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潜力比汽车更大”,国内两大机器人龙头量产计划逐渐明朗
选股宝· 2025-11-19 07:17
产能规划与市场预期 - 优必选已制定产能爬坡计划,预计2026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年产能达5000台,2027年进一步扩大至10000台规模 [1] -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机器人市场潜力长期看比汽车更大,并预期小鹏机器人在2030年年销量超过100万台 [1] - 小鹏汽车计划在明年底率先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 [1] 行业动态与产品发布 - 优必选于11月12日宣布其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开启量产并交付首批数百台 [1] - 小鹏科技在11月5日的2025年科技日活动中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1]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11月12日发布最新产品NAVIAI-I3 [1] 行业阶段与前景分析 - 天风证券表示国内各大厂商新品的密集动向意味着国内工业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验证阶段进入商用应用阶段,未来有望面向智能制造一线大规模部署 [1] - 东方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板块近期回调主因市场对量产信心短期回落,行业量产前提是产业在场景、模型、结构等方面出现共识收敛 [2] - 东方证券预计2026年上半年有望出现更明确的量产情况,其中2026年第一季度V3落地和小批量生产可能成为重要信号 [2] 产业链合作与供应商 - 拓邦股份的空心杯电机+减速箱+编码器一体的执行器组件产品已与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主机厂达成合作,并获得前期批量订单,正持续送样各行业龙头客户 [3] - 世运电路是小鹏人形机器人电路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4]
AI识别适配地形 智能轮椅轻松爬楼
南方都市报· 2025-11-19 07:10
核心观点 - 中山市在高交会上展示其以专精特新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实力,并通过“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协同模式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 [3][10] 具身移动辅助机器人 - 中山小神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全球首款具身移动辅助机器人X13,该产品历经10年研发并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 [4] - 机器人具备AI情景识别功能,可自动切换平地、升降和摇椅模式,实现楼梯、斜坡等复杂地形的自主通行 [4]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爬楼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已累计申请专利300余项,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 中山市拥有深厚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土壤,截至目前累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家 [5] - 截至2024年,中山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超过860家,在工信部第七批“小巨人”公示名单中有19家入选,新认定数居全省第6位 [5]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 - 完美公司展示其基于7年研发的细胞焕活功能食品“时光葆固体饮料”,该产品上市后销售额已突破3亿元 [6] - 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创新结合人参与沙棘,并与暨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合作开发专利组合物及引入纳米级检测技术 [6] - 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一基地六园区”格局,汇聚600余家企业,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并培育出康方生物等标杆企业 [7] - 产业拥有4家本土上市企业,另有3家后备企业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递表港交所,1类新药数量占全省20%以上 [7] 深中协同创新模式 - 中山市举办“湾区协同·深中互融”创新资源对接会,推动“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协同模式落地 [8] - 范恩柯尔生物科技公司作为案例,其由深圳机构天使轮投资,总部及研发中心设于中山,对外展示窗口放在深圳 [8]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现场发布100条企业产业技术需求,涵盖芯片封装、AI轻量化算法等“卡脖子”技术,面向全国寻求合作攻关 [9]
人形机器人板块阶段性调整 去伪存真期配置机遇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11-19 06:14
板块市场表现与阶段定位 - 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在9月18日创历史新高后进入阶段性调整,截至11月18日区间调整超11% [2] - 自6月23日至9月18日,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持续震荡上行,区间涨幅超41% [2] - 板块投资已从早期主题投资过渡到成长拐点逐步兑现阶段,11月预计将进入预期整固后的去伪存真阶段 [2] 产业进展与技术突破 - 宇树科技官网新增基于轮式人形机器人G1-D的数采训练全栈解决方案,支持模型分布式训练与主流开源模型框架 [3] - 傅利叶FDH-6型仿生灵巧手正式发售,定价4999元,打破了高精度仿生灵巧手定价昂贵的行业壁垒 [3] - 行业共识已从如何走出实验室转变为如何快速放量,软件、硬件、供应链全链条均实现突破 [3] 产业链协同与商业化前景 - 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突出的公司多来自新能源车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电驱动、精密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帮助其快速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体系 [3] - 人形机器人整机厂正加速资本化进程,头部企业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为量产前的投入整合资源 [4] - 人形机器人量产时刻已至,预计2026年随着特斯拉、宇树、智元等产线投产,产业将首次进入万台级规模化制造阶段 [4] 投资机遇与配置方向 - 在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110只成分股中,超八成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为正 [4] - 未来5-10年,人形机器人有望重塑制造业、服务业乃至家庭生活,成为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下一代通用平台 [4] - 投资配置可聚焦三大主线:"T链"高胜率标的、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增量环节、具备预期差的绩优低估值标的 [4] - 建议关注"T链"卡位优势明确的核心标的以及受政策、资本、订单催化的国产链条整机厂商及核心配套供应链 [5]
