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

搜索文档
餐饮渠道考验复合调味品品牌三大能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6 08:42
行业概况 - 调味品采购额达1982亿元,占餐饮行业总收入的3.56% [1] - 复合调味品市场份额1489亿元,占比75.1%,主导餐饮调味市场 [2] - 复合调味品CR10品牌销售份额占比32.8%,销量份额占比31.0%,行业集中度有提升空间 [2] 市场竞争格局 - 内资品牌占5家(海天、李锦记、东古、颐海国际、欣和),市场份额18% [2] - 外资品牌占5家(联合利华、雀巢、味好美、丘比、卡夫亨氏),市场份额15% [2] - 海天占据2C和2B渠道首位,联合利华饮食策划的家乐调味品位列餐饮渠道第二 [3] - 东古、丘比、颐海国际等通过差异化产品和渠道策略进入前十 [3] 细分品类表现 - 即烹料理包市场份额191亿元,占比13.2%,增速领先 [3] - 非通路品牌(定制品牌)占即烹料理包市场的63.1%,B2B定制服务需求显著 [6] - 酱、包、粉、香辛料市场集中度低,液体复合调味品市场更集中 [2] 行业增长趋势 趋势一:辣味精细化 - 辣味需求向场景化、地域化发展,如烤鱼辣料、小龙虾调料等专用型产品增多 [4] - 川渝麻辣、云南小米辣等地域特色辣味通过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应用 [4] 趋势二:酸味复兴 - 酸味复合调味品增速超20%,发酵类酸味(酸菜鱼调料、红酸汤)增长最快 [4] - 金汤、酸辣粉调料等地域特色酸味复兴,推动地方美食标准化 [4] 趋势三:鲜味制胜 - 提鲜类复合调味品(鲜酱油、鲜味汁等)增长显著,餐饮渠道渗透率提升 [5] - 现代工艺提供稳定鲜味,广泛应用于菜品风味提升 [5] 趋势四:料理包爆发 - 即烹料理包与餐饮连锁化率提升紧密相关,满足效率、标准化需求 [6] - 品牌需聚焦锅底、汤底两大核心,向餐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6] 行业动态 - 调味品使用结构从基础调味品转向操作简便型产品,反映餐饮后厨效率提升 [6] - 复合调味品呈现专业化、功能化、风味化、料理包化趋势 [3]
财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526
财信证券· 2025-05-26 08:15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4月经济数据平稳向好,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长良好,投资有一定支撑,但海外美债问题冲击短期海外流动性,制约A股上行动能,当前A股大概率震荡,后续关注经济基本面、出口产业链修复和扩内需政策效果,投资上维持均衡配置,关注出口产业链、扩内需消费板块、高股息红利板块、并购重组概念及黄金短期机会 [8][73][74] A股市场概览 - 上证指数总市值644294亿元,流通市值503493亿元,市盈率11.85,市净率1.23;深证成指总市值216399亿元,流通市值182576亿元,市盈率19.98,市净率2.11;创业板指总市值57345亿元,流通市值45195亿元,市盈率26.70,市净率3.71;科创50总市值33731亿元,流通市值22078亿元,市盈率53.61,市净率4.07;北证50总市值2944亿元,流通市值2042亿元,市盈率46.80,市净率4.63 [3] 财信研究观点 市场策略 - 上周(5.19 - 5.23)股指表现不一,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下跌,中小100上涨;行业板块中医药生物、综合、有色金属涨幅居前;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下降;风格上大盘股有相对优势;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跌幅0.20%;商品方面ICE轻质低硫原油、南华铁矿石指数、DCE焦煤下跌,COMEX黄金上涨 [7] -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工业生产延续较快增长态势,装备制造业作用凸显,未来工业生产增速大概率在当前水平小幅震荡 [10] - 1 - 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0%,较1 - 3月回落0.2个百分点,投资动能有所减弱,结构分化,未来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平稳增长 [11][12]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消费市场延续稳定增长态势,服务消费有提升空间,未来消费修复力度大概率偏温和 [13] - 5月LPR如期调降,MLF增量续作,带动贷款利率下行,降低融资成本,偏宽松货币政策或将持续 [14] - 20年期美债拍卖遇冷,美债收益率冲高,短期海外流动性受冲击,全球市场风险偏好降低 [15] - 《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16] - 5月最后一周A股指数下探空间有限,但海外市场波动或减弱上行动能,结构性行情将延续,建议关注出口产业链、扩内需消费板块、高股息红利板块、并购重组概念及黄金短期机会 [17][18][74] 基金研究 基金市场周报概要 - 本周(20250526 - 20250530)拟发行基金27只,规模在580亿以上,8只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发行,其中港股通消费和中证制药指数为首支跟踪基金产品 [21] - 债券型基金是基金新发市场“压舱石”,可转债基金风险可控、收益可期,投资策略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部分基金各有侧重 [22][23] 基金数据日跟踪 - 上周(5月19日—5月23日),中国基金总指数等部分指数有涨跌变化,ETF区间日均成交额2111.23亿元,港股新药表现强势;23日部分指数也有相应涨跌变化,ETF成交额2224.23亿元,创新药、汽车品种表现突出 [25][27] 三维情绪模型更新 - 截至2025年5月23日,情绪预期和情绪温度当前值较前值上升,情绪浓度期间下行 [29] 债券研究 - 5月23日,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10年期上行,期限利差持平;1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上行,10年期下行;DR001、DR007上行;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上涨;3年期AAA级信用利差下行,AA - AAA级等级利差持平 [31] 重要财经资讯 - 美元汇率跌至2023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因特朗普关税威胁和财政赤字扩大风险 [32][33] - 央行开展14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投放360亿元 [34][35] - 特朗普表示6月1日起对欧盟征收50%关税,若欧盟企业在美国建厂可讨论延期 [36][37] - 特朗普称对不在美国生产的手机制造商征收25%关税,若苹果、三星在美国建厂免征关税 [38][39]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规范平台收费行为 [41][42] - 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43] - 央行、外汇局就境外上市资金管理征求意见,境外上市募集资金以外币调回可自主结汇使用 [44][45] - 国家网信办整治网上金融信息乱象,处置一批散布不实信息等账号、网站 [46][47] - 工信部等四部门开展2025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 [48][49] 行业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 香奈儿2024年营收1347亿元,同比下跌超5%,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下滑,计划在中国扩店,可能涨价 [50][51] - 京东试点线下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国补 + 带牌销售”助力线上渠道崛起 [52][53] - 歌尔光学主办第九届VR&AR显示光学技术峰会,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上半年有技术与产品突破 [54][55] 重点公司跟踪 - 公牛集团调整股份回购资金来源,由自有资金调整为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含银行回购专项贷款等) [57][58] 公司跟踪 - 奕瑞科技拟对全资子公司奕瑞合肥增资6亿元,并投资不超过18亿元建设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生产项目 [59][60] - 迪哲医药 - U两款药物DZD8586和DZD6008最新研究成果将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DZD8586治疗CLL/SLL患者疗效良好且安全性可控 [62][63] - 恒顺醋业控股股东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总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0000万元 [65][66] 湖南经济动态 湘股动态 - 中南传媒全资子公司签订10.09亿元政府采购合同,确保主营业务收入稳定性 [67][68] 湖南省地方动态及政策 - 前4个月湖南对非出口同比增长6.3%,南非为第一大贸易国,机电产品和“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零关税政策红利释放 [69][70]
港交所将提高恒生指数衍生产品持仓限额;地平线机器人被纳入港股通名单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07:25
地平线机器人被纳入港股通名单 - 地平线机器人-W(HK09660)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自5月26日起生效,内地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直接投资该公司股票 [1] - 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当前股价为7.60港元 [1] - 此举标志着公司市场地位获得认可,有望增强股票流动性并促进长期发展 [1] - 反映港股通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选择 [1] 香港交易所提高恒生指数衍生产品持仓限额 - 香港交易所将于7月2日起提高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及期权产品的持仓限额,待监管批准 [2] - 此举旨在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香港作为全球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 [2] - 香港交易所曾在2023年12月提高股票衍生产品市场持仓限额,此次调整体现其对市场发展的持续支持 [2] - 有望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香港衍生品市场 [2] 海天味业通过港交所聆讯 - 海天味业(SH603288)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香港主板实现A+H上市 [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酱油、蚝油、调味酱等,其酱油和蚝油产品销量多年位居中国调味品市场第一 [3] - 2022-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256亿元、246亿元和269亿元 [3] - 此次上市将拓宽融资渠道,助力全球布局和产品创新,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3] 招商银行高管变动 - 招商银行(HK03968)执行董事朱江涛因工作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董事会关联交易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及副行长职务 [4] - 董事会提名副行长王小青为执行董事 [4] - 这一变动可能对管理层结构和战略方向产生影响 [4] 港股行情 - 5月23日恒生指数报23601.26点,上涨0.24% [5] - 恒生科技指数报5246.87点,下跌0.09% [5] - 司作指令指数报8583.86点,上涨0.31% [5]
柳暗花明!内地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5-25 23:42
2025 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成为资本市场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众多内地企业,尤其是A 股上市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香港 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南下" 上市的浪潮。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成因,对资本市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潮涌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现状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 家A 股公司递交了港股招股书。5 月20 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成功登陆港交所,完成"A+H" 两地上 市,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其港股申购额近2500 亿港元,超购倍数达9.8 倍。仅3 日后,创新药巨头恒瑞医药紧随其后,于5 月23 日正式敲锣港交 所,实现"A+H" 两地上市。赤峰黄金、钧达股份等企业也已成功在港挂牌,跨境电商龙头吉宏股份也定于5 月27 日在港交所敲锣。此外,海天味业、三 花智控等行业领军企业的赴港计划备受瞩目,北交所公司康乐卫士等5 家企业已获证监会备案。与2024 年同期仅有两家企业推进赴港进程相比,今年的热 潮可谓来势汹汹。 除了上市审核流程的优化,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系列政策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规模扩张与业务升级。央行等五部门联合 召 ...
