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搜索文档
深夜突发!600200,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0:12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2020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 [2][5] - 2020年至2023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16.82% [7] - 同期分别虚增营业成本4.81亿元、4.48亿元、4.11亿元、3.55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成本的37.08%、35.47%、28.40%、20.95% [7]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29.81% [7] - 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2018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7]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钱群山等高管给予警告,并合计处以2050万元罚款 [7]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财务造假事项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2] - 自7月14日起,公司将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 公司首次发布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8] - 若后续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确认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将申请停牌并及时披露 [10] -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公司停牌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10] 公司经营及财务数据 - 公司股价截至7月11日收盘报2.42元/股,总市值为17.23亿元 [2] - 公司医药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等领域 [10] - 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聚焦于高端医美注射类产品 [10] - 2024年营业收入15.99亿元,同比下降28.64% [10][1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048.35万元,2023年为-7194.52万元 [10][1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5亿元,同比下降34.85% [11]
深夜突发!600200,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0:01
公司违规与处罚 - 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其2020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 [2][7] - 公司通过子公司与关联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16.82% [9] - 虚增营业成本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4.81亿元、4.48亿元、4.11亿元、3.55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成本的37.08%、35.47%、28.40%、20.95% [9] - 虚增利润总额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29.81% [10] - 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2018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2020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10] - 中国证监会拟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钱群山等高管给予警告,并合计处以2050万元罚款 [10] 退市风险 - 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 [2] - 自7月14日起,公司将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 如果公司后续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将申请停牌并及时披露有关内容,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停牌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发出拟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14] 公司经营与财务 - 公司医药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主要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等领域;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聚焦于高端医美注射类产品 [1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99亿元,同比下降28.64%;归母净利润为7048.35万元,2023年为-7194.52万元 [15] - 截至7月1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42元/股,总市值为17.23亿元 [4]
推荐 | 达普生物:中国高通量液滴微流控技术的领军企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3 23:39
达普生物 已入驻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 平台-新品库 ( bio-basedlink ) #生物制造新品推荐 | 达普生物 致力于打造新一代智能化生命科学解决方案,赋能AI与生物科技的深度融合 —— 达普生物 。 ↓↓↓ 达普生物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于 2018 年创立,致力于提供世界领先的生命科学工具,是中国高通量液 滴微流控技术的领军企业。公司在深圳、嘉兴两地设有研发与生产中心,研发团队近百人,聚焦于将液滴 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生物医药与精准医学领域,致力于成为集微流控芯片、仪器、试剂的研发和生产于一体 的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 已商业化多款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科学仪器,包括微流控高通量筛选系统(CytoSpark® Droplet Microfluidic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System ) 、 全 能 液 滴 微 流 控 分 析 系 统 ( OMNIdrop® System)、星海单细胞测序建库系统(Galaxy Single Cell Analysis System)、星云数字 PCR 系统 (Nebula dPCR System)和单囊泡分析系统(Exostar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报告征集中!8月20-22日宁波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3 23:39
论坛概述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同期设有"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特色专场[2] - 青年论坛旨在发掘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团队、技术及产品 促进科研与产业对接[2] - 论坛采用15分钟快速分享模式 聚焦科学问题、解决方案、成果转化可行性及未来方向[3] 论坛安排 - 时间定于8月20日 分两个场次(13:30-17:30和19:00-20:30) 席位仅限30个[6] - 同期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专场 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生物制造领域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6] 组织机构 - 主办方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11] - 协办单位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委会等4家行业组织[12] - 学术顾问由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担任[12] 大会背景 - SynBioCon系列大会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成功举办[14] - 2024年第三届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 宁波酶赛生物协办 并获得上海宝山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4] 产业服务 - 大会关联全球生物基与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www.bio-basedlink.net[21]
谭天伟院士团队期待你的加入!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3 23:39
01 实验室简介 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和大北农集团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谭天伟教授,现仼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 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973"项目首 席科学家。目前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实验室致力于从非粮生物质资源出发制备液体燃料及重要化学品 ,为降低能源结构中化石资源比例及二 氧化碳减 排提供技术支撑。 精英计划-人才需求 | 谭天伟院士团队 招 聘 启 事 北京化工大学 "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谭天伟院士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团队隶属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和绿色化学品生物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化 工大学(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高校)建设。 团队拥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包括院士1人,杰青6名,长江5名,万人创业人才1名,"四青"及新世纪人才16名,教授30人,海外兼职教授和特聘专家10人。 此外,团队在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 ...
