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主力动向:6月13日特大单净流出254.0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3 17:38
市场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全天特大单净流出254.05亿元,其中1466股特大单净流入,3231股特大单净流出 [1] - 沪指收盘下跌0.75%,特大单资金净流入超2亿元个股平均上涨9.61%,表现强于沪指 [1][2] - 16股特大单净流入超2亿元,15只个股上涨,其中新锦动力、晨曦航空等以涨停收盘 [2] 行业资金流向 - 5个行业特大单资金净流入,石油石化净流入15.77亿元,行业指数上涨2.05%,国防军工净流入15.36亿元,行业指数上涨1.72%,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也获资金净流入 [1] - 26个行业特大单资金净流出,计算机净流出37.24亿元,汽车净流出33.79亿元,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净流出资金居前 [1] 个股资金流入 - 海能达特大单净流入9.04亿元,居首,收盘价12.51元,涨幅10.03% [1][2] - 恒玄科技特大单净流入5.28亿元,收盘价378.00元,涨幅2.90% [2] - 通源石油特大单净流入3.42亿元,收盘价5.06元,涨幅19.91% [2] - 晨曦航空特大单净流入3.09亿元,收盘价15.82元,涨幅20.03% [2] - 洲际油气特大单净流入2.87亿元,收盘价2.43元,涨幅9.95% [2] 个股资金流出 - 比亚迪特大单净流出8.31亿元,居首,收盘价346.00元,跌幅2.05% [2][3] - 贵州茅台特大单净流出6.17亿元,收盘价1426.95元,跌幅2.20% [3] - 江淮汽车特大单净流出5.21亿元,收盘价42.92元,跌幅2.23% [3] - 东方财富特大单净流出4.05亿元,收盘价21.33元,跌幅1.48% [3] - 赛力斯特大单净流出3.67亿元,收盘价130.77元,跌幅2.87% [3]
高考制度与中国工程师红利 | 观时代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6-13 09:38
教育体系与产业革命的关系 - 产业革命的发生本质由教育体系革命支撑 英国工业革命受益于学徒制度培养的瓦特等工匠人才 但学徒制难以规模化培养技术工人 后期成为技术进步的阻力[4][9][12] - 德国洪堡教育改革建立现代研究型大学体系 分层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 奠定德国工业强国地位 影响日本等后发国家[14][17][19] - 美国通过《莫里尔法案》建立分层高等教育 二战退伍军人法案推动大学扩招 吸引全球理工科人才 支撑战后经济繁荣[21][23][24] 中国教育体系与工程师红利 - 1999年高校扩招使中国理工科毕业生达美国10倍以上 形成工程师红利 支撑高科技研发与制造 如苹果在华15天可招聘9000名产线工程师[29][30][31] - 高考制度促进阶层流动 工科专业成为平民阶层跃迁主要路径 当前理工科招生比例或提升至80%[33] - 中国教育体系与大规模制造业高度契合 通用技术扩散阶段将释放更大红利 如蒸汽机技术在美国的二次创新[35][36]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 - AI时代需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而非解题能力 当前教育体系强调服从权威 抑制创新思维[39] - 未来1%天才主导生产力跃迁 99%人群转向情绪价值服务 教育需兼顾天才选拔与大众适应性[38][40][41] 注:数据引用包括"10倍工程师数量差"、"9000名工程师15天招聘周期"等量化指标 单位已统一为中文表述[30][31]
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6-13 05:50
双边贸易兼具探索性示范性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以来,双边贸易年均增长8.8%,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今年5 月,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成功举办。进一步挖掘双方贸易投资潜力,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将 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马骏驰(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蓬勃发展。据商务 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末,中国对中东欧投资规模累计超240亿美元。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投 资带动,中东欧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的首选之地。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涵盖哪些领域?呈现怎样的特点? 徐坡岭(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区域合作加速重 构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实践样 本。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双方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框架。面对 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与绿色转型浪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依托发展战略协同、产业梯度互补与制度创 新赋能,持续推动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模式升级,为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兼具探索 ...
