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工
搜索文档
坚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乐山:谋“化”千亿
四川日报· 2025-06-06 14:55
乐山绿色化工产业规划 - 乐山提出到2030年打造千亿绿色化工产业目标,与现有千亿晶硅光伏产业形成双"千亿"并进格局,带动形成一批百亿产业[7][13] - 全市现有规上化工企业35家,总产值近280亿元,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10%[7][10] - 定位高端精细化学产品方向,重点发展绿色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三大主导产业[8][19] 产业转型路径 - "十四五"以来通过产能置换、循环生产推动陶瓷、化工等行业绿色转型,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9%[12] - 拒绝石油化工、工业硅等40多个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为晶硅光伏等9条产业链腾挪空间[13] - 推动基础化工向材料化工和精细化工拓展,重点引入生物农药、电子化学品等21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18][19] 载体建设进展 - 五通桥化工园区获省级认定,面积11.29平方公里为当批最大,在全省32个园区中排名第四[14] - 犍为-马边飞地化工园区规划2.5平方公里已达省级认定条件,夹江、井研县积极筹建新园区[15] - 去年底至今新增在建项目8个(产值75亿元)、签约项目9个(产值181亿元)、在谈项目7个(产值420亿元)[15] 企业合作案例 - 福华通达与重庆力宏合作年产15万吨纤维素醚项目,选址原料厂区旁使每吨成本降低1000元[14] - 福华通达联合北京衍微科技开发生物农药,预计5年内全球市场规模超100亿元,15家生物技术企业将抱团落户[18] - 福华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209亿元,涵盖电子化学品、电解液等21个项目,合作方包括瑞士科莱恩、德国赢创等国际化工巨头[18][19] - 四川蜀能矿产与电动汽车企业合作实现磷酸铁锂年产3万吨目标,预计营收10亿元[19] 资金与机制创新 - 设立10亿元五通桥创新基金全球招募产业合伙人,新能源龙头企业拟合作成立硅基新材料基金[19] - 犍为-马边飞地园区采用建设共投、收益共享机制,推动马边矿产资源就地转化,吸引四川港航、宏达股份等企业百亿级投资[15]
广西北海铁山港:30年蝶变超千亿现代化工业强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6-04 20:26
铁山港区经济发展 - 铁山港区从传统农业区蝶变为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化工业强区 [1] - 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区之初的7.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602.66亿元,增长78倍 [3] - 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34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773.21亿元,增长一千多倍 [3] 产业集群发展 - 从石化"一枝独秀"发展为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高端纸业、硅基新材料、新能源、生态铝、海工装备等集群产业"齐头并进" [1] - 连续三年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 [3] - 新材料、粮油加工、林浆纸产业跨国境产业链供应链已初步形成 [5] 港口与物流建设 -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474.92万吨,较建区之初跃升800余倍 [3] - 铁山港公用码头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华南、华中部分地区的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 [3] - 陆海铁联运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生产性泊位24个,对外开放泊位9个 [4] - 20万吨级航道正在加紧建设,船舶通行能力不断提升 [4] - 进港铁路专用线通车,解决铁路港口联运"最后一公里"难题,年货运量能力远期将超2000万吨 [4] 战略定位与开放平台 -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4] - 依托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北海协同发展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开放平台 [5] - 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内外循环"的多式联运体系,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4]
左龙:厚植绿色底色,助推兰州新区走出一条有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6-03 09:43
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 - 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于国家级新区前列,走出具有新区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 - 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6100亿元,构建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 [3] - 万元GDP能耗强度0.34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 [3] 生态文明建设与规划 - 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生态文明考核权重 [2] - 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规划重点生态建设区474.11平方公里,综合水土流失治理区568.85平方公里 [2] - 生态林面积从72.23平方公里增至209.75平方公里,构建现代化生态治理模式 [2] 绿色低碳发展与产业创新 -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 [3] - 创新"生态修复+现代农业、优质林草业、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推进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 [3] - 城区内实施城市焕绿行动,提升绿化品质,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宜居新城 [3] 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 - 创新推出"绿金通"平台,助企融资1340多亿元,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4] - 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71场次,交易金额2265.9万元,创新推出"丝路碳票交易+碳资产抵质押+绿色保险"服务 [4] - 形成全国首个内陆(盐沼)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碳汇方法学 [4] 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 - 严格落实《黄河保护法》等法规,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4] - 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以上,6项主要指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5] -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4% [5]
