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国轩高科:B级及以上车型的供货占比将显著增加
证券日报· 2025-09-03 17:17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第三代电芯实现全面导入并进入量产交付阶段 [2] - 新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车市场 [2] - 技术升级推动B级及以上车型供货占比显著增加 [2] 客户与市场拓展 - 产品已覆盖奇瑞、吉利、零跑等多个汽车品牌 [2] - 合作车型涵盖多款中高端车型 [2] - 市场定位向中高端领域持续深化 [2]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903
第一创业· 2025-09-03 14:56
核心观点 - 美国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但新订单指数首次回到扩张区间[3] - 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且保值能力强于美债 贵金属行业景气度提升[7] - 国内储能行业收益翻倍 电力市场化进程推动景气度提升[7]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环比双增长 重卡领域同比增速达169%[9] - 飞行汽车试运营刺激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9] -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35.3% 中国企业占68.8%市场份额[10] - 爱奇艺营收下滑但AI技术与海外业务表现亮眼[13] 宏观经济组 - 8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8.7 连续6个月低于50%荣枯线[3] - 新订单指数51.4 今年以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3] - 生产指数47.8% 从扩张区间回落至收缩区间[3] - 就业指数43.8 为20年6月以来次低水平[4] - 物价指数63.7 创4月以来新低但仍为最高分项[4] 产业综合组 - COMEX黄金期货涨2.42%至3601美元/盎司 现货黄金创3540美元历史新高[7] - 美国30年期国债价格从116跌至113 黄金保值能力强于美债[7] - 山东100MW/200MWh储能电站年收益达2000万元 较2023年翻倍[7] - 储能电站造价约2亿元 当前收益率水平较高[7] 先进制造组 - 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30万辆 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10%[9] - 1-8月累计新能源车销量893万辆 同比增长34%[9] - 新能源重卡8月销量1.58万辆 同比增长169%[9] - 福田/联合重卡/三一重卡同比增幅分别达505%/684%/207%[9] - 飞行汽车续航170公里 售价30万美元 获3300份预订单[9] - 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590.7GWh 同比增长35.3%[10] - 宁德时代等6家中国企业市场份额合计68.8%[10] 消费组 - 爱奇艺上半年总营收66.3亿元 同比下滑11%[13] - GAAP净亏损1.34亿元 去年同期为盈利[13] - 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3% 内容分发收入下降37%[13] - AI优化使广告点击率提升20%[13] - 短剧储备1.5万部 头部作品带动会员双位数增长[13] - 国际版会员收入连续8季度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35%[13] - 巴西/墨西哥/印尼等市场收入增幅超80%[13]
同比增速行业第一,中创新航7月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跃升至5.4%
财富在线· 2025-09-03 11:42
公司业绩表现 - 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达4.8GWh 同比增长59.8% [1] - 装机量环比增长4.3% 由6月4.6GWh提升至7月4.8GWh [1] - 全球市占率大幅提升至5.4% 国内市场占有率从5月7.5%激增至7月8.4% [1] 行业竞争地位 - 成为同业前四企业中唯一实现环比装机量增长的企业 [1] - 装机量增速在全球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中位列第一 [1] - 公司进一步巩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地位并实现逆势增长 [1] 市场前景与竞争优势 - 动力电池行业维持高成长性 受益于全球电动化转型深化 [1] - 技术领先 产能充足且客户结构多元的企业持续受益 [1] - 凭借产品性能和成本优势快速扩大市场影响力 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903
交银国际· 2025-09-03 10:30
第四范式(6682 HK)核心观点 - 业务转型从定制化解决方案转向标准化平台交付模式 专注于底层垂直模型搭建 向客户提供决策建议[1] - 收入增长确定性强 2024-2028年年化增速超30% 2025年全年收入超70亿元 4年后收入规模达到200亿元[1] - 利润扭亏趋势不改 长期利润率8-10%[1] - AI+X新业务布局 复用技术积累 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1] - 对应2026年4.5倍市销率 目标价81港元 长期仍有上调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1] 国轩高科(002074 CH)核心观点 - 1H25收入193.9亿元 同比+15.5% 其中动力电池收入140.3亿元 同比+19.9% 储能电池收入45.6亿元 同比+5.1%[2] - 上半年毛利率16.4% 同比基本持平 但2季度毛利率14.8% 同/环比-3.0/-3.5 ppts 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及产品结构改变影响[2] - 越南一期工厂已顺利投产 摩洛哥基地(20GWh)和斯洛伐克基地(20GWh)预计分别于2026年/2027年投产[2] - 