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

搜索文档
白象食品“多半”商标玩文字游戏翻车 销售超百亿难掩渠道失衡终端渗透不足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09
商标风波事件 - 白象食品因"多半"商标问题引发争议,被质疑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1][2][3] - 电商平台产品包装突出"多半""多一半"字样,实际面饼重量为100-120克,仅比基础款多40克 [10][11][12] - 公司解释"多半"商标用于区分常规产品,但2018年宣传文案曾使用"多半袋"表述 [12][13] - 商标申请记录显示"多半袋""多半桶"因易导致消费者误认被驳回 [13] 品牌营销与业绩表现 - 2022年借"土坑酸菜"事件营销,三天销量暴涨200%,推出"中国面"系列产品 [18] - 通过慈善捐赠塑造"国货之光"形象,包括设立救助基金、援建希望小学等 [18] - 2023年销售额91.75亿元,市场份额12%超越今麦郎,2024年收入突破百亿超越统一 [6][7][19] - 方便面行业排名从第三升至第二,与统一差距缩小至5亿元 [19] 产品与市场策略 - 2003年推出1元大骨面开创骨汤方便面品类,主打低端市场 [16][17] - 产品线包含多半袋面(110-120克)、多一半面(100克)等大份量系列 [10][12] - 线上销售占比过高,商超渠道能见度低于康师傅、统一 [20] 经营风险与挑战 - 终端渠道渗透不足,皖北、豫东等地小超市反映动销差 [20] - 价格体系混乱,线上百亿补贴价与线下批发价倒挂 [21] - 内部协同效率问题影响运营,需快速补齐渠道短板 [22] 行业竞争格局 - 方便面行业前三名为康师傅、白象、统一,白象2024年超越统一 [7][19] - 今麦郎市场份额10%被白象反超,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19]
白象,不老实
凤凰网财经· 2025-06-07 20:53
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多半袋面"商标引发争议,实际面饼仅比基础款多25克(增幅29%),与消费者"多一半"的常识认知不符[2] - 公司声明称"多半"系列是基于原70克面饼推出的110-120克产品,"多一半"系列是基于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产品[2] - 记者发现白象经典款面饼重量(60-75克)低于康师傅(80-85克)和统一(82.5克)[4] - 天眼查显示公司自2018年起系统布局"多半袋"等擦边商标,组合使用时被律师指出存在法律风险[4] - 公司最终决定将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和"面饼110克",并停止使用争议名称[4] 公司发展历程 - 前身为河南省粮食厅下属国有小厂,1996年转型生产方便面[8] - 2003年推出1元大骨汤面主打低端市场,2007年曾达到行业规模第二[12] - 2022年借"老坛酸菜"事件和"雇佣残疾人"等正面形象实现爆红[13] - 2023年销售额达91.75亿元,接近统一企业食品业务的98.49亿元[6][9] - 2024年收入增速达双位数,突破百亿元,与统一形成直接竞争[22] 营销与产品策略 - 通过"香菜面"等社交化产品制造话题,成功吸引流量[16] - 推出火鸡面、拌面等爆款品类,臭豆腐火鸡面从需求发现到上架仅用2个月[17] - 早期布局短视频平台,截至2025年6月抖音旗舰店粉丝达510万,远超康师傅(124.3万)和统一(7.1万)[18] - 2021年成立独立电商公司,形成多维电商矩阵[18] -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全网销售额排名第一[22] 行业竞争格局 - 方便面市场消费量从2020年463.6亿份降至2024年438.0亿份,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5][28] - 康师傅和统一采取"方便食品+饮品"双线驱动模式,统一饮料业务正向200亿冲击[25] - 白象线上促销价与经销商拿货价持平,导致线下渠道利润空间压缩[23] - 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淘天平台销售数据被康师傅反超[30] - 公司产品仍以猎奇经济为主,缺乏长期消费粘性[24] 未来发展挑战 - 依赖营销红利的发展模式可能触及天花板[23] - 渠道建设劣势制约持续增长,线下仍是主要销售战场[23] - 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康师傅和统一的多元化业务布局[25][29] - 需构建品牌护城河以应对激烈红海市场竞争[30][32] - 消费者情绪性消费终将回归对产品性价比的本质需求[32]
