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从校园“金点子”到市场“金种子”,长沙金融滴灌大学生创业
长沙晚报· 2025-07-03 09:59
创业沙龙活动概况 - 活动由长沙市委金融办主办 是长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系列主题活动的重要一环 也是贯彻落实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的落地举措之一 [1] - 活动主题为"当创业遇见天使——资本助力大学生创业沙龙" 旨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 [1] - 现场设置了政策直通车解读长沙专项扶持政策 并邀请导师点评商业模式和详解融资路径 [5] 参与路演企业 - 湖南鲁班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专注耐磨材料领域 [1] - 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新材料领域 [1] - 长沙有意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AIGC领域 [1] - 湖南尧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专注现代农业领域 [1] - 长沙思维解码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脑机接口领域 [1] - 湖南省潇湘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工业机器人领域 研发了针对电解铝行业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1][2] - 湖南长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户外旅游装备领域 [1] 创业者特点 - 参与路演的企业负责人均为年轻大学生 如潇湘智控联合创始人林琳年仅21岁 尚在中南大学就读 [2] - 创业者项目具有科技含量高和硬核特点 如潇湘智控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识别过热度状态并适应强磁环境 帮助电解铝企业降本增效 [2] 导师互动内容 - 导师来自多家知名机构 包括天惠私募基金 康达律所 建设银行 中信证券 麓山创星创投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湖南新青年创新创业研究院等 [4] - 针对AIGC领域创业 导师建议应辩证看待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平衡 强调以垂直领域客户需求为核心 [4] - 导师指出当前AIGC发展类似20-30年前的互联网 正处于探索阶段 技术进步应基于客户需求 [4] 政府支持措施 - 长沙将打造"资本—产业—人才"闭环生态与"校区+园区+社区"融合载体 [5] - 着力构建多层次支撑体系 帮助创业大学生找资金 找专家 找市场 [5]
工业机器人普及,低技能农民工何去何从
虎嗅· 2025-07-02 20:25
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 - 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持续位列世界第一,安装密度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应用新里程碑[2] - 工业机器人主要研发目的是替代体力繁重、高危劳动任务,尤其冲击低技能农民工集中的制造/服务岗位[1] 对低技能农民工的影响机制 - 通过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特征重塑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健康损耗强度(工伤概率变化)[1] - 打破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间接影响健康投资能力(就业与收入变化)[1] - 短期负面效应显著:工伤规避效应改善健康,但健康投资减少效应和劳动供给分化效应造成更大负面影响[11] 异质性表现 - 负面影响程度与年龄、子女状况、家庭房贷负担及所处行业强相关[11] - 扩大高/低技能农民工健康不平等,但缓解低技能群体内部"亲富性"不平等[11] - 动态趋势显示健康投资减少效应和劳动供给分化效应正逐渐弱化[11] 政策方向 - 需协同收入再分配与医疗保障改革,如按医疗花销提供财政补助、设计优惠医疗项目[12] - 政企联合开展工业机器人适配技能培训,降低"补位式替代"概率[13] - 鼓励低技能劳动者转向不易被替代岗位或提升专业技能[14] 研究价值 - 首次系统考察工业机器人对低技能农民工健康的影响机制(工伤规避/健康投资/劳动供给分化)[9] - 基于CFPS数据提供大样本实证支持,填补该群体研究空白[9]
机械设备行业7月投资策略展望:杭州机器人展成功举办,关注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
渤海证券· 2025-07-02 16:30
报告核心观点 - 维持机械设备行业“看好”评级,维持对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恒立液压、中国中车“增持”评级;国内工程机械仍处更新周期,城市更新有望带动工程需求提升,海外市场拓展是行业重要发力点;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展顺利,厂商量产路线逐步清晰,建议关注产业链投资布局机会 [7][8][70][71] 行业发展情况 宏观数据 - 2025年5月CPI环比下降0.20%、同比下降0.10%,PPI环比下降0.40%、同比下降3.30% [16] - 6月制造业PMI为49.70%,比5月上升0.20个百分点;大型企业PMI高于临界点,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临界点;生产、新订单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17] - 2025年5月进口总值同比下降3.40%,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80%,当月进出口总值为5289.82亿美元 [20] 工程机械 - 2025年5月挖掘机销量18202台,同比增长2.12%,内销8392台同比下降1.48%,出口9810台同比增长5.42%;销售电动挖掘机36台 [24] - 5月汽车、履带、随车、塔式起重机销量分别为1748台、261台、1681台、538台,除履带起重机外销量同比均下降 [24] - 5月装载机销量10535台,同比增长7.24%,内销6037台同比增长16.70%,出口4498台同比下降3.31%;销售电动装载机2765台 [29] - 5月叉车销量123472台,同比增长11.80%,内销79129台同比增长9.25%,出口44343台同比增长16.60% [31] - 5月日本、欧洲、北美、印度尼西亚小松挖机开工小时数分别为41.50、72.20、63.90、218.80小时,同比分别增长1.10%、4.50%、下降3.40%、增长6.50% [31] - 2025年1 - 5月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0.42%,增速较前4月减少0.43pct;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70%,降幅较前4月扩大0.40pct [38] 工业机器人 - 2025年1 - 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约28.72万台,同比增长32.00%,累计同比增速自2024年3月以来维持增长态势 [40] - 2025年1 - 5月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8.50%,增速较前4月下降0.30pct [42] - 电子和汽车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占市场份额超40%;2025年1 - 