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搜索文档
香港资本市场火热,中介机构“干半年顶一年” !创业升温、写字楼也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7-18 10:03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资本市场异军突起,资金持续流入,多项指标全球领先,新股募资规模重回全球第一[1] - 恒生指数2025年以来涨幅达22.13%,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韩国综合指数的33.04%[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股权融资总额达2897.40亿港元,同比增长286.52%,其中IPO募资1240.06亿港元,同比激增584.22%[4] - 香港IPO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51家上市公司发行费用达53.40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58.23亿港元[3] 金融中介机构业务动态 - 中介机构业务量激增,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均出现"干半年顶一年"现象[3] - 保荐业务前三名中金香港、中信证券香港、华泰金融2025年上半年分别参与18家、10家、10家IPO,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6] - 审计机构安永、毕马威、罗兵咸永道2025年上半年分别完成20家、13家、8家IPO审计,部分已超2024年全年业务量[7] - 律所业务同步增长,竞天公诚、通商、君合2025年上半年分别完成20家、15家、11家IPO法律服务[7] - 港股上市需4家律所协同工作(2家内地+2家境外),中介机构配合压力显著大于A股市场[9] 写字楼市场回暖 - 香港核心商务区写字楼需求回升,中环片区甲级写字楼租金较2019年高峰期下跌45%,吸引金融及专业服务机构入驻[14] - 港交所耗资63亿港元购买交易广场第一座多层楼面作为总部,成为近年写字楼市场重大交易案例[13] - 内地金融、保险、地产及专业服务企业成为核心区写字楼租赁主力,偏好中环、湾仔地标建筑[15] - 欧美金融机构加速布局,对冲基金Point72等近期签下大型办公租赁合同[16] - 市场预计IPO活跃将带动写字楼需求,中环优质项目租金或于下半年趋稳[16] 科创行业发展 - 香港初创企业数量达4694家创历史新高,较2020年增长约40%,健康医疗和绿色科技领域增幅显著[19] - 金融科技企业超过1100家,加密资产相关立法推进促进行业发展[19] - 思谋科技等独角兽企业涌现,香港风险投资规模从2015年不足5亿美元增至2025年50亿美元[20] - 港投公司成立一年投资超100个项目,重点布局硬科技、生命科技和新能源领域,资金撬动比例达1:4[20] - 国际耐心资本论坛吸引80家机构参与,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0万亿美元,显示国际资本对香港科创领域的关注[20] - 港交所"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公司提供专属上市通道,助力未盈利科创企业融资[21]
“干半年顶一年” 香港中介机构忙并快乐着
证券时报· 2025-07-18 03:18
香港资本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募资规模居全球首位,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市场 [2] - 恒生指数涨幅逾20%,上市申请数量及成功上市项目实现突破性增长 [3] - 已有超过200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预计下半年港股IPO热度将延续甚至提升 [7] 中介机构业务激增 - 2025年上半年51家已上市公司IPO发行费用达53.40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58.23亿港元水平 [2]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IPO辅导、合规税务及资产管理服务需求大幅增长 [3] - 律所方面,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上半年完成15单港股IPO项目,业务量同比增幅超行业均值 [3] 保荐机构表现 - 中金香港、中信证券(香港)、华泰金融控股(香港)2025年分别参与18家、10家、10家公司保荐业务,接近2024年全年19家、12家、7家的水平 [3] 审计机构业务 - 安永、毕马威、罗兵咸永道2025年分别审计20家、13家、8家IPO项目,部分机构已超2024年全年15家、19家、18家的业务量 [4] 律所业务 - 竞天公诚、通商、君合律所2025年分别参与20家、15家、11家IPO项目,部分机构接近或超2024年全年29家、15家、8家的业务量 [4] 港股上市特点 - 港股上市需4家律所(2家内地+2家境外)及多家中介机构配合,流程通常在2-3个月内完成 [6] - 中介机构需严格核对招股书数据,尤其A+H股公司需确保与A股披露内容一致 [6] 国际化服务需求 - 会计师事务所需协助内地企业适应国际准则,提升财务透明度和跨境融资能力 [7] - 中介机构需向外资投资者解释中国企业故事,并协助处理法律、财务、税务衔接问题 [6][7] 市场前景展望 - 香港国际投资者结构优势及大湾区金融基建整合将巩固其作为亚太科技企业首选上市地地位 [7] - 政策扶持、国际资金回流、优质企业储备等因素将持续推动香港IPO市场发展 [7]
没资源、没背景、没名气的新人律师,怎么摆脱现状?