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并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2] - 基于DCF模型升目标价至41.14元人民币 维持买入评级[3]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比亚迪8月乘用车销量371,501辆 同比基本持平 出口80,464辆 同比+146%[5] - 蔚来汽车8月交付31,305辆 同/环比+55.2%/+49.0% 乐道L90上市首月交付10,575辆[5] - 小鹏汽车8月交付37,709辆 同/环比增长169%/3% 首款增程/纯电车型计划在4Q25进入量产[5]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环比增长88%/14% 创历史新高[6] - 理想汽车8月交付新车28,529辆 同/环比-41%/-7%[6] - 小米汽车8月交付维持在3万辆以上[7] - 随着"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临近 看好9月新能源车销售[7] - 行业看好小鹏汽车G7/全新P7/增程车型陆续上市带动销量和毛利率提升 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后推动内部资源整合 赛力斯问界系列进一步拓展高端市场并带动盈利能力提升[7] 全球主要指数表现 - 恒指收盘25,497点 年初至今+23.89%[4] - 国指收盘9,108点 年初至今+24.94%[4] - 道指收盘45,296点 年初至今+6.47%[4] - 标普500收盘6,416点 年初至今+9.08%[4] - 纳指收盘21,280点 年初至今+10.20%[4] - 德国DAX收盘23,487点 年初至今+17.97%[4] 大宗商品及外汇表现 - 布兰特原油收盘68.16美元/桶 年初至今-8.61%[4] - 期金收盘3,473.70美元/盎司 年初至今+32.12%[4] - 期银收盘40.58美元/盎司 年初至今+40.37%[4] - 欧元兑美元收盘1.17 年初至今+12.63%[4]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27%[4]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 消费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温和复苏中的多重机遇(6月30日)[9] - 新能源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不确定性下机遇仍存 把握分红的稳定性(6月6日)[9] - 科技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AI和国产替代仍是投资主线(6月5日)[9] - 汽车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混动加速新能源渗透 智驾与机器人产业化提速(6月5日)[9] - 每月金股九月研选:宏观环境趋稳+流动性宽松 港股有望延续向好态势(9月1日)[9]
孚能科技上半年同比减亏,年内有望交付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华夏时报· 2025-09-03 09:2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亿元 同比下滑37.5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2亿元 同比亏损减少(上年同期亏损1.9亿元) [1] - 毛利率提升 主要因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深化及优质海外客户出货占比提升 [1] - 期间费用减少 欧元对人民币升值导致汇兑收益同比增加 [1] 业务与技术布局 - 主要从事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储能电池及系统研发生产 长期聚焦三元动力电池 [1] - 拓展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之一 [1] - SPS大软包动力电池系统实现大规模量产 成组效率和体积比能量密度等关键技术参数提升且成本显著降低 [2] - 2024年底建成全固态电池小试线 预计2025年底建成设计产能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1] 固态电池发展规划 - 2025年交付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采用高镍三元正极+高硅负极 能量密度达400Wh/kg [3] - 2026年推出第二代产品 正极材料升级至富锂锰基/高镍正极 采用锂金属负极 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3] - 2027年推出第三代产品 能量密度向500Wh/kg以上水平跃迁 [3] - 2026-2027年推进小批量量产装车并配套建设GWh级生产线 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3] 市场地位与客户资源 - 2024年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第8名 动力电池出口量第3名 [2] - 多年位居全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3名 连续8年蝉联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1名 [2] - 国内三元电池装车量排名第6名 市占率2.40% [2] - 2022年率先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 客户包括广汽、东风、三一、一汽解放、美国头部eVTOL客户等 [3] - 已送样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和全球头部物流无人机公司 [3]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工信部2025年出台《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政策 升级电池安全和辅助驾驶强制性国家标准 [5] - 2020年固态电池研发上升至国家层面 2023年加强标准体系 2025年3月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5] -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 [5]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 固态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更宽 耐热性更好 安全性能大幅提升且不易短路 [6] - 2023年全球固态电池渗透率约0.1% 2024年约0.2% 预计2030年渗透率达10% [6] - 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7GWh 预计2027年达18GWh 2028年达30GWh [6]