涪陵榨菜: 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5 16:1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 [1] - 交易已通过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 [1] - 交易预案及相关文件已于2025年4月26日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公告 [1] 交易结构 - 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结合现金支付 [2] - 交易对方为味滋美5名自然人股东陈伟、漆桂彬、范鹏杰、杜弘坤、尼海峰 [2] - 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2] - 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 [2] 交易进展 - 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2] - 公司每30日发布一次交易进展公告 [2] - 后续将编制并披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报告书》 [2] 审批流程 - 交易尚需再次董事会审议及股东大会批准 [3] - 需取得深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 [3] - 最终审批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3]
央行、外汇局发声!“A+H”公司名单快速扩容
Wind万得· 2025-05-24 06:41
政策优化与资金管理 - 央行与外汇局联合发布《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政策,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 [1] - 企业可选择外币或人民币形式调回境外上市募资及减持收益,降低汇率风险,除资本项目结算账户外,人民币资金还可通过境内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汇出入 [3][4] - 要求股东增持未使用的资金及时汇回,防止资本外逃,同时保障资金合规流动 [5] - 新规降低企业境外上市的资金管理成本,增强企业跨境融资便利性,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 [5] A+H公司上市热潮 - 今年以来有5家A股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创近年新高,还有数十家公司排队待发 [1][7] - 5月20日、23日,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先后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分别上涨16%和25% [7][12] - 宁德时代港股融资额达410亿港元,恒瑞医药融资99亿港元 [12] - 海天味业、牧原股份、赛力斯、三一重工等千亿级企业计划赴港上市 [15] 行业巨头与市场预测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行业巨头分别在科技、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5] - 德勤中国预测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有望达到1300亿至1500亿港元 [15]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后可吸引海内外资本,支持海外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巩固其在电池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 [18] 政策与市场互动 - 政策优化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便利,与当前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形成良好互动 [18] - 企业通过二次上市获得资本支持,提升未来发展空间,扩大全球市场影响力 [17] - 政策支持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提升港股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18]
颐海国际(01579.HK):笃行不辍 期待修复
格隆汇· 2025-05-24 02:24
机制与产品升级 - 公司进一步完善合伙人考核机制,将增量利润作为关键激励指标,鼓励市场开拓 [1] - 产品项目制下推新加速,2024年上新产品超50个 [1] - 公司积极研发新品,同时重点关注老品升级以及规格优化 [2] 渠道与市场拓展 - 2024Q3以来公司对流通渠道管理进一步细化,积极下沉,同时发展电商、开拓海外 [1] - 泰国工厂投产,泰国、越南等海外市场收入有望实现高增 [1] - 2024年KA渠道实现双位数增长,进入生鲜和零食量贩场景,新渠道有望贡献增量 [2] - 2024年线上渠道广告投放费效比有改善空间,2025年开始精细管控成本,强化品牌导向功能 [2] 收入与增长展望 - 2025年第三方收入有望维持低双位数增长,其他B端收入2024年增势可喜,2025年高双位数增长可期 [1] - 泰国工厂建成并建立本地化产品研发团队,有望切入东南亚本地KA渠道 [1] - 关联方业务与海底捞运营节奏同步,毛利率及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1] 成本与盈利预测 - 2025年原材料价格或保持平稳,毛利率走势需观察业务结构情况 [2] - 线上等渠道费用投放策略日益成熟,销售费用率有望优化 [2] - 2025年非经项目预计影响减小,净利率有望稳中有升 [2]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49/9.46/10.52亿元,EPS分别为0.82/0.91/1.01元 [2]
赴港上市,是海天的逆袭局吗?
