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冷
icon
搜索文档
创业板指或将进入中枢震荡状态
长江证券· 2025-09-28 20:44
经过仔细阅读研报内容,发现该报告主要侧重于市场行情回顾、技术走势分析和行业轮动观察,并未涉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测试及评价过程[7][10][13][36][45]。报告内容以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展示为主,不包含模型或因子构建的公式、步骤及回测指标[8][11][47][49]。 因此,根据任务要求,本次总结无相关量化模型或因子内容可进行提取和展示。
液冷专题20250924
2025-09-26 10:29
行业与公司概述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数据中心液冷行业,重点讨论液冷技术、市场规模、产业链及主要参与者[1] * 纪要重点分析的公司包括英维克、鼎通科技、奕东电子、鼎龙科技等国内液冷产业链相关企业[2][4][11][16] 液冷市场增长前景 * 全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百亿人民币(渗透率不到10%)增长至2026年的千亿人民币,并在2028年达到2000亿人民币,未来两到三年有望实现10倍增长,三到四年可能达到20倍增长[3] * 市场增长驱动力来自英伟达GB200、GB300等新一代产品发布以及A4芯片的加速出货[3] * 预计2026年初Meta将开始大批量使用液冷方案,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厂商也会陆续采用机柜级方案[9] * 到2027年或2028年,ASIC芯片出货量与英伟达芯片出货量比例预计为1:1,两者对应的市场空间基本相当[10] 液冷技术发展趋势 * 液冷技术迭代速度快,微通道钙设计和芯片内置微流控冷却(如微软技术)成为趋势[5] * 由于芯片功耗和机柜功率提升(超过60千瓦),对紧贴芯片的液冷板及机柜级方案匹配的内部CTO相关产品需求增加,这些产品具有强定制化属性和快速迭代需求[5][6][10] 液冷产业链价值分布与机会 * 液冷产业链核心环节包括液冷板、CDU(热量分配单元)、管路和接头[7] * 液冷板和CDU分别占据全产业链价值量的30%至40%,接头占比约10%且技术壁垒高(需保证多次插拔不漏液)[7] * 国内公司在全球ASIC产业链中机会更多,因英伟达更愿引入新供应商且北美CSP(如Meta)倾向选择全链条解决方案供应商[8] * 若国内公司拿下20%全球份额,对应收入400亿人民币、利润80亿人民币;若份额提升至40%,则收入800亿人民币、利润160亿人民币,对应市值增量可达5000亿人民币[8] 主要公司分析 **英维克** * 作为国内液冷龙头企业,地位显著,获得Meta大额订单是其行情启动的重要标志[4] * 公司技术实力强,拥有大批量量产经验,与北美多家客户(如谷歌)合作,早在2017-2018年就布局液冷产品并与华为鲲鹏、升腾芯片匹配方案,占据40%左右市场份额[12] * 若在全球2000亿市场中拿到20%份额,对应400亿收入和120亿利润,以20倍PE计算将带来2400亿市值增量[13] **鼎通科技** * 核心增长逻辑在于IO液冷连接器渗透率提升及机柜内部连接器需求增加[17] * IO连接器用于AI数据中心交换机和服务器插光模块,从风冷转液冷后单个接口价值从三四十元提升至150-200元,随着光模块从400G升级到800G、1.6T,价值量进一步提升[14] * 单个机柜价值量约2万元,预计随英伟达机柜出货量增加,公司2026年和2027年营收和毛利率将保持高速增长[17] **奕东电子** * 2025年新开拓GPU液冷板业务,客户包括AVC奇宏、品达和Coolmaster等英伟达链核心液冷供应商[18] * AVC奇宏已产生批量收入(单月约1000万元,9月可达两三千万元,四季度预计增长到3000万元),品达产品已通过验证,Coolmaster有望在2026年供货,预计2026年订单总额至少达10亿元[18][19] * 公司在开发验证液冷I/O产品,有望在2026年实现供货,未来主要受益于GPU液冷和I/O连接器业务,2026年和2027年增长预期乐观[20] **其他公司** * 鼎龙科技能直接供应海外市场,毛利率达50%,净利率近30%[11] * 国内珠三角地区公司积极承接代工订单,确定性较强[11][15] 国内液冷行业前景与投资方向 * 国内液冷行业市场份额将提升,除A4机柜采用液冷方案外,交换机、光模块连接器等环节也将陆续采用液冷技术[11] * 英维克和伊顿电子等公司已获确定性订单,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液冷收入明显增长,年底实现整体利润兑现[11] * 投资方向上,直接供应(如英维克、鼎龙科技)和贴牌代工是确定性较强的环节[11] * 上游零部件如静默式液冷技术受关注,CDU环节预计2026年需求达50%左右,寻求国内代工机会较大(如世芯环境)[15]
液冷行业深度报告:数据中心带动液冷需求增长,关注上游核心冷媒材料
2025-09-26 10:28
