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饮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40家中资企业赴美上市 霸王茶姬募资4.11亿美元成最大IPO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21:32
中资企业赴美上市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共有40家中资企业成功登陆美国市场,总募资额达8.71亿美元 [1] - 纳斯达克成为主要上市地,39家企业选择在此挂牌 [2] - 中小企业成为赴美IPO主体,IPO家数同比上涨44%,但融资额下降62% [2] - 募资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企业募资额在500万至1500万美元之间,仅两家企业募资过亿 [2] 重点企业表现 霸王茶姬 - 创年内最大IPO,募资4.11亿美元,定价每股28美元,发行1468万股ADS [1][2] - 四位独立投资者认购不超过2.05亿美元 [3] - 2025年Q1全球门店达6681家,GMV 82.3亿元,净收入33.9亿元(同比+35.4%),净利润6.77亿元(同比+13.8%) [3] 亚盛医药 - 募资1.26亿美元,主营肿瘤及乙肝等疾病的新型小规模疗法 [1][3] - 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大涨128.26% [3] 华通金融 - 上市首日飙升396.25%,专注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4] - 推出"券商云"服务,已覆盖30家机构客户,其中10家采用该服务 [4] 其他企业 - DIGINEX、健永生技等上市首日涨幅超20% [5] - 8家企业上市后累计涨幅超100%,包括软云科技(覆盖1515万学生、2万所学校,积累100亿测试数据) [5] 行业趋势 - 中资企业呈现"小而美"出海生态,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新茶饮等领域表现突出 [1][5] - 尽管融资规模收缩,企业仍通过赴美上市为未来发展布局 [2]
当王宁、王兴兴、张俊杰的投资人坐在一起
暗涌Waves· 2025-07-01 19:35
核心观点 - 新一代创业周期开启,AI和科技领域将涌现更多素未谋面的创始人,投资人需具备识别"非共识创始人"的能力 [3] - 优秀创始人的核心特质包括:艺术与商业融合能力、纯粹专注、蜕变式成长、善于决策和组织建设 [5][9][10][15] - 早期投资的关键在于捕捉"闪电时刻",但需面对信息损耗和规模化难题 [14] 创始人特质分析 泡泡玛特王宁 - 兼具艺术审美与商业理性,对潮玩展的商业化创新有独特见解 [5] - 注重细节成本控制,如门店材质选择兼顾美观与成本效益 [6] - 消费行业需要左脑(理性)与右脑(感性)的协同能力 [8] 宇树科技王兴兴 - 纯粹专注的特质首次见面即可感知,大学时期已是机器人领域KOL [9] - 商业决策务实直接,选择做人形机器人因"订单来了" [9] - 技术细节阐述能力强,但不善言辞 [9] 霸王茶姬张俊杰 - 展现蜕变式成长,从边缘创业者到IPO路演阶段能力显著进化 [10][11] - 首次见面即讲述传奇童年经历,后经背调验证真实性 [13] - 组织建设能力突出,半年内完成总部搬迁和人才体系升级 [11] 投资人方法论 - 判断标准聚焦创始人底层能力:战略思考、挑战精神、自我觉察,而非表面性格特征 [13] - 早期投资需直面"新知识"挑战,避免因认知局限错失机会 [13] - 决策框架强调创始人决策质量与组织效能两大维度 [15] - 非共识案例识别能力体现在连锁餐饮、出海硬件等新兴领域 [16][18] 行业观察 - 消费行业底层逻辑在于把握人性迭代缓慢的特性 [37][38] - VC行业本质是观察当代商业史,需建立历史维度认知框架 [40][41] - 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需保持平视视角,避免仰视或俯视 [29] - 行业存在显著信息损耗,决策信息量级差达数百万倍 [14]
新消费三巨头,倒反天罡
36氪· 2025-07-01 14:21