凤凰网财经· 2025-05-23 20:51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背景与动机 - 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 计划启动香港上市程序 这并非临时决策而是长期资本布局的一部分 [1][2] - 作为年营收超200亿的调味品龙头 公司经历"双标门"事件后市值蒸发4000亿 目前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 [2][3] - 2022-2023年营收连续下滑 累计降幅达10.8% 2024年前三季度虽呈现9.4%营收增长 但被市场视为低基数效应下的"假性反弹" [5] 国际化战略布局 - 新任董事长程雪加速推进越南 印尼子公司建设 港股IPO被视为国际化战略的"资本加速器" [9][10]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仅7% 远低于同业 计划通过本地化建厂 收购当地品牌等方式打开国际市场 [8][9] - 招股书明确募资用途包括建立全球品牌形象 提升海外供应链 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 [9][25]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国内调味品市场增速降至1.7% 增量空间见顶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5][6] - 面临千禾"零添加"产品冲击 李锦记高端化路线挤压 线上营销模式变革等多维竞争 [19][21] - 海外市场存在饮食习惯差异 如欧美酱油SKU不足黄芥末酱零头 且食品安全标准更严格 [16][17] 技术优势与转型策略 - 拥有5G智能生产线 全自动控温发酵罐 AI质检系统等智能制造优势 [15] - 持有23项专利发酵技术 计划开发橡木桶发酵工艺高端产品线 [21][23] - 推动数智化转型 拟将光伏晒池 区块链溯源等ESG优势转化为营销亮点 [23] 品牌重塑与渠道革新 - 需消除"双标门"导致的"海天=添加剂"消费者认知 建立透明质量披露机制 [21][26] - 规划开设"海天风味实验室"体验店 打造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的新零售闭环 [23] - 在欧美市场推行"东方发酵美学"文化输出 开发适合米其林餐厅的专用调味品 [25] 全球市场机遇 - 全球中餐厅数量突破70万家 年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带动调味品需求增长 [11] - 可借鉴亨氏番茄酱本土化经验 研发低盐酱油 复合调味料等适应区域口味的产品 [16] - 绑定中餐供应链如预制菜 餐饮连锁等渠道 复制李锦记成功路径 [16][25]
天味食品: 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3 19:37
回购方案概述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回购股份预案 [1] - 回购方案实施期限为2025年4月29日至2026年4月28日 [1] - 预计回购金额为1800万元至3600万元 [1] - 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 回购进展情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23日首次回购股份340900股 [2] - 首次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0.032% [2] - 累计已回购金额为3954710元 [1]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11.57元/股至11.62元/股 [1] 回购实施方式 - 公司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 [1] - 回购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 [1] -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实施回购 [2]
新股消息 | 海天味业(603288.SH)通过港交所聆讯 应用本地化经营战略探索全球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9:19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5月23日披露,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天味业)通过港 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为其联席保荐人。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以及2024年度,海天味业分别实现收入约256.10亿元、245.59亿元以 及269亿人民币,年内/期内利润分别约为62.03亿元、56.42亿元以及63.56亿人民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排行首位。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 场规模达人民币4,981亿元,公司的市场份额为4.8%。按2024年的收入计,公司位居全球第五。2024年 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达人民币21,438亿元,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按销量计,公司已连续28年蝉联中 国最大调味品企业。公司旗下的酱油、蚝油产品销量多年位居中国调味品市场第一,调味酱、食醋及料 酒亦位居中国市场前列。 在主要产品中,酱油产品对公司收入贡献最大。在2024年,公司酱油收入在全球和中国市场均排名第 一,中国市场占有率为13.2%,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2%。报告期内,酱油产品占公司年度收入分别为 54.1%、51.5%、及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