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

搜索文档
今年接单356亿!这家船厂再获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4-27 14:31
4月25日,韩国HD现代集团造船业务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宣布,与亚洲地区船东签订了2艘超大型 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5596亿韩元(约合3.9亿美元、28.4亿元人民币),单船造价达1.95亿 美元。 这2艘集装箱船将在位于全罗南道灵岩郡的HD现代三湖建造,计划在2028年上半年交付。 去年10月,万海航运下单订造8艘16000TEU甲醇燃料预留(methanol-ready)集装箱船,由HD现代三湖 和三星重工各建造4艘。这批新船采用传统动力,具备甲醇双燃料预留设计。这是万海航运船队中的最 大船舶,超过其四年前同样在HD现代集团和三星重工订造的18艘13100TEU集装箱船。 此外,去年9月,万海航运还在HD现代三湖订造了4艘87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合同总金额为 6746亿韩元(约合5.11亿美元),单船造价约12780万美元,计划在2027年5月之前陆续交付。 包括此次承接的2艘新船在内,HD韩国造船海洋今年以来承接的新船订单已达31艘、48.9亿美元(约合 356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全年接单目标180.5亿美元(约合1320亿元人民币)的27.1%,包括1艘LNG运 输船、4艘LN ...
停一次2000万元,美国为何对中国船舶开征天价“港口费”?
虎嗅APP· 2025-04-24 18:07
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政策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4月17日公布针对中国航运业的"港口费"政策,分为两类:第一类针对中国船东和运营商,从2025年10月14日开始每次美国航程收取每净吨50美元,未来三年每年增加30美元/净吨,每艘船每年最多征收五次[3];第二类针对使用中国制造船舶的非中国运营商,收取每净吨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美元(择高收取),未来三年按比例递增[3] - 以中远海运的COSCO THAILAND号(8500TEU/5.9万净吨)为例,2025年10月起每次航程需交295万美元(约2150万人民币),每年靠泊五次需交1475万美元,此后逐年递增至2369万/3245万/4130万美元[3] - 收费将分阶段实施:中国运营商2025年10月14日起50美元/净吨,2026年4月17日80美元,2027年110美元,2028年140美元;中国造船舶同期从18美元递增至33美元/净吨,集装箱从120美元涨至250美元/TEU[6] 政策影响分析 - 全球航运业高度依赖中国船舶:中国造船吨位全球份额从1999年5%飙升至2024年50%以上,全球每两艘新船就有一艘中国制造,运营船舶中中国造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11][17] - 主要航运公司中国造船占比:地中海航运未来订单中国占比92%,马士基、达飞等欧洲巨头超50%[14] - 政策将导致运价飞涨:船公司可能将中国造船舶撤离美国航线造成班期紊乱,运力结构性短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显示运价翻倍会使通胀率上升0.7个百分点[18][19] - 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将全面上扬:高度依赖集装箱海运的消费品供应成本增加,最终转嫁给消费者[11] 全球造船业格局 - 中国造船业主导地位:2024年交付全球近60%船舶(按吨位),在建船舶占比57%,新订单超3/4流向中国船厂[25] - 三大造船国市场份额:中国(70%/4645万CGT/1711艘)、韩国(17%/1098万CGT/250艘)、日本等(13%/838万CGT/451艘)[27] - 高端船舶建造能力:LNG船主要集中在中韩,汽车运输船新订单全来自中日韩,韩国在高价值船舶(如LNG/LPG/超大型油轮)领域保持竞争优势[27] - 韩国政府加大支持:2025年计划投资2586亿韩元(约13.28亿人民币)增强造船业竞争力,预算同比增40%,3月订单量(82万吨)罕见超越中国(52万吨)[28] 政策效果评估 - 美国振兴造船业目标难实现:本土造船成本是中国的3-5倍,技术落后且面临军工订单积压、熟练工短缺等结构性制约[12][21] - 可能利好日韩造船业:订单或向韩国日本转移,韩国正筹备韩美造船业合作计划[25][28] - 国际航运界强烈反对:世界航运理事会指出政策会削弱美国贸易竞争力,惩罚高效大型集装箱船(占美国进口近半),扰乱供应链[18] - 中国商务部回应:措施具有明显歧视性,严重扰乱全球产供链,违反世贸规则,要求美方纠正错误做法[11]
知名基金经理持续加码人工智能!这些细分领域受关注
券商中国· 2025-04-24 14:02
人工智能投资热度 - 2025年一季度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持续加码人工智能产业链配置,涵盖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细分赛道及头部互联网、计算机企业 [1] - 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投资边界从制造端向应用端拓展,AI主题在震荡市中保持结构性优势 [1] 周蔚文投资策略 - 中欧新蓝筹混合基金规模78.8亿元,重仓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前五大重仓股为万华化学、中国平安、三花智控、牧原股份、恺英网络 [2] - 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可穿戴设备及教育/广告/游戏应用领域,但对光模块持谨慎态度 [2] - 增持低估值头部保险企业,减持造船和化工等强周期行业 [3] 赵诣投资方向 - 泉果旭源A类份额一年净值增长率15.40%,股票仓位92.58%,主要配置电力设备新能源、计算机、电子、军工及港股互联网企业 [4] - 前十大重仓股占净值66.62%,新增快手-W,退出振芯科技 [4] - 关注人工智能头部互联网/计算机/电子企业及新能源、军工等困境反转领域 [6] 刘元海行业观点 - 东吴移动互联基金规模53.58亿元,全部持仓集中于制造业,重仓新易盛、立讯精密等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板块 [7] - 判断2025年为智能驾驶产业拐点年,增加智能化整车、汽车电子配置,降低算力硬件持仓 [7] - 预计二季度人工智能先进模型及应用仍为A股主线,同步关注科技自主可控方向 [8] 行业景气度变化 - 保险行业资产端收益率改善、负债端结构优化,估值处于低位 [3] - 新能源和军工行业出现触底回升迹象 [5] - 造船和化工行业景气度边际恶化,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 [3]
【厦门象屿(600057.SH)】经营货量基本持平,造船板块快速增长,激励计划彰显长期信心——2024年报点评(赵乃迪/周家诺)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3 17:10
公司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67亿元,同比减少20.12%,归母净利润14.19亿元,同比减少9.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减少19.87% [3] - 2024Q4单季度营收689.7亿元,同比减少23.70%,环比减少26.80%,归母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34.71%,环比增长377.95% [3] 大宗商品经营业务 - 2024年大宗商品经营业务营收3453亿元,同比减少21.4%,主要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经营货量2.24亿吨,同比小幅下滑0.3% [4] - 金属矿产类经营货量1.40亿吨,同比增长6.5%,农产品类1390万吨,同比减少31.7%,能源化工类7020万吨,同比减少4.1%,新能源类54万吨,同比增长47.0% [4] - 大宗商品业务期现毛利率同比提升0.43pct至1.83%,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0.79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约10.17亿元 [4] 造船业务发展 - 2024年生产制造业务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造船业务营收59亿元,同比增长24.76% [5] - Ultramax系列散货船和1万吨以下化学品船在手订单量全球领先,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89艘,排产至2029年 [5] - 2024年造船产能整体提升超25%,通过竞拍获得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核心资产,预计2025年中复工复产,产能将提升40%-50% [5]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拟向不超过991名激励对象授予1.73亿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2.96元/股,涵盖董事、高管及核心骨干 [6] - 考核指标包括2025-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目标值15%/30%/50%,触发值6%/12%/20%)、净资产收益率(目标值8.5%/9.0%/9.5%)及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目标值95%) [6][7] - 各考核年度净利润增长率需大于0才可解除限售 [7]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严正声明!
券商中国· 2025-04-19 14:59
4月19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关于美对华造船业实施限制措施的严正声明,内容如下: 责编: 刘珺宇 校对:吕久彪 百万用户都在看 俄乌局势突变!特朗普,刚刚宣布! 降息25个基点!刚刚,欧洲宣布! 关键时刻!英国,突传重磅! 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4月17日发布的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采取限制措施的公告,中国船舶工 业行业协会表示极度愤慨和坚决反对。美方基于虚假指控和失实调查,对中国船舶工业进行无理打压,是 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更是对全球海事工业协同发展的严重破坏。 中国船舶工业坚持开放竞争、互利共赢的发展原则,始终遵循国际公约、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规律,通过 持续创新和高效协作赢得全球船东的信赖。美国造船业的衰落是其保护主义恶果,与中国无关。美国对中 国造船业进行限制,将不可避免的扰乱全球海事工业体系,不但对恢复美国造船业毫无益处,甚至将直接 导致国际海运成本飙升,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剧其国内通胀困境,损害美国民众基本生活权益。 面对美国毫无根据的恣意打压,我们呼吁全体造船业同仁团结起来,与所有真诚的国内外合作伙伴携手同 行,为全球海事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稳定力量。我们呼吁,国际海事工业界共同抵制美 ...