白象回应:“多半”系列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
齐鲁晚报· 2025-06-07 18:21
白象食品商标更名事件 - 公司决定即日起将"多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20克"、"多一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10克",本月内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1] - 该决策基于网络建议和评论,体现"以消费者为本"的经营原则和"至诚"企业文化[1] - 更名举措在互联网上收获大量好评,引发媒体与公众广泛关注[1] 方便面行业商标现状 - 行业存在类似商标注册现象,康师傅曾申请"一倍半""1碗半"等商标,今麦郎曾申请"一桶半""1袋半"商标,目前均无效[4] - 市面同类产品如康师傅"1倍半"、今麦郎"1桶半"面饼份量均为110g,与白象"多半"系列相同[4] 白象产品市场表现 - 近期推出的辣条方便面受到年轻人热捧[4] - 香菜面成为爆款产品,首日即售罄,源于与抖音的"爆款共创"计划,成功利用香菜争议性话题[4] - 产品创新体现公司对年轻消费群体和社交平台流量的精准把握[4] 国货品牌发展现状 - 国货产品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需接受消费者审慎监督[4] - 如何平衡流量获取与产品质量是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4]
白象,不老实
盐财经· 2025-06-07 17:58
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多半袋面"因商标名称与实际分量不符引发争议,面饼仅比基础款多25克(增幅29%),与消费者认知的"多一半"存在差距 [2] - 公司声明称"多半"系列为110-120克面饼的大分量产品,"多一半"系列为100克面饼产品,商标申请初衷是与常规产品区分 [2] - 记者调查发现白象经典款面饼重量(60-75克)低于康师傅(80-85克)和统一(82.5克)但价格相近 [4] - 天眼查显示公司自2018年起系统布局"多半袋""一半袋"等擦边商标,律师指出组合使用时存在法律风险 [4] - 公司最终宣布将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面饼110克",并停止原包装生产 [4]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3年白象销售额达91.75亿元,接近统一食品业务98.49亿元,2024年据传已超越统一但未获证实 [6] - 2023年统一方便面收入95.94亿元,2024年增至98.49亿元(增速2.6%),白象同期实现双位数增长并突破百亿 [20] - 抖音旗舰店粉丝达510万,远超康师傅(124.3万)、今麦郎(153.6万)和统一(7.1万) [18] - 2022年8月-2023年7月全网销售额排名第一,2024年3月-2025年2月淘天平台被康师傅反超 [20][30] 品牌发展历程 - 前身为河南国有小厂,1996年转型方便面生产,2003年推出1元大骨汤面主打低端市场 [10][12] - 2007年曾达行业规模第二,后因定位问题发展停滞 [12] - 2022年借"老坛酸菜"事件和雇佣残疾人等正面形象实现爆红 [13] - 通过香菜面、臭豆腐火鸡面等社交化产品强化年轻化形象,但部分产品被评"只尝一次" [15][16][24] 渠道与运营策略 - 2021年成立独立电商公司,早期布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形成电商矩阵 [18] - 线上促销导致价盘失守,线下经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 [22] - 线下渠道建设薄弱,而小店和超市仍是方便面主战场 [23] - 缺乏康师傅、统一的"方便食品+饮品"双线驱动模式 [25] 行业环境 - 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2020年463.6亿份降至2024年438.0亿份,市场进入存量竞争 [26][29] - 头部企业转向中高端和饮品市场,中型公司专注大单品 [30] - 外卖冲击和健康意识增强导致行业增长停滞 [26]
以行动回应消费者关切 白象“多半”系列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7 15:55
