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料

搜索文档
中仑新材(301565) - 301565中仑新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2
2025-05-12 19:29
公司经营与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亿元 [15] - 2024年公司BOPA膜材产能利用率超97%,产、销量均约为12万吨,产销率近100%,膜材营业收入20.5亿元,膜材毛利14.14% [2] - 2024年公司新型BOPA膜材毛利率为46.15% [29] - 2024年公司境内营业收入占比为55.72%,境外营业收入占比为44.28%,境外营收相比2023年增长55.91% [28] - 2024年度公司BOPA膜材海外市场销量由2023年的2.66万吨增加到4.79万吨,同比增长80%,实现境外销售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55.91% [23] 行业对比与前景 - 公司经营情况远优于同行业公司,有单独披露BOPA膜材业务的上市公司2024年BOPA产品销量为5万吨,营业收入7.8亿,毛利率为 - 1.64% [2] - 功能性膜材BOPA薄膜行业走向绿色化,居民消费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利好,BOPA薄膜需求量有望持续攀升 [3] 产品应用与研发 - 暂不掌握公司膜材产品是否可应用于光刻机相关场景 [4] - 公司研发的固态电池专用BOPA尚未批量生产,随着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和市场应用渗透率提升,生产与销售规模预计增长 [5][10] - PHA锂电膜是公司新能源膜材主要盈利贡献产品,率先实现国产化替代,已进入国内主要铝塑膜厂商供应链,可间接应用于无人机和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 [16][21] - 公司研发成功固态电池专用BOPA膜材,并参与起草相关行业标准 [16] 产能规划与布局 功能性膜材料 - 截至2024年末,国内厦门、泉州两个膜材生产基地共13条生产线,国内总产能为12.5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7][11][13] - 募投项目“高功能性BOPA膜材产业化项目”规划三条产线,第一条已投产,第二和第三条将分别于2025年和2026年陆续投产,全部达产后国内总产能为16.5万吨/年 [7][11][13] - 印尼膜材生产基地规划2条生产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陆续投产,达产后带来5万吨/年产能增量,届时国内外总产能预计为21.5万吨/年 [7][11][13] 高性能聚酰胺材料 - 公司现有产能约14.5万吨,至2027年高性能聚酰胺材料产业化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来21万吨产能增量(募投项目产能14万吨,自有资金建设项目产能7万吨),全部达产后总产能35.5万吨 [7][11][13] 新能源膜材项目 - 2024年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新能源膜材项目(双向拉伸聚丙烯膜材),一期项目规划两条产线,首条生产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2026年第二条产线量产 [8][9][12][14] 市场开发与拓展 - 公司积极发挥规模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开发更广泛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推进海外市场拓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18] - 2023年成立印尼子公司,加快印尼基地建设投产,提升东南亚市场销售交付速度和客户服务时效,满足前端市场拓展需要,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 [18] - 加强营销团队建设,深挖海外市场需求,扩展与现有客户合作深度,发展新客户及新领域 [22] - 加快国内募投项目、新能源膜材一期项目及印尼基地BOPA膜材项目建设,确保投产并加强客户储备 [22] 公司战略与管理 - 公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纵横一体化、相关多元化”为战略,打造“薄膜产业生态”为目标 [20][31] - 按照《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落实发展战略,开展兼并收购,引入耐心资本,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等进行市值管理 [24] 公司竞争力 - 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方面,开发出“EHA锁鲜型薄膜”等多种功能化、差异化产品,布局新兴应用领域膜材,关注新型膜材料发展趋势 [5][6] - 公司是全球极少数同时成熟掌握分步拉伸、机械同步拉伸以及磁悬浮线性电机同步拉伸(LISIM)工艺的厂商,拥有德国布鲁克纳双向拉伸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高,积累了丰富生产经验 [27] - 在功能性BOPA薄膜领域处于细分市场全球龙头地位,功能性膜材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6%,处于国内功能性BOPA薄膜首位 [30]
“1+3”战略加速落地 东材科技2024年营收规模突破40亿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5 14:12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44.7亿元,同比增长19.6%,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 [1][2] - 2024年净利润1.81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预计派发8888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3亿元(同比+23.2%),净利润9188万元(同比+81.2%),扣非归母净利润7616万元(同比+105.2%) [2][3] 产品结构优化 - 光学膜材料2024年营收11.29亿元(同比+17.4%),首次突破10亿元,在建及试生产产能约12万吨 [4] - 电子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0.7亿元,较2019年1.045亿元实现5年10倍增长,2025年一季度营收3.13亿元(同比+37.28%) [4] - 一季度光学膜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43%),聚丙烯薄膜1.10亿元(同比+37%),高速电子树脂1.12亿元(同比+129%) [3] 战略与产能布局 - "1+3"产品发展战略推动研发创新与工艺优化,聚焦光学膜和电子材料业务 [4] - 超薄型PP薄膜2022年新增产能3000吨,填补国际垄断空白 [5] - 推进成都聚丙烯薄膜2号线、年产20000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改项目、年产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项目等重点产业化建设 [6] 新兴市场与技术突破 - 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AI、算力升级等领域驱动高附加值产品(如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等)需求增长 [3] - 光学膜产销比接近100%,电子材料产销比达102.5%,显示强劲市场消化能力 [6] - 孵化光刻胶单体、质子交换膜、复合集流体等项目,培育新增长动能 [6] 数字化与创新体系 - 启动CRM数字化营销平台和PLM信息化系统,构建"多基地、跨地域"管理数据分析平台 [7] - 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体系推动产品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服务快捷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