行业与公司 * 液冷行业深度报告 重点关注数据中心液冷行业 特别是上游核心冷媒材料[1] * 报告涉及的公司包括海外企业如3M 瓦克 陶氏 以及国内企业润和材料 皇马科技 卫星化学 巨化三美 新宙邦 巨化股份 华谊集团 德邦科技等[14][15][16][21]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发展驱动力 * 芯片性能提升是液冷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018年后通过增加芯片功率提升性能的方式导致功耗和散热需求激增[2] * 英伟达新一代Ruby及Ruby Ultra系列芯片在B300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功率 对现有单向水冷板提出更高要求 推动相变式液冷等高效方案应用[5] * AI数据中心装机量快速增长 2024年约为7GW 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较高水平 增速在2027年和2028年较快 直接带动液冷需求增加[8][1] *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趋向精细化 管理层次从芯片级扩展到服务器集群和机柜集成 直接在CPU GPU等高发热点位加装板式液冷设备成为趋势[6] 核心观点与论据:液冷技术方案与关键指标 * 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关键指标是功率密度(整个机柜总功耗)和热流密度(单个芯片单位面积功耗)例如7平方厘米 1400瓦的芯片热流密度超过200瓦 需高效液冷方案[3] * 当前主流液冷方案分为冷板式和浸没式 冷板式按工质相变分为单相(如去离子水)和多相(如R134a制冷剂)浸没式分为油类(天然矿物油等)和氟化液[4][7] * 相变式液冷利用R134a等制冷剂的气液转换带走更多热量 效率更高 浸没式液冷主要采用碳氢合成油或硅油[7][21] * 3M计划在2025年底退出全氟胺 全氟烷烃等理想冷媒市场 将释放市场空间 由全氟聚醚(PFPE)等新材料取代[16][21] 核心观点与论据:冷媒材料性能与比较 * 合成烃和合成脂相比天然矿物油杂质少 抗氧化性好 材料兼容性佳 但闪点较低[9] * 有机硅油闪点高 稳定性强 安全环保无毒 但流动性差易沉积导致局部过热 需增加阀门和泵成本来提高流速[10][11] 瓦克公司第二代有机硅油介电常数降至1 89~2 1 满足数据中心要求 性能可达氟化液的60%到70%[13] * 氟化液(如全氟胺 全氟烷烃)冷却效果出色 各点位温度均一 但成本高昂 目前价格约60~70万元/吨 主要由3M生产[12][16] 国内企业正通过化学合成法突破技术壁垒[16] * 全氟聚醚(PFPE)分子结构含醚键 相对易降解 环境危害小 是PFAS物质的较好替代品 其性能受分子量影响 平均分子量2500以下部分用于冷却液[17][18][19] * 氢氟醚在半导体清洗和晶圆干燥有优势 可作为辅助组分与全氟胺等混合 提高冷却液稳定性并改善流动性能[20] * 阿法烯烃(PAO)基础油具有良好低温性能 粘度适中 倾点低 挥发性低和耐热性高等特点[15] 其他重要内容 * PFAS物质因碳氟键能大难以降解 存在环境和健康风险 需寻找替代品 全氟烯烃(如六氟丙烯的二聚体 三聚体)也是备选方案 但需改进挥发性和毒性[17][18] * 液冷技术应用前景明确 相变冷板式液冷需要R134a制冷剂 浸没式液冷采用碳氢合成油或硅油 德邦科技的液态金属散热组件被推荐用于替代传统硅脂提升传热效果[21]
产业交流会-液冷行业
2025-09-26 10:28
液冷行业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液冷行业 特别是数据中心芯片散热领域[1] * 涉及公司包括英伟达 英特尔 陶氏 诺亚科技 浙江东亚 汉正 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 华为 曙光 英维克 润和公司等[2][9][11][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发展趋势 * 液冷方案从传统风冷 冷板向单向静默和双向静默演进 冷板仍是主流但头部企业对全静默方式持审慎态度[2] * 英伟达在GB300上采用单向能板 预计2026年鲁比发布时双向能板将成为主流并与静默式综合使用[1][2]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双向能板与静默式耦合 增强节点覆盖以及新型材料应用[1][5][8] * 芯片散热技术从被动散热转向主动散热 微通道冷板(MLCP)技术直接将门板与芯片封装结合提高散热效率 但成本是传统门板的3至7倍[7] * 改进芯片上盖与冷板之间的导热层 如使用纳米材料或液态金属 是提高散热效率的有效方案[7] 技术挑战与选择 * 双向能板技术面临设计复杂性和介质选择挑战 相变过程需要更好的密封性和耐受更大蒸汽压[4] * 制冷剂选择是关键 R134(第三代)和1,233ZD(第四代)是主要候选 R134具有较高比热容且成本低但蒸汽压高 1,233ZD成熟度高但成本较高且GWP值不低[1][3][4] * R134A制冷剂因成熟性和代言能力强 可能与第四代制冷剂并存 英伟达的选择至关重要[13] * MLCP技术是对门板的精细化改进 旨在提高散热效率 但能否完全替代现有技术尚无定论[12] * 液态金属导热性能优异(导热系数可达80)但成本高且存在氧化 腐蚀 导电性问题 