梧桐树下V· 2025-07-17 22:20
律师行业现状与挑战 - 新入行律师面临案源不足问题,部分律师每月接手案件不超过2件且需通过价格竞争获取[1] - 行业竞争壁垒体现在经验积累、胜诉记录、司法资源等专业能力维度,而非传统起跑线概念[3][5] 职业发展路径建议 - 资深从业者建议新律师优先构建专业能力体系而非盲目拓展案源[6] - 系统化学习应包含职业规划、客户管理、案件运营等模块,参考10年以上资深律师方法论[6] 专业能力提升方案 - 27天训练营提供17小时核心课程,涵盖法律实务、商务礼仪、AI工具等8大领域[7][11][12][13] - 课程设置采用PDCA工作循环法则,重点提升执业效率与风险规避能力[11] - 专项训练包含313份行业合同模板及法律AI工具实战应用[9][12] 训练营课程结构 **基础能力模块** - 职业素养培养:5大核心素养与持续成长机制[11] - 效率工具应用:17个商务场景礼仪及办公软件/AI工具[11][12] **专业技能模块** - 法律文书体系:涵盖律师函、意见书等9类文件写作规范[11][12] - 合同实务:建设工程/证券领域协议条款专项解析[12] - 诉讼流程:民商事案件全流程文书与庭审要点[12] **行业专项模块** - 建设工程领域:行业知识体系与专业能力提升路径[12] - 证券法律实务:核心能力要求与职业发展建议[12] 训练营激励机制 - 分阶段奖励机制:400元现金+3天会员体验+AI法律工具课程[9][13] - 成果交付物:313份合同模板及法律尽职调查方法论[9][12]
境外收入征税,需要找律师吗?
虎嗅· 2025-07-11 08:48
中国税务部门对居民境外收入的税收征缴 - 中国税务部门近期开始积极征缴居民境外收入税收,特别是通过香港券商投资港股或美股的投资者已收到补税通知[1] - 税务部门利用CRS交换的信息进行征缴,完全规避补税不现实[3] - 税务部门目前基本按年计算盈利和亏损,而非每次交易单独计算,避免高频交易者亏损仍需缴税的情况[4] 中美税务体系差异 - 中国法律规则简单清楚,执法部门内部口径可迅速调整不合理条款,司法部门对执法部门制约较弱[7] - 美国税法复杂,充满例外和豁免,个人税和公司税是两个独立学科,全球仅少数律所精通个人税相关事务[8][9] - 美国重视纳税人自主申报,税务局通过询问核实,不同申报方式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税务结果[9][10] 律师在税务处理中的作用 - 在中国税务体系中,律师发挥空间有限,因执法部门能力强且执行标准统一[13] - 在美国税务体系中,律师作用显著,因执法能力有限且依赖个人申报,处理结果差异大[12] - 面对中国税务追缴,会计师比律师更实用,可帮助厘清每笔交易细节[16] - 律师价值在于税务筹划,通过合法方式降低个人实际税负[17] 税务服务市场现状 - 已有律师提供补税方案服务,收费根据交易金额在2~10万元人民币不等[2] - 随着补税案例增多,税务部门查处标准和重点对象已逐渐明朗[3]
报告:上半年金融、科技与高端制造业需求突出 促上海办公室市场小幅回暖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1:49
上海办公楼市场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办公楼市场新增4个项目,累计供应量达30.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9% [1] - 第二季度新增2个项目,分别为四川北路滨港中心和浦东新岸商业中心,体量合计16.3万平方米 [1] - 金融业需求占比22%,主要由基金和非银金融机构推动 [1] - 消费品制造业需求占比17%,快消品和家居类企业扩张为主 [1] - TMT行业需求占比16%,跨境电商和互联网平台公司为主要驱动力 [1] - 专业服务业需求占比10%,法律和传媒类企业搬迁扩张需求显著 [1] - 第三方办公运营需求占比6%,反映业主倾向合作运营模式以提升物业吸引力 [1] 办公楼租金与市场展望 - 上半年上海办公楼租金报价同比下降3.0%至每月每平方米247.2元,有效租金下降4.3%至每月每平方米174.4元 [2] - 未来六个月预计新增供应77万平方米,短期内增加市场竞争但有望激活市场流动性 [2] - 高端制造业、TMT和金融领域已显现小幅回暖迹象 [2] - 上海2025年产业布局规划将强化区域差异化定位,吸引优质企业落户 [2] 优质零售物业市场 - 餐饮品类需求占比45%,云贵川菜系中餐品牌表现活跃 [2] - 零售业态需求占比41%,其中服饰品类占比23%,潮流服饰及户外运动品牌布局积极 [2] - 玩具礼品与珠宝饰品品类需求延续热度 [2] - 未来六个月预计新增零售物业供应57.7万平方米,将提升区域商业品质 [3] - 徐汇滨江板块推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政府推动商旅文体跨界联动以释放消费潜力 [3]