动力电池“出海”如何避开雷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3 09:20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面临市场挤压与知识产权壁垒的双重挑战[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 中国企业占据6席 合计装车量达346.7GWh 市场份额达68.7% 其中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比55.7%[4] - 韩国LG新能源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12.3%下滑至9.4% 日本松下市场份额与排名均出现下滑[4] 海外投资与产能布局 -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 首次超越国内150亿美元投资规模 其中动力电池领域占比达74%[3] - 宁德时代在德国 匈牙利 泰国 印尼等地规划产能 德国图林根工厂2022年投产初期产能14GWh 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100GWh 印尼投资近60亿美元[3] - 欣旺达在匈牙利 摩洛哥 越南 泰国建设海外工厂 匈牙利基地2026年下半年投产 泰国基地投资逾14亿美元计划2025年投产[3] - 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工厂总投资超30亿元规划产能20GWh 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为宝马供应圆柱电池[4] 技术竞争力分析 - 国内企业凭借完整产业链与成本控制优势 在中低端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 宁德时代在高镍三元 磷酸铁锂等技术领域持续突破[5] - 国际企业在高端技术 品牌认知度和早期客户资源积累方面保持优势 LG新能源在圆柱电池技术突出 松下长期服务特斯拉且在电池一致性 安全性方面技术口碑良好[5] - 韩国LG新能源近期获得43亿美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订单 在中国传统优势领域加速布局[2] 出海面临的主要挑战 - 美国市场通过"大而美法案"针对中国供应链 收缩补贴并明确规避中国供货商参与 即便采取技术出海模式也被排除在补贴之外[7] - 欧洲市场政策平稳但与美国协同 对中国企业布局持观望态度 迫使企业转向东南亚市场形成政策导向型出海路径[8] - 欣旺达与LG新能源专利纠纷败诉 暴露中国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与风险应对上的短板 国内市场专利监管相对宽松 部分企业技术存在模仿或相似性且未及时申请国际专利[8] 突破策略与发展方向 - 需从国家层面通过WTO等国际平台对不平等政策进行申诉 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9] - 企业应避免陷入反垄断风险 可转向政策友好的东南亚市场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这些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大且新能源市场处于培育阶段[9] - 必须加码技术革新 掌握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核心技术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的升级[10]
国轩高科(002074) - 002074国轩高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2
2025-09-03 08:4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94亿元,同比增长15.48% [2] - 动力电池收入同比增长19.94% [2] - 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35.22% [2] -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8.5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5亿元,同比增长超80% [2][9] - 研发投入13.82亿元,同比增长13.34% [12]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上半年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约40GWh,同比增长超48% [5] -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占率5.18%,排名第四 [2] - 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七 [2] - 海外地区(含港澳台)收入64亿元,占比33%,较2024年底提升1.9个百分点 [14] 技术研发进展 - 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贯通,良品率达90% [4] - 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设计 [4] - 推出L600启晨电芯、G垣准固态电池、金石全固态电池等新产品 [17] - 商用车领域推出G行超级重卡标准箱 [17] - 储能领域推出乾元智储系统 [17]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拟在江苏及芜湖建设4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 [7] - 海外推进本地化生产,服务国际市场 [13] - 与VinFast、Rivian、PowerCo、NextEra等国际客户深度合作 [14] - 覆盖中国、美洲、欧非、亚太四大区域市场 [14] 供应链与客户结构 - 宜春锂矿项目开采正常推进 [8] - 第三代电芯导入中高端车型,覆盖奇瑞、吉利、零跑等品牌 [15] - B级及以上车型供货占比显著增加 [15] - 与大众合作开发标准电芯,适配80%以上大众新能源车型 [17] 盈利能力提升因素 - 第三代电池产能释放及中高端车型配套 [11] - 出货量提升带动规模效益与生产优化 [11] - 存货增加因市场需求旺盛及安全库存需求 [6]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为储能电站项目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
