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可口可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高个位数增长
快讯· 2025-04-29 20:44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收111 29亿美元 有机营收增长6% [1] - 净利润33 35亿美元 增长5% [1] - 每股收益(非公认会计准则)0 73美元 增长1% [1] 销量表现 - 全球单箱销量增长2% 主要受印度 中国和巴西市场驱动 [1] - 中国市场第一季度销量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1] 品类表现 - 含气饮料全球销量增长2% [1] - 果汁饮料 乳制品和植物基饮料销量全球增长1% [1] - 瓶装水 运动饮料 咖啡和茶销量全球增长2% [1]
可口可乐第一季度可比每股收益0.73美元,预估0.72美元。第一季度单位箱销量增长2%,预估增长0.08%。可口可乐仍然预测全年可比每股收益增长2%至增长3%。可口可乐美股盘前微涨。
快讯· 2025-04-29 19:03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可比每股收益0.73美元,超出市场预估的0.72美元 [1] - 第一季度单位箱销量增长2%,显著高于市场预估的0.08%增长 [1] - 公司维持全年可比每股收益增长2%至3%的预测 [1] 市场反应 - 美股盘前交易中公司股价出现微涨 [1]
4月29日电,可口可乐第一季度可比每股收益0.73美元,市场预估0.72美元。
快讯· 2025-04-29 18:59
智通财经4月29日电,可口可乐第一季度可比每股收益0.73美元,市场预估0.72美元。 ...
第二增长曲线还不够,原叶现泡能成为香飘飘的第三曲线吗?
观察者网· 2025-04-29 16:3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全年实现营收32.87亿元,同比下滑9%,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下滑10%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8亿元,同比下降19.98%,归母净利润亏损1877.5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521.26万元 [1] - 即饮业务收入从2020年6.57亿元增长至2024年9.73亿元,占比从17.63%提升至29.61%,202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89% [2] - 冲泡业务2024年营收22.71亿元,同比下降15.42% [3] 业务发展历程 - 2005年创业初期通过标准化杯装冲泡奶茶对街边奶茶店形成降维打击,参与制定固体饮料标准 [2] - 2017年开启"二次创业"推出即饮产品矩阵,包括Meco牛乳茶、兰芳园丝袜奶茶和2018年Meco果汁茶,卡位五元价格带 [2] - 2024年启动"第三次创业",聚焦冲泡业务健康化升级,推出原叶现泡奶茶和轻乳茶产品 [3][4] 战略转型与创新 - 制定"品类健康化、品牌年轻化、产品场景化、消费日常化"发展战略 [4] - 研发费用连续5年增长,2024年9月推出原叶现泡系列产品 [4] - 在杭州、成都开设线下快闪店,"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单日销量达6万杯 [4] - 原叶现泡类产品线上试销价格最低5元/杯,高端产品"特级龙井"礼盒折合16元/杯,对标现制茶饮价格 [8] 市场竞争格局 - 现制奶茶下沉至乡镇市场,入侵商场、社区、学校等场景,与冲泡奶茶形成此消彼长竞争关系 [3] - 现制奶茶使用珍珠、芋泥等新鲜原料,对冲泡奶茶形成替代压力 [3] - 通过春熙路3D大屏广告进行针对性营销,直面现制茶饮竞争 [6] - 即饮茶业务增速放缓,在有糖茶市场增长疲态下持续高增长难度大 [3] 产品定位与研发 - 原叶现泡系列复刻现制茶饮已验证口味,通过工艺创新提升质价比 [8] - 健康冲泡、五谷冲泡被视为冲泡奶茶潜在突围方向 [3] - 即饮产品具有数月保质期优势,更耐储存运输 [2]
百润股份(002568):Q1利润亮眼,期待威士忌驱动成长
华泰证券· 2025-04-29 15: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0.00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因消费复苏偏弱、强爽高基数与热度减弱,预调酒经营承压;2025Q1预调酒收入延续承压,但威士忌产品贡献收入增量,期待后续预调酒新品发布与威士忌铺货动销驱动公司成长 [1] - 考虑预调酒当前压力较大,下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引入2027年盈利预测,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40x