商标事件与品牌响应 - 公司决定即日起对"多半"和"多一半"系列产品更名,本月内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后续终止使用相关产品名 [1] - 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和"面饼110克",以直接标注分量的方式体现透明度 [3][4] - 公开信引发媒体广泛报道及网友正面评价,被认为是以消费者为本的体现 [4]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方便面行业存在类似商标注册现象,如康师傅申请"一倍半"、今麦郎申请"一桶半"等商标,但均处于无效状态 [4] - 法律层面,"多半"商标注册合规,可能是行业竞争下的保护性注册行为 [4] - 头部品牌如康师傅、今麦郎同类产品面饼分量均为110g,与公司原产品一致 [4] 品牌战略与消费者互动 - 公司通过辣条拌面、香菜面等爆品精准捕捉年轻群体需求,如辣条拌面结合情绪释压,香菜面利用争议性话题制造社交热度 [5] - 品牌注重与消费者的长线价值共鸣,通过抖音"爆款共创"等计划深化情感纽带 [5] - 倾听消费者需求被视为公司近年品牌进化及破"卷"的关键因素 [5]
方便面“命名通胀”:一袋“多半”面,折射出了行业的焦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20:07
白象食品商标争议事件 - 公司就"多半"商标造成消费者误解致歉,解释该商标产品为面饼大份量版本(110-120克 vs 原70克,"多一半"为100克 vs 原60克),承诺调整包装[1] - 消费者投诉"多半"仅为注册商标非实际份量描述,质疑公司玩文字游戏[1]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公司"汤好喝"系列产品份量普遍达100克/袋以上,与"多半"系列宣称的增量并无明显差异[3] - 公司称注册"多半"商标初衷是为与常规份量产品区分便于消费者选购[2] 方便面行业命名现象分析 - 行业存在"命名通胀"现象,包括今麦郎"1桶半"、康师傅"一倍半"等份量营销话术,反映品牌在激烈竞争下的焦虑情绪[2][5] - 专家指出此类命名策略短期吸引消费者但损害品牌形象,维护老顾客成本高于误导新顾客,不可持续[5][8] - 今麦郎"1桶半1袋半"产品自2015年累计销量超100亿份,显示性价比命名策略的市场接受度[8] 方便面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受外卖冲击、健康意识提升等因素影响,销量从2016年385.2亿包低谷回升至约430亿份/年[7] - 市场竞争白热化:康师傅布局高端产品"满汉大餐",今麦郎强化性价比产品,新锐品牌如拉面说持续创新[7] - 公司主打2-5元中低端"汤好喝"系列,主要面向价格敏感型用户,通过命名营造增量感刺激购买[7] 行业发展建议 - 专家建议行业需通过实质性创新摆脱"不健康"标签,而非依赖命名修饰[5][8] - 产品创新是突破生存困境的最佳路径,市场将通过洗牌淘汰特色不足的小品牌[8] - 在保持价格优势基础上改变固有形象是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1][8]
“1袋半”方便面商标遭质疑!今麦郎客服回应:量确有一袋半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2:37
今麦郎"1袋半"商标争议 - 今麦郎客服回应"1袋半"系列产品确实包含一袋半的量(120克面饼),旨在解决消费者"一袋不够两袋太多"的痛点[1] - 产品包装突出"1袋半"蓝色大字体并标注TM标识(商标受理中),对比旗下"汤真好"系列面饼仅88克[1] - 2015年起多次申请"1袋半"商标均被驳回,仅2024年9月申请件显示"等待实质审查",2023年5月申请件处于"驳回复审中"[1] 白象"多半"商标事件后续 - 白象公司致歉声明称"多半"产品为110-120克大分量面饼(原产品70克),注册商标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产品线[2] - 承认包装设计引发消费者误解,承诺尽快调整"多半"系列产品包装[2] 行业产品策略观察 - 两家公司均采用"增量营销"策略:今麦郎"1袋半"与白象"多半"均通过加大面饼克重(120克vs原70-88克)吸引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1][2] - 商标争议集中在量词描述:企业将"1袋半""多半"等定量表述注册为商标,引发公众对"文字游戏"的质疑[1][2]
白象“多半桶”“多半袋”商标均无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07:17