目前处于早期实验阶段[14][15][16] 冷却工质发展 * 浸没式冷却工质选择需考虑经济性 性能和环境影响[9] * 硅油经济环保但性能一般 全氟聚醚性能优异但价格高昂 全氟胺供应链尚未成熟 三聚体作为折中选择性能有所提升[1][9] * 硅油因低粘度(约10)和高燃点受英特尔推荐 但在数据中心推广受粘度限制(其他冷却液粘度通常为1或2)[9][11] * 未来几年浸没式冷却工质发展围绕性能提升 成本控制及环境友好性展开 三聚体和硅油或成主要选择[10] * 新型环氧三聚体通过改变分子结构提高稳定性 沸点从109-111度提升至124度(接近全氟胺的128度) 挥发性减弱 已在半导体控温领域获得部分认可 现阶段价格略高(每公斤约180-200元 传统三聚体约100-150元)[16] * 全氟聚醚价格高昂 K型全氟聚醚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300元以下(目前售价每公斤500元以上) 但Y型成本难以大幅下降(目前最低每公斤四五百元)[17] * 全氟聚醚GWP值较高(通常保持在五六千左右)且短期内难以显著降低 但液冷客户对此并不十分关注[19] 市场动态与项目进展 * 英伟达节点数从NV72增加到144再到576 用量增长显著 推动门板覆盖需求增长[8] * 陶氏与英特尔联盟在大型项目上进展缓慢 保价机制和责任划分是主要问题[11] * 国内硅油市场在储能领域表现活跃(如润和公司) 但在数据中心推广受粘度限制[9][11] * 新型冷却液(如融合硅油和氟碳优点)正在研究中但尚需进一步验证[11] * 诺亚已实现新型三聚体量产 汉正也成功开发相关产品[17] 其他重要内容 * 上游材料如铝材 铜材 不锈钢软管 快速接头 CDU等将得到更多应用[1][4][8] * 碳氢油等其他材料无法用于数据中心[11] * 大多数厂商仍以样机测试为主 因为单向静默式系统尚未大量普及[16]
双融日报-20250926
华鑫证券· 2025-09-26 09:34
市场情绪指标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当前市场情绪综合评分为67分,处于"较热"状态,历史数据显示当情绪值低于50分时市场获得支撑,高于90分时出现阻力[2][9][14] - 近60个交易日华鑫全A情绪指数运行图显示全A指数在3500-6500点区间波动,情绪指数围绕20分位过冷线、50分位均值线和80分位过热线运行[14] 热点主题追踪 - 机器人主题受特斯拉"宏图计划4"推动,文件重点提升AI和机器人内容占比,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约80%未来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相关标的包括卧龙电驱(600580)和长盛轴承(300718)[5] - 医疗器械主题受益于上海市政策支持,《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新增超500件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超100件海外市场获批产品,重点发展高端医学影像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相关标的包括联影医疗(688271)和透景生命(300642)[5] - 液冷主题因英伟达要求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而受关注,新散热方案单价是现有的3至5倍,水冷板和均热片成为战略物资,相关标的包括银轮股份(002126)和铂力特(688333)[5]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中浪潮信息(000977)以177,679.60万元居首,新易盛(300502)128,260.60万元次之,华工科技(000988)117,344.40万元第三[10] - 融资净买入前十个股中宁德时代(300750)以147,678.76万元居首,新易盛(300502)98,051.65万元次之,上海电气(601727)79,421.42万元第三[12]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十个股中胜宏科技(300476)净流出161,968.57万元,和而泰(002402)净流出92,919.05万元,先导智能(300450)净流出77,969.99万元[12] - 融券净卖出前十个股中张江高科(600895)净卖出1,446.11万元,赤峰黄金(600988)净卖出643.94万元,用友网络(600588)净卖出554.06万元[13] 行业资金表现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行业分别为SW计算机(119,519万元)、SW电力设备(100,688万元)、SW传媒(83,330万元)、SW通信(78,253万元)和SW有色金属(59,212万元)[16]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行业分别为SW电子(-1,484,266万元)、SW机械设备(-190,432万元)、SW基础化工(-178,931万元)、SW家用电器(-151,198万元)和SW国防军工(-147,550万元)[17] - 融资净买入前五行业分别为SW电力设备(368,550万元)、SW电子(337,870万元)、SW通信(211,759万元)、SW计算机(151,179万元)和SW汽车(111,118万元)[19] - 融券净卖出前五行业分别为SW房地产(1,219万元)、SW食品饮料(709万元)、SW有色金属(687万元)、SW电力设备(568万元)和SW通信(392万元)[19]