牵引262.5亿元投资,乐山的“速度和深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4 15:00
西博会与乐山投资签约 - 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在成都举行,吸引来自62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7个省(区、市)的3000余家企业参展 [1] - 乐山市在西博会前举行投资推介会,现场签约14个项目,投资总额262.5亿元,涵盖绿色化工、低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 [1][2] - 乐山拟在本届西博会上签约项目22个,金额超550亿元,规模有望跻身市州前列 [1] - 乐山重点推出69个投资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近2000亿元,聚焦"2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1] 乐山产业发展战略 - 乐山实施"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晶硅光伏、绿色化工2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1] - 核技术应用、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4个特色产业集群升级,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集群突破 [1] - 乐山是全国多晶硅光伏发祥地和主产区,重点引进高效电池片、光伏组件及配套产业 [2] - 绿色化工产业围绕"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千亿"目标,重点引进精细盐磷化工、硅氟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 [2] - 夹江县打造现代"中国堆谷",重点引进医用同位素、核医学设备等产业项目 [2] 低空经济发展 - "犍为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及运营项目"计划总投资46亿元,打造综合性低空经济产业园区 [3] - 项目涵盖低空展览、研学服务、飞行体验、航空文旅、航空教育教学等特色内容 [3] - 专家认为乐山可利用低空物流运输农特产,利用低空无人载运平台进行农业作业 [4] - 乐山独特地理位置可承接成都辐射带动,旅游资源为低空经济提供消费群体 [5] 招商引资成效 - 乐山投资推介会吸引10家央企国企、26家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与 [3] - 四川中云汇(乐山)5G智慧碳中和城市驿站设施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签约 [3] - 生态果链(蓝莓+)三产融创智造产业园预计建设周期缩短一半,智慧果酒展厅本月底开放 [6][7] - 乐山发布总规模600亿元的"1+2"产业投资基金群,包括45亿元产业母基金 [7] 政府服务效能 - 企业反映乐山项目落地速度快,政府务实高效,"乐山速度"成为高频词 [6] - 乐山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上下游协同发展路径,协调试飞测试靶场等配套 [6] - 当地政府强调全力拼项目扩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 [7]
乐山五通桥区:以三大战略破题,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5-19 17:12
经济总量与荣誉 - 经济总量三年内连续跨越300亿元和400亿元两个百亿元台阶 [2] - 2021至2022年度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2023年度再获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殊荣 [2] 工业发展成就 - 全球十强晶硅光伏企业半数在五通桥区落户 高纯晶硅产能与品质稳居全球第一方阵 [3] - 绿色化工领域15万吨双甘膦年供应量居世界首位 20万吨草甘膦年产能位列世界第三和全国第二 [3] - 稀土应用产能2.9万吨和稀土萃取分离产能1.35万吨位居全球前列 [3]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77亿元 [3] 产业集群 - 晶硅光伏和绿色化工两大千亿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3] - 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始于2016年 历经十年发展 [3] 城市更新投入 - 累计投入55亿元推进城市更新 涵盖200余个项目包括五通大道、菩提山公园和滨水生态走廊等 [4] - 以四公一农建设提升为着力点 打造147个民生项目 推动城市空间、产业、文化、治理和生态五新更生 [4] 文化传承与活动 - 统筹推进两街两厂两镇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博物馆和美术馆即将竣工 [4] - 13件根书艺术作品被中国国家版本馆珍藏 [4] - 第22届龙舟文化展演活动将展示嘉阳河帮菜和川派龙舟竞渡 [4]
乐山发布六百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群 向全球招募“产业合伙人”
四川日报· 2025-05-17 09:30
基金规模与结构 - 乐山市发布总规模达600亿元的"1+2"产业投资基金群 [1] - "1"为嘉融产业引导基金集群,规模45亿元的产业母基金,下设规模达375亿元的子基金群 [1] - "2"为特色优势基金集群和新兴领航基金集群,各自规模为2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下设规模不低于80亿元的子基金群 [1] - 乐山前期已设立且正在运行的22只产业基金中,尚有可募集需求约145亿元 [1] 投资方向与产业覆盖 - 基金群覆盖乐山"2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1] - 包括晶硅光伏、绿色化工2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1] - 核技术应用、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4个特色产业集群 [1] - 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氢能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1] - 配套专门的成果转化基金,优先孵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卡脖子"项目 [1] 招商策略与运作机制 - 招商思路从比优惠政策转向为企业创造综合效益及成长前景 [2] - 建立市、县联动机制,母基金出资40%,项目属地县(市、区)配套不低于20% [2] - 基金运作建立收益让渡、容错、绩效挂钩等机制 [2] - 返投认定"柔性化",包括直接投资、外地企业迁移至乐山、本地企业控股收购外地项目等多种情形 [2]
“千年盐都”锚定“双千亿”目标 乐山五通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3:29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五通桥区锚定"双千亿"目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晶硅光伏和绿色化工两大产业集群[1] - 实施"工业强区 城市更新 文化赋能"三大战略 经济总量三年内跨越300亿元和400亿元两个百亿元台阶[3] -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超过70% 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3] 产业基础与优势 - 晶硅光伏产业已形成"硅芯—硅料—硅棒—切片"完整产业链 全球10家头部企业中5家落户该区[3] - 绿色化工产业集聚10多家规上化工企业 包括3家百亿级企业集团[3] - 引进210余名行业科技领军人才 组建106个创新研发团队 2024年新增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 城市更新与产业融合 - 构建"三纵+N横"城市交通骨架 新改建地下管线管廊170余公里[4] - 通过生态修复将山 水 岛 桥 树融入城市更新 实施老旧小区批次改造[4] - 发展论坛经济 赛事经济 夜间经济 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 游客量同比增长33%[4] 历史与区位优势 - 拥有千年盐业文明和百年工业历史 是"侯氏碱法"诞生地和"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3] - 地处岷江之滨 峨眉山下 具有"小西湖"美誉 工业文明与自然风光交汇[3]
