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

搜索文档
逆势进场!资金涌入创新药板块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07:05
资金流向 - 自7月30日创新药板块调整以来 创新药主题ETF净申购额达100.09亿元 较7月1日至29日的9.09亿元大幅增长 [2]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净申购28.94亿元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24.78亿元 多只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超6亿元 [2]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达72.47亿份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达11.83亿份 均创历史新高 [2] 机构持仓动态 - 巴克莱银行持有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000万元 位列第一大持有人 [4] - 3月多只企业年金集中买入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年内收益率超130% 目前已暂停申购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实施10万元限购 [4] 行业发展趋势 - 创新药产业处于爆发增长态势 行业迎来基本面拐点 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7]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提升创新药准入效率和商业回报预期 商业健康险创新药目录制定打开市场空间天花板 [7] - 创新药企业全球化进程加速 通过BD带来可观收入增厚 国内政策红利释放与全球化突破构成核心驱动逻辑 [7] 估值与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估值采用"远期产品销售峰值+现金流贴现"模型 当前估值反映首付款溢价 随全球研发推进和商业化落地仍有提升空间 [8] - 中国创新药企业每亿元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远超国际同行 成为全球产业链重要补充 [8] - 板块存在技术性调整压力 需警惕估值泡沫化风险 重点挖掘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 [7] 产品动态 - 交银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基金、嘉实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基金等多只创新药主题基金正在发行 [6] - 长城港股医疗保健精选混合基金、建信医疗创新股票基金等主动管理型医药基金同步推出 [6]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跨界布局创新药
证券日报· 2025-08-13 00:35
跨界布局创新药趋势 -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拟跨界布局创新药,包括华丽家族和申联生物等[1] - 华丽家族拟以不超过3亿元现金参与海和药物的配股融资[1] - 申联生物拟通过并购从动物疫苗业务向人用创新药领域拓展,已出资6000万元取得世之源20.48%股权[1] - 世之源专注于艾滋病单抗、抗过敏单抗等创新药开发及生产[1] 行业背景与市场表现 - 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中已从"跟跑"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未来三到五年预期更多重磅品种进入收获期[2] - 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批准数量48个[2] - 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约占全球1/4[2] - 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11日创新药指数累计涨幅达54%[2] 公司战略与动机 - 华丽家族增资海和药物是基于对创新药中长期发展潜力的看好,属于战略性财务投资[2] - 华丽家族期望通过投资获取合理财务回报,同时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机会[2] - 申联生物投资世之源是战略协同和业务重心转向的重要一步,将持续关注生物制品领域创新机遇[1] - 申联生物具备多肽药物设计、筛选、规模化制造能力,计划拓展人用药品市场[3] 技术协同与产业延伸 - 申联生物在兽用疫苗领域的技术平台可与人用生物药物研发形成协同[3] - 嘉必优拟收购标的深耕多组学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可延伸至科研技术服务和高价值分子挖掘领域[3] - 传统行业成熟期企业通过跨界布局寻找新盈利增长点有助于实现转型[3]
广生堂:创新药GST-HG141II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已于7月25日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1:24
核心临床进展 - 创新药GST-HG141的II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2] - 已于2025年7月25日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 [2] - 后续临床进展将按监管规定及时披露 [2] 投资者关注重点 - 投资者高度关注多中心临床启动及入组情况 [2] - 公司通过互动平台回应临床试验招募进展 [2]
兴业证券:长期继续坚定看多做多港股 此轮行情将走出超级长牛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20:01
全球及港股市场表现回顾 - 7月全球大类资产表现中中国股市涨幅居前,上证指数、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在全球股指表现中涨幅靠前 [2] - 7月恒生指数上涨2.9%,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8% [2] - 行业上医疗保健业(+22.8%)、工业(+9.9%)、能源业(+9.7%)领涨 [2] - 风格上中小型股表现优于大型股 [2] - 截至7月31日恒生指数预测PE为11.3倍接近近10年平均数水平,PB为1.18x接近近10年均值+1倍标准差水平 [2] - 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为7.1%处于近10年均值与均值+1倍标准差之间 [2] 资金流动情况 - 7月南向资金净流入1356.48亿港元(1241.04亿元人民币),年内净买入达8668.42亿港元创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新高 [3] - 7月港股通成交占主板成交金额比重为27.5%创历史新高 [3] - 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为43.8%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3] - 