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
搜索文档
 美团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起“吃动平衡、健康生活”行动
 新京报· 2025-10-15 22:36
 合作倡议概述 - 美团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于世界粮食日前夕共同发起"吃动平衡、健康生活"行动倡议并启动"一起开动Healthy Together"主题活动 [1] - 该倡议旨在助力城市居民和乡村儿童的健康生活 [1] - 2025年9月双方开启"营养+运动+教育"综合干预行动 [1]   合作背景与过往成果 - 美团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自2018年起已围绕乡村幼儿园儿童营养健康启动合作项目为近百所幼儿园的幼儿提供健康膳食和营养支持 [1] - 截至2025年9月底美团联合壹基金发起的公益计划订单总数已近200亿单累计建成4080座操场551名乡村儿童直接受益 [3]   合作具体举措 - 在消费端双方将携公益商家提供更多健康生活消费供给引导公众实践"吃动平衡"的生活方式 [1] - 众多餐饮品牌通过美团App大众点评App上线"吃动平衡"主题套餐 [2] - 迪卡侬李宁乐刻运动等品牌加入此次活动进行线上引导知识普及和运动健身类产品的丰富促销 [2] - 在公益端各方将为更多乡村幼儿园联合捐建乡村儿童操场并提供健康营养支持 [1] - 公益商家会通过美团订单捐赠或现金捐赠等方式参与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 [3] - 美团小象超市推出公益联名周边并捐赠善款用于建设乡村儿童操场 [2]   参与方与合作伙伴 - 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熊喵来了切果NOW迪卡侬李宁乐刻运动等15个品牌已首批加入 [1] - 该联合倡议在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的专业指导之下进行 [2] - 美团发挥科技零售平台的能力优势创新地将消费端和公益端有机连接 [3]
 微信铁拳整治「贷款中介」,有人朋友圈发贷款宣传被封号
 36氪· 2025-10-10 16:41
 微信平台对贷款中介营销的治理 - 微信平台近期加强了对贷款中介在朋友圈等场景的金融营销内容的打击,违规发布贷款广告可能导致账号被暂时或永久封禁 [1][3][42] - 平台治理行动针对的典型违规宣传内容包含“无视资质”、“逾期可做”、“黑户照常做”、“放款快、无需担保、低息”等字眼 [44] - 此次治理是国家网信办整体部署下,互联网平台持续打击金融黑产的一部分,抖音等平台此前也已将部分贷款中介列入永不合作名单并封禁账号 [39][40][41]   贷款中介行业生态与业务模式 - 行业从业人群规模庞大,据2024年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全国约有150-200万信贷中介从业人群 [3] - 行业存在多层渠道分销体系,金融机构通常与大型“一级渠道”合作,后者再发展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渠道中介,层层收取返佣 [12][13][14] - 小型中介除收取上级返佣外,还会向客户收取服务费,这种多层分销模式是许多金融机构对“贷款中介”持谨慎态度的原因 [15][16][17]   贷款中介的获客方式与挑战 - 传统及低成本的获客方式包括地推、陌拜、散发小卡片,而线上方式则以在朋友圈和社群发布0成本的营销内容为主 [8][21][25] - 当前市场环境下,贷款产品减少、通过率不高,导致上级返佣减少,中介面临更大的自主拓客压力 [20] - 中小贷款中介若转向平台正规广告投放,面临投放成本高、流程复杂、转化率不理想以及缺乏专业运营能力的双重困境 [34][35]   贷款中介行业的合规化趋势 - 平台治理可能推动贷款中介营销向以企业身份进行正规广告投放的方向发展,但这对于中小中介而言存在显著门槛 [29][31][34] - 市场上已出现专门为贷款中介提供规避风险等培训的机构,反映出行业在监管压力下寻求适应与生存 [36] - 贷款中介行业本身具有低门槛、高回报的特性,在缺乏有效监管时易滋生无序竞争与违规行为 [37][38]
 先进制造业企业如何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5%优惠?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10 09:42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 | | | 办税日历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0 | | | | | | | | | ll | 四 | 五 | 六 | 目 | | | |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27 | 28 | 29 | 30 | 31 | | | 来源山 西税务税宣速递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温馨提醒:蓝色柳林财税室为非官方平台,是由编者以学习笔记形式建立的平台,所有笔记写作记录的文章及转发的法律法规仅供读者学习 参考之用,并非实际办税费的标准,欢迎交流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经验成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01日-27日 申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 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按季计征)、水资  ...