担保事项概述 - 公司为博野科瑞数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差额补足担保 担保金额为贷款本金10,500万元及相关利息和费用 占贷款总额21,000万元的50% [3][7]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佛山科霸提供两项担保 包括19,000万元综合授信担保和10,000万元综合授信担保 总担保金额29,000万元 [17][19] 被担保方基本情况 - 博野科瑞成立于2025年1月 注册资本5,500万元 主要从事储能技术服务等新能源业务 公司通过储能产业基金间接持有其48.93%股权 [7][9] - 佛山科霸成立于2019年3月 注册资本20,000万元 主要从事电池制造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 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17][21] 担保协议具体条款 - 博野科瑞担保期限自2025年8月25日至2036年1月28日 公司承担50%连带保证责任 担保范围包括本金、利息、罚息及实现债权费用 [3][7][10] - 佛山科霸担保期限为债务履行期满后三年 担保方式包括股权质押和连带责任保证 授信品种涵盖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业务 [19][22][23] 担保审议程序 - 博野科瑞担保已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 在30,000万元总担保额度内 其中博野科瑞专项额度15,000万元 [8] - 佛山科霸担保在年度507,000万元担保预计额度内 已履行相应审议程序 [20] 担保必要性分析 - 为博野科瑞担保可保障100MW/200MWh独立储能项目建设资金 有利于推动公司大储能战略实施和产业链协同 [12] - 为佛山科霸担保可满足子公司业务发展资金需求 公司拥有完全控制权 担保风险整体可控 [23] 担保总体情况 - 公司对外担保总额494,056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179.81% [14][23] - 对控股子公司担保总额428,356万元 占比155.9% 目前无逾期担保 [14][23]
宁德时代:已回购869万股,使用资金总额21.3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20:18
公司股份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计回购A股股份869万股 占公司A股总股本0.1973% [1] - 回购最高成交价290元/股 最低成交价231.5元/股 [1] - 成交总金额21.31亿元人民币(不含交易费用) [1] 后续回购计划安排 - 公司将继续实施回购计划 [1] - 承诺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中国最赚钱的三家车企,净利润加起来只赶上一个宁德时代
第一财经· 2025-09-02 20:11
行业盈利格局 - 16家上市乘用车企2025年上半年累计归母净利润超392亿元 其中比亚迪 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三家头部民营企业合计净利润311亿元 占总盈利近80% [3] - 比亚迪以155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一 占16家车企总盈利近40% 盈利超百亿的车企仅比亚迪一家 [4] - 行业盈利集中度显著提升 头部三家车企净利润相当于宁德时代单家企业上半年304.9亿元净利润水平 [5] 车企盈利表现 - 比亚迪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吉利汽车净利润92.90亿元 同比下滑13.90% 长城汽车净利润63.37亿元 同比下滑10.21% [4] - 赛力斯净利润29.41亿元 同比增长81.03% 零跑汽车净利润0.33亿元 同比增长101.49% 理想汽车净利润17.43亿元 同比增长2.82% [4] - 6家车企出现亏损 包括广汽集团亏损25.38亿元 北汽蓝谷亏损23.08亿元 小鹏汽车亏损11.42亿元 江淮汽车亏损7.73亿元 众泰汽车亏损1.48亿元 海马汽车亏损0.75亿元 累计亏损额近70亿元 [4][7] 国际比较与行业地位 - 丰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5万亿日元(约727亿元人民币) 为16家中国车企净利润总和的1.9倍 [5] - 比亚迪和吉利汽车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十 排名超过本田和日产 [5] - 本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2272亿日元(约110亿元人民币) 日产汽车净亏损7918亿日元(约382亿元人民币) [7] 行业盈利能力 - 2025年7月汽车行业利润293亿元 同比下降17% 行业利润率3.5% 环比6月6.9%明显下降 同比去年4.4%也下降 达近期低点 [6] - 1-7月汽车行业利润2737亿元 同比增长0.9% 行业利润率4.6% 较1-6月4.8%有所下降 处于历史次低位 [6] - 7家车企净利润同比负增长 包括长安汽车下滑19.09% 上汽集团下滑9.21% 广汽集团下滑267.39% 江淮汽车下滑356.89% 北京汽车下滑81.80% [4][7] 产业链盈利对比 - 动力电池领域盈利集中度更高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304.9亿元 亿纬锂能净利润16亿元 欣旺达8.6亿元 国轩高科3.7亿元 [7] - 日系车企除丰田外 本田保持盈利而日产陷入巨额亏损 显示全球汽车行业盈利分化加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