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
搜索文档
美方称将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商务部回应
中国能源报· 2025-10-12 11:29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政府对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2] - 管制措施针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应用,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2] - 出口管制并非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的民用用途、合规的出口申请将予以许可,并将积极考虑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便利化措施[2][3] - 措施公布前,中方已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向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并事先对产业链供应链影响进行了充分评估,确信影响非常有限[2][3] 中美经贸摩擦与中方立场 -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针对中方稀土管制措施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的表态,认为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3] - 美方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而中方出口管制清单物项仅900余项,美方长期滥用出口管制,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等众多产品实施单边长臂管辖[3] - 自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美方在20多天内持续新增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管制清单,并通过穿透性规则影响中方数千家企业[4][5] - 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以两国元首通话共识为引领,通过对话解决关切;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3][5] 中美海事物流领域摩擦 - 美方将于10月14日起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最终措施对相关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中方认为该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5][6] - 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后,中方就301调查的无端指责向美方提供了书面回应并提出合作建议,但美方态度消极并执意实施措施[6] - 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中方决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该反制措施是必要的被动防御行为[6]
如何看待特朗普威胁卷土重来?
银河证券· 2025-10-11 19:20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 2025年9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家具、重卡等领域加征25~100%关税[1] - 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收紧半导体、AI领域技术出口[1] - 美国战略金属公司与巴基斯坦签署备忘录,共同开发稀土及关键矿产资源链[1] 核心博弈议题 - 轮船议题:通过对中资船舶和中国制造船舶征收港务费,间接提高中国商品出口成本并打击造船业[2] - 稀土议题:中国对含≥0.1%中国重稀土成分的磁体、半导体材料实行出口许可,并管制相关技术及设备[4] - 中国对美籍或美控股船舶在中国港口停靠征收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形成对等反制[4] 市场影响与政策应对 - A股短期或现波动,但向上趋势不变;四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在1.65%~1.85%区间震荡[6][7] -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区间为7.1-7.2,中期波动中枢或向7.0靠拢[8] - 中国宏观政策短期强化"底线思维",中长期突出"因势利导",扩大内需并优化经济布局[7] 博弈前景与风险 - 特朗普宣布11月1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但提高100%关税的可能性极低[3][4] - 中美博弈强度呈螺旋式上升,但短期内升级为全面对抗的概率较低[7] - 风险提示包括美国加征关税超预期、美联储货币宽松不及预期等政策风险[9]
中方反制对美船舶收费,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五”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5-10-11 10:44
中美海运贸易摩擦 - 中方宣布自14日起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作为对美国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对等反制措施 [2] - 美方措施被中方认定为典型单边主义、歧视性行为,严重违背国际贸易原则和中美海运协定 [2] - 分析认为美国措施将导致中国船企成本上升,部分航线运费预计上涨5%至8% [3] - 中国已展开立体化反制,新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新增反制条款,并将在WTO框架下发起诉讼 [3] 市场价格秩序监管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治理价格无序竞争,措施包括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加强价格监管、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4] - 公告要求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以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 [4] - 专家认为长远需通过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技术创新环境等举措构建高效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5]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 工信部等三部门调整2026至2027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技术要求,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起生效 [6] - 纯电动乘用车需满足新的百公里电能消耗量限值,混动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提升至不低于100公里 [7] - 新规提升技术门槛,预计将促使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7] A股市场表现 - 国庆长假后首个交易日沪指突破3900点,最高至3936.58点,创2015年8月以来十年新高 [8] - 深证成指创13806.69点新高收涨1.47%,科创50指数和创业板指均刷新年内新高 [8]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2.65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4718亿元,连续36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9] - 分析师认为市场大涨与政策预期升温、行业景气度提升及全球股市上涨等外部环境相关 [9] 美国股市与政府运作 - 美国股市遭遇大幅下跌,道指跌878.82点跌幅1.9%,标普500指数跌2.71%,纳指跌3.56%录得自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10] - 大型科技股普遍下挫,博通跌5.9%,特斯拉跌5.1%,英伟达跌4.9% [10]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6.1%,热门中概股集体承压 [10]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二周,导致约75万名联邦雇员休假,关键经济数据发布暂停 [13] 人工智能与算力投资 - OpenAI与AMD签署合作协议,将部署6吉瓦容量的AMD GPU [15] - 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OpenAI可以极低成本持有AMD约10%的股份 [15] - 今年以来OpenAI已签署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交易,未来十年将获得超过20吉瓦的计算能力 [16] 贵金属市场 - 现货黄金价格首次突破4000美元/盎司,最高触及4040.4美元/盎司,年内累计涨幅超53% [17] - 现货白银价格盘中首次突破50美元/盎司,刷新历史高位,年内累计上涨超过70% [17] - 中国央行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截至9月末黄金储备为7406万盎司 [18]
中方强调:对美反制是“正当防卫”
财联社· 2025-10-10 23:53
中方强调,相关反制措施旨在维护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是"正当防卫"行为。 希望 美方慎重考虑,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磋商与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下载财联社APP获取更多资讯 准确 快速 权威 专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方宣布针对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实施反制答记者问。问:我们 注意到交通运输部等发布公告,就美国对中国采取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限制措施采取反制措 施,能否介绍相关情况? 答:美东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 措施。其中针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措施将于10月14日正式实施。美方措施是典型单边 主义行为,具有明显歧视性色彩,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中方对此强烈不满,一再申明坚决 反对的立场。 为维护国内相关产业利益,中方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等有关规定, 对涉及美国旗、美国造、美国公司拥有、参股或经营等美国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上 述措施将于10月14日美方针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措施实施同时正式实施。 7x24h电报 头条新闻 实时盯盘 VIP资讯 ...