2025年上半年并购重组中介机构排名(独立财务顾问/律所/审计/评估)
梧桐树下V· 2025-07-08 11:57
并购重组审核情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并购重组项目上会审核企业共计13家 其中沪主板6家 科创板1家 深主板4家 创业板2家 [1] - 13家企业全部审核通过 过会率100% [1] 独立财务顾问业绩排名 - 东方证券以3单业务排名第一 华泰联合证券以2单排名第二 [3] - 第一创业证券 国泰海通 中银国际等11家机构各承办1单业务 [3] - 表格数据显示东方证券业务量3单 华泰联合2单 其他机构均为1单 [4][5] 法律顾问业绩排名 - 北京金杜以3单业务量位居榜首 国浩(上海)和上海锦天城各以2单并列第二 [6] - 北京海问 北京嘉源等7家律所各承办1单业务 [6] - 排名表格中北京金杜3单 国浩(上海)和上海锦天城各2单 其余机构1单 [7] 审计机构业绩排名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以3单业务量排名第一 大信和信永中和各以2单并列第二 [9] - 安永华明 毕马威华振等8家会计师事务所各承办1单业务 [9] 资产评估机构业绩排名 - 金证(上海)以3单业务量居首 中联评估以2单排名第二 [11] - 北京华亚正信 北京中同华等9家评估机构各完成1单业务 [11]
英国正滑向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金十数据· 2025-07-02 20:50
英国经济现状与政策困境 - 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表示利率将"逐步下降",但未承诺8月会议具体行动[2][3] - 经济学家预计8月会议将降息25个基点,基准利率从4.25%降至4%[3] - 5月总体通胀率3.4%,但核心服务业通胀仍高达5.7%[4][5] - 工资增速超过通胀,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压力[6][7] - 4月经济意外萎缩0.4%,OBR将今年增长预期下调至1%[9][22] 货币政策挑战 - 央行陷入通胀控制与经济增长的两难境地[11] - 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可能再次推高通胀[8] - 服务业通胀粘性强,与国内工资水平紧密相关[5][6] - 降息可能被财政紧缩政策对冲效果[33][34] - 英国央行在主要央行中政策空间最小[11] 财政政策困境 - 财政大臣里维斯的"日常支出不举债"规则面临挑战[16][17] - 通胀挂钩债务利息占GDP达4.5%,创历史峰值[19][20] - 税收收入因经济萎缩而低于预期[21][22] - 财政政策面临减支、增债或加税的三难选择[23][26][27] - 增税可能抑制消费,消费占英国经济总量大头[28][29] 结构性经济问题 - 英国生产率增长在G7国家中几乎垫底[39] - 脱欧加剧劳动力短缺和贸易摩擦[39] - 企业投资长期不足,流向金融投机而非实体经济[40] - 高度依赖服务业出口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化逆风中脆弱[42] - 公共投资计划受限于财政规则难以实施[41] 未来政策预测 - 8月可能象征性降息25个基点[43][44] - 财政规则年底前可能被迫松动[46][47] - 长期面临"滞胀"风险,通胀顽固与增长停滞并存[47][49] - 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根本问题[50] - 关键改革领域包括劳动力市场、企业监管和投资环境[53]
多家中介机构收千万罚单
第一财经· 2025-06-30 22:16
监管处罚态势 - 监管对财务造假案涉事中介机构追责持续趋严 采用"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策略 [1][3] - 证监会近期披露多起行政处罚 涉及大信所 中喜所 中审众环所等会计所 部分机构单笔罚没金额超千万 [1][3] - 会计所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出具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出具文件存在重大遗漏 未勤勉尽责等 [3] 具体处罚案例 - 大信所因星星科技2019-2020年审计报告虚假记载 广汇物流2022年审计报告虚假记载 被合计罚没1799.05万元 [3] - 中审众环所因宜华集团2017-2018年审计报告虚假记载 