产业提质升级 财政支撑有力
搜狐财经· 2025-05-14 09:48
工业经济表现 - 一季度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2]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4%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4.5%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8% [2] - 工业税收占税收总额比重42.3% 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7% [2] 财政支持措施 - 自治区财政厅安排2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周转金 [3] - 防城港市筹措1.04亿元周转金支持氧化铝及铍合金项目 [3] - 梧州市兑现惠企奖补资金1.71亿元 惠及18家企业 [4] - 全年计划安排科技领域专项资金30亿元 [10] 重大项目进展 - 智慧鑫源50万吨再生铝合金项目投产 预计年产值超150亿元 [4] - 梧州市财政局拨付补助资金3600万元支持项目投产 [4] - 广西华昇二期200万吨氧化铝项目获周转金支持 [3] - 广西低碳技术与绿色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揭牌成立 [11] 产业基金运作 - 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实缴出资110.63亿元 设立66支子基金 [6] - 带动社会资本实缴483.5亿元 [6] - 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出资2.56亿元 带动社会资本10.27亿元投资8个"双百双新"项目 [9] - 与张江科学城联合设立10.5亿元投资基金 [9] 科技创新投入 - 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同比增加7.42亿元 [10] - 钦州市科技支出6038万元 同比增长64.6% [11] - 筹措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850万元 [11] - 桂林市安排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112.24万元支持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12] 企业合作案例 - 上汽通用五菱一季度全球销量37.7万辆 同比增长12.3% [7] - 新能源车型销售19.9万辆 同比增长71.3% [7] - 柳州市母基金投资臻驱科技9000万元和芯三代半导体4900万元 [7] - 优利特医疗与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开发血细胞图像分析系统 [11]
添彩全局 荆楚有为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5
产学研协同创新 - 湖北拥有132所高校、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资源全国前列 [1] - 武汉作为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持续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1] - 完善"企业出题—院所领题—联合答题—生产实践验题"的创新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 - 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再研发"产业生态闭环,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1] 制度型开放与外贸发展 - 2024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127项制度创新成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 [2]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2%,强化国际物流枢纽功能 [2] - 对内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对外构建武汉航空枢纽实现全球物流吞吐 [2] - 推动优势企业海外布局,形成"采自全球,销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2] 区域协同与产业转型 - 武汉城市圈深化校企协同,宜荆荆恩城市圈发展绿色化工业 [2] - 襄十随神城市群推动汽车工业转型,释放内需增长潜力 [2] - 创新消费激励机制,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打造湖北特色文化口碑 [2]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
聊城深入推进产业提质转型,全力塑造“以改促进 向新求质”品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0:37
产业发展规划 - 聊城市工信领域聚焦改革创新关键环节,打造"以改促进 向新求质"品牌,推进产业提质转型 [1] - 2025年目标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 [1] - 构建"453X"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4个支柱产业、5个优势产业、3个新兴产业和X个未来产业 [2] 产业组织力提升 - 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突出"调结构、优生态、融四链"多点发力 [2] - 实施"设备焕新、技改升级"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2] - 招引"填空式"企业和项目,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 [2] - 探索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瞄准未来材料、生物制造等方向 [2] 数字经济发展 - 完善"1+N+X"数字经济生态服务体系,推广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应用 [3] - 探索"AI+"赋能制造业数智化发展路径,提升大模型应用基础能力 [3] - 选树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20个,推动10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3] - 壮大电子材料、智能终端等数字产业,做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 [3] 绿色制造与转型 - 培育15个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4] - 构建"建库—诊断—施治—整治"工作机制,挖掘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典型案例 [4] - 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研究制定差别化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市场主体培育 - 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4] - 建立单项冠军种子企业培育库,推动单项冠军培育"量质齐升" [4] - 全年力争培育200家省级以上优质企业 [4] 企业服务与支持 - 开展"1+1+6"系列行动,搭建智能化助企服务平台 [5] - 举办第四届"聊城企业家日"活动,开展六大助企"聊"行动 [5] - 制定公共服务质量评价规范、中小企业管理提升方案 [6] - 持续推进"对企普法和法律服务活动",护航企业合规经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