5月3C和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分别增长7.00%、23.40%,增速较前4月分别下降2.00pct、0.20pct [43][46] 轨交设备 - 2025年1 - 5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为2421.00亿元,同比增长5.95%;累计动车组产量为804.00辆,同比增长178.20% [49] - 2025年5月铁路客运量约4.06亿人,同比增长12.60%;货运量约4.40亿吨,同比增长0.70% [52] 行情回顾 行情走势回顾(2025.6.1 - 2025.7.1) - 沪深300指数上涨2.67%,申万机械设备行业上涨2.85%,跑赢沪深300指数0.18个百分点,在申万所有一级行业中位于第14位 [5][59] - 涨幅居前个股有交大铁发(238.48%)、华之杰(180.68%)等;跌幅居前个股有开勒股份(-47.71%)、华锐精密(-34.21%)等 [5][64] 行业估值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1日,申万机械设备行业TTM市盈率为26.75倍,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15.88% [5][67] 本月策略 - 2025年5月挖掘机内销同比下降与进入传统施工淡季有关,5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环比下降6.25%,月开工率环比下降2.45pct [7][70] - 国内工程机械处更新周期,城市更新有望带动工程需求提升;三一重工、山推股份筹划赴港上市,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竞争力强,海外市场拓展是重要发力点 [7][70] - 6月20日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展览会举行,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展顺利,厂商量产路线清晰,有望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建议关注投资布局机会 [8][70]
港股上半年千亿募资领跑全球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31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港股迎来43只新股上市,较2023年同期增长43.3% [2][3] - 募集资金总额达1067.14亿港元,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876.77亿港元,创近三年新高 [2][3] - 港交所IPO募资规模占全球总量的24%,超越纳斯达克与纽交所,重夺全球冠军 [2][3] 行业分布与头部企业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 [3] - "A+H"上市企业达151家,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募资前三,合计625.1亿港元,占总募资额58.6% [4] - 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成为上半年全球最大IPO [4]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如"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公司保密提交上市申请 [9] - "A+H"模式助力企业国际化布局,分散合规风险,港股提供约20种融资工具 [9] - 消费企业倾向港股因更易获投资者关注,符合出海趋势 [10] 热门赛道与企业动态 - 消费赛道中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已上市,巴奴国际、林清轩等递表 [6] - 科技行业递表密集,6月27日16家递表企业中10家为科技公司,含豪威集团、埃斯顿 [6] - 生物医药板块回暖,映恩生物上市首日涨116.7%,药捷安康首日涨78% [6] 未来展望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关注将持续 [6] - 安永预计下半年A股IPO将聚焦科创领域,优质科技企业优先上市 [8] -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指出资本来源多元化趋势,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外资对科技及新消费企业兴趣浓厚 [7][8]
翼菲科技:拟赴港上市,24年营收2.68亿海外占比9.5%
和讯网· 2025-07-02 00:57
公司上市计划 - 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表,拟依18C章程登陆港交所主板,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若上市成功,公司有望获"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头衔 [1]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工业机器人设计、研发等,深耕轻工行业 [1] - 凭借自研技术建立全覆盖技术生态体系,实现规模化智能决策 [1] - 自研控制及视觉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全面工业机器人产品矩阵 [1] - 2014年自研迅翼系列高速并联机器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该系列产品已迭代五代 [1] - 2025年开启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 [1] - 6月中旬翼菲机器人项目签约落地浙江绍兴,将建生产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 [1] 市场地位与客户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本土企业 [1] - 客户包括众多知名企业,数量逐年攀升 [1] - 业务覆盖全球二十余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收入2550万元,占当年营收9.5% [1] 融资与估值 - IPO前完成10余轮融资,吸引明星投资机构 [1] - 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36.04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2.01亿、2.68亿元 [1]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1.11亿、7149.5万元 [1] - 近三年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1.1%、16.5%、14.4% [1] 知识产权 - 截至发稿累计获271项授权专利 [1]
超6000万户中小企业夯实中国经济韧性
证券日报· 2025-07-02 00:21