PE,对应目标价30.00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30.5/7.2/6.7亿,同比-6.6%/-11.2% /-13.6%;2024Q4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6.6/1.4/1.1亿,同比-18.0%/+0.5% /-14.0%;2025Q1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7.4/1.8/1.8亿,同比-8.1%/+7.0%/+10.4%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7亿、38.95亿、43.88亿,同比+12.76%、+13.31%、+12.6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84亿、8.64亿、10.01亿,同比+9.05%、+10.18%、+15.83% [6] 产品与渠道 - 2024年预调鸡尾酒/食用香精营收26.8/3.4亿,同比-7.2%/+6.3%;2025Q1预调酒经营仍承压,百利得系列产品上市铺货有望贡献增量 [2] - 2024年线下渠道/数字零售渠道/即饮渠道营收同比-1.5%/-30.8%/-43.6%;华北/华东/华南/华西区域营收同比-7.3%/-6.8%/+0.4%/-12.4% [2] 成本与费用 - 2024年毛利率69.7%,同比+3.0pct;销售/管理费率同比+2.9/+0.8pct至24.6%/6.7%;归母净利率同比-1.2pct至23.6% [3] - 2025Q1毛利率69.7%,同比+1.3pct;销售/管理费率同比-8.1/+1.5pct,归母净利率同比+3.5pct [3] 可比公司估值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40x(Wind一致预期),百润股份预计2025年PE 32.03倍 [4][12] 盈利预测 - 给出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预测数据,涵盖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等多项指标 [18]
香飘飘:2024年年报与25年一季报点评冲泡业务短期承压,期待即饮后续表现-20250429
光大证券· 2025-04-29 12: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飘飘24年营收32.87亿元,同比-9.3%;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9.7%;25Q1营收5.8亿元,同比-20.0%;归母净利润-1877万元,同比转负 [4] - 冲泡产品出货承压,即饮产品增长稳健;24年成本红利推升毛利率,推广费用支出结构调整 [5][6] - 后续关注冲泡产品出货与即饮产品新渠道拓展;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7年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7][8] 各部分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4.13亿股,总市值57.86亿元,一年最低/最高10.13/20.78元,近3月换手率97.98% [1] 收益表现 - 1M相对收益0.99%,3M相对收益-1.99%,1Y相对收益-22.79%;1M绝对收益-2.71%,3M绝对收益-2.77%,1Y绝对收益-18.29% [4] 分产品营收 - 24年冲泡业务营收22.71亿元,同比-15.42%;即饮业务营收9.73亿元,同比+8.0% [5] - 25Q1冲泡/即饮业务营收3.05/2.66亿元,同比-37.2%/+13.9% [6] 分区域营收 - 24年除东北区域营收同比增长4.55%,华东/华中/西南分别实现营收14.65/5.00/4.14亿元,分别同比-8.7%/-5.7%/-10.9% [5] - 25Q1核心市场华东/西南/华中分别实现营收2.11/0.81/0.84亿元,分别同比-26.0%/-15.2%/-26.1% [6] 分渠道营收 - 24年经销渠道营收29.61亿元,同比-9.05%,经销商数量同比增加296家至1827家;电商渠道营收1.86亿元,同比-25.42%;直营营收7761万元,同比+22.8%;出口营收1912万元,同比+9.9% [5] - 25Q1经销/电商/出口/直营分别实现营收4.83/0.6/0.06/0.18亿元,分别同比-21.5%/ -7.7%/+14.4%/ -39.3% [6] 财务指标 - 24年/25Q1毛利率分别为38.3%/31.2%,分别同比+0.8/-2.4pcts;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3.2%/ 26.8%,分别同比-0.6/+2.8pcts;管理费用率分别为6.8%/ 9.4%,分别同比+0.5/+1.8pcts;归母净利率分别为7.7%/-3.2%,分别同比持平/-6.71pcts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至2.67、3.05亿元,较前次预测下调幅度为27.0%、30.2%,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3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5 - 27年PE分别为22x/19x/17x [8] 财务报表预测 - 给出2023 - 2027E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各项数据预测 [10][11] 主要指标预测 - 给出2023 - 2027E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费用率、每股指标、估值指标等数据预测 [12][13]
农夫山泉、东鹏、元气森林建厂扩能,它们为何要“砸钱”?
