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股权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英科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与投资Warburg Pincus Global Growth 15,L.P.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03:00
投资交易核心信息 - 公司全资孙公司英科环保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3,000万美元投资Warburg Pincus Global Growth 15, L.P. [2] - 投资金额占基金目标募集规模1,700,000万美元的约0.18% [5][8] - 关联方英科医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亦参与投资该合伙企业,构成关联共同投资 [2][6] 基金基本情况 - 基金普通合伙人为Warburg Pincus Global Growth 15 GP, L.P.,管理人为Warburg Pincus LLC [8] - 基金存续期限为12年,经咨询委员会同意可延长不超过2年 [8] - 基金投资方向包括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商业服务、工业、科技、消费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成长资本交易 [8] 交易审议程序 - 本次关联交易事项已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及董事会审议通过 [3][26][27][28] - 关联董事刘方毅、杨奕其在董事会审议时已回避表决 [3][29] - 本次交易尚需提交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批准 [3][29][34] 交易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旨在通过与国际投资机构合作优化资金配置,提升全球战略布局和收益水平 [4][16] - 华平投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自2007年以来投资超140亿美元,有望与公司塑料循环再生业务形成协同 [17][19] - 本次投资使用自有资金,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未经审计总资产的3.10%,净资产的7.88% [20] 出资安排与收益分配 - 出资方式为美元现金,将在6年内分批缴付,首年缴款比例预计不超过20% [10] - 管理费标准为第1-8年每年1.3%,第9-10年每年1.25%,第10年之后每年1% [13] - 净利润分配时,80%将分配给有限合伙人,20%将分配给普通合伙人 [14]
华平投资新基金拟募资170亿美元 英科医疗子公司拟以7000万美元参与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21:49
投资交易核心信息 - 公司全资子公司英科医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将以自有资金7000万美元参与投资华平全球成长基金 [1] - 本次投资构成关联共同投资 相关议案已获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1] - 投资方式为作为有限合伙人以美元现金出资 分6年分批缴付 每笔出资需在普通合伙人发出认缴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 [1] 投资基金概况 - 华平全球成长基金目标募集规模达170亿美元 [1] - 基金聚焦医疗健康 能源转型 商业服务 工业 科技 消费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高潜力领域 [1] - 投资范围涵盖成长资本交易 早期成长平台 收购 资本重组及其他特殊情形 [1] 关联交易背景 - 关联交易核心原因在于英科医疗关联方英科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之子公司英科环保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亦参与该基金投资 同为有限合伙人 [2] - 英科环保国际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 净利润0.6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9亿元 净利润0.17亿元 [2] 基金管理与分配机制 - 基金由Warburg Pincus LLC担任管理人 普通合伙人享有合伙企业事务独家管理和控制权 [2] - 基金前8年每年管理费为1.3% 第9至10年降至1.25% 第10年后为1% [2] - 收益分配需满足分配后基金净资本账户余额超累计基础资本账户余额125%的前提 剩余净利润按80%向有限合伙人 20%向普通合伙人分配 [2] 投资战略与协同效应 - 华平投资为全球领先专业投资机构 管理资产规模超860亿美元 累计投资全球千余家企业 [3] - 公司可借助其专业优势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与预期回报 平衡资金流动性 [3] - 基金投资方向与公司主营业务及长远发展高度契合 通过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可实现业务协同与资源互补 巩固公司在全球医疗护理领域竞争力 [3] 基金管理人背景 - 华平投资于2024年10月10日宣布完成173亿美元新的全球旗舰基金华平全球成长十四号基金的募集 该募资于2021年启动 原本目标募集规模为160亿美元 [3] - 华平投资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 已对近160家企业累计投资超160亿美元 是在中国投资规模最大 最活跃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 [3]
一起破产把黑石、KKR股价都干崩了
投中网· 2025-10-20 14:45