中小企业博览会成果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千亿元 [1] - 展会吸引超过一万名采购商参与 [1] 中小企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末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6122.6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超6000万户 [1] - 中小企业数量较2012年末增长约3.6倍 [1] 中小企业经济贡献 - 202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3] - 31个制造业大类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 [3] - 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生态多元性 [3]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 中国累计培育1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超六成"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近八成分布在重点产业链环节 [4] - 九成"小巨人"企业为至少3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4] - 中小企业参与"神舟""嫦娥""蛟龙"等重大工程 [4] 中小企业技术突破 - 高速协作机器人突破性能极限,手术机器人实现0.1毫米级精密操作 [4] - 中小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 - 杭州"六小龙"等企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4] 中小企业全球化 - 沈阳智能工业制造企业在沙特建立合资工厂,引入中国智能制造标准 [5] - 东莞工业机器人企业在中博会现场接到欧洲客户订单 [5] - 中小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黏合剂"与"活力源" [5]
翼菲科技报考港股上市:营收增长、持续亏损,多名股东临场退出
搜狐财经· 2025-07-01 22:44
公司上市计划 - 翼菲智能于6月30日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书,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计划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此前已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25年3月1.4亿元E轮和5月1.04亿元Pre-IPO轮融资 [5][6][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前身为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2025年6月迁至浙江台州玉环市 [3] - 注册资本5508.8492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创始人张赛 [3]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领域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3] 股权结构 - 上市前张赛控制约25.07%表决权,包括直接持股11.17%及通过三家合伙企业控制的股份 [4] - 主要股东包括张赛(12.31%)、济南梓道(9.79%)、CBC宽带资本(9.57%)、上海峰瑞(9.53%)等 [4] - 2025年E轮融资后估值达21.4亿元,Pre-IPO轮融资后估值增至36.039亿元 [6][7] 融资历程 - 成立至今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显著:2014年600万天使轮,2015年1800万Pre-A轮,2016-2017年共6000万A轮,2019年8900万B+轮,2020年1.3亿C轮,2021年7100万D轮 [5] - 2025年关键融资包括:3月玉环投资1400万E轮,4月玉环国投1.1亿股权转让,5月Pre-IPO轮1.04亿 [6][7][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1.62亿(+24.1%)→2.01亿(+23.9%)→2.68亿(+33.3%) [10][11] - 毛利率波动:26.7%→18.3%→26.5%,2024年毛利7101.8万同比大幅提升92.6% [10][11] - 净亏损呈现收窄趋势:5755万→1.11亿→7149万,2024年亏损同比减少35.4% [10][11] - 经调整净亏损:5057万→1.06亿→5232万,2024年改善50.7% [12] 业务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2022-2024年占比95.0%→87.2%→79.2%,金额1.54亿→1.75亿→2.12亿 [11] - 机器人本体业务占比逐步提升,显示产品结构多元化趋势 [11] 行业地位 - 公司定位为工业全品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建立全覆盖技术生态体系 [1][3] - 专注于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领域,在国内细分市场具有领先地位 [3]
翼菲智能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7:41
公司概况 - 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表,拟于香港上市,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2012年成立,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1]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1] 技术能力 - 公司拥有全栈机器人架构,围绕"脑""眼""手""足"四大核心功能构建,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2] - "脑"体现为一体化控制系统,支持智能决策并实现高速高精度运动及实时多机器人协同 [2] - "眼"是先进视觉系统,结合3D成像与深度学习算法成为高精度动态跟踪的关键 [2] - "手"将先进建模技术与精密制造结合以达成卓越性能及工业级可靠性 [2] - "足"由自主研发的移动平台硬件及调度软件组成,支持自主导航及动态避障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6亿元、2.0亿元、2.7亿元 [2] - 同期亏损分别为0.6亿元、1.1亿元、0.7亿元 [2]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3,420万元、3,310万元及3,870万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21.1%、16.5%及14.4% [3]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1] - 公司助力各行业企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成本及改进产品质量,推动其智能化转型 [1]
超400笔投资,VC跨越山海关
投中网· 2025-07-01 14:27
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交易分析 - 北方华创通过两次股份转让合计耗资31.35亿元收购芯源微17.87%股权(3596.47万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取得控制权[1][2][3] - 北方华创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2024年营收近300亿元(同比+35.14%),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44.17%),市值2300亿元,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排名第六[3] - 芯源微是国内唯一量产型中高端涂胶显影设备供应商,单片式湿法设备龙头,市值200亿元[4] - 双方合并可在产品、研发和供应链领域产生协同效应,提升国内半导体设备整体竞争力[5] 芯源微发展历程与国资支持 - 芯源微2002年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持股71.43%)联合韩国STL公司设立,初期通过技术引进切入半导体装备领域[12] - 沈自所持续提供科研支持,帮助公司2005年突破8英寸凸点封装设备技术,2007年推出首台国产12英寸涂胶显影机[15] - 