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制饮品
icon
搜索文档
古茗推8.9元咖啡,库迪已低至3.99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0:31
古茗进军咖啡市场 - 公司宣布吴彦祖成为咖啡品质合伙人并启动"全场咖啡8.9元"限时活动 每个工作日中午通过"猜口令"玩法发放100万张免单券 [1] - 截至6月中旬现磨咖啡业务覆盖门店数已超7600家 [2] 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公司以8.9元价格切入咖啡市场 直接对标库迪的9.9元策略 但库迪在外卖补贴下美式咖啡价格已低至3.99元 [2] - 库迪门店数量超过14000家 京东外卖销量破亿单 计划2025年底达到5万家门店 [2] - 库迪从2024年5月开始盈利 规模效应使其成本更具优势 [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0亿元/3.67亿元/10.80亿元 2024年达到14.79亿元 具备长期投入咖啡市场的资金实力 [2] 行业发展趋势 - 咖啡市场保持较高增速 奶价下滑带来成本红利 头部企业以低价获取高端奶源 [3] - 奶价下滑不可持续 企业需尽快扩大规模以增强话语权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4]
河南独角兽图鉴 从新消费到硬科技
河南日报· 2025-06-24 07:27
独角兽企业概况 - 独角兽企业定义为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且未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特征 [7]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12家,总估值超3.6万亿美元,平均估值29.9亿美元 [9] - 中国独角兽企业集中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新增53家 [9] 河南独角兽企业现状 - 河南当前仅超聚变一家独角兽企业,另有中科清能、东微电子、巴奴火锅三家潜在独角兽企业 [12] - 历史上有致欧家居、锅圈食汇、蜜雪冰城等豫企曾入选独角兽榜单,后因上市退出 [12] - 河南独角兽多源于本地优势产业,如蜜雪冰城依托农业大省供应链实现4.6万家门店扩张 [12] 代表性企业分析 - 超聚变:液冷服务器技术领先,海外市场三年复合增长率超50%,带动河南先进计算产业链 [13][14] - 中科清能:氢液化装备用于长征八号火箭发射,攻克氦液化、核聚变装置等"卡脖子"技术 [4][14] - 致欧家居:整合家具供应链资源,通过跨境电商建立全球化品牌 [12][13] 郑州培育潜力 - 郑州七大主导产业总规模超1.75万亿元,拥有全球最大苹果手机、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15] - 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现有1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 [16] - 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MEMS研发中试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将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16] 行业发展趋势 - 独角兽企业成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中国以372家占全球总数30% [9][18] - 硬科技赛道受资本青睐,如算力与人工智能、氢能、半导体等 [17] - 传统产业巨头需开放资源孵化硬科技初创企业,形成"以大带新"生态 [14][17]
蜜雪集团(02097):供应链为基,平价现饮龙头走向世界