【回眸“十四五”】制造强国:从规模领先到实力领跑
经济日报· 2025-10-10 08:48
制造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 产业基础与创新投入 - 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至33.6万亿元 [2]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2] - 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批在世界上“数得着”“叫得响”的创新成果 [2] 产业结构升级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和16.3% [2]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2]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3] - 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93%,较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3] - 形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产业链供应链应对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3] 数实融合与智能化 - 联想乐享智能体上线后第一周推动订单转化率提升30% [5] - 浪潮云洲助力高端智能磨机产品,使终端用户企业产品质量提升5%,能耗降低10,产品单价提升10%,年销量增长30% [6] - 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6][7] 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 - 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套),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 [7] -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7] - 培育“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万余个,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 [6]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 [8] - 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使用绿电生产,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 [9] - 2024年废钢、废铜铝等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30万吨 [9] 绿色制造体系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9] - 每年生产钢材中近3亿吨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9]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 [9]
特朗普围堵中国造船产业,中美300倍差距动摇美国海权
搜狐财经· 2025-10-10 07:20
在2025年的秋天,美国又对中国下手了,这次,不是常见的电子器件,而是直接冲着中国的造船业来 了。 10月4日,美国海关再度针对中国,要对中国船只出招,时间定在10天后,也就是14号正式生效,表面 看是政策调整,实际上是一场针对中国制造的新动作,只不过这次的"战场"从陆地转到了海上。 此事一出,全球轰动,毕竟造船可不是普通买卖,不少强国都是海运起家的,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在海上 的"存在感",而美国突然下这手,背后藏着的,是对中国造船能力迅速扩张的强烈不安。 美国海关痛下杀手,但差距难以弥补 2025年4月,美国就开始对中国船只设置阻碍,这是美国惯用的贸易手段之一,目的就是找出对方"可能 存在的问题",然后找个理由加税,而到了10月初,调查结果一确定,美国马上宣布了新规。 具体来说,美国计划从,中国出厂的,中国运营的,运载大宗汽车物件的,这么集中方向开始加税。 这么一看,美国这回不是冲着某个公司来的,是把整个中国造船产业都纳入了打击范围,这不是简单 的"贸易摩擦",而是直接动了中国在海上物流体系中的根基。 美国之所以出这招,就是一个字——怕,怕什么?怕中国的造船业太强,强到已经对它构成实质性的威 胁。 过去几十年 ...
中国手里握着三个王炸、两根胡萝卜!坚决反击美国制裁中国造船运输业
搜狐财经· 2025-10-09 22:43
国际航运公司反而加快向中国下新订单》。 倒计时!离10月14日还有6天,美国对中国拥有、运营和中国制造的停靠美国港口的船舶征收附加费的 政策即将生效,中国迅速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反制,取得了不错成效,详见笔者《中国迅速亮剑打七寸! 两记重拳精准回击美国制裁中国造船运输业》、《美国无力一手遮天!——美国强力打压中国造船业, 一、前期反击效果:目前,第一记重拳,中国对3家美国涉足航母、核潜艇等顶尖军工造船企业列入管 制管控名单,停止供应高精度数控机床、特种焊接材料、维修特钢,让美国本来就紧张的军舰的建造及 航母维修雪上加霜。 第二记重拳:既然美国借口"国内法"优于WTO世贸规则,启动对中国极限打压,那么,中国也从法理 上进行了完备,对《中国国际海运条例》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涉中国船舶、海上 运输采取歧视性措施,中国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明确告诉美国及其追随国,我们会依 法对等制裁。 反击初步显效,美国12个州已起诉特朗普政府"越权征税";零售商、农业团体强烈反对,据说有389个 在美企业、机构和个人提出参加听证会,其中持反对意见占比高达90%。美国这做法标准是伤敌一千自 损一千五的做法。 ...