新消费三巨头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股价2025年6月20日收于239.6港元,年内涨幅170%,2024年涨幅达342% [1] - 老铺黄金年内股价涨幅267%,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后涨幅超150%,三者并称"新消费三巨头" [1] - 三家公司分别代表情绪价值、圈层认同和极致性价比三大消费趋势 [1] 产品定位与价格策略 - Labubu限量版二级市场价格较首发溢价数十至上百倍,形成"比包更贵的包饰"定位 [2] - 老铺黄金采用一口价模式,年涨价2-3次,店效超爱马仕,手工打造+限量发售强化奢侈品属性 [2] - 蜜雪冰城产品单价普遍低于10元,4元柠檬水成为下沉市场突破口 [3] 商业模式核心驱动因素 - Labubu与老铺黄金依赖稀缺性创造二级市场交易热度 [3]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超4.6万家,规模效应带来供应链议价能力 [4] - 蜜雪冰城通过自研自产体系控制糖、奶、茶等全品类原料成本,加盟模式为主 [6] 消费者行为洞察 - Z世代既追求Labubu的圈层认同,又青睐蜜雪冰城的实用主义 [7] - 盲盒消费满足拆封时的情绪波动,隐藏款设计强化概率游戏吸引力 [9] - 老铺黄金通过古法工艺术语(搂胎/锤揲/錾刻)塑造文化溢价 [10] - 蜜雪冰城衍生出"做饭邪修"等UGC内容,拓展产品使用场景 [12][13] 行业竞争挑战 - 老铺黄金40%产品外包,研发费用1916万元仅为营销费用(12.37亿元)的1/64 [14] - Labubu面临Fugglers等竞品冲击,审丑潮流可能稀释独特性 [15] - 泡泡玛特补货导致Labubu二手价格下跌50%,奢侈品属性面临考验 [19][20] - 老铺黄金需解决金价波动与品牌保值认知的关联性问题 [22] 行业趋势观察 - 无用消费(盲盒/奶茶)购买频次显著高于实用消费品 [8] -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竞争维度,需平衡社交属性与情感共鸣 [9][11] - 新消费品牌面临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型压力,Z世代忠诚度存疑 [17]
社会服务新消费研究之茶饮行业研究框架
长江证券· 2025-07-01 09: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茶饮行业是经济周期和人口周期共振的产物,中国现制茶饮已发展为千亿级新消费赛道,行业呈现折叠态竞争,下沉市场和国内外市场有增长空间,平价产品价格带增长潜力和竞争格局相对占优,茶饮品牌核心竞争力在于前端门店赋能和后端供应链建设 [12][20][49][5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消费:经济周期、人口周期共振的产物 - 消费受经济周期和人口周期影响,经济周期影响消费选择,不同阶段有不同消费特征,如日本经历四个消费时代,中国1990 - 2019年人均GDP复合增速14%消费升级,2020年后人均GDP复合增速7%消费转型 [13] - 消费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当期收入、收入预期、人口总数、年龄结构、家庭结构、人均GDP、就业/通胀、技术变革等,25 - 35岁是人生消费高峰期,不同代际人口基数、年龄、人均消费体量影响消费增速 [13][16] 茶饮行业:空间、格局、壁垒 - 中国现制茶饮行业历经30年迭代,从粉末冲调发展为千亿级新消费赛道,2015 - 2018年CAGR 27%,需求从功能需求演变为新时代消费需求,包括产品、体验、社交、品牌四个维度 [20][21][24] - 行业呈现折叠态竞争,价格带收窄向中间集中,咖啡和奶茶店品类交叉;国内渠道维度预计2030年现制茶饮开店空间在乐观、中性、悲观假设下分别达94.4、68.6、42.8万家,5年CAGR分别为21%、16%、11%,客群维度要扩大目标消费者基数和提升复购频次;国外东南亚主要国家茶饮市场理论店铺数量约23.1万家,约为中国当前市场店铺数量的36% [30][37][45] - 对比行业价格带增长潜力和竞争格局,平价产品价格带相对占优,平价市场CR1~60%,CR3~77%,CAGR~19%,大众市场CR1~18%,CR3~43%,CR5~60%,CAGR~20%,高端市场CR1~20%,CR3~41%,CAGR~9% [49][51] - 茶饮品牌核心竞争力在于前端赋能加盟商能力和后端供应链能力,单店模型上高端茶饮依托品牌势能,平价品牌小投入、薄利多销;供应链体系决定茶饮品牌宽度,头部茶饮品牌通过升级供应链完善自身护城河,如自建原料生产基地、优化仓储物流体系、加强数字化管理、与供应商紧密合作等 [55][56][57] 投资建议 - 供给端茶饮门店数量增长趋于理性化,行业竞争有所放缓,需求端茶饮成为新消费时代年轻人展现生活方式等的载体,茶饮子行业景气度空前,推荐关注所在价格带有开店空间,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相对较好,且有经营壁垒的茶饮公司 [64]
茶咖日报|“续命”还是“促癌”?全国现存咖啡相关企业超24.6万家
观察者网· 2025-06-30 21:15