国金证券· 2025-06-17 11: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给予25E PE 40.0X,对应目标价633.95港元/股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茶饮需求增长动能足,10元以下价格带格局最优,蜜雪冰城一家独大,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大单品锚定低价心智,供应链布局全面,自有IP品牌力强,未来主品牌国内继续下沉开店,出海、幸运咖为新增长极 [3][4] 各部分总结 茶饮行业 - 行业空间:现制饮品市场随产品迭代、人口渗透、频次提升而扩大,2023年中国现制饮品市场规模5175亿,预计24E - 28E CAGR 16.7%,现制茶饮为规模最大品类,长期看现制饮品对软饮料有部分替代性,现制茶饮市场高增长由扩客户、提频次驱动,10元以下平价茶饮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17][19][21] - 竞争格局:10元以下平价茶饮竞争格局最好,蜜雪冰城一家独大,2023年GMV市占率20.2%,10元以下价格带市占率57.0%,其高市占率得益于价格带卡位及自身竞争力积累 [29] 蜜雪冰城 - 公司概况:1997年创立,2025年3月于港交所上市,股权集中于创始人兄弟,高管团队股权激励较充分,IPO募资主要用于供应链建设等 [33][36][38] - 经营分析:单店韧性突出,2024年单店GMV虽有下滑但同店表现相对较好,开店速度近三年仅次于霸王茶姬,开店质量上关店率较低,加盟商带店率更高 [40][49] - 财务分析:规模优势突出,2024年收入248亿元/+22.3%,毛利率、净利率逆势提升,销售费用率稳中有降,管理费用率较低 [56][66][67] 竞争优势 - 主打性价比:明星大单品冰淇淋、柠檬水锚定低价心智,出杯量占比高,产品端扩充品类、加快上新,满足多元需求 [81][83] - 供应链全链条布局:采购端向上游原料端延伸深入,生产端产能布局高,仓储端布局面积大,物流端网络覆盖面广,给予加盟商免运费政策 [91][92][96] - 自有IP雪王营销出圈:自有IP推出时间早、知名度高,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品牌力,品牌推广费用率低于同业 [99][100][105] 未来看点 - 出海:东南亚现制饮品市场需求增长、连锁化率提升空间大,蜜雪冰城2018年出海,已成为东南亚市占第一品牌,目前竞争加剧,放缓开店节奏关注门店质量,核心竞争优势在于供应链,中长期全球化潜力大 [108][114][130] - 幸运咖:6元左右平价现磨咖啡,提前卡位下沉市场,产品较竞品丰富,供应链与蜜雪协同,2025年加盟门槛降低,开店加速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25E - 27E公司营收分别为310.8/353.2/390.2亿元,同比+25.2%/13.7%/10.5%;归母净利分别为55.0/64.4/73.8亿元、同比+24.0%/17.1%/14.5% [5] - 估值:给予25E PE 40.0X,对应目标价633.95港元/股 [5]
星巴克降价:一场应对“低价风暴”的“有限妥协”
搜狐财经· 2025-06-16 23:08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现制饮品市场形成咖啡与茶饮两大品类相互渗透的复杂局面,2025年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3689亿元,比现磨咖啡市场高出超1000亿元,两者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 [4] - 瑞幸咖啡推行"9.9元常态化促销"策略,库迪咖啡以"8.8元"价格拉低市场预期,本土品牌通过数字化运营和精简店型实现成本优化,对星巴克中高端定位形成持续挤压 [5] - 本土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古茗、茶颜悦色凭借贴近本土口味的产品设计和更具亲和力的价格,不断蚕食星巴克在非咖啡领域的市场份额 [7] 