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
搜索文档
广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周开启 开设5个行业专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20:30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权'新'为您·生态共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周,于9月15日至9月19日举行 [1] - 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共同组织 [1] - 活动采用“主会场+专场”形式,共举办2个主会场和5个行业专场活动,实现新业态行业广泛覆盖 [1] 活动日程与内容 - 9月15日下午在海珠区乐峰广场举行启动式和就业供需对接会,设置28个现场摊位集成多项服务 [1] - 9月16日上午在黄埔区举办网约配送员专场慰问和政策宣传,下午在天河区举办网约车司机心理与法律讲座及矛盾调解热线周年活动 [1] - 9月17日上午在市邮政管理局举办快递员专场健康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 [1] - 9月18日上午在市妇联举办网约家政专场活动,包含技能提升、理疗体验和供需对接会,下午在白云区举办网络主播专题讲座 [2] - 9月19日下午在海珠区举办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2025年度全体成员大会,分享权益保障案例 [2] 活动意义与未来计划 - 本次权益保障周是广州市首次开展的多部门联合、多区覆盖、全行业参与的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活动 [2] - 未来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将持续擦亮“权益保障周”品牌,发挥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作用,深化权益保障水平 [2]
解读北京“十四五”成绩单,市发改委回答八大关键问题
新京报· 2025-09-15 19:17
经济产业发展 -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 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且规模居全国首位[2]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 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2] - 制造业转型升级显著 集成电路产量较2020年增长51.2%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50%[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从2020年9.5%提升至2024年22.6%[2] - 市场总消费预计2025年超3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元[2] 科技创新生态 - 布局37个科技设施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累计开放机时超143万小时[4] - 信息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32.7%提升至2024年38.8%[4] - 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5% 涵盖人形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4] - 每日诞生超300家科技企业 密度超越硅谷[4] - 拥有115家独角兽企业和10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4] 人工智能领域 -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2400家 占全国约一半[5] - 推出全国首个大模型 多款模型进入全球第一梯队[5] 绿色低碳发展 - 万元GDP能耗0.163吨标准煤 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近30%[8]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19万辆 达"十三五"末期近三倍[8] - 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十年下降近70% 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超90%[8] - 森林覆盖率达44.95% 陆生野生动物620种[8] 金融市场改革 - 北交所总市值突破9000亿元[12] - 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 支持212个项目约190亿元[12] -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从2020年2251亿元增至2024年4353亿元 增长93.4%[12] 乡村振兴成效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 较2020年年均增长7.3%[9] - 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并出口"一带一路"国家[9] - 乡村旅游总收入2024年超35亿元 59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消薄"[9]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产品收益翻番[10]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三地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17]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2308.7亿元[17] - 共建医联体115个 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1300余家[17] - 河北家政服务占北京市场38.4% 河北净菜占北京市场42.5%[17] 平原新城建设 - 经济总量近万亿规模 常住人口占全市超30%[14] - 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试运营 19号线二期计划开工[15] - 新增企业超40万家 布局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5] - 建设超5万个优质中小学位[15]
京东外卖、京东旅行、京东家政等多业务亮相2025服贸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1 14:09
服贸会亮相与业务概览 - 公司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集中展示京东外卖 七鲜小厨 七鲜美食MALL 京东旅行 京东家政等本地生活业务 [1] - 七鲜小厨在服贸会上凭借创新供应链和"菜品合伙人"模式荣获"服务消费示范案例企业"称号 [1] - 公司高管在服贸会电子商务大会发表主题演讲 强调致力于构筑家政服务底层新基建以承接到家服务市场的快速升级 [1] 京东外卖业务进展 - 京东外卖业务于2025年3月正式推出 定位"品质外卖" 目前已覆盖350个城市 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1] - 业务签约超过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 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全职骑手规模已突破15万人 [1] 七鲜小厨业务模式 - 七鲜小厨于2025年7月上线 定位"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 主打"现炒现做+透明厨房" 采用"外卖+自提"模式 [2] - 该业务首创"菜品合伙人"模式 投入10亿现金招募"大厨配方" 菜品合伙人可获得单菜100万元保底分成及后续销售分成 [2] 七鲜美食MALL创新布局 - 七鲜美食MALL作为公司首个餐饮实体基础设施品牌 首店于2025年6月18日在哈尔滨开业 携手十大网红餐饮品牌 [2] - 该美食MALL是国内首个100%实现后厨直播的场所 并创新推出"跨店选一单配"的品质外卖服务功能 [2] 京东旅行业务规模 - 京东旅行业务涵盖交通出行 酒店住宿 旅行度假等多个板块 酒店业务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 上线近40万家国内酒店及超100万家海外酒店 [3] - 机票业务覆盖数万条航线 火车交通提供全国列车票及高铁票 并提供7*24小时无忧订票及客户服务 [3] 京东家政服务拓展 - 京东家政以"家"为核心场景 在原有服务基础上于2025年创新性推出月嫂 收纳 开荒等场景服务 [3] - 业务目前已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 预计到2025年底将覆盖超过全国100个城市 [3]
