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动服饰
icon
搜索文档
lululemon低谷,新运动品牌狂飙
虎嗅· 2025-08-29 11:21
lululemon增长瓶颈分析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1% 为2021年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4] - 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速从去年同期26%大幅降至7%[4] - 男装业务占比上限约25% 鞋类及其他品类占比上限约15% 品类扩张存在明显天花板[5] - 核心用户定位"super girls"(24-35岁女性)面临代际变迁挑战 新一代消费者转向Alo Yoga等新兴品牌[6][7][8] - 北美市场面临Alo Yoga和Vuori的直接竞争 两家品牌门店紧邻lululemon开设 直接抢夺客群[9][10] - Alo Yoga营收约15亿美元 Vuori营收约10亿美元 两者合计可能抢占lululemon约15%市场份额[11][12] 运动品牌行业格局演变 - 耐克与阿迪达斯通过体育营销建立近半个世纪领先优势 占据行业头部地位[23] - 鞋类占比超过50% 是运动品牌核心收入来源 技术门槛高于服装[25] - 跑鞋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细分品类之一 昂跑和Hoka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快速增长[3][39] - 昂跑Cloudtec技术和Hoka极厚中底提供卓越缓震回弹 成功从专业运动扩展至日常通勤场景[42][43] - 亚瑟士股价从疫情前上涨约800% 通过产品线革新和运动潮流化实现复兴[48] - 行业存在明显周期性 锐步、安德玛等挑战者均未能持续威胁头部企业地位[22] 新兴品牌竞争策略 - Alo Yoga定位"It girls"年轻客群 通过TikTok和Instagram等社媒渠道快速成长 5年内营收从2亿美元增至15亿美元[11][34][36] - Vuori以男性瑜伽产品起家 2018年推出女装后三年内实现男女装各占50% 采用社群运营策略[10][37] - 新兴品牌普遍采用DTC模式 注重产品独特性和社群连接感[37][47] - 视觉冲击力成为重要差异化因素 Hoka厚底设计和昂跑洞洞鞋底均从"丑鞋"逆袭为潮流标志[40][41] 中国市场发展特征 - 国际品牌将中国作为重要增长来源 耐克和阿迪达斯最早获得中国市场红利[24] - 本土品牌伯希和2024年营收17.66亿元 抖音渠道收入超3亿元 三年接近翻倍增长[50] - 凯乐石通过专业攀登装备建立品牌认知 实施提价策略向高端市场突破[63] - 本土优势包括供应链成本控制和中国版型适配 伯希和抖音运营能力突出[49] - 户外和女性运动成为主要突破方向 冬季保暖刚需推动户外品牌破圈[54][58] 品牌成长路径与挑战 - 垂类品牌普遍面临从10亿到100亿的成长陷阱 需要平衡专业化与扩张需求[13][65] - 以服装起家的品牌相比鞋类起家品牌面临更大挑战 服装潮流波动性更强[25] - 安踏通过多品牌收购策略实现追赶 与lululemon单一品牌扩张路径形成对比[27] - 品牌需要长期坚持 运动鞋服领域通常需要20-30年才能建立稳固地位[68] - 现阶段机会在于细分项目和人群 出海成为国内品牌重要增长途径[67]
安踏体育(02020.HK):上半年表现优良持续看好多品牌国际化能力
格隆汇· 2025-08-29 11:0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实现14.3%增长 安踏品牌 FILA品牌和其他品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5.4% 8.6%和61.1% [1] - 整体经营利润率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主要得益于精细化运营 高利润率品牌占比提升及政府补助增加 [1] 品牌发展策略 - 安踏品牌坚持大众定位与品牌向上策略 通过新业态创新和海外市场布局推动稳健成长 [2] - FILA品牌在新管理团队带领下重新梳理品牌策略 强化高尔夫与网球领域品牌心智并提升组织效率 [2] - 迪桑特与可隆品牌采用产品打磨+节制开店+高单店策略 在高端户外圈层建立良好口碑 [2] 增长前景 - 安踏与FILA两大核心品牌在300亿体量基础上 未来有望保持中单或略高增长 [2] - 其他品牌预计未来三年保持30%以上复合增速 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2] - 公司作为多品牌国际化运动服饰龙头 持续通过全球化投资并购拓展业务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至4.80元 5.54元和6.21元 [3] - 给予2025年26倍PE估值 对应目标价135.86港币(汇率1人民币=1.09港币) [3]
并购、孵化、协同,安踏多品牌的“无限游戏”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10:07
旗下所有品牌上半年收入均创新高。 其中主品牌收入同比增长5.4%至169.5亿元,FILA收入同比增长8.6%至141.8亿元。 包括可隆、迪桑特在内的所有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61.1%,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9.2%。 安踏进一步巩固了龙头地位。 在充满压力的市场环境下,安踏上半年仍实现了14.3%的双位数的增长,实现营收385.4亿元。 由集团控股的亚玛芬体育上半年同比扭亏,为安踏带来应占合营公司利润4.34亿元。 受2024年同期亚玛芬上市形成的高基数影响,安踏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9%至70.3亿元。 在剔除亚玛芬上市带来的一次性收益以及联营公司损益后,安踏归母净利润为66亿元,同比增长 7.1%;归母净利率同比降1.2个百分点至17.1%。 下半年的市场压力依然严峻。 管理层指出,7、8月安踏主品牌与FILA零售流水表现承压,趋势弱于二季度,但最近一周已呈现回暖 迹象。 在此背景下,安踏对全年收入指引作出了调整:主品牌增速从高单位数下调至中单位数;可隆、迪桑特 等其他品牌增速从30%上调至40%;FILA则维持中单位数增长预期不变。 对安踏而言,在提升现有品牌运营效率的同时,还需持续 ...