全球PE巨头股价下跌原因 - 过去一个月全球最大PE巨头股价出现罕见集体大跌,黑石股价累计下跌17%,KKR下跌21%,凯雷下跌21%,阿波罗全球资管下跌16%,Ares下跌23% [2] - 这些PE巨头均为市值数百上千亿美元的行业领导者,黑石还是标普500成分股,一个月内近千亿美元财富蒸发 [3] - 股价下跌发生在美股大盘稳定的背景下,同期标普500指数微涨1% [3] First Brands公司概况 - First Brands是一家高速扩张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专注于汽车后市场,提供从刹车片、火花塞到雨刷的全系列产品,号称汽车售后市场"一站式商店" [4] - 公司通过激进收购策略迅速崛起,2013年成立后收购Carter和Trico等历史悠久的品牌,2019年后开启更大规模收购 [5][6] - 公司实施"成对收购"策略,一方面收购品牌强大但生产外包的企业,另一方面收购制造能力强但品牌弱的企业,随后将生产订单转移至本土工厂 [7] - 经过多轮收购后成为拥有25个子品牌和约2.6万名员工的全球最大汽车售后零部件制造商之一,2024年净销售额达50亿美元 [8] First Brands债务危机与破产 - 公司扩张建立在巨额债务基础上,大量使用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保理、存货抵押等复杂表外融资手段 [11] - 2025年7月尝试进行62亿美元债务再融资时,因潜在投资者要求独立审查财务状况而导致融资失败 [12] - 融资失败后公司债券价格暴跌,留置权贷款价格一夜下跌90%,评级机构迅速将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12] - 破产申请文件显示负债在1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资产仅为10亿至100亿美元 [18] - 债务问题涉及复杂的表外融资混乱,包括同一笔应收账款被重复出售给不同保理商,库存抵押贷款存在抵押品混同现象 [14][15] - 为其服务的供应链金融公司Raistone声明高达23亿美元资产"下落不明" [15] 对私募信贷市场的冲击 - First Brands破产案暴露了不受监管的私募信贷市场风险,这些私募信贷被包装为"中低风险、中高收益"基金产品卖给普通投资者 [19] - 美国私募信贷市场规模过去十年增长十倍,截至2024年资产管理规模达约1.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额87%以上,规模已超过次贷危机时的次贷市场 [19] - 尽管大部分PE巨头未直接涉及First Brands业务,但股价仍下跌,因几乎所有一线PE巨头都有庞大私募信贷业务 [19] - 截至2025年6月底,黑信贷业务规模约4840亿美元,KKR为2610亿美元,凯雷为2030亿美元,私募信贷已成为PE巨头最重要收入来源和增长引擎之一 [19] 潜在系统性风险 - First Brands破产可能只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如果更多类似案例出现,可能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 [18] - 破产波及面极广,涉及上百家贷款人,包括传统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私募信贷基金和金融科技平台 [18] - 事件已被媒体称为"小型次贷危机",引发对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担忧 [18][19]
城记 | 一场苏河畔的财智盛宴,激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灵感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9 21:49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概况 - 论坛于10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静安举办,围绕数字驱动时代的世界变化、技术红利与财富创造等议题展开探讨 [1] - 吸引百余名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参与,包括顶尖企业家、学者和资产管理规模超万亿元的机构代表 [1][2] 投资趋势与热点 - 人工智能和黄金是年内最火热的两大类投资主题 [5] - 专家指出机器人既是资本又是劳动力,未来将出现AI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分 [5] - 企业若未部署AI将丧失竞争力并错失业务增长机会 [5] - 金融是技术革命的坚定拥护者,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效率 [5] - 通胀与黄金在过去60多年的多个周期中存在明显对应关系,货币发行通过经济刺激周期最终影响黄金价格 [6] 上海金融市场表现与定位 - 今年1月至9月,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96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6] - 上海股票总市值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扎实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6]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被强调为独特的“上海式”路径,借鉴但不照搬纽约或伦敦的经验 [7] 静安区金融发展与机构布局 - 今年上半年静安区实现金融服务业增加值288.17亿元,产业规模和发展增速稳居全市前列 [8] - 区内资产管理、资本市场服务、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特色突出,金融生态圈日趋完善 [8] - 多家国际资管公司加码布局,范达私募、淡明私募完成登记备案,施罗德交银理财和联博基金完成增资 [8] - 高华证券上海分公司、中宏人寿等机构在静安展业,国泰海通总部落户后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跃居国内行业第一 [8] 金融生态与创新实践 - 静安区获批上海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并启动“并购集聚区”建设,重点楼宇集聚百余家知名一级市场投资机构 [9] - 今年前三季度,静安区完成新备案基金14只,累计规模88.3亿元,备案数量和募资规模在全市领先 [10] - 资本通过深度参与推动产业升级,设立美妆健康、区块链等产业赛道专项基金 [10] - 金融机构推进创新,如光大证券发行首单设置持续滚动发行条款的科技创新债券,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实现数字人民币跨链跨境支付 [10] 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应用 - “上海AI-FI实验室”成立,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垂直领域落地 [11] - 国泰海通证券推出业内首个千亿参数垂类大模型君弘灵犀,并完成相关备案登记 [11] - 平安资管搭建投研智能分析工具,上汽财务推出模块化智能触客引擎并在超过20家经销商试点应用 [11] - 区内技术商构建覆盖数据基建、智能风控等服务链条,支撑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11]