星巴克中国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攀升4%,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在两位数 [9] - 2025财年第一财季同店销售额下降6%,2024财年同店销售额和平均售价均为下降状态,增长动能正在减弱 [10][11] - 公司已覆盖中国超1000个县级市场,但下沉市场单店盈利能力与本土品牌相比仍存在差距 [8] 降价策略的多维影响 - 首次对非咖啡饮品实施官方定价下调,涉及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平均降价5元左右,多款产品价格首次进入20元区间,最低降至23元 [3][12] - 降价精准聚焦非咖啡饮品,扩大潜在客户群并为门店在咖啡消费低谷时段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契合"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全天候运营理念 [13] - 差异化降价策略既回应市场价格竞争压力,又避免全面卷入低价泥潭,咖啡产品价格保持稳定,仅对非咖啡系列进行调整 [14] 消费者反应与品牌定位 - 消费者对降价反响分化,星冰乐爱好者认为性价比提升后消费意愿增强,但部分消费者认为价格仍远高于本土品牌,核心咖啡产品未降价产生不公平感 [16][17] - 长期高端品牌形象面临挑战,社交媒体出现"星巴克是否正在沦为普通饮品店"的讨论,一线城市门店体验仍具吸引力,下沉市场品牌调性稀释风险增大 [20][21] - 公司提出从产品交易转向生活方式营造的战略思维,强调会员能用星星兑换出向往的"星式生活" [32] 未来挑战与战略调整 - 下沉市场渗透是关键但难度大,需探索更灵活店型、开发符合当地口味产品、加强本地文化元素结合 [22][24] - 数字化能力与瑞幸等数字化原生品牌相比仍有差距,1.27亿会员数据资产的应用将直接影响未来竞争力 [25][26] - 公司治理结构可能变化,2024年市场曾传出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的消息,引入本土合作伙伴可能带来更强本地资源但也会面临品牌定位挑战 [28][30][31]
中产返贫,新三件套
虎嗅APP· 2025-06-16 21:27
行业现状 - 现制饮品市场(奶茶、咖啡、小酒馆)竞争激烈,门店倒闭现象普遍,小红书平台"咖啡店倒闭闲置处理"相关笔记超50万篇 [4] - 一线城市及下沉市场均出现同品类门店过度集中现象,例如深圳某200米小吃街挤满近20家饮品店,部分门店半年内即更换经营者 [4] - 新茶饮行业IPO热潮带动加盟风口,蜜雪冰城4.6万家门店中90%为加盟店,头部品牌形成"万店"规模效应 [10] 创业失败案例 - 精品咖啡店案例:投入50万资金,因客流量不足导致日均亏损,最终半年内关停 [1] - 音乐主题小酒馆案例:选址写字楼周边但忽略场景消费特性,日均营业额1800-2000元低于3000元盈亏平衡点,半年后倒闭 [3] - 行业普遍存在"二八定律",20%头部加盟商赚取80%利润,缺乏经验的新入局者多成陪跑 [10][11] 失败核心原因 - 门店选址不当:小酒馆忽略目标客群下班后不愿在办公区逗留的消费习惯 [13] - 现金流规划不足:中小加盟商低估回本周期(需1.8-3年),未预留足够周转资金应对持续投入 [13] - 同质化竞争:非连锁品牌在低价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门店受外卖价格战冲击倒闭 [13] 行业趋势变化 - 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从2023年44.3%放缓至2025年12.4%,头部品牌蜜雪冰城、喜茶已主动放缓加盟扩张 [15] - 投资逻辑转向单店盈利能力,部分机构关注净利润稳定而非单纯规模扩张的商业模式 [15] - 蜜雪冰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行业头部效应加剧,但市场饱和导致尾部经营者批量退出 [14][15]
中产返贫,新三件套
36氪· 2025-06-16 17:34