印度瞄准造船业!豪掷7000亿造船,目标进世界前5,短板却显现
搜狐财经· 2025-10-07 21:26
政府扶持计划 - 印度政府宣布一项总额7000亿卢比(约80亿美元)的扶持计划,旨在提升其造船业地位[1] - 该计划被称为“海上马鲁蒂时刻”,目标为2030年进入世界前十,2047年跻身世界前五[3] - 计划包含船舶建造财政援助2473.6亿卢比,对造价低于100亿卢比的船舶补贴15%,超过则补贴20%,环保型船且本土附加值达30%的补贴可达25%[10] - 设立海事发展基金2500亿卢比,其中2000亿为投资基金,500亿为利息激励基金,以解决融资难问题[12] - 另有1998.9亿卢比用于造船业发展计划,旨在将造船能力扩至450万载重吨,并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吸引4.5万亿卢比资金[13][15] 行业现状与历史背景 - 莫迪政府自2014年上台后即提出重振造船业,并与中、日、韩洽谈合作以引进技术,但成效有限[6] - 2024年印度2047愿景再次强调造船目标,并成立国有巴拉特集装箱公司,计划运营100艘以上集装箱船以争夺市场份额[8] - 行业发展模式参考20世纪80年代“马鲁蒂-铃木”式的印资与外资联手投资[5] 潜在优势 - 印度拥有年轻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28岁,相较于日韩从业人员40岁以上的平均年龄具有优势[17] - 单位载重吨造船成本约为3500美元,低于越南、菲律宾的4500美元和欧美的11000美元[19] 面临的挑战与劣势 - 民用造船技术水平较低,仅能制造散货船、渔船等低技术船型,无法建造15万吨以上巨型油轮、LNG船等[24] - 本土制造的大型油轮(VLCC)吨位不足10万吨,且柴油机、航海设备等关键部件完全依赖进口[24]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整个造船计划用于产业升级的资金约160亿元人民币,而对比中国上海仅发展大型船用发动机一项计划四年内投入至少1000亿元人民币[26] - 日韩竞争对手已通过自动化设备显著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有限[19][21]
中日造船产能较量:日本一年完工1500万载重吨,中国是多少呢
搜狐财经· 2025-10-07 12:51
行业宏观意义 - 造船业是衡量国家工业发展状况的风向标,其兴旺能推动整体工业水平 [4] - 中日造船业的较量是两国工业实力的对决,胜出者将在全球造船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1] 日本造船业 - 二战后迅速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家,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超大型油轮制造领域曾是行业领头羊 [3] - 2023年造船完工量为1500万载重吨,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和国际竞争压力,辉煌逐渐褪色 [5] - 依靠精湛技术和高质量工艺,在高端市场尤其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超大型油轮领域仍占有一席之地,拥有深厚技术积累 [11] 中国造船业 - 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政府投资和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呈现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7] - 2023年造船完工量达4232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50.2%,几乎是日本的三倍,成为全球造船业主导力量 [7][11] -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土创新,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从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9] - 造船种类多样,涵盖散货船、集装箱船到油轮,满足全球市场各种需求 [11] 竞争格局与未来焦点 - 竞争是产能、技术和市场的全面较量,日本在高端市场保有优势,中国在产能和份额上占据主导 [11][14] - 中国在技术和质量上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在绿色船舶、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加强创新以提升竞争力 [12] - 未来较量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谁能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突破,谁就能在全球市场占得先机 [12]
这不是港口费,而是美国发起的“海上围猎”,我们不能当沉默的羔羊!
搜狐财经· 2025-10-07 11:26
国庆假期本该是举国欢庆的时候,结果美国偏偏在这时候"泼了盆冷水"。10月3日,美国海关宣布,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高额港口停靠费。 一刀下去,精准砍在中国航运业的命门上。问题来了:面对这场"精准制裁",咱们怎么接? 说白了,美国这次玩的,就是一场披着"贸易公平"外衣的"海上围猎"。 美国海关这次搞了个所谓"301条款公告",给停靠他们港口的船分了五个等级。中国造、中国公司运营的船,停一次港口就得交250万美元,还要逐年涨价。 这不是港口费,这是"刮地三尺"的勒索。 更狠的是,他们按"国籍"区分待遇: 这就好比进商场购物,别人刷会员卡打折,你刷身份证加价。全球每年运往美国的5.7万次商船里,近一半和中国有关,特朗普政府这一刀下去,每年能薅 出700到1000亿美元。 中国造+中国运营的船最贵; 中国造但外国运营的,也得交一大笔; 不是中国造的船?没事,照常通行。 表面看是港口费,其实是精准狙击。 第一枪打向航运公司。中国船东成本暴涨,航线竞争力直接崩盘。 第二枪打向造船厂。为了避税,外国船东可能把新船订单转给日韩。要知道,咱们2024年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6%,新接订单占63%,这可是几十年苦干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