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

搜索文档
博迈科2025年中报:业绩下滑显著,需关注应收账款及现金流
证券之星· 2025-07-27 06:10
经营业绩概览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为10.43亿元,同比下降1.66% [1] - 归母净利润为1238.58万元,同比下降80.42% [1] - 扣非净利润为75.03万元,同比下降99.0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0亿元,同比下降11.31%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9.45万元,同比下降97.3% [1]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为-855.07万元,同比下降125.47% [1] 盈利能力 - 盈利能力显著下降,主要由于营业收入减少和营业成本增加 [2] - 毛利率为13.74%,同比下降17.33% [7] - 净利率为1.19%,同比下降80.09% [7] - 每股收益为0.04元,同比下降82.61% [7] 费用控制 - 三费占营收比为2.5%,同比增加4.41% [7]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55.57%,主要因服务费增加 [7]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4.35%,主要因职工薪酬和业务招待费增加 [7]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5.77%,主要因汇率波动导致汇兑净收益增加 [7] 现金流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1元,同比下降156.01%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本期项目收支净额减少 [7] 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为1.91亿元,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189.99% [5] - 应收账款体量较大,且回款情况不佳 [5]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复杂,能源转型速度放缓,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 [6] - 能源安全备受重视,传统能源开发中绿色技术应用增加 [6] - 全球LNG市场仍具增长空间,卡塔尔地区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市场重心 [6] - FPSO持续引领海工行业发展,巴西与圭亚那仍是核心引擎 [6] - 中国海工企业依托本土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路径 [6] 核心竞争力 - 公司在天然气液化、海洋油气开发、矿业开采三大领域均有优良的业绩表现 [7] - 主要客户分布于世界各地,与油气资源开发行业多家优质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 [7] - 拥有一批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承揽了多个大型代表性项目 [8] 结论 - 公司业绩下滑显著,盈利能力大幅减弱,费用控制不力,现金流状况恶化 [9] - 应收账款占比较高,财务状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9] - 未来需加强成本控制,改善现金流管理,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9]
华能/三峡/国电投/中能建/中电建/中交三航/龙源振华/中海油/海油工程/明阳智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
DT新材料· 2025-06-26 08:50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电力央企长期主导海洋清洁能源开发 但在深远海领域面临海工龙头企业的竞争挑战[2] - 海工龙头企业(如中海油、振华重工、中集来福士)凭借深海油气工程经验 正强势切入风电基础与安装环节 成为EPC主导力量[2] - 行业呈现电力央企与海工龙头跨界融合趋势 双方在技术标准、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将成关键变量[2] 技术发展动态 - 漂浮式风电成为技术突破重点 涉及基础设计、系泊系统、复合海缆等关键技术[15][17][20] - 海上光伏领域聚焦浮体材料创新 已有长江设计集团等机构开展新型结构示范[21][22] - 海洋能开发(波浪能/潮流能)取得进展 南鲲号实现国际首台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15][24] 产业活动与论坛 - 2025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将设置4大专题 覆盖风电/光伏/海洋能/Power to X技术路线[3][12] - 论坛汇聚产学研资源 包括2场院士报告、15+技术专场 展示施工装备/发电设备等创新成果[15][17][21] - 活动由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 吸引10万+行业人员参与[27][45] 重点企业与机构 - 电力央企代表:华能清能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参与技术分享[15][20] - 海工装备龙头:中集来福士、海油工程、中交三航展示施工实践[2][20] - 科研机构: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发布抗疲劳设计等前沿技术[20][22]
大连重工:国家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有效促进公司风电产品业务的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8 22:51
