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自动化实验平台+AI最新发展及实践,全国顶尖学者报告实录
仪器信息网· 2025-07-08 15:38
行业趋势 - 合成化学领域正经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的范式转型,核心引擎是"机器人融合AI"技术[2] - 行业通过AI高通量筛选可将分子筛催化材料开发周期缩短超50%[12] - 产学研共识认为需构建开放共享数据生态,攻克跨学科认知障碍,推动"人机协同"研究范式[49] 技术突破 - 麻生明院士团队通过机器人平台优化联烯合成,实现天然产物模块化高效构建[10] - 晶泰科技构建智能自主实验平台,结合AI预测设计与机器人自动化执行,加速新物质发现[14] - 浙江大学洪鑫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建模预测反应活性与选择性,解决立体化学描述不足等挑战[17] - 南开大学朱守非团队提出CODER理念,在碳氮键偶联反应中验证催化剂设计高效性[20] - 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建立化学自动化平台,实现高通量合成与化学到生物测试闭环[33] 平台应用 - 浙江大学方群教授开发iChemFoundry平台,实现光催化和电催化反应的高通量筛选与智能化预测[37] - 晶泰科技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已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学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完成向复旦大学等机构的定制化交付[60] - 广州国家实验室廖矿标团队构建日处理万级实验的高通量平台,建立云端自主实验室原型[48] 企业动态 - 晶泰科技由MIT物理学家于2015年创立,整合量子物理、AI与机器人技术,为制药及材料科学提供研发解决方案[61] - 公司2024年向麻生明院士团队、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交付定制化智能实验平台[60] - 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上市,股份代码2228 HK,专注于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服务[61]
“吉阳智能”阳如坤:以创新装备重构新能源制造的基因
金投网· 2025-07-08 14: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深刻变革,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制造环节的安全性与效率直接决定产业竞争力[1] - 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但电池制造环节面临"三流"断点难题(物流、信息流、能量流无法连续),导致效率低下与安全隐患并存[1] - 传统制造模式下,粉尘、毛刺等微小缺陷引发的热失控概率居高不下,依赖人工经验的检测手段已触及效率天花板[1] 公司核心技术突破 - 掌握机器人机构、实时视觉检测、多轴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拥有800余项专利(含38项国际专利),主导建立锂离子电池数字化车间标准体系[2] - 研发的高速激光极耳成型机、智能连续卷绕机、智能复合叠片机等设备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2] - 构建"被动-主动-本征"三级安全体系:AI视觉检测与隔热材料应用将电池热失控概率降低至0.01%以下,洁净制造系统将环境粉尘控制至2微米级别[2] 行业标准与全球化布局 - 牵头完成70余项动力电池制造标准,数字化车间集成标准使设备互联互通率提升至95%,数据采集效率提高5倍[2] - 布局三大战略方向:开发柔性制造系统缩短设备换型时间,通过区块链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溯源,针对欧洲市场开发一体化连续电池制造专用设备[3] - 新能源产业化将催生电池从"储能单元"升级为"制造单元",并通过V2G技术实现能源双向流动,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低碳转型[3] 企业愿景与行业影响 - 目标成为机器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引领者,在第三次能源革命中推动电池制造业实现全球领先[3] - 通过原始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以产品质量和效率提升推动制造业转型[3] - 用15年时间完成从技术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未来将持续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中国智慧与力量[3]
智元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灵犀X2-N;Isomorphic Labs将启动AI设计药物的人体试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09:05
市场表现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收跌0.71%,持仓股合合信息领跌2.79%,虹软科技和金山办公均下跌2.66% [1] - 机器人ETF(562500)收跌1.08%,持仓股盈峰环境领跌6.09%,绿的谐波下跌3.31%,华辰装备下跌3.26% [1] - 机器人ETF当日交易金额5.16亿元,居相同标的ETF首位,市场成交活跃 [1] - 机器人ETF最新资金小幅流出0.35亿元,近5个交易日内有3日资金净流入,合计流入1.73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 [1] 行业动态 - 智元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灵犀X2-N,采用双形态设计,足式状态下可手持12斤重物,轮式形态可应对复杂地形 [2] - DeepMind旗下Isomorphic Labs准备在人体上测试AI设计的药物,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生物数据并设计新型化合物 [2]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开源运动控制框架Tien Kung-Lab,填补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框架的开源空白 [2] 机构观点 - 中银证券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后有望开创新的人机交互模式,解决运动控制瓶颈 [2] ETF产品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破百亿、流动性最佳、覆盖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最全的机器人主题ETF [3]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聚焦AI产业,具有20%涨跌幅和中小盘弹性,定位为机器人的大脑 [3]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医保、商保双目录调整方案出炉-20250707
