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同比增长5.6% 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万亿元
新京报· 2025-06-06 18:07
区域经济表现 - 一季度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1][2] - 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8%(北京)、5.7%(天津)、7.7%(河北),较上年全年加快0.1、1.1和0.2个百分点 [4] - 京冀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和12.7%,北京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翻倍增长 [4] 行业动能与投资 - 制造业高端化推进,津冀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3.1%和43.3% [4] - 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4.0%(北京)、8.7%(天津)、7.1%(河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22.3%、21.4%和41.4% [5] - 设备购置投资显著增长,北京增速达1.3倍,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6.0%和26.3%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0.9亿元,同比增长0.6%,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京冀分别增长5.9%和35.1% [5] 创新与产业协同 - 京津冀共建57个技术研发及产业创新平台,一季度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1105项,成交额111.8亿元 [6] - 京津冀基金累计出资29.7亿元,覆盖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6][7] - "通武廊"区域经济表现突出,通州区GDP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北京市首位 [7] 重点区域发展 - 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空天信息领域企业达60家,京雄政务服务3500余项实现跨区域办理 [10] - 通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施工进度达85% [8] 民生与公共服务 - 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606元(北京)、15987元(天津)、9220元(河北),增速5.0%-5.6% [12] - 津冀参保人员在北京就医直接结算398万人次,占京外医保结算量的30%以上 [11] -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环京通勤人员同比增长7.1%至44.6万人 [11]
以西博会等展会为舞台,广安“晒”出制造业产业链选育成果 选育九大产业链 拓展企业朋朋友圈
四川日报· 2025-06-06 14:55
广安制造业产业链发展 - 广安重点培育9条制造业产业链 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低空经济 医药健康 新材料 电子信息等 [2][6][7] - 邻水县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要承载地 8家企业携40余件"邻水造"产品亮相西博会 [6]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展区占据广安馆"C位" 20余家企业展示电子元件 引擎盖等30多种产品 [8] 产业链企业合作与成果 - 广安华讯电子为特斯拉 通用五菱 比亚迪提供电子元件 智能化改造推动年产值多年连增 [8] - 四川翌慧生物医药依托岳池生物医药产业园布局多领域 获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8] - 前锋区企业展示"一根线到一件衣"数智产业链 半天吸引20余家参展商洽谈 [9] 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 - 西博会期间广安馆日均接待客商超2万人次 达成意向采购500余万元 [11] - 江苏瑾辰汽车饰件在华蓥市投资建厂 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5-20亿元 [11] - 广安1-5月开展65批次外出招商活动 推动蜀道华蓥玄武岩纤维等项目签约 [11] - 广安投资推介会签约57个项目 总投资超400亿元 涵盖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 [12] 特色产品与技术展示 - 四川领神航新材料科技展出抗8级大风无人机 续航3小时 耐零下40℃低温 [10] - 云天现代农业展示富硒食品 天然富硒大米意向采购金额达300万元 [9] - 广安森林雨茶业推出创新柚香茶产品 [10]
2027年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300家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02:11
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围绕10个绿色产业重点实施八大任务 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1] - 到2027年 绿色企业将超过300家 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1] -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 前疃村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 百亿规模的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落地 [2] 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 形成"创新牵引+资源聚集+场景带动"的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副中心模式 [2] - 到2027年 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 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2] - 展望2035年 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 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 [2] 绿色产业布局 - 重点培育碳专业服务业 ESG专业服务业 绿色金融业 绿色投资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 合成生物制造业等特色绿色产业 [3] -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 新能源产业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绿色建造业等既有绿色产业 [3] - 在未来能源细分产业领域聚焦超导材料 真空系统 高功率电源等细分赛道 [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 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3] - 加强分布式先进能源产业研发 生产和应用等环节的项目 企业培育和集聚 拓展氢能储 运 加产业链 [3] - 发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较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 [3] 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 - 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利用北京光学仪器厂旧厂区进行更新改造 最大化保留现有树木 包括一棵200余年树龄的油松 [4] - 园区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 三星级标准建设 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电制冷系统"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 [4] - 配套使用光伏发电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预计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000吨 [4] - 聚焦碳排管理 能源服务 绿色建筑 环境治理等行业形成产业集聚 配套绿色科技会议会展中心 科技惠民滨水空间 [5] - 一期将于9月底完工 已有碳核算 碳数据 碳捕集等关键绿色技术的创新企业作为先导企业首批入驻 [5] - 2027年底全部完成改造 成为城市副中心第一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5]
围绕“10个产业、8个行动” 北京助推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加速跑