一博科技:为机器人领域客户提供PCB研发设计和PCBA研发打样、中小批量制造服务
快讯· 2025-06-12 21:10
公司业务 - 公司已与机器人领域的众多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主要为其提供PCB研发设计和PCBA研发打样、中小批量制造服务 [1] - 机器人方面的客户包括宇树科技、优必选、斯坦德等,但受限于客户保密协议要求,交易的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1] 客户与营收 - 单个机器人领域客户的交易金额占总体营收的比重较小,对总体业绩的影响也较小 [1] - 该类客户中,人型机器人客户也有部分比例 [1]
破解“内卷”困局:以品牌价值为核心 ,构建产业链价值共创格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6-12 18:27
汽车产业供应链改革 - 16家主流车企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压缩至60天内,包括上汽、广汽、一汽、东风、长安、比亚迪、吉利等 [2] - 此举响应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付款期限不超过货物交付后60日 [2] 产业链挤压现象与历史教训 - 家电和手机行业曾因供应链挤压陷入恶性价格战,导致行业分化,仅少数具备核心技术企业存活 [2] - 家电行业"金字塔"结构下,品牌方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挤压(账期拉长至90-120天)、技术控制三重路径压榨供应商 [5] - 歌尔股份代工业务净利率从2014年13.26%降至2019年3.64%,2022年智能硬件业务营收占比超60%以应对压力 [6] 龙头企业转型与赋能案例 - 美的集团"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中小供应商开放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覆盖欧洲、东南亚等地 [8] - 海尔海创汇平台孵化4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及37家瞪羚企业,构建"产业+科技+资金"生态 [8] - TCL华星通过收购LGD广州产线形成"双子星"工厂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盈利能力 [8] 中小企业突围路径 - 佳禾智能拟收购德国高端音频品牌拜亚动力,布局高端市场 [9] - 深圳千岸科技转型跨境电商自有品牌,直接面向海外C端消费者以摆脱代工压价 [9] - 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中1000亿元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 [11] 国际化布局与创新模式 - SHEIN采用小单快反模式,7-10天完成设计到销售全流程,2023年营收超300亿美元,估值660亿美元 [12] - 比亚迪匈牙利基地和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降低运输成本并应对贸易壁垒 [13] 政策与市场环境优化 - 《反垄断法》2024年办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643件 [10] - 财政部、工信部2024年专项支持1100多家"小巨人"企业技术改造 [11]
乌克兰军方:在夜间袭击了俄罗斯莫斯科地区的一家电子工厂。
快讯· 2025-06-12 14:46
乌克兰军方:在夜间袭击了俄罗斯莫斯科地区的一家电子工厂。 ...
“税路”畅通 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 - 中国与东盟十国宣布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向签署升级议定书迈出关键一步 [1] - 2024年前4个月东盟继续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贸易总值2.38万亿元,增长9.2%,占中国外贸总值16.8% [1] - 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6.99万亿元,增长9.0%,占中国外贸总值15.9%,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1]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案例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国设立首家海外工厂,规划年产能超5万台,2024年4月越南工厂第一期投产,辐射东盟市场 [2] - 湖州市在泰国曼谷建立海外营销中心,总面积8000平方米,采用"新零售+新批发+新展会"模式,已签约入驻中国企业140多家,达成意向订单金额超2500万美元 [3] -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成立两家分公司,执行项目面积超120万平方米,2024年海外营收超6亿元,同比增长19.48%,越南市场占比最高 [4]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数据 - 2023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2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7400家,雇用外方员工超72万人 [4] - 2024年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较上年增长12.6%,全国税务部门为投资东盟国家纳税人开具6000余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4] - 税收协定网络覆盖114个国家(地区),包括东盟10国中的9国(除缅甸外) [4] 东盟企业投资中国市场 - 新加坡高德(苏州)电子有限公司投入3亿元启动智能化车载电子线路板扩建项目,投产后年产能达105万平方米,年产值提升30% [5] - 截至2024年底,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引东盟各国设立项目564个,合同外资投资超75亿美元 [5] - 2023年东盟在华投资新设企业2887家,同比增长35.5%,实际投资金额102.9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3%,2024年前4个月东盟对华投资增长42.9% [7]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2024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进出口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 [8] - 湖南怀化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班列266列,增长46.2%,外贸进出口35.4亿元,增长9.3%,其中对东盟进出口额达8.3亿元 [10] - 怀化市税务局实现270项业务"极速简办"、120项业务"即来即办",出口退税平均审批时长压缩至0.77天 [10]