政策问答·回应关切|服务消费怎样成为新的增长点
人民日报· 2025-09-11 09:23
服务消费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释放内需潜力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1] - 商务部将围绕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实施政策组合拳以优化供给和激发消费潜能 [2] - 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增强两个市场资源联动效应并培育新增长点 [2][3] 服务消费市场表现 - 前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且占比持续提升 [1] - 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 [1] - 截至8月底国内电影票房超392亿元且观影人次达9.09亿均超去年同期 [1] - 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40% [1] 重点领域发展举措 - 开展服务消费季活动及提质惠民行动打造消费新热点 [2] - 通过持续举办中华美食荟等活动培育餐饮消费热点 [2] - 推动家政服务供给扩大并开展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 [3] - 建立家政服务信用体系以优化消费环境 [3] 行业现存挑战 - 一老一小和家政服务等领域存在优质供给不足问题 [1] - 部分领域服务质量与群众期待存在差距 [2]
服务消费怎样成为新的增长点(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人民日报· 2025-09-11 05:56
服务消费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释放内需潜力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1] - 商务部将围绕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实施政策组合拳以优化供给和激发消费潜能 [2] - 相关部门通过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改革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并增强发展后劲 [3] 服务消费市场表现 - 前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且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1] - 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 [1] - 截至8月底国内电影总票房超392亿元且观影人次超9.09亿均超去年同期 [1] - 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40% [1] 行业供给改善措施 - 开展服务消费季活动打造消费新热点并实施提质惠民行动 [2] - 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提供优质服务并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2] - 持续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扩大供给 [3] - 推进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3] 餐饮行业发展重点 - 举办中华美食荟和跟着电影品美食等活动培育餐饮消费热点 [2] - 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并规范行业经营秩序 [2] - 总结推广各地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 [2]
我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服务1.18亿居民 这些业态排名前三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54
在今日(9月10日)举行的2025国际消费大会上,中国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公布了《2024年度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报告》 (下称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一步提速,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 5188个,服务社区居民1.18亿人。 《报告》指出,便民生活圈的业态功能持续优化。基本保障类业态占主导地位,达86%,品质提升类业态占14%。具体来看,早 餐店、便利店和智能信包箱在基本保障类业态中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25%、19%和11%;品质提升类业态中,运动健身房、托育 机构和养老站点位列前三。 同时,便民生活圈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便民生活圈内共建成社区商业中心(包括邻里中心、商业综合 体等)8039座,较上年同期增加4044座,平均每个生活圈拥有1.6座,同比增加0.4座。数智化建设同步推进,使用智慧服务平台的 社区达7250个,同比增长3033个,智慧化覆盖率达到53.2%。 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有效带动了就业增长。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试点生活圈内的商业网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32.4万个,同比增 长44.9%。 《报告》建议 ...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更多新举措在路上
经济网· 2025-09-05 15:30
政策动向 - 商务部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 [1] - 政策重点包括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并纳入更多领域至《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2] - 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策略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 激发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多元服务领域活力 [2] 行业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2.2% 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占比提升至2.1% [2] - 旅行服务出口增速达97.5% 同期旅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5849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总出口比重达11.5% 较前期提升0.7个百分点 [4] - 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顺差扩大409.2亿元 显示向"世界服务提供者"转型趋势 [4] 消费结构 -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6] - 2024年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6] - 服务业就业占比达48.8% 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增长显著 [6] 发展举措 - 2025年服贸会将展示190余项服务贸易成果 含91项全球/全国首发服务 [4] - 筹划40余场商旅文体健融合活动 包括文创市集/精致美食/经典赛事等新消费场景 [4] - 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等系列活动 推动入境消费/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新业态 [5] - 通过财政补贴和减少政策限制双轨激励 形成制度红利与市场红利共振 [3]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8:36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实施期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1]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被称作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2]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针对居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针对8类服务行业经营者[4][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详情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2] - 重点领域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7大类[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3] -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 1个百分点贴息约为利率水平的1/3[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详情 - 支持范围包括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4]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7] - 贷款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贴息期限最长1年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3] 政策背景与依据 - 中国服务消费自2020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5] - 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5] -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48.8% 其中餐饮住宿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6] 政策预期效果 - 初步测算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10]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8] - 政策打破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精准支持实际消费部分 体现普惠性[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10]
“大手笔”力促服务消费升级
深圳商报· 2025-09-02 07:22
政策实施方案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9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 覆盖家用汽车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等商品消费及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健康医疗等重点服务消费领域[1] 服务消费范畴 - 服务消费涵盖餐饮消费 家政服务 养老托育 文娱旅游 教育体育 居住服务 健康服务等领域 连接经济与民生[1] 餐饮消费升级 - 深圳新增餐饮首店109家 其中黑珍珠餐厅17家[2] - 举办福田咖啡生活周吸引超180家品牌及7家国际首店参与[2] - 推出盐田美食地图定向投放口岸及地铁站点 串联住宿购物消费场景吸引港人及游客[2] 住宿服务提升 - 引进5家高端国际品牌酒店包括前海瑞吉酒店 光明福朋喜来登酒店等[2] - 培育3家精品民宿包括海语千岩美宿 仙本那度假美宿等[2] - 桃花源艺术村民宿入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成为深圳及珠三角首家国家甲级民宿[2] 家政服务发展 - 举办女性专场及"妈妈岗"招聘会吸引约110家企业提供超5000个岗位 现场参与超1800人次[3] - 开展家政服务培训 进社区及跨省交流活动提升服务水平[3] 养老托育建设 - 筹办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 建设养老用品体验中心及大湾区首个老年人用品商场[3] - 开展居家适老化"焕新"活动 提供适老化产品和服务[3] - 深圳市现有养老机构83家 床位14415张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37家 长者饭堂266家 养老服务驿站2099家[3] 政策支持体系 - 深圳发布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23条措施 涵盖基础型消费扩容 改善型消费高品质发展 新型消费壮大等六大领域[4] - 经济学家指出收入水平提高后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 需求集中在生活性服务业[4] 行业发展前景 - 深圳迎来服务业发展契机 政策落地将优化服务消费供给 释放个性化 多样化 品质化消费需求潜力[4]
消费贷款领域迎来“国补”
人民日报· 2025-09-02 05:49
政策概述 - 中央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期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 [1][2] - 政策包含两项方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1] - 政策采用财政金融联动方式 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 [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 - 重点领域涵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7大类 [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 同一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 [3] -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 1个百分点贴息相当于利率水平的1/3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政策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 [4][5]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 [6] - 政策实施期为2024年3月16日至年底 享受最长1年贴息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 [7] - 贷款资金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贴息资金由经办银行按月扣除或一次性返还 [7] 政策背景与数据支撑 - 2020年以来中国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 [5] - 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5]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不含个人住房贷款)达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 [8] -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48.8% 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增长明显 [6] 政策影响与效果预期 - 初步测算显示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 [9] - 政策打破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精准支持实际消费部分 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 [9] - 政策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 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可能延长实施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