茶饮咖啡小酒馆创业现象 - 核心观点:奶茶店、咖啡馆、小酒馆成为年轻人创业高失败率领域,理想化开店愿景常因选址不当、预算不足、竞争激烈等现实问题破灭,行业呈现"20%加盟商赚80%钱"的头部效应 [4][6][15][16] - 新茶饮IPO热潮(蜜雪冰城市值破2000亿港元)与关店潮并存,行业增速从2023年44.3%放缓至2025年12.4% [21][22] - 头部品牌蜜雪冰城90%门店为加盟模式,但近期部分品牌开始收缩加盟政策(喜茶暂停加盟,蜜雪冰城调整新店标准) [15][22] 创业失败案例分析 - 典型失败案例:咖啡店日均亏损(50万积蓄半年耗尽)、小酒馆日均营业额仅1800-2000元(低于3000元盈亏线) [4][6] - 二手平台涌现倒闭设备交易,社交平台"咖啡店倒闭"相关笔记超50万篇 [8] - 深圳某200米街道现20家饮品店,同质化竞争导致半数店铺半年内更替 [8] 行业竞争格局 - 现制饮品市场高度连锁化,蜜雪冰城4.6万家门店形成规模壁垒 [15] - 二三线城市出现单老板垄断多个连锁品牌现象,体系化运营者更具优势 [17]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加盟商通过专业选址和资源整合持续盈利,新手创业者多成"陪跑" [16][18] 失败核心原因 - 三大倒闭主因:选址失误(如写字楼酒馆忽略场景错配)、现金流断裂(回本周期需1.8-3年但预算不足)、低价竞争冲击 [20] - 非刚需赛道受连锁品牌挤压明显,外卖价格战加速中小门店淘汰 [20] - 创业者普遍低估持续投入(房租/人力/原料),95%关店者缺乏餐饮行业经验 [13][18] 市场趋势变化 - 新茶饮头部品牌集中IPO(奈雪/茶百道/蜜雪冰城等6家),但行业扩张放缓 [21] - 投资人转向关注单店盈利能力而非单纯规模扩张,万店模式逻辑生变 [22] - 现制饮品赛道从疯狂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市场饱和度达临界点 [8][22]
浅谈当下食品板块投资机会&策略会反馈
2025-06-16 00:03
涉及行业和公司 行业:零食量贩、冻品、现制饮品、乳制品、保健品、啤酒、白酒、调味品 公司:盐津铺子、友友食品、甘源食品、恰恰食品、立高食品、味知香、巴比食品、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东方树叶、东鹏饮料、华润饮料、伊利、蒙牛、新乳业、妙可蓝多、汤臣、仙乐食品、HNH、万洲国际、怡海国际、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青岛啤酒、百润股份、中炬高新、海天味业、天味食品 [1][2][3][5][6][10][11][12][13][15][16][17][18][19][20][21][24][25][26][31][33][35][36][37] 核心观点和论据 零食量贩行业 - 一季度业绩亮眼,单店收入因春节下滑,4 - 5 月开店加快,新市场拓展多,未来两年单店收入预计平稳,门店运营有改善空间 [1][3] - 推荐一线标的盐津铺子和友友食品,二线标的西麦和劲仔,根源等公司下半年可关注 [2] - 盐津铺子魔芋产品势能上升,二季度收入预计 15 - 20 亿元;友友食品二季度收入预计增长近 50%;甘源食品二季度收入微增,下半年有望改善;恰恰食品二季度双位数增长,但利润预计下滑 [5] - 万辰集团与良品铺子毛利率差异因会计准则和门店补贴计提方式不同,2025 年补贴收窄后万辰集团利润弹性更大,两家利润率有望维持在 3.5% - 4% [7][8] 冻品板块 - 餐饮端需求未明显好转,禁酒令引担忧,但进入低基数区间,通过新渠道和新产品有望环比改善,多家公司估值低,建议底部关注 [6] - 立高食品四五月份订单发货双位数增长,来自山姆和餐饮新客户,一季度影响修复,下半年推新品盈利能力更强,2025 年收入增速约 15%,利润约 3.5 - 3.6 亿元 [6][9] 现制饮品板块 - 基本面良好,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同店销售双位数增长,外卖占比提升使利润率下降,但绝对利润额提升,加盟商开店热情增加,推荐古茗和蜜雪冰城 [13][14] 其他食品公司 - 味知香 2025 年股权激励目标 20%收入增长,上半年或持稳略增,下半年增幅大,增长点为对接山姆、拓展团餐和开拓乡镇加盟店,市值约 30 亿,目标兑现利润预计达 1.2 亿 [10] - 巴比食品华东地区单店 4 月同比转正,5 月小幅增长,全国单店同比持平,二季度收入预计增长 5% - 10%,利润增速更快,未来或并购提升效率 [11] - 安井食品四五月份双位数增长,二季度收入或维持双位数;千味央厨四五月份收入同比持平,大 B 客户优,开拓商超和新品,下半年有望改善 [12] - 康师傅一二月微增,三月起提价销量下滑,上半年收入微跌,但利润率好,全年利润增速好于收入,估值合理股息率高;统一五月饮料中等个位数增长,面高个位数增长,产品力提升,适合长期投资 [15] - 农夫山泉五月收入增速好,水类产品和东方树叶表现优,四月红瓶水补贴后包装水市占率提升 [16] - 东方树叶“1 元开开有奖”活动扫码率待提高,去年收入亮眼,今年利润受 PET 价格影响正向,基本面有望恢复,估值或回 30 倍以上 [17] - 东鹏饮料 5 月动销增速环比提升,出货端增长超 30%,补水和果汁茶动销加速,全年收入及利润高增长确定性高 [18] - 华润饮料 1 - 5 月水销量增长,价格有压力,饮料动销好,收入稳健,上半年利润优于收入,渠道调整影响待察 [19] 乳制品行业 - 上游奶牛存栏量减少速度 5 月收窄,下半年供需或平衡,明年奶价可能上涨,二季度液奶动销略降,伊利、蒙牛出货端受去库存低基数影响好于动销端 [20] - 伊利低温正增长,冷饮增速转正,奶粉和成人粉维持趋势,二季度毛销差改善,全年净利润目标 9%;蒙牛加大高端奶投入,两家库存和费用可控 [20] - 新乳业年初至 5 月底低温收入双位数增长,新品酸奶增速优异,二季度低温增速改善,常温企稳,利润率提升显著 [20] - 妙可蓝多二季度 C 端个位数增长,B 端较快增速,通过多渠道扩展 C 端,性价比抢占 B 端国产替代份额 [20] 保健品行业 - 关注汤臣、仙乐食品和 HNH,抖音和跨境电商领域活跃,麦角硫因概念火热 [21] - 汤臣二季度收入降幅收窄,下半年有望转正,注重内部提效;仙乐食品中国区二季度增速改善,下半年延续,欧洲高个位数到低双位数增长,美国视出口而定;BF 个护外保健品业务四五月份盈利,美国区基本面改善;HNH 上半年按预期发展,中国保健品业务全年高个位数增速,奶粉业务增长不错,宠物业务稳健,财务费用将下降 [21][22] - HNH 估值低,有提升空间,建议布局 [23] 其他公司 - 万洲国际二季度核心业务同比增长,美国猪价和肉制品吨利表现好,中国区四五月份销量和吨利小幅增长,分红率约 50%,股息率预计 6%左右 [24] - 怡海国际四五月份增速较一季度持平且显著提升,全年第三方双位数增长目标不变,收入稳健,估值低,股息率超 90% [25] 啤酒行业 - 推荐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青岛啤酒和百润股份,今年南方天气、成本和赛事费用因素使业绩确定性高,资本开支或降,分红率有望提升 [26] - 燕京啤酒 1 - 5 月增长良好,U8 增长快,占比超 23%,利润率有望提升,部分地区增量显著 [27][28] - 珠江啤酒 5 月增速环比提升,97 纯生高增长;华润雪花 4 - 5 月增长,一季度毛利率提高,利润增长 10%,产品结构优化 [29] - 青啤南方市场增长快,优于整体 [32] - 百润预调酒 5 月下滑,库存降低,全年收入目标增长,8 - 9 月将推新款调酒产品 [33] - 威士忌业务一季度末放开招商发货,已进入多个终端,1 - 5 月发货额约五六千万,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34] 调味品行业 - 中炬高新四五月下滑收窄,渠道库存优化至两个月左右,核心关注渠道梳理和稳定性 [35] - 海天味业 4 - 5 月收入同比中单增长,库存两个半月至三个月,成本下行费用率或提升,全年利润增长预计超 10% [36] - 天味食品预计到 5 月收入双位数以上增长,二季度收入环比改善,利润看收入改善程度 [3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省钱超市新店型在调整,新加入品类表现一般,名创优品推出潮玩计划吸引核心客户群体 [3][4] - 福建、广东整体表现良好,广东部分产品增速超 20%,深圳增长更好,华东地区表现不错 [30] - 白酒消费疲软,公司库存约五个月,同比上升,管理层谣言和白酒经营拖累估值 [31]
为什么星巴克降到23元,还是没人买单?