北京商报· 2025-06-03 20:02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1] - 到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1] 当前绿色建设成果 - 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行政办公区率先实现绿色三星建材100%比例应用[3] - 高级别自动驾驶3.0示范区建设完成无人驾驶小巴在城市绿心投用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达100%已有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 重点培育的6个特色绿色产业 - 碳专业服务业:支持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吸引碳资产开发咨询、第三方审定核证、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服务等机构形成碳市场生态圈[4] - ESG专业服务业:吸引高水平国际化ESG评级机构及相关服务企业形成国际影响力ESG服务业集聚区[4] - 绿色金融业: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多元创新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发行生物多样性金融产品[4] - 绿色投资:支持各类绿色产业投资机构发展[4] -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聚焦超导材料、真空系统、高功率电源等细分赛道加强政策资金支持争取科研机构落地[4] - 合成生物制造业:建设合成生物相关产业园区带动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益[4] 巩固提升的4个既有绿色产业 -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推动与数字产业融合创新促进智慧监测等技术研发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污染物治理、生态修复等产业[5] - 新能源产业: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氢能储、运、加产业链[5]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瞄准车用电子及核心零部件打造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5][6] - 绿色建造业:吸引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建筑业上下游企业集聚[6] 重点实施的8项任务 - 加快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集聚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地标[7] - 推动成立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支持绿色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8] - 联合科研机构推动绿色低碳领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8] - 支持绿色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吸引碳资产开发咨询、ESG等上下游企业探索碳信用国际互认[8] - 强化区级产业基金与市级绿色低碳领域基金互补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建设[9] - 提升绿色金融市场能级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建成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9] - 打造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品牌增加国际元素邀请国内外专家机构参与[9] - 增强绿色产业全链条服务保障能力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9]
提升京津冀辐射带动作用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3
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表现 - 前4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1.43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0.1% [1] - 出口4454.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7% [1] 京津冀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 - 京津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3年3.22%升至2023年4.27%,高于全国1.62个百分点 [2] - 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 [2] - 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1.2亿元增至2024年843.7亿元 [2] -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从2013年3500多家增至2024年1万多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入驻100多家科技企业 [2] 京津冀产业协同与科技成果 - 天津实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吨级量产,获批全国首张脑机智能人工神经信息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证 [2] - 河北东方物探自主研发"两宽一高"陆上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万米深地目标精准探测 [2] - 京津冀共同构建科技成果共享库,联合绘制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地图 [2]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存问题 - 空间结构需完善,城市层级落差抑制超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3] - 创新要素资源分布不均衡,梯度差过大,自由流动存在壁垒 [3] 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方向 - 采用"圈层+廊道式扩散"模式,转化北京科技创新、天津先进制造研发、河北地缘优势为协同动能 [3] - "一群一策"推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质增效,围绕北京创新链优化调整津冀产业链 [4] - 增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功能,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 [4] - 构建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化科技资源共享 [4]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 AI+数据驱动下,探寻消费领域的边界与新范式
北京商报· 2025-05-28 16:18
数据与AI驱动的消费范式变革 - 经济正经历巨大转变,数据成为转变的"原料",AI则是"发动机"与"工具",二者驱动各领域消费方式发生范式级变革 [3] - 媒体消费创新已超越传统融媒体形式,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现引发对消费基本范式改变的深入思考 [3] - 科学研究领域AI带来革命性变化,但人工智能工具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3] 未来消费方向 -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推动行业与数字化融合 [3] - 新兴产业要推进"人工智能+",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实现从单纯购车消费向智能网联消费的转变 [3] - 手机领域需实现人工智能代际革命,智能机器人进入家庭将满足特定场景需求,带来消费新变化 [3] 数字空间需求与数据要素市场 - 释放数字空间需求的关键在于国家对数据要素的激活与统一大市场建设 [5] -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能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开发公共数据、企业数据等价值,推动数据消费新模式的形成 [5] - 未来企业形态将改变,"单人企业"借助智能代理成为发展方向 [5] 数智技术驱动的新消费场景 - 数智技术驱动的新消费场景应具备连接性、参与性和智能性三个特征 [5] - 在数据要素市场逐步完善、智能化工具不断发展的当下,应积极创造新需求与新消费 [5] 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 - 论坛以"创新消费力 统一大市场"为主题,首次采用"主论坛+专题论坛"模式 [7] - 同步设置"未来旅游""酒业文化""餐饮产业"三场专题论坛,聚焦旅游业、酒业、餐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 - 重磅发布6份深蓝智库年度报告,涵盖消费金融、人形机器人、文化出海等热点领域 [7]