咖啡行业分析 - 全国现存咖啡相关企业超24.6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约2.6万余家 [1] - 咖啡企业注册数量在2023年达到顶峰,2024年稍显下降 [1] - 广东省、云南省、江苏省咖啡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省市总和超8.6万家,占比35.1% [1] - 涉及司法案件的咖啡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1.86% [1] - 无糖咖啡能降低癌症和死亡风险,加糖咖啡可能增加风险 [1] - 早晨喝咖啡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与全因死亡风险,全天分散饮用或过量饮用效果不明显 [1] - 健康喝咖啡需首选黑咖啡/美式,每天2-3杯为宜 [2] 茶饮行业事件 - 全家便利店在日本召回227万瓶茉莉花茶,因可能混入金属碎片 [3] - 召回产品涉及日本全国约14499家门店,每瓶1L,售价149日元(含税160日元) [3] - 生产商为春名制作株式会社,顾客在饮用前发现金属碎片且未受伤 [3] 乳制品行业动态 - 新乳业控股股东UDL计划减持股份,股价一度下跌8.79%,收盘跌幅收窄至0.58% [4] - 2024年营收106.65亿元,同比下降2.93%,为2015年以来首次下滑 [4] - 2024年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24.80%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6.25亿元,同比增长0.42%,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48.46% [4] - UDL持股65.07%,新希望投资集团持股14.94% [4] 茶叶价格波动 - 云南省勐海县古树茶价格8周下跌19.66%,6月29日报价108.00元/斤 [5] - 云南省梁河县古树茶价格下跌16.47%,报价89.58元/斤 [5] - 普洱产品重点产地平均价格下跌幅度为15.35% [5] 咖啡期货市场 - 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跌至去年12月以来最低,跌破每磅3美元关口 [6] - 巴西增加咖啡豆供应缓解近期短缺,收获季推进促使生产商寻求买家 [6] - 巴西过去几年库存水平较低,收获季推进解决短期供应紧张问题 [6]
写在上半年最后一天:港股IPO夺回全球第一的三大核心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6-30 21:0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全球占比达24%,超越纳斯达克与纽交所重回全球第一 [2] - 预计上半年IPO宗数及集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大型IPO项目推动显著 [2] - 截至6月20日,港交所IPO上市项目31单,融资规模884亿港元,超去年全年总额 [2]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40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17倍多 [2] 历史对比与转折 - 2023年港股IPO筹资额413亿港元,同比下降59%,为近20年最低 [3] - 2023年港股IPO平均筹资额6.77亿港元,近十年新低,仅1家50亿港元以上IPO [3] - 2025年情况逆转,如宁德时代单笔募资356.57亿港元,相当于2023年全年的86% [8] 明星IPO案例 - 布鲁可IPO孖展申购倍数达6027.58倍,首日高开80%,中签一手赚约1.5万港元 [4] - 蜜雪集团认购额1.84万亿港元,超越快手纪录,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53.6% [4][8] - 映恩生物首日涨幅116.70%,打破港股医药赛道刻板印象 [8] 市场结构与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1860亿港元,同比增长72%,日均成交占比提升至19.3% [9] - 宁德时代上市首日南向资金净买入23.5亿港元,占成交额28.4% [9] - 内地散户通过港股通打新比例较2023年翻倍,布鲁可等散户认购倍数超5000倍 [9] 板块与个股表现 - 医疗、科技、消费等"五朵金花"板块持续走高,恒生指数突破24000点 [11] - 乐华娱乐年内涨幅376.19%,三生制药涨幅273.36%,泡泡玛特涨幅190.44% [12] - 蜜雪集团带动新茶饮板块,古茗上涨157%,沪上阿姨上涨17.13% [8] 未来展望 - 政策端"科企专线"落地,预计2025年下半年超50家中概股及新经济企业递表 [13] - 新能源、AI等领域企业如海辰储能、京东工业计划港股上市,单项目募资或超100亿港元 [13] - 恒生指数市盈率10.7倍,显著低于标普500的27.5倍,估值优势吸引全球资本 [13]
蜜雪集团(02097):确定性源自对极致性价比模式的深刻理解