星巴克中国降价策略 - 公司首次大规模调价,涉及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平均下调5元,最低价23元/杯 [3][4] - 降价响应"上午咖啡,下午非咖"战略,旨在争夺下午茶时段消费者 [9] - 消费者对降价反应冷淡,认为23元仍高于竞品(瑞幸9.9元、库迪8.8元、蜜雪冰城更低) [5][7] 市场竞争格局 - 本土品牌瑞幸2024年营收344.75亿元反超星巴克中国(210.6亿元) [21] - 蜜雪冰城57.4%门店位于三线以下城市,2024年终端零售额达583亿元 [12] - 霸王茶姬低线城市门店春节销售额环比涨幅达300%,部分景区店日均销量超3000杯 [13] 下沉市场战略 - 公司覆盖中国1000个县级行政区(占总数35%),但下沉速度慢于本土品牌 [14] - 下沉市场主力消费区间10-20元,星巴克降价后仍高于主流价格带 [19] - 目标客群包括返乡青年(追求身份认同)、本地中产(月收入6000-8000元)及社交需求驱动的年轻群体 [17][15] 公司经营困境 - 2024财年同店销售额连续多季度下滑,营收同比降1.4% [21] - 面临三大难题:高端定位难下沉、低价竞争难跟进、创新速度难匹配 [21] - 门店数量及覆盖广度不及瑞幸、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 [19] 管理层调整与自救措施 - 2024年12月首次设立CGO职位加速产品创新和数字化营销 [21] - 2025年1月完成管理层换血,由刘文娟兼任董事长主导数字化和下沉市场扩张 [22] - 计划推出迪士尼联名产品("疯狂动物城"冰摇茶)吸引年轻消费者 [23] 潜在出售动向 - 2024年11月传出考虑为中国业务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或出售部分股权 [23] - 潜在买家包括KKR(资本效率优化)、华润(渠道资源整合)等机构 [25] - 降价可能为提升业务估值或维持运营稳定的策略性举措 [26]
中产返贫,新三件套
投资界· 2025-06-15 16:02
行业现状 - 现制饮品市场日益饱和 一条200米小吃街挤下近20家饮品店 同品牌同价位门店相邻现象普遍 [6] - 新茶饮行业IPO热潮持续 半年内四家品牌上市 蜜雪冰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六大头部品牌聚集 [16] - 行业增速显著放缓 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从2023年44 3%降至2025年12 4% 头部品牌如喜茶 蜜雪冰城已开始收缩加盟 [17] 商业模式 - 加盟模式主导行业 蜜雪冰城4 6万家门店中90%为加盟店 但仅20%加盟商赚取行业80%利润 头部加盟商通过体系化运营实现利滚利 [11][12] - 单店回本周期长 人流量较大地段需1 8-3年回本 但实际半数店铺半年内即倒闭更名 [6] - 万店模式与造血能力成投资人关注重点 部分品牌转向单店盈利模式探索 [18] 经营痛点 - 三大倒闭主因:选址不当(如写字楼酒馆忽略场景消费属性) 预算不足(低估现金流需求) 同质化竞争(外卖价格战冲击) [15] - 日均经营压力大 案例显示酒馆日盈亏平衡点3000元 实际营业额仅1800-2000元 持续亏损 [5] - 非刚需赛道风险高 咖啡 奶茶 小酒馆高度连锁化 缺乏特色或品牌背书的门店存活率极低 [5][15] 创业者画像 - 典型创业者多为互联网背景年轻人 持有数十万积蓄 追求工作自主权但缺乏餐饮经验 [2][9] - 二手平台涌现倒闭设备交易 小红书"咖啡店倒闭闲置处理"笔记超50万篇 反映行业淘汰率高 [5] - 95%小白加盟商成陪跑 成功者集中于早期入局且具备餐饮资源的专业经营者 [12][13]