中国船协发布关于美对华造船业实施限制措施的严正声明
快讯· 2025-04-19 12:5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美对华造船业实施限制措施表示极度愤慨和坚决反对,认为美方是无理打压,践踏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海事工业协同发展 [1] 事件主体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于4月19日发布严正声明 [1]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4月17日发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采取限制措施的公告 [1] 行业态度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美方措施表示极度愤慨和坚决反对 [1] 事件影响 - 美方基于虚假指控和失实调查对中国船舶工业无理打压,践踏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海事工业协同发展 [1]
为什么强行对中国船只收费,也救不了美国造船业?
虎嗅· 2025-04-19 12:09
据媒体报道,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301调查对中国海运和造船业的最终措施,其中尽管有 所调整——包括设置180天过渡期和非累积性收费机制,但这些措施仍可能对中国相关产业构成重大负 面影响。这一决定与特朗普政府于4月9日签署的"恢复美国海事主导地位"行政命令形成政策呼应,后者 初步勾勒了美国重塑海洋力量的战略方向。 美国造船业的没落绝非一日之寒,而是数十载积累的结果。这一衰退历程与全球造船格局的剧变和美国 国内政策环境的演变相伴而行。从国际竞争力的丧失到国内结构性顽疾的根深蒂固,再到对国防安全的 重大冲击,美国造船业正面临多重挑战,亟需从历史脉络和现实困境两个层面深入剖析。 (一)从巅峰到谷底:美国造船业的衰落历程 这背后,是美国造船业深深的危机感。美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各地造船厂仅建成5艘大型远洋 商船,总吨位76000吨,而同一时期,仅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一家企业建造的商船总吨位,就已超越美国 造船业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累计产量。有美国人认为,美国造船业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结构性挑 战,不仅直接削弱美国海军的战备能力和应急反应水平,更从根本上威胁美国在全球海洋战略格局中的 长期主导地位。 ...
美船舶听证法案,通过利好集运,否决利好船舶,关注德祥海运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集运、航运、造船、航空 - **公司**:德翔海运、宁波远洋、景江航运、中股物流、中国船舶、扬子江、江南造船厂、广川国际、黄浦文冲、中船防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集运和航运板块** - **观点**:美国传播法案落地或否决都对集运和航运板块有利,当前板块处于预期低位,建议积极关注 [1] - **论据**:法案落地集运盈利预期上修,否决则解除对板块估值的压制 - **观点**:集运板块中小型船最值得看好 [2] - **论据**:东南亚集运中,小型集装箱船供给最紧缺,叠加301船舶法案落地、码头拥堵和小船稀缺等因素,租金上涨且同比改善明显 - **观点**:德翔海运受关注,相关公司如宁波远洋、景江航运等受益 [2] - **论据**:德翔海运去年11月港股上市时估值便宜,上周入通后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 - **观点**:联盟结构变化导致中小型船短缺 [3] - **论据**:2M联盟解体,新的双子星联盟航线变化,需要更多支线船中转 - **造船板块** - **观点**:建议关注造船板块 [1] - **论据**:当前股票位置处于相对底部 - **观点**:中船集团及其下属船厂在深海科技领域有技术优势 [9] - **论据**:中船集团下属江南造船厂能制造水下机器人、远洋科考船等高科技产品 - **航空板块** - **观点**:建议关注航空板块 [10] - **论据**:国内航司国内客运时刻同比2024年下降4%,出现供给侧逻辑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传播法案遭到美国传统货主(从矿到煤炭、大豆、油)、码头和物流公司强烈抵制,支持者是美国钢铁制造商和工人,法案最终能否通过不确定,不排除先落地再取消再换方法落地的可能 [7][8] - 李嘉诚旗下长河码头的交易市场关注度高 [8] - 周六开了下修航迹计划的航空电话会 [10]
出口链联合电话会议
2025-04-15 22:30