被罚没350.94万元 [4] - 中喜所为华讯方舟出具不实《专项审核报告》 被处以50万元罚款 [4] 处罚数据统计 - 2025年上半年证监会及交易所披露118张罚单 涉及近40家会计所 其中16家遭行政处罚 [1][6] - 上半年会计所合计罚没款达1.97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94% 罚单数量同比增长45% [1][6] - 大信所被罚5次合计3129.23万元 天衡所罚没4964.43万元为单家最高 [6] 监管趋势变化 - 新《会计法》实施一年来(2024年7月-2025年6月)会计所罚没金额达7.75亿元 较上一周期增长3.75倍 [6] - 近一年平均罚款倍数升至2.45倍 较前期1.66倍明显提升 出现近10例5倍以上罚款案例 [7] - 监管对重大财务造假案件采用"顶格罚"措施 如普华永道被采取"没一罚十"处罚 [7] 政策导向 - 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发文强调对财务信息披露造假实施全方位打击 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重 [7] - 监管首次明确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通过行政 民事 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破除造假利益链 [7][8]
十年前没人敢选的专业,居然翻红了
创业邦· 2025-06-27 18:26
专业选择与行业变迁 - 经济学曾是2008年热门专业 分数线最高 但专业认知与实际学习存在偏差[11][13] - 微电子专业在2010年iPhone4发布后迎来爆发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催生芯片需求[17] - 芯片行业2014-2020年人才供不应求 但2022年后呈现供过于求 招聘竞争激烈[18][19] - 考古文博专业2015年前招生不足 2017年后因文化节目热播而扩招 对口岗位增加[27][30] - 材料化学专业2011年不温不火 2015年后被称为"四大天坑" 就业面广但匹配度低[34][35] 行业发展趋势 - 芯片行业已过爆发期 进入更新换代阶段 AI算力芯片需求增长但竞争激烈[19] - 电子电路行业受AI算力需求带动 年利润增幅10%-30% 应届生年薪17-20万[39][42] - 新能源行业(光伏/锂电池)因政策扶持发展迅速 提供基层岗位机会[43] - 法律行业二八效应显著 80%案源被20%律师垄断 内卷严重[49] 就业市场变化 - 芯片行业2022年招聘6个岗位收到300份顶尖高校简历 竞争激烈[19] - 材料化学专业仅1/3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 多进入机械/化学/电子行业[36] - 电子电路行业每年招聘20%应届生 留存率约70% 存在招工难问题[42] 薪资水平 - 高分子材料研发岗位2017年月薪1.2万 年薪15-17万[37] - 电子电路行业硕士应届生年薪17-20万 每年涨薪[42] - 公益律所收入仅为红圈所1/3 法律行业收入差距显著[49]
多位保代分享!投行项目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
梧桐树下V· 2025-06-27 16:56
课程优惠与内容 - 学霸会员可免费学习400+精品课程 涵盖并购重组 境外上市 公司治理 股权投资 境内上市等多个领域 [1] - 课程提供6 8折优惠 例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务解析-2025年中惠专辑》原价899元 折后611 32元 [1] - 并购重组类课程包括《企业并购重组实操专题(140案例)》原价399元 折后271 32元 [1] - 境外上市类课程如《企业出海全攻略(12小时)》原价899元 折后611 32元 [1] - 公司治理类课程如《新《公司法》专题(2025版)》原价499元 折后339 32元 [2] - 股权投资类课程如《集成电路行业深度解析与资本运作》原价499元 折后339 32元 [2] - 境内上市类课程如《A股IPO筹备关键4环节》原价799元 折后543 32元 [2] 用户评价与体验 - 用户反馈学霸会员节省了信息搜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课程分类清晰 便于查找 [6] - 用户认为课程内容干货多 会员性价比高 适合在碎片化时间学习 [8] - 用户希望增加线下课程或聚会活动以增强学习体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