茶百道(02555):公司更新报告:新品研发助力底部反转,外卖大战引爆短期需求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12 11: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行业平均的22xPE,目标价15.29港元(按1港元=0.92元人民币折算)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卖大战与新品类周期驱动茶饮行业高景气,公司强化研发与供应链提升竞争力,收入回暖与主动控费,业绩有望底部反转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57.04/61.84/66.84亿元,增速分别为16%/8%/8% [7][11][1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9.45/10.60/11.61亿元,增速分别为47%/12%/10% [7][12] 估值 - 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行业平均的22xPE,目标市值226亿港元,目标价15.29港元 [17] 外卖大战与新品类周期驱动茶饮行业高景气 价格战趋缓,行业格局边际优化 - 2024年茶饮咖啡门店数量增长放缓,茶饮出现净闭店,2024年茶饮门店净减少3.88万家,咖啡门店净增加6583家 [19] - 2024下半年以来茶饮咖啡客单价企稳,茶饮行业价格竞争趋缓 [25] 健康化趋势引领,新品类周期迭代 - 消费者需求与品牌推新双边驱动现制茶饮品类周期迭代,现制茶饮发展历经粉末冲调、街头连锁、新式茶饮三个阶段,当下呈现健康化、功能化、社交属性等消费趋势 [27] - 健康饮品风潮推动以羽衣甘蓝为代表的超级食材热度爆发,各大茶咖品牌推出相关产品 [28] 京东入局外卖,平台竞争品牌方受益 - 京东通过补贴方式抢占外卖市场份额,美团饿了么反击,外卖大战持续进行 [32][35] - 外卖平台竞争,茶饮咖啡品类最受益,因其高频消费与高复购属性、客单价低需求价格弹性大,容易创造增量需求 [36] 强化研发与供应链,提高爆品率 - 公司产品研发部门由朱明星先生领导,持续调研预判消费者口味喜好变化,2024年针对国内市场推出60款新品,升级迭代42款产品,开发入库产品配方372个 [37] - 2025年以来研发机制强化,上新频率显著提高,每月有5 - 8款新品,推出的果蔬系列等产品反响不错,爆品率提高 [38] - 公司加快智能奶茶机研发及门店应用,健全新品研发数字化能力,强化供应链中台建设,订货流程持续优化提效 [37] - 截至2024年,公司综合性冷链仓储及配送网络包括24个多温仓库,约92%的门店实现下单后次日达,约95%的门店每周获得两次或以上配送服务,2024年底水果统一配送覆盖门店总数的71.7%,原叶茶生产基地投产 [39] 收入回暖与主动控费,公司业绩有望底部反转 2024年业绩筑底,2025年有望反转 - 2024年公司业绩承压,收入49.18亿元/同比 - 14%,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 - 59%,经调整净利润6.45亿元/同比 - 49% [40] - 2024年底公司总门店数8395家/同比 + 8%,但单店收入同比 - 25%,毛利率31.2%/同比 - 3.2pct,销售费用率8.0%/同比 + 5.7pct,行政费用率10.4%/同比 + 3.0pct,研发费用率0.7%/同比 + 0.4pct [40][41][43] 低基数、加快推新、外卖大战提振单店收入 - 2025年低基数、加快推新、外卖大战驱动同店增长,测算得外卖大战对全年同店收入拉动8% [50] - 测算单店模型盈利弹性,即使加盟商毛利率下降,受益于单店收入提升带来的经营杠杆,加盟商盈利能力和回本周期仍得到优化 [53] 门店数量企稳回升,下半年有望加速开店 - 2025年4月以来门店数量企稳回升,截至6月7日,茶百道门店数量YTD净增91家,4月初至6月初净增233家,随着外卖大战提振单店收入,加盟商回本周期加快,下半年有望加速开店 [57] - 下沉市场开店空间广阔,公司拟对二线及以下线级城市进行门店加密,按新一线城市门店密度为基准计算开店空间约1.2万家 [60] - 公司拓展海外新兴市场,将韩国、泰国、澳大利亚作为出海首站,截至2024年底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门店,并搭建海外供应链和运营体系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