36氪· 2025-04-29 11:28
饮料行业产能扩张趋势 - 东鹏饮料海南生产基地占地200多亩,投资12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线,覆盖全国12个省市(广东、安徽、湖南、广西、重庆、天津、浙江等)[3] - 元气森林在天津建立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完成安徽滁州、天津西青、广东肇庆、湖北咸宁、四川都江堰和江苏太仓共6座自建工厂布局[5] - 农夫山泉投资15亿元在海南建水厂,并在广东、浙江、西藏林芝等地设有生产基地[7] 自建工厂驱动因素 - 东鹏饮料2024年营收158亿元,净利润增长60%,海南及沿海区域销量增速迅猛[3][8] - 元气森林2024年销售额或超百亿,增长绝对值仅次于2021年[10] - 自建工厂可降低物流成本(如东鹏昆明基地缓解重庆工厂93%产能压力),提升区域渗透率[10] - 增强品控和新品开发能力(茶颜悦色投资5.2亿元实现茶叶萃取技术突破)[10] - 分散政策与市场风险(汇源在四川建果蔬基地对接当地原料)[11] 轻资产运营模式案例 - IF椰子水母公司IFBH Limited 2024年营收1.58亿美元(同比+80.32%),仅46名员工,采用生产、物流、销售全外包策略[14] - 三只松鼠初期通过代工+电商快速扩张,依赖天猫、京东及IP化营销[17] - 轻资产模式风险:IFBH代工厂集中于泰国易受政策影响,品控难度大[18] 轻重资产模式转型 - 三只松鼠2022年起投资建设7大坚果工厂,核心品类自主生产合格率达99.8%,直接掌控30%原料供应[18] - 布局1800家线下门店,抖音渠道收入2024年同比+180%,形成"前端轻资产+后端重资产"混合模式[19] 行业战略选择逻辑 - 新品牌初期适合轻资产抢市场,成熟后需强化核心环节(如东鹏全国布局、元气森林自研)[20] - 轻资产模式需适时补课,避免品控与供应链风险(三只松鼠转型案例)[21]
新碳酸时代再度开启:美国的气泡水开始养生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29 08:18
益生元气泡水在美国市场的崛起 - 益生元气泡水代表美国碳酸饮料品类升级趋势,核心卖点为健康化+功能性+好喝 [5][6][7] - OLIPOP为品类龙头,2018年成立后实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营收<100万美元→2022年7340万美元→2023年2.5-3亿美元→2024年预计超5亿美元 [10] - 品类整体规模2-3年增长10倍:2022年<1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10亿美元 [11] - 巨头加速入场:可口可乐推出Simply Pop系列(含6g膳食纤维/罐),百事19.5亿美元收购第二大品牌poppi(2023年营收1亿美元) [13][16] 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 健康功能性:益生元(可溶性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OLIPOP/poppi/Simply Pop分别含9g/3g/6g膳食纤维每355ml [23] - 口感创新:保留真实果汁(Simply Pop含25-30%果汁)与碳酸气泡感,未完全追求无糖化 [24] - 年轻客群渗透:OLIPOP在Z世代表现突出,健康化+功能性契合千禧一代需求 [18] - 参照案例:能量饮料品牌Celsius因代谢促进功能实现40倍股价涨幅,2019-2024年营收从7514万增至13.56亿美元 [21] 中国市场机会与挑战 机会点 - 健康趋势契合:功能性健康饮料需求上升,膳食纤维概念已有可口可乐纤维+等试水 [30] - 风味组合策略:复刻经典风味(如可乐味)或创新混搭(西瓜青柠)可能打开市场 [30] - 碳酸饮料基础: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碳酸饮料市场,存在品类创新空间 [26] 挑战 - 缺乏创新叙事基础:美国有"Modern Soda"品类认知,中国碳酸创新仅元气森林等少数成功案例 [27][28] - 消费者教育难度:益生元概念需重新建立认知,现有纤维+产品用户反馈未聚焦功能卖点 [30][31] - 巨头试水失败:农夫山泉多次碳酸创新未果,元气森林可乐产品未达预期 [28] 市场拓展关键 - 产品故事本土化:需重构"益生元促进健康"的沟通话术,明确目标客群定位 [31][32] - 风味与甜度优化:利用果汁替代代糖,提升口感还原度差异化为风味气泡水 [30] - 渠道与营销策略:参考元气森林早期打法,但需避免过度依赖风味组合策略 [30]
植物蛋白饮料“四巨头”,财报里的烦恼各不同