华兴证券· 2025-06-30 20: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蜜雪集团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660.00 港元,对应 40x 2026 年 P/E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投资蜜雪就是投资其对极致性价比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其成功源于优异的市场洞察力、营销资源利用能力、供应链成本管控能力以及对加盟模式生意本质的独到认知 [7] - 蜜雪的性价比定位确保受众,合理利润分配成就万店加盟,还能高效撬动外部营销资源,供应链上延下伸降本增效 [1][2] - 幸运咖沿用蜜雪模式,若未来加速扩张,有望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成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概述 - 投资蜜雪是投资其对极致性价比商业模式的理解,蜜雪成功源于多方面能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 性价比定位确保受众,合理利润分配成就万店加盟 - 蜜雪追求极致性价比,从刨冰转向现制茶饮,定位下沉市场,确立单店模型 [13][14] - 蜜雪通过“轻加盟、重经营”杠杆扩张,中部六省减免费用,实现从省内到区域性品牌发展 [18] - 蜜雪匹配门店数量变革管理,完善培训、建立监督体系,保证运营标准化 [20][21] - 蜜雪深谙加盟模式本质,调整利润分配,让利加盟商,实现门店与业绩增长 [26][40] 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高效撬动外部营销资源 - 蜜雪打造“雪王”IP、独特店招等多重视觉记忆点,升级品牌口号和主题曲,刺激消费者感官 [41][46] - 蜜雪选择 B 站和短视频平台推广,制造话题热点,实现裂变传播,导流线下 [49][50] 供应链上延下伸降本增效 - 蜜雪自产原材料,掌握主动权,预收账款平衡产销,提高产端效率 [51][54] - 蜜雪自建仓配体系,仓储端选址布局,配送端按需升级,确保产品标准化输出 [57] 幸运咖:蜜雪商业模式的高度复制 - 幸运咖沿用蜜雪性价比定位和渠道扩张方法,定位下沉市场,精简 SKU 后丰富产品 [66] - 幸运咖营销思维与蜜雪一脉相承,供应链体系协同,门店数量有望扩张 [76][77] 收入与盈利预测 - 预计蜜雪集团 2025 - 27 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3.6%/ 13.4%/ 11.9%至 306.8/ 347.9/ 389.3 亿元 [79] - 预计 20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4.5%/ 13.4%/ 11.9%至 55.2/ 62.6/ 70.1 亿元,净利率维持 18.0% [80] 估值 - 给予蜜雪集团 40 倍 2026 年 P/E,对应目标价 660.00 港元,较目前有 30%上升空间 [87] 附录:公司介绍——多品牌餐饮连锁集团 - 蜜雪集团 1997 年成立,2025 年港交所上市,采用“直营店打样,加盟店扩张”模式,门店和业绩高速增长 [90] - 蜜雪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张氏兄弟持股超 80% [94]
“零售大变局:中国品牌仅彰显传统特色,就已经奏效了”
观察者网· 2025-06-30 16:53
中国品牌崛起趋势 - 中国品牌加速崛起并在海外赢得忠实粉丝群体,零售潮流从西方吹向中国的时代可能终结 [1] - 泡泡玛特的LABUBU玩偶热度飙升,吸引包括贝克汉姆、蕾哈娜等国际名人,推动公司股价迅速上涨 [1] - 中国消费者从偏好海外流行趋势转向本土奢侈品牌、高端美妆及奶茶店 [1] 性价比与品质优势 - 库迪、瑞幸等本土咖啡品牌品质与星巴克相当但价格仅为其一半 [3] - 老铺黄金设计感强且价格低于蒂芙尼,单个门店平均销售额较外国竞争对手高出至少50% [3][4] - 山下有松箱包品牌对标国外质感但价格低一倍以上 [3] - 泡泡玛特成功部分归因于瞄准节俭型消费者,推出兼具情绪价值与高质量的产品 [3] 高端定位与品牌溢价 - 霸王茶姬部分饮品价格与星巴克高端产品持平,定位高端而非平价 [4] - 老铺黄金股价自香港上市以来涨幅超过2000% [4] - 毛戈平美妆成为中国市场十大高端美妆集团中唯一本土企业,上市后股价飙升约250% [6] 消费者行为转变 - 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更深入了解产品,意识到曾被外国品牌“割韭菜” [6] - 年轻女性研究美妆标签,寻找成分相同但价格更低的本土产品 [6] - 中国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捧外国货,本土品牌通过彰显中国特色获得成功 [4][6] 本土品牌扩张策略 - 本土品牌从内陆小城市起家,如霸王茶姬始于云南昆明,蜜雪冰城始于经济不发达省份 [7] - 华住集团未来一年约半数新门店将开在三四线城市,入住率高于外资竞争对手 [7] - 2024年中国人口不足100万的城市快消品购买量增长5.5% [7] 海外市场拓展 - 泡泡玛特在20多个国家设有门店,美国有至少37家分店 [7] - 蜜雪冰城遍布东南亚,霸王茶姬计划2027年底在海外开设超1300家门店 [7] - 品牌在海外获得的认可反哺国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8]
