆产品逻辑,以成分安全性、妆效实证、肌肤友好度为研发核心 [13] - 融资将用于科研能力升级,包括彩妆功效数字化检测体系搭建、皮肤微生态研究、长效彩妆益肤机制、肌肤长寿技术等项目 [15] - 将建立数据存证与功效验证机制,以实验室能力反哺全链条产品安全与性能稳定 [15] - 未来将聚焦皮肤微生态、AI配伍预测、肤感调控机制、功效性彩妆验证等方向,重塑纯净美妆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叙事结构 [15] 行业趋势与品牌定位 - 纯净美妆的本质是回归对皮肤生理学、产品工艺、成分相互作用的系统性理解 [11] - 公司尝试构建"妆效美学 × 科研逻辑"的闭环路径,将技术参数作为时尚表达力与纯净理念协同下的基础逻辑 [11] - 未来彩妆发展将转向"时尚即技术输出"的一体化逻辑,具备科研结构思维的品牌有望在多维度建立可持续影响力 [11] - 公司是首个发起中国纯净彩妆团体标准的品牌,持续引领行业从"流量驱动"向"科研驱动"转型 [16] - 品牌理念以科学、健康、可持续为核心,目标是为肌肤创造更好的环境并推动纯净美妆标准的全球升级 [16]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A股或继续体现独立性和韧性!科技成长风格回归
券商中国· 2025-05-05 23:46
市场展望 - 中信证券预计5月A股风险偏好回升,呈现主题轮动特征,重点关注低机构持仓主题型交易机会 [1] - 广发证券认为短期A股负面一季报靴子落地,TMT反应度模型处于下限位置,5-6月看好科技股机会 [2] - 申万宏源指出业绩验证期结束,科技景气线索强化,短期可能引领市场脉冲式反弹 [3] - 华西证券表示人民币升值有助提振中国资产,AI+有望成为5月配置主线 [5][6] - 国金证券维持市场波动率趋于上行的观点,中小盘成长风格将切换至大盘价值防御 [7] - 兴业证券观察到科技成长风格回归,TMT领涨A股,调整后性价比显现 [8] - 信达证券预计5-7月市场可能震荡回撤但幅度可控,三季度后期或回归牛市 [11][12] 行业配置 - 中信证券建议聚焦三大趋势:中国自主科技能力提升、欧洲重建自主防务、中国完善社会保障激发内需 [1] - 广发证券中期关注中性股息组合,短期看好景气成长组合代表的景气投资风格 [2] - 申万宏源更看好科技布局机会,中期关注国内AI算力和具身智能投资机会 [3] - 民生证券推荐受益中国需求构建的消费行业、全球经济秩序重塑下的资源品和资本品、低估值金融 [4] - 国金证券建议减持仅靠流动性驱动的AI端侧,增配光芯片、智能座舱等结构性科技成长方向 [7] - 银河证券建议A股关注安全边际较高资产、科技主线、政策提振的大消费板块 [9] - 中泰证券建议关注业绩改善与政策导向双向奔赴的TMT、内需消费潜力方向、电力板块 [10] 投资风格 - 广发证券指出板块可能以轮动和主题投资为主,对估值、拥挤度等指标敏感 [2] - 申万宏源观察到消费赚钱效应处于高位而科技处于低位,科技更具布局机会 [3] - 兴业证券认为科技板块调整充分,悲观情绪消退后景气优势和产业趋势催化将占优 [8] - 中泰证券认为A股将体现独立性和韧性,短期波动是逢低关注良机 [10]
“消费分化”而非“消费降级”!基金经理被“上了一课 ”
券商中国· 2025-05-05 20:32
港股新消费品牌表现 - 年内港股新消费品牌股价表现亮眼 老铺黄金涨幅超198% 古茗和蜜雪集团较发行价涨幅超140% 泡泡玛特涨116% 毛戈平涨83% [1] - 消费市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要么极致性价比穿透下沉市场 要么高端化构建壁垒 [1] - 消费板块贝塔属性减弱 寻找阿尔法能力成为投资胜负手 [1] 消费分化趋势 - 消费市场并非单纯降级 而是呈现分化态势 不同细分领域存在差异化需求 部分消费者追求性价比 部分追求精神层面需求 [2] - 港股彩妆公司单品价格比肩海外品牌且持续涨价 2024年毛利率超84% 年内股价涨超80% [2] - 盲盒公司和古法黄金公司年内股价涨幅明显 分别超110%和190% 商业逻辑与消费降级无关 [2] 高端消费行为分析 - 古法黄金消费高速增长的同时 传统高端珠宝品牌销售保持正增长 古法黄金主要吸引传统珠宝品牌入门级客户 客单价1-2万元 [3] - 传统奢侈品高端客群保持高品牌忠诚度和消费力 国内金饰消费集中在特殊节日 部分门店节日消费占比高达40% [3] - 传统奢侈品高溢价源于长时间产品力沉淀和品牌塑造 国内品牌在运营细节和时间积淀方面仍有差距 [3] 消费行业新变化 - 新一代消费者对兴趣和悦己类消费热情高涨 潮玩、谷子等品类延伸到日用消费品和黄金饰品 [4] - 一二线城市成熟的新生活方式需求如仓储会员、运动户外、咖啡茶饮等正向下线城市普及 [4] - 供给端持续迭代 折扣零食、会员超市、城市奥莱等新线下业态快速发展 追求更高零售效率 [4] 消费投资策略调整 - 消费群体分层明显 大众消费更理性追求性价比 高净值人群追求情感满足和少而精 Z世代青睐新事物和国产品牌 [5][6] - 白酒板块重配躺赢时代结束 部分企业通过新渠道或新产品满足增量消费者需求 将率先出现行情 [6] - 投资范围从白酒医药扩展到三大资产和五大行业 聚焦竞争格局好的龙头公司 首选量价齐升和ROE提升的企业 [7] 新兴消费机会 - 现象级消费公司崛起带来投资启示 看好年轻人和老年人相关消费 尤其是提供情绪价值的细分品类如宠物食品、潮玩、青少年护肤品 [7] - 国货崛起趋势持续 国产护肤品、彩妆、卫生巾、牙膏等品牌高速发展 港股存在一批有潜力低估值消费品企业 [7]