【风口研报】凭借轻量化材料布局+头部客户优势,公司积极开辟人形机器人、液冷、半导体等新赛道,业绩加速扭亏且极具成长潜力
财联社· 2025-09-25 19:07
公司业务与前景 - 公司凭借轻量化材料布局和头部客户优势开辟新赛道包括人形机器人、液冷和半导体 [1] - 公司业绩加速扭亏且极具成长潜力 [1] 锑行业动态 - 美国锑业获得美国国防部4600吨金属锑合同凸显锑的战略价值 [1] - 我国8月锑出口已出现恢复迹象 [1] - 分析师看好相关企业有望受益于锑价格中枢上移 [1]
英伟达推动供应商加速MLCP产业化落地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09:42
行业指数表现 - 本周SW电子行业指数上涨2.96%,在31个SW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3位,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44% [2] - SW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前五分别为:煤炭(+3.51%)、电力设备(+3.07%)、电子(+2.96%)、汽车(+2.95%)、机械设备(+2.23%) [2] - SW电子三级行业指数中,半导体设备领涨,涨幅达9.98%,其次是光学元件(+9.08%)和集成电路制造(+5.63%) [2] 高算力芯片发展趋势 - 大算力需求推动芯片功耗持续攀升,以NVIDIA为代表的主流厂商产品持续升级 [1][3] - NVIDIA AI芯片功率从A100的400W逐步提升至GB200的1200W、GB300的1400W [3] - NVIDIA下一代AI新平台Rubin及Feynman平台功耗预计将超过2000W [1][2] - 与功耗提升同步,算力性能实现跨越式增长,例如GB200的FP16算力达5PFLOPS、FP4算力达20PFLOPS,NVLink带宽提升至3.6TB/s [3] 液冷技术需求与迭代 - 高功耗芯片对散热提出更高要求,NVIDIA要求供应商加速MLCP液冷技术研发 [1][2] - 英伟达旗舰DGX B200机箱集成8颗B200 GPU后总功耗达14.3kW,机架层面需额外预留60kW功率与散热容量以保障稳定运行 [3] - 当机柜密度超过20kW时,液冷技术相较于传统风冷的优势显著 [4] - MLCP是液冷技术迭代升级的关键形态,其研发单价预计为现有方案的3至5倍 [1][2] MLCP液冷技术特点 - MLCP是适配服务器、AI芯片等高性能计算设备的核心散热组件 [4] - 该技术通过精密加工在芯片或封装结构上集成10-1000微米流道,实现冷却液与热源零距离接触以缩短传热路径 [4] - 相较于传统液冷板,MLCP支持的TDP功耗更高、热阻更小,能更好适配高功率密度器件散热需求 [4][5] - 但MLCP技术也存在成本更高、制造复杂、良率挑战等限制 [5] 液冷行业潜在受益企业 - 英维克是行业内少数具备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的企业,2021年率先推出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方案,截至2025年3月液冷链条累计交付1.2GW且零漏液 [5] - 高澜股份作为国内专业热管理供应商,在数据中心液冷领域拥有冷板、浸没式双方案及一站式服务能力,产品PUE≤1.1且已批量供货 [5] - 思泉新材积极研发液冷技术,聚焦多行业,构建了含液冷板的完整热管理产品体系,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5]
双融日报-20250925
华鑫证券· 2025-09-25 09:36
市场情绪状态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当前市场情绪综合评分为88分 处于过热状态[6][9] - 历史数据显示当情绪值低于或接近50分时市场获得支撑 而高于90分时出现阻力[9] - 过热状态表明市场极度活跃 投资者情绪极度乐观 需警惕市场过热带来的风险[19] 热点主题追踪 - 机器人主题因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而受关注 文件中AI和机器人内容占比明显提高 马斯克重申机器人业务占特斯拉未来约80%的价值[6] - 医疗器械主题受上海市政策推动 计划到2027年新增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 海外市场获批产品超100件 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 重点发展高端医学影像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6] - 