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新思路发布
中证网· 2025-10-19 18:45
活动概况 - 10月16日至17日举行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创新发展大会暨"基金回家"活动 旨在展示建设成果并搭建投资机构与南海产业的对接平台 [1] - 活动推动金融资本与本地产业、人才团队、科创平台深度融合 [1] 发展现状与成果 - 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于2019年8月开园 致力于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新兴金融业态 [2] - 截至今年9月底 小镇集聚基金类机构超1839家 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超2415亿元 [2] - 小镇累计新增备案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产品数量在全国基金小镇稳居前五 今年增量跃居全国第三 [2] 近期进展与签约 - 小镇私募基金培训交流基地正式揭牌 将提供常态化、专业化支持以补齐"募、投、管、退"全链条生态 [3] - 佛高私募、高成长投资等12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签约落地 在小镇内设立私募基金 总规模超85亿元 [3] - 四大重点基金投资项目完成协议签约 覆盖新能源、先进制造、医疗器械等南海核心产业领域 [3] 未来发展规划 - 小镇未来将以"空间扩容+生态升级"为抓手 稳步迈向"万亿级基金小镇"目标 [4] - 计划构建覆盖基金全生命周期的完整创投生态圈 深化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 [4] - 小镇提升改造二期工程预计2026年完工 将引入创投机构及金融类生产性服务业并配备高端商业配套 [4] - 南海区计划通过二期物业承接创投机构扩张 并从基金"立、募、投、管、退"五方面优化服务 [4]
下周,全国S市场投资人将齐聚北京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0-16 18:20
峰会基本信息 - 峰会名称为“启新·谋远-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峰会2025”,将于2025年10月21日在北京举办 [1] - 峰会由执中、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财联社、科创板日报、母基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1] - 媒体支持包括创贸日报 [3] 峰会核心活动与发布 - 峰会将重磅发布《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白皮书2025》 [1] - 峰会将进行“中国最佳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投资机构”的榜单发布及颁奖 [1] - 报告覆盖海内外S市场概况、中国S市场100+国资/政府LP、国内S基金投资人、美元S基金、GP、AMC等内容 [4] - 活动包含国内外S市场顶级投资机构最前沿观点分享 [4] - 活动有20+权威媒体深度合作推广 [4] 参会机构类型 - 参会机构包括国资/政府LP、国内S基金投资人、知名GP、AMC、险资、券商、产业资本等 [1] 活动议程安排 - 活动议程包括签到、主持人开场、致辞环节 [4] - 议程包含《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白皮书2025》发布环节 [4] - 主题演讲环节聚焦“国资S投资及GP主动退出”话题 [6] - 超级对话环节主题包括“新阶段,新范式:探索S交易”和“S投资下一站:接续重组” [6] - 峰会尾声将发布最佳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投资机构榜单 [7]
北京计划到2027年底推动REITs发行规模居全国前列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03:47
政策目标与规模 - 到2027年底,北京计划在科技创新领域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新设基金规模力争超1万亿元人民币 [1] - 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科技保险、科技型企业上市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1] 资金引导与支持重点 - 争取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京津冀区域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等在北京落地,带动社会资本投资 [1] - 社会资本将围绕高精尖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聚焦投资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等阶段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 [1] - 加强对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金融支持力度 [1] 资本市场支持措施 - 加大力度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鼓励优质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1] - 进一步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改革试验田作用,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未盈利企业的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实施专人对接和精准服务 [1] 金融产品创新与开放合作 - 打造债券“中关村科技板”,支持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2] - 支持境外头部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市设立分支机构,与境内机构加强合作 [2] - 支持科技金融双边多边交流,引导境外资本有序加大对北京市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加快培养国际化科技金融人才 [2]