继减糖后新茶饮标准转向高营养 每杯至少含3种绿色食材丨新消费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6-30 15:39
行业变革 - 新茶饮行业迎来里程碑式变革,从"减糖控糖"迈入"天然营养"的5.0轻养低负担时代 [2] - 行业头部品牌发布"新茶饮健康标识体系",对产品信息公开做出全面规范 [2] - 健康实践推动茶饮行业成为国民健康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 [4] 公司举措 - 奈雪的茶发起鲜果茶"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提出"营养食材+新鲜现制+低卡控糖"的轻养健康公式 [2] - 计划要求每款产品选用至少3种绿色食材,补充3种以上关键营养元素 [2] - 喜茶发布《喜茶真茶标准》和"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全线现制饮品符合标准 [2] 产品创新 - 鲜果茶计划将花青素、Omega-9和Omega-3脂肪酸、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置于重要地位 [3] - 蔬果酸奶昔系列加入蓝莓、桑葚、树莓、千亿活菌酸奶等营养食材 [3] - 桑葚和蓝莓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牛油果和奇亚籽提供Omega-9和Omega-3脂肪酸 [3] 消费者需求 - 国民健康意识显著增强,消费者更加注重茶饮的营养健康属性 [3] - 消费者不仅追求"减糖",更渴望茶饮富含天然营养成分 [3] 政策响应 - 新茶饮品牌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 年)》等政策文件 [3] - 健康升级为整个茶饮行业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4]
茅台失宠,泡泡玛特封神!中国新消费品牌为何能征服世界?
搜狐财经· 2025-06-30 13:27
消费趋势转变 - 限量版LABUBU毛绒玩偶拍卖价达108万元(薄荷色)和82万元(棕色),超越82年茅台价格,成为明星追捧的社交货币[3] - 茅台散瓶价从3000元以上跌破2000元,海外业务收入停滞在40亿~50亿元(占主营业务3%),而泡泡玛特海外收入占比达38.9%[5][7] - 新消费品牌(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通过盲盒、奶茶、古法黄金抓住年轻人,替代传统白酒的"旧体面"符号[5][12] 新消费三姐妹表现 - **泡泡玛特**:LABUBU成为全球IP,海外门店覆盖20多国(美国超37家),韩国明星、泰国公主等自发传播[7][30] - **蜜雪冰城**:市值千亿,海外门店突破5000家(覆盖越南、印尼等12国),4元柠檬水策略穿透消费疲软[9][18][19] - **老铺黄金**:2024年营收98亿元(同比增166%),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254%),毛利率41.3%居行业首位[9][26][27] 成功因素分析 - **情绪价值**:泡泡玛特构建IP闭环生态(盲盒稀缺性+社群运营+二级市场流通),满足年轻人"可触摸的上头情绪"[16] - **普惠基因**:蜜雪冰城以极致质价比(对标日本优衣库)和稳定品质扩张,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以半价对标星巴克[19][20][21] - **文化叙述**:老铺黄金融合明代花丝镶嵌与现代设计,国潮元素推动营收增长,直接挑战Tiffany等国际品牌[24][26][27] 行业结构机会 - 全球化成为增量:泡泡玛特海外门店快速扩张,蜜雪冰城深入东南亚,霸王茶姬4年海外门店从零增至1300家[30] - 年轻化需求共性:Z世代偏好轻松社交与个性表达,推动新消费品牌增长,而白酒传统商务场景吸引力下降[11][28] - 文化自信崛起:老铺黄金等高毛利品牌证明年轻人愿为"有故事、能升值"的国货支付溢价[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