【私募调研记录】淡水泉调研扬杰科技、海光信息等4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6-12 08:10
扬杰科技 - 公司对未来毛利率趋势保持积极展望 通过高毛利产业布局 技术研发驱动附加值升级 精益生产与系统性降本等多维战略举措 预计本年度将持续深化成本控制效能 实现运营效率稳步提升 [1] - 功率低压功率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在汽车电子领域成为必然选择 消费类电子市场保持平稳向上 光伏 风电等清洁能源行业及新兴领域将为功率半导体带来多元化增量空间 [1] - 海外业务作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板块 涵盖生产制造基地 研发中心建设及市场营销网络布局 未来将重点发展新能源 汽车等板块 [1] 海光信息 - 公司和中科曙光的并购重组旨在提升算力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 海光信息承继中科曙光全部资产 提升股东回报 [2] - 换股比例基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 中科曙光1股换0.5525股海光信息 [2] - 募集配套资金将用于支付并购交易税费 补充流动资金等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2] - 整合后将实现从高端芯片设计到高端计算机整机 系统的闭环布局 提升技术和应用协同 [2] -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韧性 形成完整的产品供应体系 推动数字产业健康发展 [2] 沪电股份 - 公司始终坚持实施差异化产品竞争战略 以通信通讯设备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汽车电子为核心应用领域 注重中长期可持续利益 [3] - 2024年企业通讯市场板收入约100.93亿元 主要来自I服务器 HPC 高速网络交换机等产品 汽车板收入约24.08亿元 涵盖毫米波雷达 自动驾驶辅助等新兴产品 [3] - 800G交换机市场需求良好 用于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连接 [3] - 泰国工厂已小规模量产 正提升生产效率和稳定生产良率 [3] - 公司加大资本开支 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将改善 关注高密度互连和高速传输性能的PCB产品 [3] 华曙高科 - 本次机构调研涉及多个方面 包括钛合金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 2025年利润情况 航空航天领域的复苏 大股东减持原因以及3D打印行业的竞争格局 [4] - 针对钛合金散热问题 公司表示3D打印可通过异型结构设计实现散热 并可能采用其他材料 [4] - 2025年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 无法明确同步增长 [4] - 航空航天需求有所复苏 3D打印在该领域有优势 [4] - 大股东减持为回收投资成本及优化股东结构 [4] 500质量成长ETF - 跟踪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 近五日涨跌2.10% 市盈率17.11倍 [8] - 最新份额为5.4亿份 减少了20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47.8万元 [8]
二季度以来机构密集调研苹果产业链公司
中国证券报· 2025-06-12 05:25
东山精密是苹果iPhone电路板供应商。二季度以来,摩根大通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等机构调研东 山精密。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东山精密表示,电子电路板块是公司核心业务,公司将充分把握AI创新 周期带来的机遇,重点巩固高端软板及高频高速高密度硬板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领先地 位。 长城证券研报称,在FPC(柔性印制电路板)业务方面,AI手机带来的新一轮换机周期和AI手机单机 FPC用量的提升,将成为行业增长新机遇。AI功能的加入使得软板设计和加工难度大幅提升,高端软板 产能将会更加紧缺,头部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 ● 本报记者 张兴旺 Choice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机构密集调研立讯精密、京东方、领益智造、东山精密、欣旺达、蓝思 科技、信维通信、安洁科技等60余家苹果产业链公司。 机构分析称,未来,随着苹果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以及推出更智能的语音助手,iPhone有望迎来新一 轮换机周期,产业链公司将受益。 机构密集调研 Choice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立讯精密、水晶光电、天准科技、深南电路、鹏鼎控股、京东方等16家 苹果产业链公司均获得超100家机构调研。 6月10日,2025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 ...
2025深圳企业行政后勤采购展,如何让企业采购成本与碳排双降 40%
搜狐财经· 2025-06-11 12:39
跨境绿链平台的核心价值 - 数字化供应链实现企业采购成本与碳排放同步下降40%的突破性成果 [1] - 区块链溯源系统帮助电子制造企业识别27%冗余采购环节 [2] - AI动态比价引擎接入全球82个绿色认证供应商数据库 采购决策响应速度提升6倍 [2] 技术创新与实施路径 - "绿链指数"整合12项指标 15国2300家供应商通过认证 比亚迪办公用品采购成本降38% 碳足迹减43% [3] - 机器学习需求预测系统使华为56个办公点文具库存周转率提升至92% 报废率从15%降至4% 年省600万元 [4] - 多式联运碳排放算法缩短运输距离19% 燃油消耗降22% 电动叉车租赁服务助力中小企业仓储减排 [5] - 碳积分返现机制使腾讯兑换价值超200万元绿色物资 形成减排-收益闭环 [6] 跨境协同与产业影响 - 德国TUV将中国绿色标准纳入国际互认 解决亚太企业85%的ESG报告痛点 [7] - 东莞包装企业通过平台获苹果订单后建设光伏屋顶工厂 上游改造速度加快3倍 [7] - 深圳计划推广至3000家规上企业 预计年减排120万吨 [7] 行业挑战与发展趋势 - 国际碳核算方法差异导致15%-20%排放计算偏差 下一代系统将嵌入GPT-4o实时法规解读 [8] - 绿色供应链元年标志商业逻辑重构 采购行为环境属性成为竞争力新维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