九鼎投资(600053) - 九鼎投资2025年第三季度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经营情况简报
2025-10-14 19:15
基金规模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管基金累计实缴规模260.17亿元,剩余实缴规模72.15亿元[3] - 2025年1 - 9月管理的基金新增投资规模0.02亿元,在管项目剩余投资本金63.95亿元[4] 项目情况 - 2025年1 - 9月完全退出项目2个,投资本金2.41亿元,累计收回5.61亿元[6] - 报告期末已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但未完全退出项目12个,投资本金16.08亿元[6] 回款与收入 - 报告期内管基金收到项目回款0.83亿元,2025年1 - 9月累计5.83亿元[6] - 2025年第三季度基金管理费收入55.90万元,1 - 9月99.21万元[9] - 2025年第三季度管理报酬收入3498.66万元,1 - 9月4658.80万元[9] 部分中心报酬 - 苏州天胥湛卢九鼎投资中心2025年第三季度管理报酬收入1639.21万元[11] - 苏州天盘湛卢九鼎投资中心2025年第三季度管理报酬收入836.26万元[11] - 苏州天鑫湛卢九鼎投资中心2025年第三季度管理报酬收入464.23万元[12] - 嘉兴春秋晋文九鼎投资中心2025年第三季度管理报酬收入204.19万元[12] - 嘉兴春秋楚庄九鼎投资中心2025年第三季度管理报酬收入167.52万元[12] 分配与机制 - 分配方式为各合伙人收回出资额后,余额80%按出资份额分配给全体合伙人,20%给普通合伙人[13] - 回拨机制为基金清算时,普通合伙人累计管理报酬超基金整体净收益20%,超出部分返还全体合伙人[13] - 基金清算时,合伙企业总体净收益低于50%,普通合伙人不参与分配,预分配报酬返还全体合伙人[13]
2025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评选开启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0-14 16:53
全球私募股权行业现状 - 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已进入发展新周期,市场体系更完善、主体更多元、机制更健全 [2] - 2025年初,全球私募股权行业延续了2024年的向好态势,发展前景广阔 [2][3] 全球母基金协会背景 - 全球母基金协会于2019年12月12日在瑞士注册,由来自美国、欧盟、中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19家当地领先的股权投资类及母基金类行业协会联合发起 [5] - 协会致力于为全球母基金提供信息服务平台、业务合作平台和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全球母基金行业交流合作与健康发展 [5][6] 2025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评选 - 全球母基金协会正式开启"2025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评选,榜单将于2026年1月21日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上发布 [3][4] - 协会已连续六年发布年度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本次榜单将邀请欧美、中东等地区的投资协会推荐、评比打分选出 [7][8] 奖项设置 - 奖项包括全球最佳业绩母基金TOP50、全球最具潜力母基金TOP30、全球最佳二手份额基金TOP20、全球最具影响力母基金投资人TOP30 [9] - 还包括全球最佳基金TOP50、全球最具潜力基金TOP50、全球最佳VC/PE投资人TOP30、全球最佳创投城市TOP30、全球最具潜力创投城市TOP50 [11] 相关活动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办 [13] - 首届世界投资大会投融资论坛即将举办 [13] -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正式揭晓 [13]
“很多VC/PE已死,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
虎嗅· 2025-10-13 14:25
"许多私募股权机构其实已经死了,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一位投资机构高管直言。 在中国,行业"出清"持续推进。 据中基协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2日,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24061家(2014年1月17日,中基 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此后开始对私募管理人/基金进行登记 备案与公示,注销统计据此累计)。近几年的注销高峰期出现在2023年左右,当年共注销2537家;2024 年为1502家,2025年至9月22日为853家,空壳/僵尸(长期无在管或失联)、主动退出与合规报送缺失 仍是重点清理的对象。 海外也在退潮。英国Eisler Capital因业绩不佳、成本高企于2025年9月关闭;83North(前身为Greylock Israel)在完成第11期"最终基金"后宣布不再募资,仅保留存量基金管理。 家办新智点观察到全球私募股权行业正遭遇系统性困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 (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头图来自:AI生成 不止中国,全球范围来看,私募的"黄金年代"已退潮,LP"现金为王"与审慎情绪蔓延。 募资与关账数量双降,头部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