人形机器人板块阶段性调整去伪存真期配置机遇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11-19 04:05
板块整体表现与阶段定位 - 人形机器人板块正经历阶段性震荡调整,但短期波动未改产业成长核心逻辑[1] - 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自6月23日至9月18日区间涨幅超41%,但在创历史新高后开启调整,截至11月18日区间调整超11%[1] - 板块投资已从早期主题投资迈向成长拐点兑现阶段,11月预计将进入预期整固后的去伪存真阶段[2] 技术突破与产品落地 - 宇树科技官网新增基于轮式人形机器人G1-D的数采训练全栈解决方案,涵盖数据采集至模型部署的一站式平台[2] - 傅利叶FDH-6型仿生灵巧手正式发售,定价仅4999元,打破了高精度仿生灵巧手定价昂贵的行业壁垒[2] - 产业共识从如何走出实验室转变为如何快速放量,软件、硬件、供应链全链条均实现突破[3] 产业链协同与业绩表现 - 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突出的公司多来自新能源车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电驱动、精密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快速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3] - 在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110只成分股中,超八成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为正[3] - 新能源车产业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托底者与降本推动者,降低了产业试错成本并缩短了量产周期[3] 商业化进程与资本动态 - 人形机器人整机厂正加速资本化进程,头部企业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为量产前的投入整合筑牢基础[3] - 头部厂商同步推进产品降本与渠道拓展,商业化落地节奏持续加快[3] - 特斯拉Optimus量产订单发包、Gen3样机定型发布等重要节点支撑市场预期[2] 未来前景与投资主线 - 人形机器人量产时刻已至,2026年随着特斯拉、宇树、智元等产线投产,产业将首次进入万台级规模化制造阶段[4] - 未来5-10年,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下一代通用平台,未来10-20年将是最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4] - 投资可聚焦三大主线:"T链"高胜率标的、技术迭代带来的增量环节、具备预期差的绩优低估值标的[4] - 建议聚焦"T链"和国产链确定性企业,同时关注灵巧手等环节新变化,国产链条受政策、资本、订单等持续催化[4]
这件事,首次在国家层面作出部署
新浪财经· 2025-11-19 00:27
近日,《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 对外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 何为场景? "场景,就是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来应用、来验证,是一种体系化的'社会性 中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这样阐释。 可以说,场景培育开放,瞄准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为新兴事物提供展示应用的舞台,加快推 动其产业化进程,避免"新技术"被拖成"老技术",避免"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 住就是挑战。无论是打造新兴支柱产业,还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场景培育和开放都是重要抓手。 就拿智能驾驶来说,早在2020年11个部门就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有条件的地方 开展城市级智能汽车大规模、综合性应用试点。随后,从北京、上海到武汉、广州,我国有20个城市 (联合体)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依托试点,无数的智能驾驶汽车在实际道路中不断行驶、收集数据、优化算法,中国在"智能驾驶"赛道 上已经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下 ...
从概念新词到产业热词 新场景引领产业新变革
证券日报· 2025-11-19 00:26
新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前沿,新场景正在重塑经济脉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 国家层面对场景建设进行系统性部署。 在此背景下,"新场景"迅速从概念上的"新词"跃升为产业界的"热词"。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场景?产业端又应如何把握由 此产生的新机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创新一线,探寻技术落地的破局之路。 架桥: 本报记者 毛艺融 站在北京亦庄的街头,记者轻点手机,不到两分钟,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便平稳驶至身边;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抑郁症患者 头戴电极帽,脑机接口技术点亮希望之光;音乐节夜晚,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成编队表演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场景连接技术与市场 简而言之,场景就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提供的具体情境,是提供验证、应用、产业化转化的实战"训练场"。比 如,我国的量子技术全球领先,但因应用场景不足,技术推广和规模化应用仍面临多重瓶颈。 此次《意见》也对场景提出了更明确的定义: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 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 ...