紧身裤很卷,但宽松裤开始流行了吗?
虎嗅· 2025-08-29 09:09
运动服饰行业趋势变化 - 紧身裤在运动下装货盘占比从2022年46.9%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38.7% 跌幅近9个百分点 [3][8] - 宽松运动裤穿搭热度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持续上升 关键词包括"松弛感"和"不再被身材绑架" [2][4][14] - Z世代消费者偏好从展示身材曲线转向追求休闲舒适风格 欧美街拍中超模穿搭风格明显转变 [9][11][12] 产品功能特性对比 - 紧身裤采用高弹氨纶面料 具备压缩性可增强本体感觉 降低肌肉震动并减少运动酸痛 [22][24] - 宽松裤多使用棉麻或聚酯纤维 透气舒适但缺乏包裹感和支撑感 不适合高强度训练场景 [25][26] - 紧身裤在力量训练/瑜伽/跑步等场景仍为首选 因其能提供动作轨迹可视化和安全支撑 [17][18][20][28] 品牌战略调整 - lululemon和Alo等品牌在保持紧身裤核心产品同时 开始试探宽松版型产品线 [31] - Nike/Adidas及国货品牌蕉内/MAIA ACTIVE快速推出宽松运动休闲裤系列 瞄准通勤和外穿场景 [32] - 品牌策略从单一专业运动转向训练+生活双线并行 满足多场景穿搭需求 [33][35] 消费行为分析 - 健身房穿搭博主内容中紧身裤互动量远高于宽松裤 反映功能运动场景需求稳固 [29] - 宽松裤在日常生活场景存在感增强 提供情绪价值且满足多场合穿搭需求 [29][34] - 消费者根据运动训练或生活社交不同场景选择裤型 形成分场景并存的消费模式 [27][34][35]
Puma股权或被出售;马斯克起诉苹果与OpenAI;达能开启架构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8-28 21:33
Pinault家族探索出售Puma股权 - 法国开云集团主要股东Pinault家族正探索德国运动服饰巨头彪马的战略选项包括潜在出售方案[3] - 已聘请顾问并与潜在买家接洽包括中国安踏体育和李宁公司以及美国运动服饰公司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3] - 受消息影响彪马股价较上一交易日增长[3] 贝恩资本考虑出售Canada Goose股权 - 加拿大高端功能性服饰品牌Canada Goose控股方贝恩资本考虑出售部分或全部股份[5] - 已收到多份收购要约估值在13.5亿美元左右[5] - 潜在买家包括安宏资本和博裕资本已提出口头要约中国波司登集团也表达兴趣[5] Antler收购Paravel推动全球战略 - 英国高端旅行品牌Antler收购美国亚马逊箱包类目大卖Paravel[8] - 此次战略预计到2029年可实现超过1亿英镑销售增长[8] - Paravel成立于2015年因经营困难于2025年5月申请第七章破产保护[8] 马斯克起诉苹果与OpenAI - 马斯克旗下xAI与社交媒体平台X起诉苹果公司和OpenAI指控通过排他性合作实施反竞争行为[12] - 诉状要求禁止苹果与OpenAI的垄断行为并寻求数十亿美元赔偿[12] - 指控人为提升ChatGPT在iPhone应用商店排名削弱包括Grok在内的竞争对手[12] 雀巢马来西亚新建咖啡生产线 - 雀巢在马来西亚Sri Muda工厂引进全新浓缩咖啡液生产线满足亚洲市场对冷咖啡需求[14] - 新生产线供应国内及国际市场覆盖新加坡大洋洲中东和北非地区未来计划扩展至欧洲[14] - 这是雀巢在亚洲设立的首条咖啡浓缩液生产线有利于实现更快速区域分销[14] 爱马仕扩建餐具生产工坊 - 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宣布第二家餐具生产工坊La Manufacture Beyrand将于2027年投产[16] - 新工坊将招募300名员工其中包括230名工匠[16] - 承担彩绘工艺研发与印刷及瓷器装饰工艺研发两项核心职能[16] 美团加速线下零售布局 - 美团形成快乐猴超市与小象超市双线并行战略[19] - 快乐猴定位社区折扣由美团优选团队运营首店落地杭州[19] - 小象大店瞄准中高端市场计划年底在京开业[19] 历峰集团拓展Vhernier亚洲市场 - 瑞士历峰集团筹备意大利高级珠宝品牌Vhernier亚洲市场拓展计划[21] - 亚洲首家精品店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香港半岛酒店开业[21] 达能全球业务架构重组 - 达能宣布2026年起全球业务整合为三大区:EMEA亚太和美洲[25] - 现任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将出任新亚太区总裁统辖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更大市场[25] - 此次调整是Renew Danone战略关键步骤通过精简架构加速转型[25] 康师傅方便面公司高层变更 - 康师傅方便面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黄自强卸任[28] - 职位由刘国伟接任[28]
闪购美妆珠宝数码成七夕礼赠新趋势 美团闪购携多家数码、美妆品牌上线礼赠专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20:41