2008年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获政府年均拨款3000万元(2010-2012年),缓解研发资金压力[16][17] - 2019年成为辽宁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023年北方华创收购标志其进入新发展阶段[19][20] 辽宁科创生态与投资动态 - 2020-2025年上半年辽宁发生418笔投资事件,融资总额约1900亿元,获投事件数量逐年递增(2024年86笔)[9][42] - 沈阳盛京金控构建三支百亿母基金(市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市场化基金),累计投资230余个项目总额220亿元[37][39][40] - 辽宁产业投资基金(200亿元)已出资26支子基金,2023年联合四大央企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集群[41] - 典型案例包括新松半导体(获国家大基金二期等投资)和国瑞新材(深创投等投资核纯级石墨企业)[43] 辽宁科研与产业基础 - 中科院沈阳分院在辽设有4个研究所和2个转制公司,沈自所孵化芯源微、新松机器人等10余家科技企业[28][33] - 沈阳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集群成为辽宁首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半导体设备和机器人产业成为转型升级标杆[32] - 2024年辽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206家、高新技术企业1625家,涌现融科储能等独角兽企业[34] - 装备制造、航天军工、石油化工领域优势显著,2024年新增沈阳航空等三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3]
80后学霸创始人控盘,年亏7100万却手握4亿订单?这家企业携具身智能机器人赴港上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1 10:39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机器人技术开发(30%)、生产线开发及产能建设(25%)、海外业务网络发展(20%)、供应链上下游投资(15%)及补充营运资金(10%)[1] - 近期宣布"翼菲机器人"项目落户绍兴上虞区曹娥江经开区,计划总投资5.2亿元,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1] 公司概况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总部位于浙江台州,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设有子公司,2023年4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 - 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设备提供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 - 竞争优势体现在全栈研发能力、柔性解决方案及快速市场响应等方面[2] - 创始人张赛博士直接及通过控股平台控制公司约25.07%的表决权,为单一最大股东团体[2] - 业务里程碑包括2014年实现并联机器人首次销售、2019年推出SCARA机器人、2022年推出晶圆搬运机器人,2024年签订首家海外分销商,2025年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2]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8.5%[9]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占比超79%)及本体销售(20.8%)[9]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4324.5万元、3686.8万元、7101.8万元,毛利率26.7%、18.3%、26.5%[9] - 2023年毛利率下滑主因存货减值及市场竞争,2024年随产品结构优化回升[9]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价值超过4亿元[9]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开支[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构建了覆盖"脑、眼、手、足"的全栈机器人技术架构,形成五大产品系列[5] - Bat系列并联机器人:20+标准机型,模块化设计适配轻工业高速分拣、取放等场景[5] - Camel系列移动机器人:AGV/AMR产品载重50kg至2000kg,支持货架顶升搬运[5] - Python系列SCARA机器人:450-800mm臂展,适用于3C产品精密组装[5] - Mantis系列六轴机器人:模块化铰接架构,空间利用率高[5] - Lobster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四自由度设计,支持单/双臂配置,获TÜV SEMI认证[5] - Bat系列并联机器人可实现20,000小时无故障运行[6] - Python系列SCARA机器人符合ISO 4级洁净标准,Lobster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达到ISO 1级洁净度[6] - 自主研发的控制及视觉系统实现智能决策、动态追踪,截至2024年末拥有271项授权专利(含36项发明专利)及79项软件著作权[6]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7] - 2024年轻工业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为200.3百万元,市场份额1.2%[8]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20年的3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5.8%[11]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20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438亿元[11] 研发投入与存货情况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3310万元及3870万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21.1%、16.5%及14.4%[10] - 2022-2024年存货分别为1.47亿元、1.21亿元、1.40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90天、297天、241天[10] 融资历程与股权结构 - 从2014年开始首次融资,至今已融资10余次,2023年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13] - 在18C章程下,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为宽带资本和清控银杏[13] - 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为36.04亿元人民币,股权较为分散[13]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上市后将持续推进"技术领先+市场扩张"双轮驱动[14] - 目标通过募资金源提升研发迭代速度,巩固轻工业自动化领域优势,同时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延伸[14] - 目标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核心供应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