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需消费

搜索文档
兴业证券张忆东:南向资金改写定价逻辑 港股中长期上涨趋势确立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10:04
A股与港股市场关系演变 - 2024年以来A股与港股走出罕见"交替领跑"行情,打破传统联动模式 [1] - 2024年一季度港股率先开启反转行情,恒生指数季度涨幅领先A股主要指数 [2] - 2025年前5个月港股表现持续强于A股,AH股溢价指数持续收窄至6月底120点左右,创近年新低 [2] 南向资金流动特征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重构港股定价逻辑,推动市场生态从"外资主导离岸市场"向"内资在岸化"转型 [1][2] - 2025年港股通投资风格偏重成长风格,非必需消费占比52%、资讯科技业占比16%,合计吸引70%港股通资金 [4] - 主动型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例2025年6月底达17.5%,创历史新高 [6] 港股市场结构变化 - 消费、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流通市值总额达169052亿港元,占港股流通市值比例从2024年49.0%升至2025年8月52.3% [3] - 金融业、电讯业和能源业等高股息行业吸引港股通资金流入,截至2025年8月25日占港股通净流入额约25% [3] - 市场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恒生综指日换手率平均超0.5%,较2021-2024年均值0.35%明显改善 [6] 港股估值与资金面 - 恒生指数估值明显低于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等全球主要市场指数,凸显估值洼地效应 [7] - 主动型外资结束连续40周净流出态势,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为外资回流创造有利条件 [7]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达5.66%,与中国10年期国债利差接近4个百分点 [10] 行业投资主线 - 科技板块配置价值凸显,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显著低于全球主要科技指数 [8] - 互联网行业叙事逻辑将从"外卖内卷"转向"AI赋能",腾讯、快手等巨头中报已显现AI赋能迹象 [7][9] - 创新药板块聚焦"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提升+商业化兑现"三大主线,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实现全球突破 [10] 消费与红利板块 - 新消费板块投资逻辑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兑现,港股通资金流入非必需消费行业比例达52% [9] - 高股息资产仍是配置型资金"压舱石",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能源等优质央国企分红能力稳定 [10] - 价值股行情向业绩弹性领域扩散,券商、黄金股及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龙头企业受益政策推动 [10]
南向资金改写定价逻辑 港股中长期上涨趋势确立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6:33
市场结构变化 - A股与港股打破传统联动模式 呈现交替领跑行情 恒生指数季度涨幅曾领先A股主要指数[1][2] - AH股溢价指数持续收窄至2025年6月底的120点左右 创近年新低[2] - 港股市场生态从外资主导的离岸市场向内资在岸化转型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重构定价逻辑[1][2][6] 资金流向分析 -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 保险资金通过OCI账户长期配置特征明显[3] - 2025年港股通投资风格偏重成长风格 非必需消费和资讯科技业分别占比52%和16% 合计吸引70%资金[4] - 主动型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例达17.5% 创历史新高[6] 行业市值结构 - 消费、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在港股流通市值总额达169052亿港元 占市场49.0%[3] - 上述三大行业占比于2025年8月25日攀升至52.3%[3] - 高股息代表性行业(金融业、电讯业和能源业)占港股通净流入额比例约25%[3] 估值与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估值明显低于标普50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等全球主要指数[7] - 恒生综指日换手率平均超过0.5% 较2021-2024年均值0.35%明显提升[6]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显著低于全球主要科技指数[9] 投资主线布局 - 科技板块关注国产算力芯片、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突破 大模型迭代推动基础设施需求[10] - 新消费板块港股通资金流入比例达52% 聚焦业绩兑现能力[10][11] - 红利板块中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达5.66% 与10年期国债利差近4个百分点[11] - 创新药板块聚焦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提升和商业化兑现三大主线[12] 基本面改善预期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施行 缓解互联网平台恶性竞争[8] - 互联网行业叙事逻辑将从外卖内卷转向AI赋能 业绩预期改善[8] - 腾讯、快手等互联网巨头中报显示AI赋能业务效率提升[10] 资金面积极因素 - 主动型外资结束连续40周净流出态势[7]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中期美元走弱概率增大[7] - 内资机构将港股作为中国资产主战场之一 增量资金驱动力持续性强[6]
天量大涨,珍惜牛市主升浪!