行业及公司 - **手工具和电动工具行业**:创科实业、全封控股、巨星科技、欧盛电器、开创电器 [1] - **仿制服装类设备行业**:捷克股份、红花束克 [2] - **其他消费类设备行业**:印度股份、街上驱动、浙江鼎立、宏远数控 [3] - **汽车行业**:比亚迪、塞丽斯、吉利、小鹏、速成剧创、地面线机器人、浮游玻璃、维材动力、中和中气、托普集团、福耀玻璃、银轮、新全、三华智控、银沦股份 [6][7][10] - **电力设备行业**:德业、古德威、阳光电源、海博斯创、思源海星、三星、威胜信息、鸿发金杯电工 [11][12] - **造船行业**:中国船舶、中船房屋、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亚新锚链、松发股份 [14] - **家电行业**:海信家电、TCR之家、长虹美林、海星家电、隔离电器 [21][22] - **航运行业**:中原海峰、海峰国际、中国物流德侠海运 [25] 核心观点和论据 手工具和电动工具行业 - **观点**:建议重点关注相关企业,东南亚关税暂缓使其直接受益 [1] - **论据**:大部分企业产能50%以上转移到东南亚,此前公司跌幅达20%多 [1] 仿制服装类设备行业 - **观点**:关税暂缓使其直接受益 [2] - **论据**:企业下游服装行业很大一部分产品最终销往欧美 [2] 其他消费类设备行业 - **观点**:建议重点关注相关企业,关税税率已达极限,后续出口企业情绪将好转 [3] - **论据**:无明确论据 [3] 汽车行业 - **观点**:短期超跌不改长期增长趋势,关注内需增长与国产替代双重动能 [9][10] - **论据**: - 乘用车板块:对美出口比重逐步下滑,关税加征影响微小,主流车企出口区域集中于东欧、南美、东南亚及欧洲等地区 [5][6] - 零部件板块:部分企业布局北美产能,可降低关税影响,对利润影响有限 [6][7] - 智能化零部件板块:对美直接出口少,海外收入占比低,关税冲击有限,自主替代加速 [7] - 商用车板块:出口无对美直接敞口及二次转运风险,关税加增受损影响有限 [8] 电力设备行业 - **观点**:建议关注相关企业,关税战对全球化企业影响较小 [11][12] - **论据**: - 储能领域有豁免条款,部分企业全球化市场布局良好 [11] - 电力设备出口价格可转移,厂商具备全球产能布局能力 [12] 造船行业 - **观点**:美国301制裁难以完全实施,中国船舶利润有望继续超预期释放 [13] - **论据**: - 中国船舶一季度盈利高增,显示盈利能力弹性 [14] - 制裁消息受航运业抵制,会增加美国通胀压力,损害美国多方利益 [15][16] - 特朗普考虑放缓或调整计划,降低了中国船舶停靠总体成本 [16] - 即使实施,对造船格局影响有限,中国船企有技术、成本、交付优势,后续接单有支撑 [17] 家电行业 - **观点**:关注新兴市场增长,推荐隔离电器和两轮车板块 [20][22] - **论据**: - 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有品牌和制造规模优势,拓展新兴市场成果显著 [20][21][22] - 隔离电器国内收入占比90%,波动性小;两轮车板块内需占主导,2025年景气 [22] 航运行业 - **观点**:中长期关注转口贸易活跃度提升和中小船需求提振 [23][24] - **论据**: - 美国库存消化后有补库运量需求,关税差会带来转口贸易活跃度提升 [23] - 301政策会带来供应链重构,增加中小船需求 [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行业智能化零部件中,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芯片行业具备高成长性和稀缺核心壁垒,2025 - 2028年增速分别可达80%和超40% [8] - 造船行业特朗普301制裁调整包括推迟实施收费计划或制定新的费用结构 [16] - 家电行业各公司努力拓展新兴市场,如TCR之家、长虹美林、海星家电等 [22]
海上“超级带货王”交付 中国造船业接连刷新纪录
央视网· 2025-04-15 12:15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5日全球最大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交付,体现中国造船能力,且中国造船业订单饱满,正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发展 [1][3][12] 新船情况 - 全球最大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4月15日交付,用于远东至欧洲航线货物运输 [1] - 一次可承载22万吨货物,24000个集装箱堆叠高度相当于25层楼,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单个航次续航近2万海里,更清洁环保,提高海运效率和经济性 [3] 建造能力 - 中国在集装箱船建造领域接连刷新纪录,船越造越大且建造周期越来越短 [3] - 船只建造通过技术工艺革新突破,建造到出坞在码头时间压缩到4 - 5个月,该船提前半年以上交船,周期控制水平处行业一流水准 [5] 订单情况 - 该船是出口订单第一艘,后续中国船舶集团还将完成3艘同类型船建造 [8] - 船企出口订单增多,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高,沪东中华造船今年创纪录20多艘船同时在建 [8] - 沪东中华造船订单排期到2029年,手持订单金额近1400亿元人民币 [12] 发展原因 - 中国造船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船舶建造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管理能力大幅提升,能按计划履约甚至提前交付,助船东扩展航运版图,吸引全球客户下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