 中信证券:港股上行动能仍在 把握四大中长期方向
 智通财经· 2025-10-09 08:45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港股市场具备了国内完整的AI产业链公司(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应用),叠加 越来越多的优质龙头A股企业赴港上市,判断港股仍将受益于境内外市场的流动性外溢和AI叙事的持续 催化。即便短期海外仍有诸多地缘政治和贸易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但随着港股基本面的触底反弹,2024 年初以来的长牛行情预计延续。建议投资者把握四大中长期方向:1)科技行业,包括AI相关细分赛道、 消费电子等;2)大医疗板块,特别是生物科技;3)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叠加去美元化的有色;4)未来国 内经济进一步复苏,相对滞涨的消费板块也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十一长假港股动能延续,"日历效应"再现。 今年10月2-6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累计上涨0.4%和1.3%,延续9月5日以来的上行趋势。行业维 度,除科技和医疗板块以外,资源品,特别是钢铁、有色涨幅也较为显著;而地产、机械、制造和必选 消费等行业则出现下跌。历史上看,2015-2024年的10轮十一长假期间,恒生指数平均上涨2.2%(仅2018 年和2019年下跌),期间AH溢价指数平均收敛2.6%(仅2018年和2023年扩大)。因此,今年假期至今 ...
 观察:“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如何走出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9 08:0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江苏省常州市政府工作人员为外卖员、网约 车司机讲解就业保障相关政策。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风雨无阻的外卖骑手、往来奔忙的快递员、东奔西跑的网约车司机,穿梭市井风雨,他们是"赶时间的 人",更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 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有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 者权益保障,让他们工作安心、舒心,既是一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考题",也是一道"必答题"。 数字时代的当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哪些急难愁盼?权益保障面临哪些困境?法律该如何"施以援 手"?近日,记者到广东、北京、浙江等地,对主要网站平台进行了采访,倾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保护的故事。 平台司机究竟在给谁打工? 破除规避劳动关系的"障眼法" "我以为有公司盖章的员工证明,就能确定劳动关系。"几年前,为了养家,杨力(化名)来到广东佛山 某运输公司,做起了混凝土运输司机。入职后,杨力被要求在某平台注册账号绑定该公司,然后通过平 台接受公司派单。 起 ...
 什么是出海龙头概念,涵盖哪些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10-07 09:12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 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出海龙头"概念逐渐受到投资者关注。所谓出海龙头,通常指那些在海外业务布 局早、市场份额高、品牌影响力强,并具备持续扩张能力的行业领先企业。 这些企业往往已在国内完成技术积累和规模扩张,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与资金实力,能够适应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市场环境,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不仅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更通过设立生产基地、 研发中心或本地化运营团队,深度融入当地经济体系。 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商同样受益于企业出海浪潮。跨境物流、仓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为出海企业提供 基础设施支持,形成协同效应。与此同时,金融、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也在助力企业应对海外合 规、汇率波动和文化差异等挑战。 对投资者而言,关注出海龙头不仅是看好单一企业的成长性,更是把握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提 升的长期趋势。然而,海外经营面临政策、汇率、地缘政治等多重风险,需理性评估企业的真实竞争力 与抗风险能力。建议投资者结合行业前景、公司治理和海外收入占比等指标,进行审慎分析,避免盲目 追逐热点。 从产业链角度看,出海龙头企业覆盖 ...
 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新规10月1日实施 对外卖员等有何影响?