北京商报· 2025-04-28 22:41
行业格局 - 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呈现"强者分化"格局,传统巨头面临转型烦恼[1] - 行业CR5为58%,远低于乳制品行业的80%,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8] - 传统品牌受地域限制明显,北有露露杏仁露,南有椰树椰子汁,东有银鹭花生牛奶/维维豆奶,西有唯怡坚果饮品,中部有欢乐家椰子汁/养元六个核桃[6] 公司业绩表现 - 养元饮品2024年营收60.58亿元(-1.69%),净利润17.22亿元(+17.35%),核桃乳及其他植物饮料库存量增长因春节备货未出库[3][4] - 维维股份营收36.56亿元(-9.4%),净利润4.11亿元(+96.26%),经销商优化后收入从18.13亿元降至17.35亿元,华北地区收入从5.28亿元降至3.69亿元[3][4] - 承德露露营收32.87亿元(+11.26%),净利润6.66亿元(+4.41%),杏仁露产品营收增长11.38%至31.88亿元,北部地区贡献超九成营收[3][4] - 欢乐家营收18.55亿元(-3.53%),净利润1.47亿元(-47.06%),经销模式收入下滑16.92%至15.10亿元[3][5]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规模从2020年980亿元增长至2023年14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8%[6] - 新入局者加剧竞争:旺仔2024年7月推出椰奶饮品,李子园发布"每日五黑",三只松鼠/恰恰食品/沃隆从坚果领域跨界[8] - 健康化趋势推动低糖/高纤维/有机认证产品需求上升,燕麦奶/杏仁奶等新型产品带来市场活力[9] 竞争策略 - 产品同质化严重,需开发独特风味或功能性新品实现差异化[8] - 传统巨头养元饮品/承德露露/椰树集团凭借渠道与品牌壁垒占据45%市场份额[8] - 专家建议需功能化/精细化运营/全品类布局,对接消费市场思维变化[6][9]
宗馥莉被困在“接班人”里20年,但不会是永远
36氪· 2025-04-28 18:25
娃哈哈品牌多元化尝试 - 公司近期推出"娃哈哈AD钙奶"板鞋,一个月销量近两万双,单价136元,发货周期15天 [1] - 抖音店铺"Wahaha娃哈哈运动鞋服旗舰店"认证主体为浙江娃哈哈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与宗馥莉存在产权关系 [2] - 娃哈哈集团表示该店铺违反2021年商标授权约定,已终止授权并保留法律追责权利 [1] - 店铺总销量3.5万件中爆款鞋占比高,其他二十余款鞋子销量仅几百甚至个位数 [5] 娃哈哈服装业务历史 - 公司2002年跨界进入童装行业,曾规划一年开2000家门店,鼎盛时期仅800家加盟店 [3] - 2021年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被注销,同年娃哈哈服饰成立并由宗馥莉控股 [4] - 童装业务年利润约2000万元,但因款式多、耗精力被宗庆后认为不划算 [4] - 2022年"Wahaha娃哈哈童装天猫旗舰店"上线但销量惨淡,目前已搜索不到 [4] 宗馥莉接班与改革 - 宗馥莉2024年接任董事长后提出百亿销售目标,推出四款新品但市场反馈平淡 [8][9] - 上任后取消工厂班车、改革薪酬制度引发反弹,并将部分员工劳动关系转移至宏胜饮料 [14][15] - 娃哈哈系列商标正申请转让至宗馥莉最终控股62.47%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15] - 部分经销商2025年合同改为与宏胜饮料签订,涉及十四个市场 [15] 产品与市场竞争 - 2024年公司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主要依赖AD钙奶等经典产品 [6] - AD钙奶自1996年推出后已近30年,新品开发成效不显著 [6] - 宗师傅AD钙奶由宗泽后创立,包装高度相似,计划2025年实现50亿元销售目标 [10] - 宗师傅高管及经销商多来自娃哈哈体系,形成"叔侄"市场竞争格局 [10][11] 两代管理层差异 - 宗庆后坚持家文化,与经销商关系紧密,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 [14] - 宗馥莉2007年创立宏胜饮料,利润率达30%高于娃哈哈,被宗庆后评价"比较会抠" [14] - 宗馥莉曾尝试提高营养快线价格1元被宗庆后叫停,认为消费者能察觉 [7] - 宏胜饮料与娃哈哈界限逐渐模糊,标志公司进入宗馥莉时代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