科创板“1+6”配套业务规则落地!市场各方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13 23:23
科创板配套业务规则发布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深化科创板改革,解决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痛点难点问题,增强科创板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1] 科创成长层设立意义 - 科创成长层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成长初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有利于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 [2] - 科创成长层有利于集中管理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便于投资者更好识别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 - 科创成长层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开辟专属资本通道,助力企业突破"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瓶颈 [6]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优质未盈利科技创新型企业,对未盈利上市公司进行差异化统一监管 [9]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能够借助专业机构的眼光为审核注入"市场智慧",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3]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入股情况只作为审核注册的参考,不构成新的上市条件 [3]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助于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科创板公司反馈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泽璟制药已实现多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5] - 奥比中光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5] - 拓荆科技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6] - 云天励飞将加大在大算力AI推理芯片的研发投入 [6] - 翱捷科技认为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企业将获得融资环境包容性提升和估值逻辑重塑两大关键支持 [7] 券商投行观点 - 科创成长层设立能更好支持早期创新企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9] - 科创成长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闭环生态的关键一环 [9]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与IPO预先审阅机制优化了审核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了风险防控 [9] 创投机构反馈 - 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约有九成在上市前获得了私募基金投资 [12] - 科创板推出改变了中国创投界近年来的投资方向,带动投资机构转投硬科技 [12] - 科创板改革"1+6"政策将提升科创板对优质公司和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吸引力 [13] - 国投系基金已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3]
A股利好密集来袭 黄金、券商等行业巨头纷纷预告上半年业绩大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3 23:22
紫金矿业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2亿元 同比增加约54% [1] - 矿产铜和矿产金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和17% [1] - 矿产金 矿产铜 矿产锌 矿产银销售价格同比上升 [1] 券商板块业绩预告 - 华安证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4.94% [1] - 国金证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0%至150% [1] - 长城证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95% [1] 中国中车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2亿元~75.62亿元 同比增长60%~80% [2]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报告期内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3] 东鹏饮料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1亿元到24.5亿元 同比增长33.48%到41.57% [3] - 夯实东鹏特饮基本盘 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 培育新的增长点 [3] 赛力斯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亿元到32亿元 同比增长66.20%到96.98% [3] - 二季度新产品上市带动销量较一季度大幅增长 盈利能力增强 [3] 药明康德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约85.61亿元 同比增长约101.92% [3] - 持续聚焦"一体化 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 拓展新能力 建设新产能 [4] 中国重工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4] 中国船舶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至119.49% [4] 牧原股份业绩预告 - 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107亿元 同比增长1129.97%~1190.26% [4]
科创板“1+6”配套业务规则落地!市场各方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13 23:13
"与境外市场不同的是,科创板此次改革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开展小范围试 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入股情况只作为审核注册的参考,不构成新的上市条件,并非上市'门槛',不影响科 技型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科创板。"姚亚伟说。 科创板"1+6"配套业务规则落地。 7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了《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 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8号——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等配套业务规则。在 配套业务规则公布后,专家学者、科创板公司董事长、券商投行负责人、创投机构投资人等纷纷发声,对配套 业务规则给予了积极正面评价,认为此次深化科创板改革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痛点难点问题,主动适 应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和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求,进一步增强了科创板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 度包容性、适应性。 专家学者:科创成长层提供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张宗新表示,从全球实践看,科技型 企业往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资本市场服务能否有效覆盖优质未盈利科技型 ...
亏损企业上市,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新规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13 21:46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 - 证监会主席宣布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并发布1+6新规 [1] - 上交所公布三项具体细则包括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预先审阅机制和科创成长层指引 [2][11][19][23] - 第五套标准允许预计市值40亿元以上、无营收或利润要求的企业上市 需满足国家批准、市场空间大且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 [4][5] 适用行业范围 - 生物医药企业是历史主要使用者 2019-2023年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均属该行业 [6] - 新政新增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行业 明确加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9][10] - 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为武汉禾元生物 2022年已申请上市 [8]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试点引入该制度以评估无盈利企业的市场前景 机构需满足近5年投资5家科创板上市或10家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企业等条件 [10][14][28] - 企业可自主认定并披露机构投资者信息 交易所审核时作为参考但不强制要求 [15][16] - 政府基金、产业投资人等不受限制 需证明专业投资经验 [13] 预先审阅机制 - 允许科技型企业秘密递交材料 保护商业信息和技术安全 [18][19] - 适用对象为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的企业 预审期间文件不公开且加快后续审核进度 [20][21][22] 科创成长层 - 新政设立科创成长层 股票简称后加"U"标识 当前589家科创板企业中仅32家带此标识 [23][24][25] - 调出条件为达到第一套盈利标准(近两年累计利润5000万或1年盈利+营收1亿) [26][29] - 覆盖两类企业:历史亏损上市后未盈利者及新亏损上市者 盈利达标后取消标识 [29] 市值与财务指标对比 - 五套标准中第一套要求10亿市值+盈利 第五套要求40亿市值+技术成果 中间三套侧重营收或现金流指标 [5] - 生物医药企业核心产品需至少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 [4]
“杭州六小龙”两人加入特首顾问团:李家超的“阳谋”|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7-13 20:14
香港特首顾问团动态 - 李家超与第二届特首顾问团举行首次会议,新增三位成员包括经济学家朱民、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和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替换了首届成员中的李泽钜、傅育宁和汤晓鸥[1] - 顾问团分为经济高质量与持续发展、创新与创业、区域与环球协作三个小组,成员包括唐英年、白德利、蔡崇信、迈克尔·斯彭斯等政商学界领袖[1] - 新成员表示香港具有"内联外通"优势,是国际金融中心,资金自由流动,吸引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和作为"出海"窗口[4] 香港股市发展策略 -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明确要吸引国际企业和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争取更多标志性IPO[5] - 港交所新增18A和18C章节为生物科技和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上市通道,2024年9月进一步下调18C市值门槛[5] - 港交所优化上市批核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以增强对IPO企业的吸引力[5] 港股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港股完成42宗IPO,募资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长22%,暂列全球第一[6] - 上半年恒指累计上涨20%(4000点),创历年来最大上半年涨幅[6] - 宁德时代以355亿港元募资额成为2024年迄今全球最大规模IPO[6]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杭州群核信息技术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宇树科技计划先上A股再赴H股[5] - 2024年多家内地科技企业通过18C章程赴港上市[5] -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有207家公司在港交所排队等待上市,集中在科技、新消费和医药医疗行业[7] 政府与企业互动 - 李家超2024年4月访问杭州并与"杭州六小龙"会面,探讨新技术生态圈和政府企业合作[7] - 陈茂波表示"香港集资以支持国际拓展"将成为内地企业出海新趋势[7]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港股逾7300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