 央广网· 2025-09-30 23:09
 新规对平台从业人员税负的影响 - 新规明确从事配送、运输、家政等便民劳务活动的平台从业人员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或无需纳税的,无需报送收入信息,税负不会增加 [2] - 平台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自身涉税义务转嫁给平台内从业人员,更不得以代扣代缴为借口额外收取费用 [5]   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优化 - 对平台从业人员劳务报酬所得采用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扣除20%的费用和每月5000元减除费用后,按3%-45%的七级累进预扣率计算 [2] - 累计预扣法相比原按次预缴方法(收入减800元或20%费用后乘20%-40%三级累进率)扣除金额更高、预扣率更低 [3] - 实际月收入在6250元以下的平台从业人员无需预扣税款,年收入12万元以下者在扣除各项费用和法定扣除项目后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3]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的便利化处理 - 平台从业人员自互联网平台企业取得的服务收入可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4] - 从业人员不需再按次申报缴纳增值税,进一步减轻税收负担 [4]   累计预扣法的实施背景与效果 - 累计预扣法已在工资薪金所得、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中广泛使用,是一种便捷高效且体现量能负担的方法 [3] - 该方法可大幅减轻平台从业人员预扣预缴税款的负担,即便被预扣小额税款,次年汇算时还可申报享受多项专项附加扣除并申请退税 [3]
 关于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有关行政处罚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告2025年第22号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30 20:47
 政策背景与目的 - 为落实《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以细化处罚要求,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并引导企业合规报送信息[4] - 公告旨在保障互联网平台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其依法依规报送涉税信息[4]   行政处罚的适用情形 - 互联网平台企业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期限内改正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2] - 明确界定“情节严重”的六种情形,包括一个年度内累计2次以上未按规定报送或漏报信息、累计2次以上瞒报或谎报信息、违规引导平台内经营者拆分收入等[2] - 将平台企业策划、协助、诱导平台内经营者分拆收入以规避税收的行为列为“情节严重”情形之一[7]   处罚主体与措施 - 一般违法行为由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处罚,拟责令停业整顿的严重违法行为需层报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实施[3] - 对被停业整顿的企业,税务机关将限制其开具发票并对其他企业向其开具发票进行风险预警提示[5] - 处罚情况将通过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通报,并提请相关监管部门依法采取处置措施[5]   违法认定与整改机制 - 违法行为次数按被税务机关发现且未在限改期内改正来认定,未按规定期限报送或漏报按连续12个月累计,瞒报谎报则按企业存续期间累计[6] - 对于分拆收入的平台内经营者,税务部门将依法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7] - 企业在停业整顿期内积极整改并消除不良影响的,经税务机关确认后可及时停止相关处罚措施[3][5] - 完成整改后,企业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解除停业整顿措施,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报请原决定机关解除[8]   实施时间 - 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配合互联网平台企业首次报送涉税信息的时间要求[9]
 国家税务总局: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从业者转嫁税负!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8:09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核心内容 - 互联网平台企业自10月1日起需首次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身份与收入信息 [1] - 从事外卖、快递等便民劳务活动的从业人员无需报送收入信息且税负不会增加 [1]   平台从业人员税收政策调整 - 平台从业人员劳务报酬所得采用累计预扣法预缴税款 扣除20%费用及每月5000元减除费用后按3%-45%七级累进税率计算 [2] - 新计税方式相比原按次预缴法(扣除800元或20%费用后按20%-40%三级税率)扣除金额更高且预扣率更低 [3] - 月收入低于6250元从业人员无需预扣税款 月收入高于6250元者可于次年汇算时申报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并申请退税 [3] - 年收入12万元以下从业人员在扣除减除费用及法定项目后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3]   增值税及其他税费优化 - 平台从业人员服务收入可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政策 不再需按次申报 [4] - 配套公告细化增值税及附加税费代办申报规定 进一步减轻从业人员税收负担 [4]   平台企业合规要求与监管 - 平台企业不得以代扣代缴为借口向从业人员额外收费或转嫁涉税义务 [4] - 税务部门将依法查处平台借机变相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4]
 中国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新规实施在即 业界解疑释惑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02:30
 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自10月1日起需首次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收入信息 [1] - 新规明确外卖员、快递员、家政人员等从事便民劳务活动的从业人员无需报送收入信息,税负不会增加 [1] -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配套公告,对平台内从业人员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采用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 [1]   个人所得税影响 - 新累计预扣法扣除金额更高且适用预扣率更低,扣除20%的费用和每月5000元减除费用后,按3%-45%的七级累进预扣率计算 [1] - 实际月收入在6250元以下的平台从业人员无需预扣税款,月收入高于6250元者预扣的小额税款可在年度汇算时申请退税 [2] - 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从业人员在扣除减除费用和法定扣除项目后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2]   增值税及其他税费 - 从业人员自互联网平台取得的服务收入可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2] - 从业人员不需再按次申报缴纳增值税 [2]   平台义务与监管 - 互联网平台应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税款义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涉税义务转嫁给从业人员 [3] - 平台不得以代扣代缴为借口向从业人员额外收取费用 [3] - 税务部门将依法查处平台各类涉税违法违规行为,以保护从业人员权益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