港股主板卖空成交额占总成交金额比重为16.0%,20天移动平均为12.7%较6月有所下降 [3] 港股行情展望 - 长期坚定看多做多港股,维持此轮港股将走出超级长牛的判断 [1][4] - 中短期维持下半年行情震荡向上持续创新高的判断 [1][4] - 短期8月港股行情震荡分化,聚焦中报业绩和性价比 [1][5] - 美联储降息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聚焦联储降息和美元走软对港股流动性的刺激动能 [1][4] - 近一个月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公司中54.1%发布盈喜,金融业、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必需性消费业盈喜比例较高 [5]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港股通成分股预测净利润同比增速为6.8%与6月基本持平 [5] - 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工业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上升 [5] 投资机会 - 科技行情:8月是布局互联网的好时机,AI相关产业链仍值得掘金 [6] - 新消费行情:关注谷子潮玩、黄金珠宝、城市户外、新式餐饮、国产美护、潮流折扣零售、OTA、游戏等 [7] - 创新药行情:维持战略看多但短期行情从贝塔转为阿尔法 [7] - 价值股行情:红利资产对配置型资金仍有吸引力,关注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能源、资源、食品饮料、地产产业链等优质高股息央国企 [7] - 中报季关注黄金、券商及受益于"反内卷"的传统行业优质龙头公司 [7]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连续3日“吸金”,最新规模超11亿元,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9:49
指数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跌1.3%,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下跌0.9%,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下跌0.4%,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0.04%,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0.1%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今日获2100万份净申购,连续3日资金净流入,最新规模达11.5亿元、创历史新高 [1] 指数调整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编制方案修订生效,明确剔除CXO企业,聚焦创新药企,成为ETF跟踪指数中首批"纯度"达100%的创新药指数 [1] - 调整后该指数自2023年7月10日发布以来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均更高 [1] 生物科技ETF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聚焦A股生物科技龙头,由不超过50只涉及基因诊断、生物制药、血液制品等业务的公司股票组成 [7] - 该指数今日上涨0.1%,滚动市盈率53.4倍,自2015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61.9% [8] 医药ETF -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聚焦A股医药卫生行业龙头,覆盖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细分环节 [9] - 该指数今日上涨0.04%,滚动市盈率30.2倍,自2007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42.2% [9]
ETF资金周报(8/4-8/8)|宽基板块延续流出态势,化工ETF(159870)近20日流入超26亿、规模突破42亿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30
一、全市场概况 截至上周末,全市场权益类ETF总规模39566.74亿元,过去一周场内总规模增加582.16亿元,总份额增加129.50亿份,资金净流入48.40亿元。 从大类来看,香港&海外板块ETF净流入居前,达+90.05亿元,主要系香港科技板块流入;宽基&策略板块ETF净流出居前,达-87.90亿元。 二、资金加减仓方向 具体到细分板块,宽基&策略板块ETF中,净流入前三大板块依次为:自由现金流、中证2000、中证1000;净流出前三大板块依次为:沪深300、科创50、 上证50。 行业&主题板块ETF中,净流入前五大板块依次为:证券、创新药、稀土、证保、银行;净流出前五大板块依次为:文娱传媒、军工、半导体芯片、国央 企、泛医药。 | | | 当周净流入前五及后五的行业8 | | | --- | --- | --- | --- | | 板块 | | 本周流入资金 本周规模变动 本年流入 | | | 证券 | 32.15 | 43.38 | 194.4 | | 创新药 | 26.23 | 24.02 | 153.3 | | 稀土 | 8.70 | 12.56 | 36.46 | | 证保 | 7.16 ...
【公募基金】“反内卷”推升权益风险偏好—— 基金配置策略报告(2025年8月期)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12 18:29
近期市场回顾 - 2025年8月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万得主动股基、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混合型基金总指数涨幅分别为6.76%、5.45%、5.01% [6] - 债券市场震荡走弱,万得债券型基金指数录得0.21%正收益,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小幅收跌0.04%,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收涨0.09%,可转债基金指数涨幅达3.22% [7] - 基金风格指数显示中小盘显著优于大盘,成长型基金指数收涨7.74%,小盘基金指数收涨8.61% [8] - 行业主题基金中,医药板块表现强势,收涨15.88%,科技板块收涨8.02%,消费板块表现较弱 [9] 权益类组合配置思路 - 市场进入政策空窗期和中报披露期,需等待"十五五"规划指导意见明确行业供需预期 [12] - 资金短期效率追逐与长期叙事逻辑背离,市场可能继续抱团高共识品种,低位补涨板块机会穿插 [12] - 景气方向关注AI算力、创新药等领域,但估值已快速提升到位 [12] - 红利方向配置银行、白电、保险、运营商等兼具景气弹性和防御属性的行业 [13] - 补涨方向关注化工、机械等传统周期板块,供给约束强化叠加需求支撑 [13] 固收类组合配置思路 - 纯债型基金在无增量政策落地前,债市整体利多环境难以逆转,但利率下行空间有限 [18] - 短期纯债型基金优选指数关注流动性管理和票息收入,配置高稳定性产品为主 [19]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优选指数保持组合久期略高于市场久期,均衡配置利率债和信用债 [24] - 固收+型基金根据权益仓位划分为低波、中波、高波三类,分别构建优选指数 [29][30][31] 基金指数构建与业绩 - 主动权益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1889,相对主动股基指数超额收益15.00% [16] - 短期债基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413,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62% [20] - 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648,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22% [25] - 低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328,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93% [32] - 中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309,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76% [33] - 高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471,相对基准超额收益3.41% [36]
毕盛投资王康宁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7:48
毕盛投资建立了"4Alpha-Hats"的投研框架。王康宁表示,这套框架将超额收益来源分为成长型、价值 型、周期型、机会型"四种阿尔法"。投资时,需思考驱动企业跑赢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导读】毕盛投资王康宁:通过"四种视角"挖掘"四类阿尔法",中国资产风险溢价具备吸引力 "全球AI的发展重心逐步从硬件基础设施转向软件应用,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具优势的位置,以低成本、 开源友好的AI服务在全球展现吸引力。中国在AI标准制定中有望掌握更大话语权。"毕盛投资基金经理 王康宁说。 所谓"四顶帽子",一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帽子",立足财务三张报表,评估历史经营与资产状况;二 是企业家的"帽子",审视公司5~10年甚至更长期的发展;三是侦探福尔摩斯的"帽子",验证公司的法 律合规情况,是否有欺诈作假或管理漏洞;四是毕盛投资自己的"帽子",运用内部成熟模型分配不同类 型阿尔法的权重占比,构建投资组合。 王康宁告诉记者,目前,组合中配置比例最高的是成长型阿尔法,因为很多价值型机会过去几年超额收 益显著,价值型股票不像以前那么被低估。当前整个市场情绪比较谨慎,不愿意给成长型公司乐观的溢 价。长期来看成长股更有空间。 王康宁是 ...
年内A股市场已诞生269只翻倍股,涉及哪些行业?专家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40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今年以来,随着A股行情持续走强,年内已诞生269只翻倍股,这些个股涉 及哪些行业,有哪些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股价实现翻倍的个股中,不少都是中小盘乃至小微盘个股。小市值公司往往只要少 量资金进场,就能实现股价大涨,业内人士表示,翻倍股高弹性与高风险并存,投资者需警惕估值与业 绩背离风险。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 田利辉:翻倍股呈现"高成长预期+中小市值"特征,北交所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后,小微盘股融资与交易活跃度提升,部分公司有高成长性预期,但也要看到超60%的翻倍股市值低于 100亿元,大额资金进出容易导致股价剧烈波动。投资者需警惕估值与业绩背离风险,警惕纯概念炒作 标的。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芦哲: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印证市场对新质生产 力的认可。比如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表现突出,部分个股受益于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年内涨幅达 380%。AI算力与半导体需求驱动,一些个股业绩与估值共振,涨幅甚至超500%。还有创新药概念也在 持续发酵,尽管部分公司尚未盈利,但临床进展推动股价飙升。 翻倍股高弹性与高风险并存 投资者需警惕估值与业 ...
医药投资人开始翻身了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00
科创板IPO重启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于2025年6月重启,允许未盈利药企上市[3] - 禾元生物成为重启后首家过会药企,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7月获批上市[4] - 北芯生命紧随其后过会,专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器械[4] - 泰诺麦博成为重启后首单新受理案例,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2月获批[4] - 必贝特8月获科创板IPO注册批复,核心产品BEBT-908(小分子双靶点抑制剂)7月上市[5] 港股医药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医疗保健板块涨幅超45%,领跑各行业[8] - 歌礼制药涨幅达16倍,德琪医药等6家药企出现10倍股[8] - 康方生物市值超1400亿港元,较年初翻倍,较2022年低点涨8倍[8] - 2025年上半年10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港交所,募资175亿港元[9] - 映恩生物首日大涨116%,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15倍,市值超300亿港元[10]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投资人称为"医药翻身之年",行业结束多年周期性底部[1] - 中国创新药企临床数据获全球认可,海外药企合作增加[8][9] - 2024年中国资产在MNC超5000万美元BD交易中占比超30%(5年前仅5%)[12] - 2025年下半年4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排队赴港IPO[10] - 创新药估值触底回升,行业进入长周期复苏阶段[11][12] 公司动态 - 禾元生物采用水稻胚乳细胞基因表达平台,获上海同盛、贝达药业等投资[4] - 北芯生命获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支持,专注心血管器械[4] - 泰诺麦博背后资方包括高瓴创投、药明生物产业基金等[4] - 必贝特获瑞享源基金、越秀产业基金等超20家机构投资[5] - 映恩生物获通和毓承、礼来亚洲基金等投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