七夕消费趋势 - 闪购成为主流礼赠购物方式 呈现更多种类和更早爆发的态势 [1] - 精品鲜花 珠宝首饰 美妆护肤 数码家电等多类热门礼赠商品销量快速增长 [1] - 面部护肤品和男士护理用品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1] - 智能手表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1] - 珍珠类首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黄金类饰品销量同比涨超10倍 [1] - 新中式鲜花 IP联名玩偶类礼品花 永生花搜索量和订单量显著增长 [1] 平台营销策略 - 美团闪购联合苹果 华为 小米等数码品牌推出七夕礼赠专场 [2] - 与屈臣氏 丝芙兰等美妆护肤零售品牌合作 [2] - 安踏 滔搏 蕉下等运动服饰品牌参与促销活动 [2] - 与颐和园 迪士尼合作创作IP联名鲜花 [2] - 提供iPhone 华为 海蓝之谜 耐克 阿迪 安踏等大牌商品30分钟到手低价体验 [2] - 推出最高1314元神券包权益促进消费 [2]
牵手MUSINSA入局韩潮,安踏盯上年轻人的钱包?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14:51
核心观点 - 安踏集团与韩国时尚平台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MUSINSA中国",持股40%,共同拓展中国时尚市场,深化全球化多品牌战略布局 [1][2][6] 合作细节 - 合资公司由安踏集团持股40%、MUSINSA持股60%,主导自有品牌"MUSINSA STANDARD"和多品牌集合店"Musinsa Store"在中国业务 [2] - 交易预计2025年9月底前完成,尚待监管批准 [2] - 安踏集团2025年初以约2.64亿元人民币收购MUSINSA约1.7%股份 [2] MUSINSA业务背景 - MUSINSA是韩国最大时尚平台,2001年创立,从在线运动鞋社区发展为电商平台,年交易额超4万亿韩元 [3] - 2023年7月完成C轮融资后估值达3.5万亿韩元(约27.6亿美元) [3] - 旗下平台包括MUSINSA、29CM、EMPTY和SOLDOUT,聚集超10000个品牌 [3][4] - 自有品牌MUSINSA STANDARD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韩国代表团设计开幕式及闭幕式制服 [3] 线下布局与用户规模 - MUSINSA STANDARD在韩国运营29家门店(含店中店),累计线下到店顾客突破1000万人次 [4] - Musinsa Store拥有超1600万会员,聚焦10-30岁年轻群体 [4] 战略协同与市场定位 - 合作填补安踏在年轻潮流时尚板块空白,强化"运动+时尚"跨界能力 [1][6] - MUSINSA计划2030年在中国开设超100家门店,首店2025年第四季度落地上海 [7] - 安踏现有品牌矩阵覆盖大众运动(ANTA)、潮流运动(FILA)、高端户外(DESCENTE、KOLON SPORT)及专业户外(JACK WOLFSKIN)等多元场景 [6] 管理层表态 - 安踏集团强调通过战略投资探索运动与时尚结合,满足年轻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2] - MUSINSA认可安踏品牌与零售管理经验,预期合作将激发中国年轻时尚群体消费活力 [2]
安踏官宣投资MUSINSA中国、持股40%,丁世忠称并非偏离主赛道
新浪财经· 2025-08-28 11:06
合资公司成立 - 安踏集团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MUSINSA中国" 安踏持股40% MUSINSA持股60% [1] - 合资公司将主导自有品牌"MUSINSA STANDARD"和多品牌集合店"Musinsa Stor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交易预计2025年9月底前完成 [1] -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该投资旨在贴近年轻消费趋势 探索时尚与体育产业融合 并强调安踏将在中后台赋能及零售管理方面提供支持 [1] MUSINSA背景与战略 - MUSINSA是韩国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品牌 以线上潮鞋集合店起家 后拓展至服饰品类 2021年通过日本子公司启动海外扩张 [1] - MUSINSA正考虑IPO 可能寻求约10万亿韩元(约72亿美元)估值 最快2026年在韩国或美国上市 [2] - 安踏集团曾成功运作日韩运动品牌 与迪桑特、可隆KOLON在华合资公司年收入规模达40至60亿元人民币 [2] 安踏财务表现与并购动态 - 安踏集团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4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同比增长14.5%至70.31亿元人民币 [4] - 分品牌收入:安踏品牌增长5.4%至169.5亿元 FILA品牌增长8.6%至141.8亿元 其他品牌大涨61.1%至74.1亿元 [4] - 安踏上半年以现金2.9亿美元(约21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户外品牌狼爪 并任命姚剑担任狼爪全球品牌总裁 [4]
彪马出售疑云:经营不佳,品牌落伍,到底谁会接盘?