重庆:到2027年 全市累计新建智能工厂30家和数字化车间300个
快讯· 2025-05-28 14:07
产业数字化转型 - 重庆市计划到2027年累计新建智能工厂30家和数字化车间300个 [1] - 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对企业"智改数转"提升予以补助 [1] - 支持出口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工业数字化出海 [1] 重点出口领域 - 面向"一带一路"及RCEP市场,重点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电子信息制造、云计算、智能装备等领域产品升级和出口 [1] - 提升对外贸易高技术附加值,实现从产品出口向"产品+技术+标准"输出转型 [1] 国际合作与供应链 - 深化中老泰"三国三园"国际合作,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枢纽 [1]
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开幕 聚焦创新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22:57
论坛概况 - 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在北京顺义开幕,600余人参会,其中近200名高层级政要、隐形冠军企业和行业机构代表从境外抵京,海外嘉宾规模较首届增长近一倍 [1] - 论坛由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联合欧洲经济参议院主办,主题为"联合创新·融合发展",50余家中德(欧)重点企业现场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 [1] - 设置"1+5+N"多层次议程,包括1场主论坛、5场专题活动和N场配套活动,深度打造中德(欧)对话场景 [5] 参会企业与机构 - 400余家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产投基金代表参与 [1] - ADWM德国中小企业世界隐形冠军学会、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论坛 [1] -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集聚德资及关联企业120家,年产业规模超400亿元 [7] 合作成果发布 -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与DEZ联合发布《2025中德隐形冠军企业开放合作报告》,探讨促进德(欧)隐形冠军企业在华发展 [3] - 启动"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金纽带'行动",发布六项行动内容,首批三个协同案例亮相 [3] - "北京顺义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会客厅"项目揭幕,打造德(欧)企业来华发展"首发站" [4] 产业专题活动 - 举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医药健康产业专题活动,开展细分领域深度对话 [6] - "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对话活动"为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协同发展开拓新路径 [6] - "中国专精特新对话世界隐形冠军专题活动"提供互鉴发展经验的交流平台 [6] 政策与投资环境 - 北京市累计实施120余项突破性政策,出台《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实施"全球服务伙伴计划" [6] - 顺义区依托首都国际机场优势,集聚外资企业近千家,常住外籍人士近万名 [7] - 论坛向德(欧)企业推介开放政策,回应外商落地"最后一公里"关切问题 [6]
开放、创新、共进——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的发展脉动
新华社· 2025-05-26 20:18
开放的西部机会无限 - 匈牙利77电子集团自2010年入华以来感受到巨大市场活力,2023年在苏州成立子公司,希望通过西博会打开中国西部市场 [2] - 本届西博会共有近300家境外及境外在华企业参展,分别来自62个国家或地区 [2] - 哈萨克斯坦首次组团参加西博会,期待在中国西部地区寻找更多双边贸易新增长点,包括农产品、工矿产品、中间产品的生产及贸易合作 [2] - 西部十二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国内外投资者共签约投资合作项目416个,投资金额3543亿元 [3] 创新的西部活力澎湃 - 本届西博会科技创新馆展示了一系列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包括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空客A350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机翼结构件、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4] - 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出的AE200模型是一款面向载客运输用的eVTOL航空器,公司力争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 [4] - 重庆馆展区展现其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新目标,内蒙古馆展区展示其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和能源结构调整新跨越 [4] - 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卫星互联网整星制造和西南区域研发生产总部 [4] - 四川签约高科技制造业项目76个,投资金额近千亿元;签约人工智能、元宇宙、商业航天等新兴和未来产业项目38个,投资金额超300亿元 [5] 共进的西部携手同行 - 浙能集团在川推进绿色能源项目,天之华公司推动屏山纺织产业集群突破百亿元规模,正凯集团投资230亿元在达州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6] - 四川此次签约的项目中,来自东部省市的项目有216个,涉及12个产业门类,其中近80%为制造业项目 [6] - 广东先导科技集团在川落地3年已拓展4家子公司,计划投资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西南生产基地项目 [6] - 成都开元数智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签约青海省智算中心和新能源项目,意向投资超过95亿元;四川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意向投资15亿元到海北州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 [6] - 本届西博会期间,西部各方联合推出投资合作项目2200余个,投资金额超3.7万亿元 [7]
第七届西洽会凸显西部发展新动能
人民网· 2025-05-25 08:57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高科技产品展示 - 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重庆开幕,展示重庆本土"黑科技"产品,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狗、多旋翼无人机等 [1] -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80%零部件自研、自产、自销,实现智慧医疗领域产品的国产替代并出口海外 [1] 医疗技术及智能阀门产业突破 - 重庆凯磁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应用全磁悬浮技术开发人工心脏,价格降至进口产品一半,解决传统产品血液破坏和血栓问题 [2] - 重庆垫江县引资超百亿元打造西部智能阀门产业基地,整合低效闲置资产,完善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及整阀生产销售,形成高端智能阀门产业链 [2] 农业合作及柠檬产业升级 - 重庆潼南区通过脱毒育苗中心和柠檬产品研发基地,提升柠檬附加值10倍以上,并计划与川渝毗邻市区打造100万亩、120万吨全国柠檬核心产区 [3] - 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打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计划出口柠檬汁、柠檬糖等加工产品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重庆和成都相互赋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 - 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表示期待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与重庆等西部城市的合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