产品包装争议 - 公司"多半"系列产品因包装标注"多半"为注册商标引发消费者质疑,被指玩文字游戏 [4] - 产品包装显示"多半袋面""多半桶面"旁有"大分量,倍满足"标语,下方注明"'多半'是注册商标" [4] - 公司回应称"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推出的110-120克大分量产品,"多一半"是基于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产品 [5][6] - 公司表示注册"多半"商标初衷是为区分常规分量产品,将调整包装避免误解 [5] 产品规格对比 - "多半"牌袋装红烧牛肉面饼110克,比常规75克产品高近50% [6] - "多一半"品牌袋装红烧牛肉面饼100克,比60克系列产品多几十克 [6] - 公司旗舰店还销售120克"超大袋"、60克四川红烧牛肉味面、85克"汤好喝"系列、100克"大辣娇"BIG桶等不同规格产品 [6] 商标注册情况 - 公司2018-2021年申请注册"多半""多半袋""多半桶"等商标,部分已成功注册 [6] - "多半袋""多半桶"商标因易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数量特点产生误认被驳回,处于无效状态 [6] 销售表现 - 公司在抖音电商平台方便面品类销售额排名第一,近一个月销售额5000万-7500万元 [7] - 康师傅和今麦郎同期销售额均为2500万-5000万元,分列第二、第三 [7] - 公司抖音销售额51.72%来自品牌自营号,达人号占12.85%,商品卡占35.4% [7] - 争议产品"多半"牌旗舰店近一个月最高销售额链接为10万-25万元,远低于网红甜辣火鸡面/小龙虾拌面的250万-500万元 [7]
“多半”只是商标,企业玩文字游戏得不偿失
齐鲁晚报网· 2025-06-05 17:23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事件 - 公司客服确认"多半"是注册商标而非实际重量描述 实际重量以包装标注为准 [1] - 宣传标语"多半袋面"引发消费者误解 被质疑利用日常用语制造消费幻觉 [1] - 事件暴露企业通过商标注册玩文字游戏的营销策略 涉嫌误导消费者 [1] 行业营销乱象分析 - 行业存在将"无添加""超长待机"等描述性词汇注册为商标的普遍现象 实际产品特性与商标含义不符 [2] - 企业利用商标法灰色地带制造认知偏差 触碰反不正当竞争法红线 [2] - 类似操作正在形成破窗效应 解构商业诚信基础 [2] 企业营销策略反思 - 文字游戏营销导致品牌公信力受损 舆论发酵后公司被迫致歉 [2] - 短期销量收益与长期品牌形象损伤不成正比 真相曝光后代价远超收益 [2] - 行业需从"流量经济"转向"留量经济" 产品实质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2] 商标监管与商业伦理 - 现行商标审查存在漏洞 需加强对日常用语注册商标的实质审查 [3] - 商业本质应是价值交换 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终将被市场反噬 [3] - 企业应将创新资源投入产品品质而非营销话术 诚信应成为核心商标价值 [3]
因“多半”系商标登微博热搜,白象回应将尽快调整产品包装
财经网· 2025-06-05 17:19
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因"多半"商标引发消费者误解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公司声明将调整产品包装以避免误导[1] - 消费者反映"多半袋面"等产品包装标注存在歧义 实际"多半"是注册商标而非份量描述[1] - 公司解释"多半"商标注册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份量产品 并对误解表示歉意[1] 产品规格对比 - 多半牌袋面面饼达120克 比经典款85克多35克 比精炖款75克多45克[1] - 多半牌桶面面饼110克 较新经典系列桶装85克多25克[2] - "多半"产品基于原70克面饼升级至110-120克 "多一半"产品从60克升级至100克[2] 商标注册情况 - 公司累计注册1350件商标 2018-2021年申请"多半"系列商标[2] - "多半"和"白象多半"商标已注册成功 但"多半桶"、"多半袋"商标无效[2] 产品战略布局 - 2015年行业开启克重升级赛道 公司2018年推出"多半"大份量系列[3] - 产品注重"吃饱又吃好" 在口感与体验方面进行优化[3] - 电商平台显示公司持续扩充大规格产品线 包括超大袋/桶系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