长城国瑞证券· 2025-07-07 15: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推出创新药支持政策及双目录调整方案,首创商保创新药目录打通支付端天花板,强制3个月进院采购、放宽医保续约降幅稳定预期,叠加医保数据反哺研发,政策底信号明确 [6][73] - 禾元生物作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未盈利生物药企上市,标志创新药后端退出通道实质性破冰,结合险资“耐心资本”入场,研发 - 退出闭环重构 [6][73] - 建议持续关注创新药产业链,包括平台型药企、临床CRO、高壁垒CDMO [6][73]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 -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5.30%,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4,跑赢沪深300指数(3.52%) [3][14] - 其他生物制品、医疗研发外包涨幅居前,分别为11.20%、9.37%;医疗设备、血液制品涨幅居后,均为0.98% [3][14] - 截至2025年7月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8.52x,估值上行但低于均值 [3][19] - 疫苗、医院、其他生物制品PE前三,分别为54.13x、36.88x、34.72x,中位数29.22x,医药流通估值最低,为15.20x [3][19] -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34家上市公司股东净减持4.92亿元,其中7家增持5.09亿元,27家减持10.01亿元 [3] 行业重要资讯 国家政策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支持、目录准入、临床应用、多元支付、保障措施等方面支持创新药发展 [23] - 国家医保局公开征求《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等文件意见,2025年制定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 [33] - NMPA提出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包括优化审批程序、完善分类命名、健全标准体系等 [34] 注册上市 - 正大天晴“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迪哲医药“舒沃替尼片”、金赛药业“伏欣奇拜单抗”等多款药品获批上市 [41][42][46]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获批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多项III期临床研究有进展 [48][53] 其他 - 禾元生物科创板IPO过会,募资24亿元,拥有多个在研药品管线,核心产品预计近期获批上市 [54][55] - 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授权出海,艾伯维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 [57][58] - 诺辉健康停牌15个月后申请清盘 [61] 公司动态 重点覆盖公司投资要点、评级及盈利预测 - 对华东医药、普蕊斯、贝达药业等多家公司进行盈利预测并给出投资评级 [62]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重点公告(本报告期) - 多家公司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获批,部分公司有授权许可、合作开发等公告 [66][67][68]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股票增、减持情况 -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34家上市公司股东净减持4.92亿元,部分公司有增持或减持操作 [3][72] 投资建议 - 持续关注创新药产业链,包括平台型药企、临床CRO、高壁垒CDMO [6][73]
政策红利与创新服务共振 深圳福田区打造外资“强磁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14:34
外资企业集聚 - 福田区拥有1.75万家外资企业,第九批市级跨国公司总部认定申报企业5家,居全市首位 [1] - 2024年1-5月新设外资企业1039家,同比增长28.91%,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的23.57% [1]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集聚亚马逊创新中心、西门子能源深圳创新中心、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等外资研发机构 [3] 外商服务体系 - 外商服务站构建"1+10+N"服务网络,累计完成咨询服务126件,服务外商523人次,举办活动8场,深度服务超50家企业 [1] - 提供5G视频导办服务,覆盖企业设立、税务处理等涉外事项清单,实现政企"零距离"对接 [2] - 已建成6个街道服务点,2024年将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形成"三级联动、全域覆盖"服务生态 [3] 政企联动活动 - 组织英国企业代表团、瑞士商学院代表团考察调研,促进供应链与投资方资源匹配 [2] - 举办外资政策宣讲会、大湾区科技企业投融资交流会等专场活动,构建政企资联动平台 [2] - 伦敦发展促进署拟将福田考察案例纳入全球推广,展示深圳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成果 [2] 政策支持体系 - 2024年3月发布《国际化城市核心区三年工作方案》,包含66项提升外资便利化举措 [4] - 4月出台《"出海福地"任务书》,打造双循环枢纽节点 [4] - 升级人才政策包括福田英才荟4.0、"五福礼包"及河套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建成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 [4] 区位优势 - 福田区与香港一河之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深港协同发展的跨境枢纽 [3] - 区位优势叠加政策红利,形成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3]
喜临门:与强脑科技战略合作 发布全球首款脑机脑电技术床垫产品
快讯· 2025-07-07 09:54
公司合作与产品发布 - 强脑科技与喜临门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 [1] - 双方联合发布全球首款引入脑机脑电技术的联名床垫产品"宝褓BrainCo" [1] - 此次合作是强脑科技首次将前沿脑机接口技术引入传统床垫产业 [1] 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强脑科技开创了AI床垫人机交互新范式 [1] - 公司未来将开放更多技术应用渠道 [1] - 加速脑机接口技术在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 [1]
【私募调研记录】弘尚资产调研百诚医药