风电业务发展 - 风电板块占公司订货总额约32.5%(近1/3),主要产品包括风电齿轮箱、铸件、塔筒及配套服务等 [2] - 85%以上的风电订单来自国内排名前10的风电主机厂商 [2] - 新能源(尤其是风电)支持政策对公司提升订货额、拓展风电市场业务有积极促进作用 [2] - 公司通过深入研究行业政策、对接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及客户结构,加强风电板块统筹管理,推动订单增长 [2] 海工业务拓展 - 公司海工业务主要集中在造船(船用)及海工领域,船用曲轴今年订货规模已达7亿元,2022年以来订货呈逐年递增趋势 [2] - 其他海工相关产品(包括船用铸件、造船门吊、甲板吊、螺旋桨和单点系泊、船用齿轮箱等)年均订货约1亿元,占比相对较小 [2] - 公司积极把握海洋经济支持政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组建专项团队推进海工产品市场拓展,力争提升规模和效益 [2]
投资策略专题:开源金股,6月推荐
开源证券· 2025-05-29 22:47
报告核心观点 - 策略视角从4个视角解读中美贸易谈判结果,建议坚定政策信心,降低斜率预期,行业配置维持“4+1”推荐,将“地缘风险溢价”嵌入DDM估值模型 [19][20][22] - 金融工程基于行业轮动模型,给出6月行业组合 [24][25] - 各行业推荐了相关公司,并分析其优势、催化剂等情况 [5][6][7] 各部分总结 策略:坚定政策信心,降低斜率预期 - 解读中美贸易谈判结果,包括谈判超预期原因、后续进展、美国诉求及中国政策节奏等 [19][20][21] - 行业配置建议“4+1”推荐,“4”个行业方向为“内循环”内需消费、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成本改善驱动品类、出海结构性机会,“1”个底仓逻辑为稳定型红利、黄金、优化的高股息 [22] 金融工程:基于行业轮动模型的6月行业多头 - 深入剖析“行业轮动的动力学模型”,构造龙头股因子和涨跌停股因子 [24] - 基于截至2025年5月23日的数据,给出6月行业组合为交通运输、非银金融等10个行业 [25] 各行业公司分析 - **传媒(上海电影)**:上海龙头影视公司,AI赋能降本增效,有望打开IP变现空间,催化剂为暑期档内容释放等 [5][27][28] - **通信(新易盛)**:全球光模块领军企业,提升高速率光模块市场占有率,催化剂为AI算力需求发展等 [6][30] - **电新(大金重工)**:亚太区唯一实现海工产品交付欧洲的供应商,有望量利齐升,催化剂为欧洲降息推动海风项目建设 [7][32][33] - **公用事业(中国核电)**:国内核电双寡头之一,成本优势明显,远期利润和分红可期,催化剂为发电量或超预期 [8][34][35] - **医药(三生制药)**:核心品种发力,在研管线多点开花,催化剂为SSGJ707商业化弹性兑现 [9][36][37] - **化工(振华股份)**:全球铬盐产业链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催化剂为金属铬与铬盐价格上行 [9][39][40] - **汽车(小鹏汽车 - W)**:新势力龙头布局物理世界AI,有望年内扭亏,催化剂为销量超预期等 [10][42][43] - **可选消费(九号公司 - WD)**:Q1营收利润双超预期,预计Q2营收高增长,利润率提升,催化剂为618数据超预期 [11][44][45] - **非银金融(江苏金租)**:2025年规模投放和利差表现好,预计业绩增长,看好配置机会,催化剂为业绩超预期等 [12][47][48] - **计算机(卓易信息)**:子公司推出ai + 编程新产品,bios和bmc固件有望受益算力高景气,催化剂为艾普阳持续推出ai编程新产品 [13][50][51]
一周研读|两个关键时点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9 10:06
两个关键时点 - 年内两个关键时点:一是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带来的交易性机会,二是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后带来的配置性机会 [2][3] - 4~5月科技主题可能成为最佳方向,尤其是经过3月大幅调整且后期有催化的领域 [3] - 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将解除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压制,市场或迎来2021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风格切换 [3] - 配置上建议继续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3] 主题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业绩稳健的低位主题,包括低位消费主题、AI+主题和商业航天航空 [3] - 重点关注消费刺激政策落地、3~4月份互联网厂商密集召开AI平台和产品会议,以及国产大飞机产业化发展提升市占率等催化因素 [3] 深海科技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经济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后续支持性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4][6] - 深海科技产业链涉及上游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中游整机装备以及下游运营和服务,建议优先关注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参与厂商 [6] - 深海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之一,有望迎来类似于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的发展契机 [6] - 深海装备制造、资源勘探和能源开发环节有望进入从0到1的商业化起步阶段,逐步打开新的万亿级市场 [6] - 海工、海缆等深海基建环节有望在市场+政策共同催化下率先受益 [6] - 深海科技主题战略定位高度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板块整体位置较低,后市有望持续演绎 [6] 新材料投资机会 - 深海科技发展将带动以钛材为首的上游材料和零部件需求增长 [8][9] - 我国水下相关军事装备或将加速实现突破,进一步推动钛材等上游材料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