华夏时报· 2025-08-27 21:57
出售传闻与股东动态 - 皮诺家族正评估出售所持彪马29%股份的战略选项 [2][4] - 潜在买家包括安踏、李宁、美国公司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 [4] - 受出售传闻影响彪马股价单日飙升20%创2001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 市值达32亿欧元 [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4%至88.17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6%至2.82亿欧元 [9] - 2023年销售额增长6.6%至86.017亿欧元 净利润下降13.7%至3.049亿欧元 [9]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下降2.0%至19.42亿欧元 净亏损达2.47亿欧元 [9] 品牌定位与市场竞争 - 品牌定位聚焦青年潮流但未能适应消费者向多维感知转变的趋势 [5] - 产品缺乏亮点 渠道能力弱 中国门店规模小且款式陈旧 [10] - 再生聚酯原料比例高导致产品观感和耐用度下降 [10] 潜在收购方态度 - 安踏集团对市场传闻不予评论 [2] - 李宁公司未就传闻交易进行实质性谈判或评估 [2][4] - 专家认为安踏因品牌矩阵完整且正整合亚玛芬收购案 收购可能性低 [7] - 李宁因坚持单品牌战略及管理成本问题 收购可能性有限 [7][8] 行业发展趋势 - 运动服饰需求向全龄段休闲方向转变 对舒适性、技术性和设计性要求提高 [11] - 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需从营销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 [11] - 北美、欧洲和中国运动品牌市场处于上升阶段但巨头众多 [11]
安踏的利润保卫战:毛利率微降,净利润稳住丨运动财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20:47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9%至70.31亿元,但剔除亚玛芬体育上市权益摊薄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实际同比增长14.5% [1] - 安踏主品牌营收169.5亿元(+5.4%),FILA营收141.8亿元(+8.6%),其他品牌(含可隆、迪桑特)营收74.1亿元(+61.1%)[6][8] - 经营利润率提升0.6个百分点至26.3%,其中安踏品牌经营利润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23.3%,FILA下降0.9个百分点至27.7%,其他品牌上升3.3个百分点至33.2% [6][14][15] 多品牌战略成效 - 旗下亚玛芬体育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5%至27.09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区收入同比增长42.4%至8.56亿美元 [8] - 迪桑特门店效从230万元提升至270万元,原店效5000万元门店数量从16家增至33家,可隆品牌线上线下增速均接近80% [9] - 通过收购狼爪品牌并组建联合管理团队,拟制定3-5年复兴计划,同时与韩国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拓展中国时尚市场 [16] 市场竞争环境 - 国内服装鞋帽类零售总额7426亿元(+3.1%),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的增速,消费者信心指数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7] - 耐克大中华区下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8.7%至32.09亿美元,阿迪达斯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13%至18.27亿欧元 [3] - 公司线上收入占比从34.6%提升至36.2%,线上折扣变化及品类结构调整导致主品牌毛利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至54.9%,FILA下降2.2个百分点至68.0% [11][12] 战略发展方向 - 坚持"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重点投资创新、数字化和零售转型,同时通过高派息和股份回购优化资本结构 [10] - 并购策略聚焦两类机会:具有强品牌价值的战略重塑标的和高潜力新兴品牌的早期投资,强调"买得好、管得好、协同好" [17] - 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广告宣传开支比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6.6%,研发成本比率微降0.1个百分点至2.6%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