证券之星· 2025-07-07 08:09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弘尚资产近期对百诚医药进行了电话调研 [1] - 公司采取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双线发展战略,积极布局自主立项的创新药物研发 [1] -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及呼吸道疾病等关键医疗领域 [1] - 小分子创新药重点推进项目为BIOS-0635,针对KT6靶点,拟用于治疗实体瘤 [1] - 大分子创新药有四个进展较好的品种,包括一个抗CD24品种和三个双抗产品 [1] - 公司建立了多个成熟的类器官模型,应用于抗肿瘤药的药效评价、个性化精准医疗、药物毒性预测等 [1] - 0618靶点针对OS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市场潜力大,尤其是OS患者人数众多 [1] - 新药研发平台涵盖多个关键技术平台,团队规模超过200人,硕博比例超80% [1] 机构背景 - 弘尚资产由公募基金优秀团队与红杉资本联合创建,成立于2013年10月 [2] - 公司是红杉资本在中国唯一的权益证券资产管理平台 [2] - 凭借优秀业绩和稳健运作,屡获金阳光、金长江及金牛奖等行业大奖 [2] - 专注于绝对收益目标的权益类投资策略,以基本面研究驱动的权益类资产管理能力为核心竞争力 [2] - 投研团队包括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外资投研主管、金牛基金经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资深投研人员 [2] - 非投研板块的业务带头人全部来自公募基金,具有深厚的管理经验和行业影响力 [2] - 公司是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具备投顾资格 [2]
上海虹口“质量标准贷”创新融资模式 赋能科技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轻资产、重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常因传统贷款模式限制面临融资困 境。上海易维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维视")专注裸眼3D技术研发,其产品已在全国300多家医疗 机构应用,却因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研发资金不足的"卡点"。"质量标准贷"的出现,为这类企业带来了 新的曙光。 "'质量标准贷'让我们得以凭借技术优势、标准创新能力等获得授信,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易维视董 事长方勇感慨道。2025年初,易维视将获得的贷款资金投入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突破医用多人裸眼3D 影像处理与显示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实现新产品在多个领域的集中发布。"融资门槛降低,审批流程加 快,这笔资金对产品研发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方勇进一步表示。 截至目前,虹口"质量标准贷"已取得显著成效,成功为建工电商、高顿教育、医东网络等8家企业完成 质量融资授信,授信额度近3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获得"质量标准贷"授信的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 况下,还能叠加享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虹企贷"等政策支持,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强了政策使 用的灵活性。 接下来,虹口区市场监管局将在与农商银行虹口支行、交通银行虹口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 ...
股市必读:药明康德(603259)7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163.67万元,占总成交额1.93%
搜狐财经· 2025-07-07 02:45
交易信息 - 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药明康德报收于70.82元,上涨0.14%,换手率0.93%,成交量23.14万手,成交额16.38亿元 [1] - 7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163.67万元,占总成交额1.93%,游资资金净流入4172.97万元,占总成交额2.55%,散户资金净流出1009.3万元,占总成交额0.62% [1][3] 股份回购 - 公司在2025年6月26日至7月3日期间进行了多次A股股份回购,总计回购1,751,307股,占购回授权决议通过当日已发行股份的0.07% [1][2][3] - 具体回购情况如下: - 6月26日回购302,500股,每股66.14元 - 6月27日回购303,367股,每股65.96元 - 6月30日回购294,040股,每股68.04元 - 7月1日回购283,500股,每股70.58元 - 7月2日回购284,500股,每股70.32元 - 7月3日回购283,400股,每股70.61元 [1] - 所有购回股份均拟注销,购回授权决议通过日期为2025年4月29日,回购活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 [2]
皓元医药总经理郑保富:抓住ADC赛道发展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创新药产业高速发展带动CDMO行业迎来"高光时刻" [1] - ADC技术成为癌症治疗领域明星项目 正在加速重塑全球抗癌治疗格局 [2] - ADC技术向PDC RDC等新兴领域拓展 催生新市场机会 [2]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瞄准ADC细分赛道构建核心竞争力 处于CDMO第一梯队 [1] - 通过"技术研发—产业化落地—全球化服务"全链条建立竞争壁垒 [5] - 布局PDC RDC ApDC SMDC等新兴领域 已为多家客户提供服务 [5] 技术研发进展 - 2024年承接ADC项目超110个 12个小分子产品完成FDA备案 [2]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DC细胞毒性药物和连接子技术 [3] - 研发投入2.27亿元 重点投向高活性载荷 偶联技术及下游工艺平台 [2] - 与AI制药企业合作 共建联合实验室解决新药研发技术瓶颈 [3] 商业化成果 - 2024年营业收入22.54亿元(同比+20.62%) 净利润2.02亿元(同比+58.17%) [2] - 服务我国首个获批ADC一类抗癌新药纬迪西妥单抗的全程开发 [3] - 优化依喜替康生产工艺 周期缩短33% 成本降低50% [3]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重庆5.6万平米ADC CDMO基地投产 通过欧盟质量审计 [4] - 上海及马鞍山建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4] - 生命科学试剂业务覆盖全球1.3万家机构 CDMO业务服务近千家ADC客户 [5] - 2024年上半年服务多数中国ADC"出海"订单(占同期9笔海外交易的多数份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