液冷主题因英伟达要求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技术而升温 新散热方案单价是现有的3至5倍 适用于功耗高达2000W以上的AI新平台[6]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前一交易日净流入前十个股包括阳光电源(141,122.14万元)、通富微电(119,114.80万元)和北方华创(109,380.41万元)[10] - 融资净买入前十个股包括立讯精密(146,141.15万元)、中芯国际(124,971.96万元)和海光信息(91,443.40万元)[12]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十行业包括通信(-223,651万元)、汽车(-186,263万元)和有色金属(-169,430万元)[17] 行业资金表现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行业以电力设备(281,216万元)、电子(281,100万元)和计算机(197,234万元)为主[16] - 融资净买入前十行业以电子(1,109,537万元)、电力设备(250,208万元)和机械设备(87,629万元)领先[18] - 融券净卖出前十行业包括电子(1,831万元)、传媒(1,624万元)和钢铁(477万元)[18]
英伟达拟投资OpenAI,利好光模块、液冷板块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10:55
合作公告 - OpenAI与英伟达宣布战略合作意向,计划部署至少10GW NVIDIA系统的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OpenAI下一代AI模型 [1] - 10GW电力容量相当于400万至500万块GPU,约等于英伟达2025年出货总量,是2024年出货量的两倍 [1] - 英伟达计划逐步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于OpenAI,投资额与数据中心部署进度挂钩,每部署1GW数据中心进行相应投资 [1] 技术发展与需求 - 硅光技术加速落地,成为1.6T高速光模块主流方案,光模块龙头竞争优势或将持续凸显 [2] - 英伟达Vera Rubin NVL144CPX平台集成144张Rubin CPX GPU,拥有80Eflops NVFP4算力,相比GB300NVL72高7.5倍 [3] - Rubin CPX的推出有望加速AI应用推理落地,降低推理成本,并持续拉动芯片级液冷需求,推动机柜侧总功耗提升 [3] 产业链影响与机会 - 光通信产业景气度持续提升,CW激光器及部分无源器件需求或将持续提升 [2] - OCS、空芯光纤、薄膜铌酸锂、CPO等多条新技术并行发展,有望孕育新的市场投资机会 [2] - 预计每投资1亿美元Vera NVL144CPX,即可获得50亿美元的tokens收入 [3]
双融日报-20250924
华鑫证券· 2025-09-24 09:33
市场情绪指标分析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昨日市场情绪综合评分为46分 处于中性区间[5][8] - 历史数据显示当情绪值低于或接近50分时市场将获得支撑 而高于90分时会出现阻力[8] - 该指标从指数涨跌幅 成交量 涨跌家数 KDJ 北向资金及融资融券数据6大维度构建 属于摆荡指标 适用于震荡市[21] 热点主题追踪 - 机器人主题受特斯拉"宏图计划4"推动 AI和机器人内容占比显著提升 马斯克称特斯拉约80%未来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5] - 医疗器械主题因上海发布产业行动方案催化 目标2027年新增超500件境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超100件海外获批产品 重点发展高端医学影像等五大领域[5] - 液冷主题受英伟达新技术需求驱动 因AI平台功耗或超2000W 要求开发微通道水冷板技术 单价为现有方案3至5倍[5] 资金流向数据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中沃尔核材以109,439.92万元居首 亿纬锂能(65,207.11万元)和长川科技(57,082.71万元)分列二三位[9] - 融资净买入前三为立讯精密(135,218.65万元) 胜宏科技(79,242.06万元)和中际旭创(66,118.46万元)[11]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三行业为电子(-1,410,991万元) 计算机(-1,342,698万元)和机械设备(-701,456万元)[16] - 融资净买入前三行业为电子(325,237万元) 通信(128,495万元)和电力设备(73,168万元)[18] 行业资金表现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大行业为综合(2,097万元) 建筑装饰(-4,311万元)和公用事业(-7,190万元)[15] - 融券净卖出前三大行业为银行(2,856万元) 电子(1,859万元)和汽车(1,325万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