上市公司借力产业基金构建协同生态
证券日报· 2025-11-19 00: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上市公司正积极利用产业基金作为战略工具,从资本运作转向构建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以应对技术加速迭代和产业竞争[1] - 产业基金的功能演变为上市公司构建战略生态的关键支点,其生态效应正从企业层面延伸至区域产业层面[1][2] - 产业基金的竞争未来将更聚焦于产业洞察、资源整合和生态构建能力,成功转型为“产业组织者”的公司有望赢得先机[3] 上市公司生态布局路径 - **纵向深化**:围绕主业进行“强链、补链、延链”,聚焦上下游关键技术环节,龙头企业通过基金精准补齐短板、强化优势,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例如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通过多个产业基金链接核心技术初创企业,推动关键材料及工艺迭代[1] - **横向拓展**:借助产业基金的风险容忍度与投资灵活性,低成本试水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探索模式[2] - **网状联结**:以产业基金为纽带,有机串联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与资本要素,形成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将单一企业创新能力放大为整个生态系统的集体智慧[2] 产业基金的运作优势与模式 - 通过产业基金平台,公司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加快前沿技术创新,并将自身市场洞察、制造能力与供应链网络共享给被投企业,实现从“单点创新”到“系统创新”的跨越[2] - 政企协同模式兴起,地方政府通过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培育产业集群,产业链核心企业通过联合出资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发展与区域产业升级同频共振[2] - 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辅导案例显示,多家A股上市公司通过产业基金间接持股,并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智能驱动等领域存在深度协同可能[1]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 公司需应对如何保持产业基金的战略定力避免偏离主业、建立科学的投后赋能体系实现战略协同、平衡短期市场预期与长期战略投入等挑战[3] - 企业需提升治理能力和保持战略耐心以应对生态构建过程中的复杂问题[3] - 未来竞争将聚焦于产业洞察、资源整合和生态构建能力,而非单纯的资本运作[3]
多家A股上市公司切入机器人赛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19 00:06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A股上市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股权增资、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密集切入机器人赛道,标志着国内机器人产业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发展关键转折期 [1] - 上市公司布局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市场已跳出追风口的短期思维,转向深耕产业细分领域,形成核心部件攻坚与场景应用落地的双轮驱动格局 [1][3] - 政策、市场、技术三大维度的协同支撑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筑牢基础,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有望形成“技术突破—场景落地—规模增长”的良性循环 [3][5] 上市公司布局动态 - 云意电气拟使用自有资金1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南京云意机器人有限公司,依托汽车与机器人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上的技术同源性,发挥控制器领域技术优势向机器人领域延展产品应用场景 [1] - 瑞德智能出资1000万元对深圳昱拓智能有限公司增资,增资后将持有其2.3%股权,借助发电厂机器人细分领域龙头快速积累技术、拓展业务,强化以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整体竞争力 [2] - 永贵电器与智元创新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各自核心优势共同探索连接器及线束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以及人形机器人在连接器制造领域及上下游产业的创新应用 [2] - 江苏纽泰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 [2]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层面形成“国家引导+地方配套”联动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划定清晰发展方向,地方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提供人才补贴、加大研发支持等方式优化产业生态 [3] - 全球机器人市场销售额2024年达276.4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攀升至815.6亿美元,2025年至2031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达18%,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为产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4] - 技术跨界复用成为重要趋势,如比亚迪将汽车“三电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研发,云意电气等企业依托原有技术积累向机器人领域延伸,产业集聚区凭借完善配套设施与人才储备加速区域协同创新 [5] 产业布局特征与趋势 - 上市公司布局路径呈现差异化特征,传统制造企业借力技术同源性跨界延伸,科技企业聚焦细分场景突破,这种布局降低了产业试错成本,加速了全产业链协同 [3] - 合作共赢成为行业主流趋势,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双赢 [2] -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取得实质进展,关键技术成本有效降低,叠加高端制造定向政策支持,为上市公司创造了绝佳入局窗口 [1]
推动高科技产业聚链成势,苏州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集群
搜狐财经· 2025-11-18 22:49
科沃斯机器人智能制造中心计划部高级经理 周翠芳:我们构建了3小时的供应链圈,30%的零件我们实 现了当日补给。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我国产业发展注入持续而强大的支撑力。完善的 产供链体系,确保了生产制造的自主可控和快速响应。超大规模市场如何推动高科技产业聚链成势? 一大早,这家位于苏州吴中区的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物流中转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十几辆满载零部 件的车辆排队进出,工人们操作叉车将货物从进货区快速转运至出货区。来自苏州本地一家扫地机器人 外壳前盖生产企业的运输员王远谋,正在登记送来的货品,作为当天的夜班运输员,这已经是他送到的 第五批货了。 效率的提升,源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智能优化。眼下这家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正迎来海外订单交付旺 季,每天生产的各类服务机器人近3万台。小到螺丝钉,大到驱动外壳,每天生产线上要精密组装近千 万个零部件。记者看到,仅在这一个仓库里,堆叠的货箱上就贴着几十家零部件厂商标识,其中一半以 上都是来自本地及周边1小时公路运输半径内的供应链企业。 以割草机器人的电机组件为例,过去,从供应商发货到装配需4个小时,如今借助"1小时运输圈"和智能 调度,最快两个 ...
新时达(002527) - 2025年11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18 22:48
公司核心优势与技术积累 - 公司拥有三十年算法与软件人才积累,控制技术从电梯行业成功延伸至工控和机器人行业 [1] - 工业机器人领域进口替代持续深化,市场竞争激烈且技术迭代加速 [1] 海尔战略入股后的协同效应 - 依托海尔场景优势,在多个场景进行数据采集与训练 [1] - 年底前四大重点数据采集与验证场景:自适应抓取机器人系统、智慧焊接、柔性自动化PCB板卡质检、双臂协同装配 [1] - 人形机器人整机已在海尔重庆冰箱工厂产线部署并开展实训,将逐步承担作业并进阶复杂流程 [1][2] 半导体设备业务进展 - 晶圆机器人是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国内领先产品,涵盖8大系列数十款型号 [2] - 产品覆盖大气和真空环境,适用于热处理、清洗、刻蚀等前/后道半导体工艺制程 [2] - 已实现设备国产化替代,并批量应用于生产模拟芯片、功率芯片等前道晶圆厂 [2] 公司运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前期供应链能力较弱、管理效率较低,但正通过海尔整合优化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大幅改善147.42% [2] - 公司将持续加大数字化投入与人才引进,强化成本管控和运营效率以提升盈利能力 [2] 资本运作进展 - 公司正持续推进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尚需深交所审核及证监会同意注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