搜狐财经· 2025-08-25 19:30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单边上行创阶段新高 沪指逼近3900点收3883.56点涨1.51% 深证成指涨2.26% 创业板指涨3.00% 科创50指数涨3.2% [1][2] - 港股三大指数同步走强 恒生指数涨1.94%报25829.91点 恒生科技指数劲升3.14%至5825.09点 恒生国企指数涨2.39% [2] - 全市场成交额达3.14万亿元 较前日放量近6000亿元创历史次高 港股成交额放大至3696.98亿港元 [1][2] 行业表现 - A股通信板块大涨4.85%领涨 有色金属板块涨4.63% 房地产板块涨3.32% 综合板块涨3.31% 钢铁板块涨2.74% [3] - 港股原材料业上涨4.42%居首 非必需消费涨3.41% 资讯科技业涨2.46% [3] - 美容护理与纺织服饰涨幅垫底 石油石化与轻工制造涨幅靠后 港股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稳定币概念逆势下跌 [4] 资金动向 - 增量资金入场迹象明显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提供支撑动能 两融余额维持高位运行 [2][3] - 杠杆资金与机构配置资金向高景气赛道集中 政策敏感型板块配置需求显著提升 [3] 驱动因素 - 政策利好与产业升级逻辑共振 科技成长与周期资源板块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1][3] - 通信板块受算力与AI硬件题材推动 有色金属受新能源产业链和高端制造需求支撑 [3] - 房地产板块受地方政策优化调整推动 周期与成长板块形成良性互动 [3] 市场特征 - 呈现显著板块轮动特征 赚钱效应向纵深扩散 短期强势格局有望延续 [1][3] - 全部31个行业均录得上涨 消费复苏节奏存在分歧 高估值品种风险偏好保持谨慎 [4]
下周前瞻:柳暗花明,把握三个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02 12:54
全球股指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 92%,标普500指数下跌2 36%,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 17% [1] - 欧洲市场同步走弱,德国DAX指数下跌3 27%,法国CAC40指数下跌3 68%,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0 57% [1] - 亚洲市场中,日经225指数下跌1 58%,韩国综合指数下跌2 40%,巴西IBOVESPA指数下跌0 81% [1] 大宗商品走势 - 能源类商品表现较强,INE原油上涨3 79% [2] - 工业金属普遍承压,SHFE铜下跌1 17%,铝价同步回调 [2] - 贵金属中COMEX黄金期货上涨2 41%,SHFE白银下跌4 84% [2] A股与港股表现 - A股主要指数调整,上证指数下跌0 94%,深证成指下跌1 58%,创业板指下跌0 74%,科创50指数下跌1 65% [2] - 港股跌幅更大,恒生指数下跌3 47%,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 94% [2] 行业表现 - A股医药生物上涨2 95%,62家重点药企中77 5%实现正增长 [3] - 通信板块上涨2 54%,受AI算力需求增长和5G相关投资提速推动 [3] - 传媒板块上涨1 13%,部分影视作品票房超预期及AI内容生成技术应用落地 [3] - 煤炭下跌4 67%,有色金属下跌4 62%,房地产下跌3 43% [3] - 港股医疗保健逆势上涨1 82%,电讯业微涨0 03% [3] 短期热点 - 人工智能产业链,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昇腾384超节点等突破性技术 [4] - 创新药领域,62家重点药企中77 5%实现正增长 [4] - 商品供需重构,美国铜关税政策调整引发产业链价格重估 [4] 策略建议 - 进攻端聚焦AI算力基建(芯片/服务器)、创新药商业化放量及有色金属(贵金属/工业金属) [4] - 防御端重点关注电力(火电盈利修复)、高股息公用事业及航运港口 [4] 中长期视角 - 产业升级仍是驱动结构性机会的核心主线 [4] - 重点关注泛科技(AI推理算力、军工、创新药、可控核聚变、固态电池)、新消费(智能家居、健康升级赛道、新业态)及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铜铝) [4]
高盛:注意了!近期对冲基金名义卖空规模接近5年高点
智通财经· 2025-06-24 20:33
全球基本面多空对冲基金表现 - 全球基本面多空对冲基金上周损失50个基点,但6月仍上涨103个基点,年内累计上涨425个基点 [1] - 基本面多空策略总杠杆率下降0.3个百分点至206.2%,处于1年期第94百分位 [1] - 净杠杆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至50.2%,处于1年期第14百分位 [1] 杠杆率数据 - 当前总杠杆率为294.4,净杠杆率为77.2,多空比为1.71 [1] - 基本面多空策略当前总杠杆率为206.2,净杠杆率为50.2,多空比为1.64 [1] - 过去12个月基本面多空策略最高总杠杆率为208.5,最低为182.5,平均为194.4 [1] 亚洲新兴市场交易情况 - 亚洲新兴市场遭遇大规模净卖出,较1年期均值低1.3个标准差 [1] - 对冲基金连续第4周净卖出中国股票,抛售速度为2个半月来最快 [1] - 中国股票市场名义卖空规模在过去5年数据中处于第96百分位 [1] 中国股票持仓情况 - 宏观产品和个股均被净卖出,名义净卖出总额中占比大致相当 [2] - 非必需消费、必需消费、医疗保健和金融板块是净卖出最多的行业 [2] - H股全周遭遇净卖出,A股和ADR净卖出规模相对较小 [2] - 中国股票总持仓/净持仓占主经纪商账簿总风险敞口百分比分别为4.8%/6.8% [2] - 当前持仓水平相较于过去1年处于第52/26百分位,相较于过去5年处于第11/7百分位 [2]