丸美生物(603983):大单品持续高增,双品牌业绩亮眼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9 2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上调)[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4年财报及25Q1季报整体符合市场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费用结构优化,多品牌多渠道协同发展,深化大单品策略,看好公司品牌渠道升级及多品牌矩阵建设成效显现,根据25Q1业绩小幅下调25 - 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7年预测,上调至“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与基础数据 - 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43.60元,一年内最高/最低43.60/20.17元,市净率5.0,股息率1.77%,流通A股市值174.84亿元,上证指数3286.65,深证成指9849.80 [1]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8.77元,资产负债率25.08%,总股本/流通A股401百万股,无流通B股/H股 [1]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970|847|3815|4775|5839| |同比增长率(%)|33.4|28.0|28.5|25.2|22.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42|135|438|553|674| |同比增长率(%)|31.7|22.1|28.2|26.3|22.0| |每股收益(元/股)|0.85|0.34|1.09|1.38|1.68| |毛利率(%)|73.7|76.1|73.9|75.0|75.2| |ROE(%)|10.1|3.8|12.1|13.7|14.8| |市盈率|51|-|40|32|26|[5] 公司业绩情况 - 24年营收29.70亿元,同比增长33.44%;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31.69%;扣非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73.86% [6] - 25Q1营收8.47亿元,同比增长28.01%,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22.07%,扣非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28.57%;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 [6] 盈利能力与费用率 - 24年毛利率73.70%,同比提升3.01pct,归母净利率11.50%,同比下滑0.16pct [6] - 24年销售费用率55.04%,同比上升1.18pct;管理费用率3.65%,同比下降1.24pct;研发费用率2.48%,同比下滑0.32pct [6] - 24年末应收账款0.45亿元,同比增长60.71%;经营活动现金流3.01亿元,同比下降11.09% [6] 品类、品牌与渠道营收情况 - 眼部类营收6.89亿元,同比增长60.78%,营收占比23.21%;护肤类营收11.25亿元,同比增长21.60%,占比37.90%;洁肤类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8.75%,占比8.12%;美容及其他类营收9.13亿元,同比增长40.48%,占比30.76% [6] - 丸美主品牌营收20.55亿元,同比上升31.69%,占比69.24%;恋火营收9.05亿元,同比增长40.72%,占比30.51% [6] - 线上渠道营收25.41亿元,同比增长35.77%;线下渠道营收4.27亿元,同比增长20.79% [6] 营销策略 - 丸美品牌围绕胜肽小红笔眼霜等大单品深化产品建设,参与平台活动,官宣代言人,推出品牌态度短片,打造多元营销节点,推出抖音短剧总播放量突破12亿 [6] - PL恋火品牌围绕两大系列底妆强化产品力与品牌渗透,推出限定版,升级产品,6款底妆单品GMV破亿 [6]
那些年,出海越南踩过的「坑」
雷峰网· 2025-03-10 18:31
越南市场特点 - 越南各行业巨头资源主要掌握在本地人手中,而非华人群体[1] - 越南产业链不完善导致产业升级滞后于消费升级,本土品牌崛起仍需时间[3] - 越南人口分布呈现"大城市少、乡镇多"特征,与印尼、泰国形成鲜明对比[5] - 零售结构以线下为主(占比90%),线上仅占10%,其中Shopee占线上50%份额,TikTok电商占30%,亚马逊不足5%[5] - 线下B端市场高度发达但碎片化,欧美和中国大陆的标准化打法难以适用[5] 中国品牌机遇 - 安踏已成为越南第三大运动品牌(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拥有超100家专卖店[3] - 蜜雪冰城在越南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卡姿兰新进入市场即表现亮眼[3] - 越南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母婴、护肤品、食品等品类标准接近中国一二线城市水平[9] 出海风险与策略 - 常见失败原因包括合规问题(如灰色清货)、市场误判(如过度依赖价格战)、缺乏长期主义[9] - 直播带货领域存在认知偏差,单场200万营业额仅限头部主播,普通网红难以企及[9] - 部分企业仍试图倾销落后产能,仅适合下沉市场而非线上/大城市渠道[9] - 本土化运营成本差异显著:合规牌照需20-30万人民币,分销模式与自建团队成本差距大[10] - 平台政策向合规品牌倾斜(如Shopee/Lazada/TikTok),但多数商家选择短期经营[11] 竞争格局警示 - 中国企业存在严重内卷现象,同类品牌间价格战导致共同发展受限[12] - 本土服务商反映部分企业盲目复制竞争对手模式而非对抗国际品牌(如欧莱雅集团)[12] - 成功关键要素包括深度市场调研(多看/多听)、避免经验套用(如印尼/泰国打法失效)[9][12] 市场拓展建议 - 需针对性调整策略以适应碎片化B端市场和特殊人口分布结构[5][6] - 应建立长期投资视角,区分分销商合作与本土化运营的成本收益[10] - 电商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年增长率达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